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經濟 金融 銀行 投資 中國人民銀行 歷史 國合耶魯全球領導力 2019-08-15
"

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市場預期1.27萬億元,前值1.66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1萬億元,市場預期1.625萬億元,前值2.26萬億元。M2同比增長8.1%,預期8.4%,前值8.5%。M1同比增長3.1%,前值4.4%。社融和信貸新增規模雙雙大幅低於預期,下半年的政策該怎樣取捨?

"

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市場預期1.27萬億元,前值1.66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1萬億元,市場預期1.625萬億元,前值2.26萬億元。M2同比增長8.1%,預期8.4%,前值8.5%。M1同比增長3.1%,前值4.4%。社融和信貸新增規模雙雙大幅低於預期,下半年的政策該怎樣取捨?

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在中央再次強調對房地產領域從嚴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領域信用派生力量被限制,信用擴張的資產端缺乏有效依託,若專項債不擴容,則隨著專項債下半年發行額度減少與低基數效應逐漸消失,信用收縮可能會再成趨勢。

但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市場預期7月金融數據會大幅下滑,依據主要是房地產融資收緊導致房地產行業融資下行,出口和利潤下滑導致製造業融資下行。“但從7月數據看,與房地產相關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表現依然穩定,與企業投資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走勢平穩,表明房地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可能不像市場預期的那麼悲觀。”

非標改善已趨停滯

數據顯示,表外業務三項合計收縮6200億,較上月擴大4000億,如此大的跌幅背後,不完全是實體經濟信用擴張乏力所致,其中還包含了季節性的因素的助跌與融資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比較引人矚目的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4500億。從以往經驗來看,7月份未貼現承兌匯票的新增量多數都會低於其他月份,這主要是因為票據具有支付功能,可代替現金與活期存款進行結算,銀行在季末月為留住存款,會建議企業用開票代替支付,提前消耗企業的開票需求,季末月過後,表外票據會自然而然的回落。同時,7月企業還面臨大額繳稅壓力,部分企業可能會將承兌匯票貼現協助企業資金週轉。

不過,李奇霖認為今年的下滑還有三個特殊原因:一是1月份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大幅衝量了3700億,有不少6M期限的票據會在7月份到期;二是今年中央與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加大普惠金融的供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更高,開票規模與比例也相應的會比過往更高。而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獲得承兌匯票後,會更傾向於向銀行貼現來增加流動性,便於企業資金週轉,這會使得表外未貼現承兌匯票更多的被轉為表內的票據融資;三是由於實體缺乏有效的融資需求,銀行7月份信貸投放不足,受到了監管層的窗口指導,因此中下旬大量在票據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上收票來填充信貸額度,滿足監管要求。

對此,鄧海清認為,從歷史經驗上看,票據和短期貸款的下行並不代表著經濟增長趨勢下行。可類比的區間是2016年6-9月,短期融資大幅下滑,但當時正是2016-2017年經濟回升週期的起步階段。

"

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市場預期1.27萬億元,前值1.66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1萬億元,市場預期1.625萬億元,前值2.26萬億元。M2同比增長8.1%,預期8.4%,前值8.5%。M1同比增長3.1%,前值4.4%。社融和信貸新增規模雙雙大幅低於預期,下半年的政策該怎樣取捨?

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在中央再次強調對房地產領域從嚴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領域信用派生力量被限制,信用擴張的資產端缺乏有效依託,若專項債不擴容,則隨著專項債下半年發行額度減少與低基數效應逐漸消失,信用收縮可能會再成趨勢。

但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市場預期7月金融數據會大幅下滑,依據主要是房地產融資收緊導致房地產行業融資下行,出口和利潤下滑導致製造業融資下行。“但從7月數據看,與房地產相關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表現依然穩定,與企業投資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走勢平穩,表明房地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可能不像市場預期的那麼悲觀。”

非標改善已趨停滯

數據顯示,表外業務三項合計收縮6200億,較上月擴大4000億,如此大的跌幅背後,不完全是實體經濟信用擴張乏力所致,其中還包含了季節性的因素的助跌與融資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比較引人矚目的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4500億。從以往經驗來看,7月份未貼現承兌匯票的新增量多數都會低於其他月份,這主要是因為票據具有支付功能,可代替現金與活期存款進行結算,銀行在季末月為留住存款,會建議企業用開票代替支付,提前消耗企業的開票需求,季末月過後,表外票據會自然而然的回落。同時,7月企業還面臨大額繳稅壓力,部分企業可能會將承兌匯票貼現協助企業資金週轉。

不過,李奇霖認為今年的下滑還有三個特殊原因:一是1月份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大幅衝量了3700億,有不少6M期限的票據會在7月份到期;二是今年中央與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加大普惠金融的供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更高,開票規模與比例也相應的會比過往更高。而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獲得承兌匯票後,會更傾向於向銀行貼現來增加流動性,便於企業資金週轉,這會使得表外未貼現承兌匯票更多的被轉為表內的票據融資;三是由於實體缺乏有效的融資需求,銀行7月份信貸投放不足,受到了監管層的窗口指導,因此中下旬大量在票據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上收票來填充信貸額度,滿足監管要求。

對此,鄧海清認為,從歷史經驗上看,票據和短期貸款的下行並不代表著經濟增長趨勢下行。可類比的區間是2016年6-9月,短期融資大幅下滑,但當時正是2016-2017年經濟回升週期的起步階段。

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下半年信用擴張乏力

企業部門短期貸款新增-2100億,是造成信貸低於預期與歷史同期的主要拖累項,但這一數據的下滑更多與季節性因素有關。因為每逢六月,商業銀行為應對存款考核,都會以增加短期貸款派生存款的形式來擴張存款規模,而到了7月份這些短期限的存款會陸續到期,對當月新增量構成拖累。“今年6月企業短期貸款大幅增長了4400億,是過去三年的最高值,對7月份的拖累也會是近三年的最高。”李奇霖指出。

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3600億,佔銀行貸款總規模的比例有所上升,一方面在於監管機構有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製造業與民企的中長期貸款,另一方面在於二季度末地方債再次放量+專項債充當資本金的槓桿效應,基建領域的融資需求有所起色。

李奇霖認為,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約束沒有鬆動的條件下,基建項目向上的動能有限,下半年既缺乏財政擴張的空間,又缺乏具有較好現金流的優質項目,城投與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基建的意願不足,可能難以有效抵補房地產下滑的壓力。“加上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製造業企業的需求很難有起色,企業家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下,資本開支意願也會減弱。縱使信用供給力度加大,需求也很難響應,信用擴張可能會依然乏力。”

鄧海清指出,從7月PMI看,供需兩端都出現回暖,價格回升,就業改善,庫存週期見底,因此經濟下行壓力並不大,經濟出現失速下滑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以引發政策強刺激。從乘用車聯合會公佈的數據來看,7月汽車零售增速-6%,雖然低於6月份的異常值(國五清倉促銷等暫時性因素影響),但遠高於5月份的-15%。汽車銷售回暖的大趨勢明確,有利於減輕對消費增速的拖累,從而促進消費回暖,同時也將帶動生產端汽車產業鏈的回暖,驅動工業生產回升和經濟增長。

“2019年偏執看空中國經濟仍然存在問題,經濟維持震盪格局可能性較高,在減稅減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大、社融拐點未證偽、房地產庫存處於歷史超低水平、企業逐漸由主動去庫存向被動去庫存階段過渡、出口回暖、汽車消費回暖的背景下,經濟大幅下滑可能性並不大。”鄧海清說。

"

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市場預期1.27萬億元,前值1.66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1萬億元,市場預期1.625萬億元,前值2.26萬億元。M2同比增長8.1%,預期8.4%,前值8.5%。M1同比增長3.1%,前值4.4%。社融和信貸新增規模雙雙大幅低於預期,下半年的政策該怎樣取捨?

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在中央再次強調對房地產領域從嚴調控的背景下,房地產領域信用派生力量被限制,信用擴張的資產端缺乏有效依託,若專項債不擴容,則隨著專項債下半年發行額度減少與低基數效應逐漸消失,信用收縮可能會再成趨勢。

但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市場預期7月金融數據會大幅下滑,依據主要是房地產融資收緊導致房地產行業融資下行,出口和利潤下滑導致製造業融資下行。“但從7月數據看,與房地產相關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表現依然穩定,與企業投資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走勢平穩,表明房地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可能不像市場預期的那麼悲觀。”

非標改善已趨停滯

數據顯示,表外業務三項合計收縮6200億,較上月擴大4000億,如此大的跌幅背後,不完全是實體經濟信用擴張乏力所致,其中還包含了季節性的因素的助跌與融資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比較引人矚目的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4500億。從以往經驗來看,7月份未貼現承兌匯票的新增量多數都會低於其他月份,這主要是因為票據具有支付功能,可代替現金與活期存款進行結算,銀行在季末月為留住存款,會建議企業用開票代替支付,提前消耗企業的開票需求,季末月過後,表外票據會自然而然的回落。同時,7月企業還面臨大額繳稅壓力,部分企業可能會將承兌匯票貼現協助企業資金週轉。

不過,李奇霖認為今年的下滑還有三個特殊原因:一是1月份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大幅衝量了3700億,有不少6M期限的票據會在7月份到期;二是今年中央與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加大普惠金融的供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更高,開票規模與比例也相應的會比過往更高。而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獲得承兌匯票後,會更傾向於向銀行貼現來增加流動性,便於企業資金週轉,這會使得表外未貼現承兌匯票更多的被轉為表內的票據融資;三是由於實體缺乏有效的融資需求,銀行7月份信貸投放不足,受到了監管層的窗口指導,因此中下旬大量在票據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上收票來填充信貸額度,滿足監管要求。

對此,鄧海清認為,從歷史經驗上看,票據和短期貸款的下行並不代表著經濟增長趨勢下行。可類比的區間是2016年6-9月,短期融資大幅下滑,但當時正是2016-2017年經濟回升週期的起步階段。

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下半年信用擴張乏力

企業部門短期貸款新增-2100億,是造成信貸低於預期與歷史同期的主要拖累項,但這一數據的下滑更多與季節性因素有關。因為每逢六月,商業銀行為應對存款考核,都會以增加短期貸款派生存款的形式來擴張存款規模,而到了7月份這些短期限的存款會陸續到期,對當月新增量構成拖累。“今年6月企業短期貸款大幅增長了4400億,是過去三年的最高值,對7月份的拖累也會是近三年的最高。”李奇霖指出。

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3600億,佔銀行貸款總規模的比例有所上升,一方面在於監管機構有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製造業與民企的中長期貸款,另一方面在於二季度末地方債再次放量+專項債充當資本金的槓桿效應,基建領域的融資需求有所起色。

李奇霖認為,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約束沒有鬆動的條件下,基建項目向上的動能有限,下半年既缺乏財政擴張的空間,又缺乏具有較好現金流的優質項目,城投與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基建的意願不足,可能難以有效抵補房地產下滑的壓力。“加上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製造業企業的需求很難有起色,企業家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下,資本開支意願也會減弱。縱使信用供給力度加大,需求也很難響應,信用擴張可能會依然乏力。”

鄧海清指出,從7月PMI看,供需兩端都出現回暖,價格回升,就業改善,庫存週期見底,因此經濟下行壓力並不大,經濟出現失速下滑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以引發政策強刺激。從乘用車聯合會公佈的數據來看,7月汽車零售增速-6%,雖然低於6月份的異常值(國五清倉促銷等暫時性因素影響),但遠高於5月份的-15%。汽車銷售回暖的大趨勢明確,有利於減輕對消費增速的拖累,從而促進消費回暖,同時也將帶動生產端汽車產業鏈的回暖,驅動工業生產回升和經濟增長。

“2019年偏執看空中國經濟仍然存在問題,經濟維持震盪格局可能性較高,在減稅減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大、社融拐點未證偽、房地產庫存處於歷史超低水平、企業逐漸由主動去庫存向被動去庫存階段過渡、出口回暖、汽車消費回暖的背景下,經濟大幅下滑可能性並不大。”鄧海清說。

7月金融數據透露出三大信號,下半年或將政策收縮

貨幣政策重在“寬信用”

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明確回答瞭如何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及主要央行轉向寬鬆,即中國貨幣政策不會簡單跟隨外圍央行轉向貨幣寬鬆,而是要考慮到全球經濟中低速增長的長期性,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預留政策空間。

與當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國央行會跟隨美聯儲降息不同,二季度報告中全文未提及任何關於降息、全面降準等全面寬鬆的意向或安排,而是繼續強調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接下來,要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在匯率更好地發揮自動穩定器作用之後,實際上降低了貨幣政策全面寬鬆逆週期調節的必要性。

央行同時指出,必要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因此央行沒有讓人民幣趨勢性貶值的意圖,保持匯率基本穩定也對貨幣寬鬆構成制約。

另外,央行持續關注物價不確定性。由於7月CPI同比增速較高,加上近期受颱風影響,8月份CPI數據不確定性增大,這些因素也將顯著制約中國央行貨幣寬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