產業園的發展前景與六大趨勢(附報告目錄)

產業園的發展前景與六大趨勢(附報告目錄)

1、產業園區的分類

產業園區大體上分類為科技園區、一般工業園區、專業園區三大類。科技園主要指聚集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是吸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科技園區的主要功能是:孵化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大學生創業、技術轉移,是新世紀、新形勢下的高端技術企業的研發地、人才聚集地、創新示範地。科技園區的產業主要以高新技術產業或國家戰略發展創新型產業為主,主要產業有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數字圖像、環境保護、化學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領域。

產業園的發展前景與六大趨勢(附報告目錄)

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國產業園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諮詢報告》

一般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佈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一般工業園區主要包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以及省級各類工業園區等。

專業園區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統一規劃指定區域,區域內專門設置某類特定行業、形態的企業、公司等,並進行統一管理。為集中於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係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專業園區主要包括農業園區、物流園區、創意產業園區和總部經濟園區等。

2、業發展現狀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緊跟國家政策,加緊建設各種不同類型的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投資運營商依託政府的政策、稅收支持,為終端企業客戶提供有償的園區開發和管理服務,以此創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方在園區開發運營過程中實現協作共贏。截至 2017年底,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數量超17.7萬 家。經過三十多年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通過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及一系列創新創業服務,已經成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企業家精神的重要載體,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將不斷提升創業孵化載體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眾創-孵化-加速”機制銜接,通過創業孵化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區域轉型升級、服務科技型創業企業成長,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但是受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模式的影響,當前的產業園區普遍存在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產業集群程度不深、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破壞、產城融合步伐緩慢、管理體制缺乏創新、園區配套設施不足、園區建設形象低端等嚴重製約著園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必須以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產城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生態園區建設為導向加快園區轉型升級步伐。因此,國內許多產業園區的孵化器功能日益顯現。

3、行業發展前景

(1)國家政策的支持

我國商業服務行業以及產業園區建設有較多的政策支持。2012 年 8 月 27 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中部地區鞏固成果、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為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推動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應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重點物流區的規劃建設,規範產業園區建設。2014 年 10 月9 日,國務院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指出“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關鍵一環,對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2)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帶來的園區開發機會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鞏固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迫切需要,也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的根本舉措。圍繞體制突破和機制完善,深入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服務業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制造業集聚區、服務業集聚區公共平臺建設,是當前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主要舉措。各地區也因此紛紛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載體,優化創業環境,營造創新氛圍,吸引高新技術企業,使園區成為薈萃知識精英、激發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的創業園、孵化器和集中區。

(3)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國家為大力發展經濟,頒行實施了一系列營造良好市場競爭環境的法律法規,放寬了中小企業的市場進入標準,為中小企業發展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這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小企業出現高速增長。中小企業的高速增長也為相關產業帶來機遇,這其中就包括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產業園區行業。

4、屬行業發展趨勢

(1)融資渠道日趨多樣化

產業園區以商業地產、工業地產以及園區配套的商業住宅開發建設為主。以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為行業關注重點,目前我國商業營業用房和辦公樓所採取的投資模式和其他用途的房地產類似,主要以銀行信貸為主,債券、股票、信託及基金等作為輔助方式。 從長遠來看,各級政府對當地開發區的建設日趨重視,同時大力支持並鼓勵優質的開發區概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打開融資渠道。隨著國內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的密切程度加深,未來開發區可以股票、債券、信託及特定基金等方式打開融資渠道,緩解發展期的資金瓶頸。

(2)以增強園區特色為重點

進入 21 世紀,我國出現了“園區熱”。眾多的園區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然而許多園區在盲目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定位,具體表現在產業功能定位趨同,產業佈局重複較為嚴重。在以往的園區發展中,各園區存在主導產業定位相似度較高,競相發展熱門新興產業,片面追求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等問題。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以此作為主導產業的省份就有 21 個,其中東部 11 個,中西部 10 個,存在著嚴重的產業重複佈局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各園區從特色定位、特色產業、特色環境和特色制度等方面出發,結合自身優劣勢,打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突出差異化。

(3)園區間協作帶來共贏發展

園區之間的協作,主要體現在產業領域的協作,包括園區產業定位、產業規劃協作,產業鏈與產業集群的構建,以及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園區之間的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協作等內容。通過協作,使園區產業或實現優勢互補,或實現強強聯合,以進一步整合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目前,上海漕河涇開發區、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無錫國家高新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寶鋼集團、上海電氣集團、華誼集團等 40 家園區和大型企業集團已經成立了“長三角園區共建聯盟”。

(4)由注重招商引資向促進園區內部企業發展轉變

園區的服務是園區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在大部分園區仍然處在“招商引資”的初始過程時,已經有部分園區向促進園區內部企業發展方面轉型。根據企業的成長需要,有些園區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為其提供不同的關鍵服務。

在企業創業階段,園區孵化器為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服務;在企業成長階段,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等,在幫助企業成長的同時,也拓寬了園區的多元化發展道路。

(5)增強園區產業綜合服務

各大主要產業園區紛紛努力在服務理念、服務水平、服務效率、服務能級、服務措施、服務平臺等方面尋求新突破,並通過貼心服務展示園區開發商形象,通過增值客戶服務提升公司綜合價值。以服務園區客戶為中心,力爭把產業園區全方位打造成一個國際化、多層次、讓各類人才都有歸屬感的創新高地。

(6)產業園區戰略投資轉型

各大主要產業園區繼續保持對園區內高科技企業的股權投資強度,重點強化對已投資項目的增值服務和持有管理,適度退出已進入收穫期的財務投資項目,以實現產業園區公司的戰略轉型。

產業園的發展前景與六大趨勢(附報告目錄)

《2019-2025年中國產業園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諮詢報告》

第一章 中國產業園區基本情況分析

1.1 產業園區的基本概念分析

1.1.1 產業園區的定義

1.1.2 產業園區的類型

1.1.3 產業園區的功能

1.2 產業園區的演化趨勢分析

1.2.1 生態系統的發端聚核

1.2.2 生態系統的形成聚鏈

1.2.3 生態系統的完善聚網

1.3 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分析

1.3.1 自發成長型產業園區

1.3.2 資源驅動型產業園區

1.3.3 規劃引導型產業園區

1.3.4 產業轉移型產業園區

1.4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架構分析

1.4.1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構成要素分析

1、平臺運行的供需主體

2、平臺運行的中介機構

3、平臺運行的硬件系統

4、平臺運行的軟件系統

1.4.2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模塊分析

1、數據查詢服務系統

2、智力資源服務系統

3、儀器設備共享系統

4、技術研發服務系統

5、中小企業服務系統

6、檢驗檢測服務系統

7、中試試驗服務系統

8、技術轉移服務系統

9、創業孵化服務系統

10、節能環保服務系統

1.4.3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運營與服務

1、公共服務平臺使用流程

2、公共服務平臺運營模式

3、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模式

1)服務平臺收費策略

2)資源使用收費標準

1.4.4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保障

1、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主體

1)平臺的投資主體分析

2)平臺的建設管理主體

3)平臺的參與主體分析

2、公共服務平臺的保障機制

1)資金保障機制分析

2)制度保障機制分析

3)運行保障機制分析

4)人才保障機制分析

5)環境保障機制分析

第二章 中國產業園區運行現狀分析

2.1 產業園區發展歷程分析

2.1.1 產業園區生命週期特徵

1、生產要素聚集階段

2、核心產業主導階段

3、技術創新突破階段

4、現代科技都市階段

2.1.2 產業園區發展階段分析

2.2 產業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2.2.1 產業園區數量規模分析

2.2.2 產業園區投資規模分析

2.2.3 產業園區建設面積分析

2.2.4 產業園區入駐企業規模

2.2.5 產業園區從業人員規模

2.3 產業園區經營效益分析

2.3.1 產業園區盈利模式分析

1、產業園區盈利點分析

2、產業園區盈利模式分析

3、產業園區盈利方式對比

2.3.2 產業園區經濟指標分析

2.3.3 產業園區投資收益分析

2.4 產業園區投資與開發風險

2.4.1 政策性風險分析

2.4.2 週期性風險分析

2.4.3 資金鍊風險分析

2.5 產業園區發展問題分析

2.5.1 園區管理體制的不科學

2.5.2 園區產業發展質量不高

2.5.3 園區創新平臺建設不足

2.5.4 園區綜合服務水平不周

2.5.5 園區間合作機制不完善

2.6 產業園區發展趨勢分析

2.6.1 從“重招商引資”向“優化管理”轉變

2.6.2 從“聚核”向“聚鏈”轉變

2.6.3 從“園區製造”向“園區創造”轉變

2.6.4 從“單一產業功能”向“產城融合”轉變

2.6.5 從“園區間競爭”向“跨園區合作共建”轉變

第三章 中國產業園區開發主體分析

3.1 產業園區開發模式分析

3.1.1 “園中園”開發模式

3.1.2 “市場化”開發模式

3.1.3 “行政特區”開發模式

3.1.4 “官助民辦”開發模式

3.2 園區住宅開發主體分析

3.2.1 園區住宅開發模式分析

3.2.2 園區住宅運營模式分析

3.2.3 園區住宅盈利模式分析

3.2.4 住宅地產運行價格分析

3.2.5 園區住宅開發影響因素

3.3 園區商業開發主體分析

3.3.1 園區商業地產開發模式

3.3.2 園區商業地產運營模式

3.3.3 園區商業地產盈利模式

3.3.4 商業地產運行價格分析

3.3.5 園區商業開發影響因素

3.4 園區工業開發主體分析

3.4.1 園區工業地產開發模式

1、工業園區開發模式

2、工業地產商模式

3、主體企業引導模式

4、私人業主開發模式

5、綜合運作模式

3.4.2 園區工業地產運營模式

3.4.3 園區工業地產盈利模式

3.4.4 工業地產運行價格分析

3.4.5 園區工業開發影響因素

3.5 政府對園區產業的規劃

3.5.1 園區產業方向選擇標準

3.5.2 企業入駐園區參考因素

3.5.3 政府對園區發展的定位

1、園區功能定位研究框架

2、園區目標客戶選擇框架

3、園區管控機制研究框架

3.5.4 政府對園區產業的定位

第四章 中國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

4.1 高新技術產業園投資分析

4.1.1 高新技術產業園基本情況

1、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規模

2、高新技術產業園經營效益

3、高新技術產業園企業性質

4、高新技術產業園產品結構

5、高新技術產業園出口情況

4.1.2 生物醫藥產業園投資規劃分析

1、生物醫藥產業園開發模式

2、生物醫藥產業園主要特點

3、生物醫藥產業園主要作用

4、生物醫藥產業園運營模式

5、生物醫藥產業園盈利模式

6、生物醫藥產業園投資風險分析

7、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趨勢

4.1.3 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分析

1、新材料產業園主要分類

2、新材料產業園主要特點

3、新材料產業園主要作用

4、新材料產業園運營模式

5、新材料產業園投資風險分析

6、新材料產業園發展趨勢

4.2 工業園區投資分析

4.2.1 一般工業園投資分析

1、一般工業園區開發模式

2、一般工業園區合作模式

3、一般工業園區產品模式

4、一般工業園區運營模式

5、一般工業園區收益模式

6、一般工業園區發展趨勢

4.2.2 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與運營分析

1、生態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分析

2、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模式分析

1)改造型生態工業園區

2)全新型生態工業園區

3)虛擬型生態工業園區

3、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基本情況

1)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模

2)生態工業園區類型分佈

3)生態工業園區地區分佈

4、生態工業園區細分市場分析

1)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2)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

3)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5、生態工業園區發展趨勢分析

1)生態工業園發展機會和威脅分析

2)生態工業園區發展趨勢展望

4.3 專業園區投資分析

4.3.1 現代農業園區投資分析

1、現代農業園區的分類

2、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模

3、現代農業園區主要作用

4、現代農業園區開發模式

5、現代農業科技園運營模式

1)龍頭企業帶動型

2)都市現代農業型

3)三級園區建設型

4)外向高效型農業科技園

5)帶動新農村建設類型

6)現代農業實驗區型

7)高效農業示範園

8)設施農業型

6、現代農業園區盈利模式

7、現代農業園區投資風險分析

8、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進展與趨勢

4.3.2 化工產業園投資分析

1、化工產業園開發模式

2、化工產業園主要特點

3、化工產業園主要作用

4、化工產業園運營模式

5、化工產業園盈利模式

6、化工產業園投資風險分析

7、化工產業園發展前景分析

4.3.3 汽車產業園投資分析

1、汽車產業園的分類

2、汽車產業園開發模式

3、汽車產業園主要特點

4、汽車產業園主要作用

5、汽車產業園投資風險分析

6、汽車產業園發展趨勢

4.3.4 食品產業園投資分析

1、食品產業園的分類

2、食品產業園開發模式

3、食品產業園主要特點

4、食品產業園主要作用

5、食品產業園運營模式

6、食品產業園盈利模式

7、食品產業園投資風險分析

8、食品產業園發展趨勢

4.3.5 物流園區投資分析

1、物流園區的分類

2、物流園區建設規模

3、物流園區主要作用

4、物流園區開發模式

5、物流園發展運營模式

6、物流園區管理模式

7、物流園區盈利模式

8、物流園區投資風險分析

9、物流園區發展趨勢

4.3.6 創意產業園區投資分析

1、創意產業園區的分類

2、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路徑

3、創意產業園區建設規模

4、創意產業園區主要作用

5、創意產業園開發模式

6、創意產業園盈利模式

7、創意產業園區企業聚集動力

8、創意產業園區投資風險分析

9、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趨勢分析

4.3.7 總部經濟園區投資分析

1、總部經濟的特徵

2、總部經濟園區建設要點

3、總部經濟園區建設現狀

4、總部經濟園區主要作用

5、總部經濟園區發展模式

6、總部經濟園區盈利模式

7、總部經濟園區建設趨勢

第五章 中國產業園區競爭排名比較分析

5.1 產業園區競爭綜合排名分析

5.1.1 綜合指標排名產業園區總體狀況分析

5.1.2 綜合指標排名產業園區區域狀況分析

5.1.3 綜合指標排名產業園區類別狀況分析

5.2 具體細分指標排名情況分析

5.2.1 產業園區經濟發展指標排名分析

5.2.2 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指標排名分析

5.2.3 產業園區產業合作指標排名分析

5.2.4 產業園區公共服務指標排名分析

5.2.5 產業園區社會發展指標排名分析

5.3 產業園區區域排名情況分析

5.3.1 東部地區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分析

1、東部產業園區綜合排名總體情況分析

2、東部產業園區經濟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3、東部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4、東部產業園區產業合作排名狀況分析

5、東部產業園區公共服務排名狀況分析

6、東部產業園區社會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5.3.2 中部地區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分析

1、中部產業園區綜合排名總體情況分析

2、中部產業園區經濟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3、中部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4、中部產業園區產業合作排名狀況分析

5、中部產業園區公共服務排名狀況分析

6、中部產業園區社會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5.3.3 西部地區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分析

1、西部產業園區綜合排名總體情況分析

2、西部產業園區經濟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3、西部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4、西部產業園區產業合作排名狀況分析

5、西部產業園區公共服務排名狀況分析

6、西部產業園區社會發展排名狀況分析

5.4 產業園區類型排名情況分析

5.4.1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排名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排名情況分析

2、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10強綜合排名分析

3、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單項指標排名分析

5.4.2 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排名情況分析

1、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排名情況分析

2、經濟技術開發區前10強綜合排名分析

3、經濟技術開發區單項指標排名分析

5.5 產業園區競爭排名情況總結分析

5.5.1 五大類指標得分均值與變異係數比較

5.5.2 五大類指標得分均值以上產業園區分佈特點

5.5.3 各類指標排名均值以上產業園區彙總

第六章 中國重點省市產業園佈局與產業規劃方案

6.1 北京市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1 北京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1、產業園區收入規模

2、產業園區利潤總額

6.1.2 北京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3 北京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

6.1.4 北京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5 北京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農業園區市場發展分析

2)物流園區市場發展分析

3)創意產業園區市場發展分析

4)總部經濟園區市場發展分析

6.1.6 北京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2 上海市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2.1 上海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1、產業園區產值規模

2、產業園區收入規模

3、產業園區利潤總額

6.2.2 上海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2.3 上海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

6.2.4 上海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2.5 上海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上海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上海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上海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上海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2.6 上海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3 天津市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3.1 天津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3.2 天津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3.3 天津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

6.3.4 天津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3.5 天津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天津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天津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天津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天津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3.6 天津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4 重慶市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4.1 重慶市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4.2 重慶市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4.3 重慶城市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

6.4.4 重慶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4.5 重慶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重慶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重慶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重慶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重慶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4.6 重慶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5 江蘇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5.1 江蘇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5.2 江蘇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5.3 江蘇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5.4 江蘇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5.5 江蘇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江蘇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江蘇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江蘇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江蘇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5.6 江蘇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6 浙江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6.1 浙江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6.2 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6.3 浙江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6.4 浙江省產業園區佈局及規劃

6.6.5 浙江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浙江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浙江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浙江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浙江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6.6 浙江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7 廣東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7.1 廣東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7.2 廣東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7.3 廣東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7.4 廣東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7.5 廣東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廣東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廣東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廣東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廣東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7.6 廣東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8 山東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8.1 山東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8.2 山東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8.3 山東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8.4 山東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8.5 山東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山東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山東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山東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山東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8.6 山東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9 福建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9.1 福建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9.2 福建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9.3 福建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9.4 福建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9.5 福建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福建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福建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福建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福建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9.6 福建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0 湖北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0.1 湖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0.2 湖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0.3 湖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0.4 湖北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0.5 湖北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湖北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湖北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湖北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湖北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0.6 湖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1 湖南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1.1 湖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1.2 湖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1.3 湖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1.4 湖南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1.5 湖南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湖南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湖南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湖南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湖南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1.6 湖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2 江西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2.1 江西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2.2 江西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2.3 江西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2.4 江西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2.5 江西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江西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江西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江西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江西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2.6 江西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3 河北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3.1 河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3.2 河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3.3 河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3.4 河北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3.5 河北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河北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河北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河北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河北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3.6 河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4 遼寧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4.1 遼寧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4.2 遼寧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4.3 遼寧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4.4 遼寧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4.5 遼寧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遼寧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遼寧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遼寧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遼寧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4.6 遼寧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5 山西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5.1 山西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5.2 山西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5.3 山西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5.4 山西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5.5 山西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山西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山西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山西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山西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5.6 山西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6 四川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6.1 四川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6.2 四川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6.3 四川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6.4 四川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6.5 四川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四川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四川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四川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四川省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6.6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7 內蒙古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7.1 內蒙古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7.2 內蒙古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7.3 內蒙古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7.4 內蒙古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7.5 內蒙古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內蒙古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內蒙古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內蒙古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4)內蒙古總部經濟園區發展分析

6.17.6 內蒙古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8 安徽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8.1 安徽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8.2 安徽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8.3 安徽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8.4 安徽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8.5 安徽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安徽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安徽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安徽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6.18.6 安徽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19 黑龍江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19.1 黑龍江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19.2 黑龍江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19.3 黑龍江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19.4 黑龍江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19.5 黑龍江省產業園區細分市場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黑龍江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黑龍江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黑龍江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6.19.6 黑龍江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20 貴州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20.1 貴州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20.2 貴州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20.3 貴州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20.4 貴州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20.5 貴州省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貴州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貴州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貴州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6.20.6 貴州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21 雲南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21.1 雲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21.2 雲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21.3 雲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21.4 雲南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21.5 雲南省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雲南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雲南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雲南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6.21.6 雲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6.22 河南省產業園區佈局及產業規劃

6.22.1 河南省產業園經營情況分析

6.22.2 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

6.22.3 河南省產業發展環境及方向

6.22.4 河南省產業園區佈局與規劃

6.22.5 河南省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2、工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3、專業園區市場投資分析

1)河南省農業園區發展分析

2)河南省物流園區發展分析

3)河南省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分析

6.22.6 河南省產業園區發展機遇分析

第七章 中國領先產業園區經營狀況分析

7.1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經營分析

7.1.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1、園區產值規模分析

2、園區收入規模分析

3、園區人力資源規模

7.1.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2 聯東U谷•北京金橋產業園經營分析

7.2.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2.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2.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2.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2.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2.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3 中國五礦(營口)產業園經營分析

7.3.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3.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3.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3.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3.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3.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3.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4 天安•廣州番禺節能科技園經營分析

7.4.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4.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4.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4.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4.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4.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5 津通(常州)國際工業園經營分析

7.5.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5.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5.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5.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5.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5.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6 上海國際汽車城經營分析

7.6.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6.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1、園區產值規模分析

2、園區入駐企業規模

3、園區人力資源規模

7.6.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6.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6.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6.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6.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7 固安工業園經營分析

7.7.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7.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7.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7.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7.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7.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7.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8 浙江再生塑料產業基地經營分析

7.8.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8.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8.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8.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8.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8.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8.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9 深港中海信科技園經營分析

7.9.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9.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9.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9.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9.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9.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0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經營分析

7.10.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0.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1、園區產值規模分析

2、園區入駐企業規模

3、園區人力資源規模

7.10.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0.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0.5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0.6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1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經營分析

7.11.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1.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1.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1.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1.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1.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1.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2 上海多媒體產業園經營分析

7.12.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2.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2.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2.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2.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2.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2.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3 蘇州工業園區經營分析

7.13.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3.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3.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3.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3.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3.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3.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4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分析

7.14.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4.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4.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4.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4.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4.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4.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5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民營科技園經營分析

7.15.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5.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5.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5.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5.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5.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5.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6 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分析

7.16.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6.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6.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6.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6.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6.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6.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7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營分析

7.17.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7.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7.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7.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7.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7.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7.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8 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分析

7.18.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8.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8.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8.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8.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8.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8.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19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分析

7.19.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19.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19.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19.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19.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19.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19.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7.20 山東德州經濟開發區經營分析

7.20.1 園區基本情況簡述

7.20.2 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7.20.3 園區產業佈局經驗

7.20.4 園區優惠政策解析

7.20.5 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7.20.6 園區公共服務平臺

7.20.7 園區招商引資分析

第八章 中國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策略與建議

8.1 園區招商引資資金來源渠道分析

8.1.1 招商引資產業資本渠道分析

8.1.2 招商引資商業資本渠道分析

8.1.3 招商引資金融資本渠道分析

8.1.4 招商引資知識資本渠道分析

8.1.5 招商引資風險資本渠道分析

8.2 園區招商引資風險與規避措施

8.2.1 招商引資風險來源分析

1、招商引資政治風險分析

2、招商引資經濟風險分析

3、招商引資產業風險分析

4、招商引資金融風險分析

8.2.2 國外招商引資風險規避措施

8.2.3 招商引資風險規避經驗對比

8.2.4 國外招商引資風險規避經驗借鑑

8.3 中國園區招商引資路徑與典型模式

8.3.1 國內招商引資方式及路徑

8.3.2 國內招商引資的典型模式

1、政府主導型模式

2、市場主導型模式

3、總部經濟模式

4、專攻型模式

5、併購模式

6、以民引外模式

8.3.3 主要招商引資模式對比分析

8.3.4 中國招商引資成功案例分析

1、西安高新區

2、成都高新區

3、蘇州高新區

4、新加坡裕廊工業園

8.4 產業園區項目包裝推廣方案

8.4.1 園區品牌價值及品牌定位

1、園區品牌推廣目的研究

2、園區品牌推廣方式分析

3、園區品牌價值定位分析

4、園區品牌功能定位分析

5、園區品牌推廣阻礙研究

8.4.2 園區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1、園區整體營銷思路

2、園區品牌推廣程序

3、園區品牌營銷道具

8.4.3 報媒呈現及活動策劃

1、各媒體推廣比例

2、各媒體呈現方式

3、品牌推廣活動策劃

8.4.4 園區包裝推廣費用測算

1、報媒投入資金測算

2、其他投入資金測算

第九章 中國產業園區發展前景與招商引資建議

9.1 產業園區發展環境分析

9.1.1 產業園區建設政策環境

1、國家工業地產相關政策

2、國家產業發展規劃解析

3、落後產能淘汰政策分析

4、新興產業優惠政策分析

9.1.2 產業園區建設經濟環境

1、固定資產投資與產業園建設相關性

2、GDP增速與產業園產值相關性分析

3、區域經濟與產業佈局關係分析

4、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前景預測

9.1.3 產業園區建設社會環境

1、城鎮化建設對產業園的影響

2、產業園城區化趨勢分析

3、產業園生態化建設需求分析

9.2 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前景

9.2.1 產業園區投資機會分析

9.2.2 產業園區創新招商路徑

9.2.3 產業園區創新規劃理念

9.2.4 產業園區創新盈利模式

9.2.5 產業園區發展前景分析

9.3 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議

9.3.1 產業園區開發主要問題

9.3.2 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建議

9.3.3 產業園區項目申報建議

9.3.4 產業園區細分領域投資建議

1、農業園區投資建議

2、工業園區投資建議

3、科技園區投資建議

4、物流園區投資建議

5、創意產業園區投資建議

6、總部經濟園區投資建議

第十章 2019-2025年產業園區前景及趨勢預測

10.1 產業園區“十三五”規劃研究

10.1.1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 “十三五”發展規劃

10.1.2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

10.2 2019-2025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前景

10.2.1 2019-2025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潛力

10.2.2 2019-2025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10.2.3 2019-2025年產業園區細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前景分析

2、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前景分析

3、科技園區發展前景分析

4、工業園區發展前景分析

5、產業基地發展前景分析

6、特色產業園發展前景分析

7、產業新城發展前景分析

10.3 2019-2025年產業園區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0.3.1 2019-2025年產業園區行業發展趨勢

1、優惠政策向產業集群轉變

2、由加工型高新區向研發型高新區轉型

3、從引進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轉變

4、由土地運營向綜合的產業開發及氛圍培育轉變

5、由功能單一的產業區向現代化綜合功能區轉型

6、生態工業園區將備受關注

10.3.2 2019-2025年產業園細分市場發展趨勢

1、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趨勢預測

2、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趨勢預測

3、科技園區發展趨勢預測

4、工業園區發展趨勢預測

5、產業基地發展趨勢預測

6、特色產業園發展趨勢預測

7、產業新城發展趨勢預測

第十一章 2019-2025年產業園區投資價值評估分析

11.1 產業園區的盈利環節與模式

11.1.1 園區盈利的背景與意義

11.1.2 園區盈利環節與模式分析

1、園區土地運營的盈利模式

2、園區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

3、園區金融投資的盈利模式

4、園區模式輸出的盈利模式

11.1.3 提升園區盈利能力的對策建議

1、選取符合實際的盈利模式

2、提升增值服務在園區盈利中的比重

3、以金融創新帶動園區盈利模式創新

4、規範土地運營類盈利渠道

11.2 2019-2025年產業園區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11.2.1 有利因素

11.2.2 不利因素

11.3 2019-2025年產業園區行業投資價值評估分析

11.3.1 行業投資效益分析

11.3.2 產業發展的空白點分析

11.3.3 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投資方向

11.3.4 新進入者應注意的障礙因素

第十二章 2019-2025年產業園區投資機會與風險

12.1 產業園區投資形勢分析

12.1.1 產業園區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12.1.2 “十二五”期間全國興起產業園投資熱潮

12.1.3 高新區轉型下的投資機會分析

12.2 產業園區建設融資分析

12.2.1 企業融資模式

1、政府特殊支持融資

2、通過銀行貸款融資

3、社會資金

12.2.2 項目融資模式

1、特許經營(BOT模式)

2、公私合營(如PPP模式)

3、施工方墊資承包

4、使用者預付費

12.2.3 其他融資模式

12.3 2019-2025年產業園區投資機會

12.3.1 產業園投資吸引力

12.3.2 產業園增長動力分析

12.3.3 產業園區域投資潛力分析

12.4 2019-2025年產業園區投資風險及防範

12.4.1 市場風險

12.4.2 經營風險

12.4.3 政策風險

12.4.4 人才技術風險

12.5 中國產業園區行業發展建議

12.5.1 產業園區未來發展方向

12.5.2 產業園區主要投資建議

12.5.3 中國產業園區融資分析

第十三章 2019-2025年產業園區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13.1 產業園區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13.1.1 產業園區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13.1.2 中西部產業園區面臨的困擾分析

13.1.3 低碳產業園建設大躍進亟需規範化

13.1.4 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原則及思路

13.1.5 城市產業園的定位策略與模式選擇

13.1.6 我國各類國家級開發區發展的思路

13.2 產業園區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3.2.1 產業園區規劃存在的問題

1、發展機會的不平等

2、過渡依賴土地經營

3、不顧及環境成本

4、園區企業沒有形成共生體系

13.2.2 產業園區的規劃對策分析

13.3 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困惑及對策

13.3.1 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困惑

1、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意識不強

2、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不夠成熟

3、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所需的制度和政策不夠完善

13.3.2 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的對策

1、正確認識發展產業園區循環經濟

2、建立健全產業園區循環經濟服務機構

3、健全園區內部的資源節約管理制度

4、突出園區空間功能佈局

第十四章 2019-2025年我國產業園區運營策略分析

14.1 產業園主要投資模式

14.1.1 產業園開發模式

14.1.2 產業地產商模式

14.1.3 綜合運作模式

14.2 產業園建設融資渠道分析

14.2.1 產業園建設行業發展的難題:資金與管理

14.2.2 資金與管理產業地產的資本特點

14.2.3 目前國內主要融資渠道

14.2.4 多元化的融資發展方向分析

14.3 提升產業園投資環境競爭力的對策措施

14.3.1 促進產業集群方面

14.3.2 完善生產要素方面

14.3.3 拓展需求條件方面

14.3.4 主導企業發展方面

14.3.5 品牌營銷推廣方面

14.4 產業園運營建議

14.4.1 運營策略建議

14.4.2 投資策略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