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康書記關注的數據下滑 首席們又不淡定了

經濟 投資 中金公司 金融 東方財富網 2017-05-18

一季度開局良好過後,4月經濟數據有所回落。

年初以來,宏觀政策、貨幣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深刻地影響著市場投資者決策。

今年市場運行到現在也已五個多月了,分化巨大,在外圍市場經濟向好的情況下,國內資本市場出現了一定的波動。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投資者決策又該如何應對與調整?

中國經濟:

繁榮的頂點 or 新週期的啟動?

目前市場對中國經濟趨勢的判斷分歧很大,“新週期的啟動”和“繁榮的頂點”成為近期的爭論焦點。

對此,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雖然我們不是很同意這種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判斷,但整體而言我們的觀點偏向後者: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經濟增速反彈更多是下行週期過程中刺激政策的累積效應的集中反映,而非所謂“新週期”的開始。

很難想象,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通過短短的一年多內針對幾個重點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就完成了整個經濟體的過剩和落後產能的出清。

中國ICOR(增量資本產出率)持續上升, 背後反映了中國每增加一單位GDP產出所需要的資本投入在不斷上升,而資本投入的上升背後則隱含的是貨幣發行規模的膨脹,以及槓桿率和債務率的上升。

伴隨著補庫存需求進入尾聲,我們預計2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會重新放緩。

“此外,我們預計美聯儲在6月份會再次加息,屆時外部風險會重新上升,同時疊加國內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經濟在下半年會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章俊指出。

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表示,最近一年,投資者對金融去槓桿帶來的影響感受頗深。

可從兩方面來理解,首先,監管加強方向是對的。今年歐洲各大股指普漲,在此之前,歐洲剛經歷了一輪金融去槓桿,當時歐洲股市低迷,金融企業紛紛重新審視自己,把錢投入到該投的地方去。因此,根據全球經濟復甦經驗,金融去槓桿短期會使得經濟有陣痛。

從這個角度來判斷,中國經濟年內應該會呈現一個前高後低的走勢,不過供給側改革效果正逐步顯現,所以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幅失速風險。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一季度經濟雖然全面向好,但主要是去年以來增長反彈態勢的延續,並非是新週期的起點。

實際上,2015-2016年,雖然GDP數據鮮有變動,形態類似於L型態勢,但從微觀層面,中國經濟似乎已經經歷了一輪明顯下滑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反彈週期,不少指標卻出現了V型或者U型態勢。

相信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回暖的背景下,決策層會有更大的決心將政策重點轉向防風險,收緊政策的態勢更加清晰。

基於此,今年中國經濟或呈現前高後低的整體趨勢,一季度經濟或許是全年的高點,下半年經濟有所回落,全年GDP增速或略高於6.5%。 沈建光指出。

企業盈利增速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關於中國經濟,現在市場上的觀點基本上都認為年內中國經濟經過一個小高點後會有一定減速,但不會失速。那麼,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會如何呢?

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研究所董事總經理徐彪指出,事實上,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到現在,企業盈利已連續四個季度顯著提升。

同時,股東回報率也在持續上升,這背後的推動力來自兩方面,企業投融資環境改善帶來的財務成本下降,另外,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部分行業毛利率改善。

在此邏輯下,今年二、三季度同樣要關注企業毛利率、投融資環境等是否會發生轉變。而我們跟蹤的PPI、發電量等中觀指標來看,都出現了拐點,企業盈利增速高點或已結束,接下來會進入休整期,什麼時候再度出現好轉還是要看宏觀經濟。

“不過自下而上來看,部分行業景氣度應該還不錯,比如新能源汽車行業,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仍會比較好,但需注意的是,股價表現未必和企業盈利完全同步。”徐彪指出。

資產配置:

姜超堅持現金為王

關於資產配置,姜超仍然堅持現金為王的觀點。

姜超表示,之前提出短期內現金為王,目前來看是對的,但這背後反映出的市場困惑值得深思。

今年以來股票、債券都沒有很大機會,投資者貌似很休閒,這與他們過去的投資習慣不符合,過去國內投資有一個俗稱叫“股債蹺蹺板”,也就說要麼投資股市,要麼買入債市,要麼週期,要麼成長。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變化根本原因是貨幣政策框架發生了變化,過去只要經濟出現往下走的苗頭,立即就會有新一輪貨幣寬鬆預期,而這次貨幣政策卻還在繼續收緊。

進一步分析可知,貨幣政策框架發生變化的背後原因來自於兩方面,其一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跟隨海外收緊的步伐。其二,金融去槓桿。

民生證券管清友也認為,普通投資者可能需要現金為王。

管清友指出,所謂“現金為王”,對不同的投資群體,含義和策略是不一樣的,是動態的。大型金融機構、高淨值客戶和普通投資者對二級市場的投資策略一定是不一樣的。

對於金融機構來講,不可能現金為王,但普通投資者可能需要現金為王。對投資而言,短期看,冬天已來,春天尚遠。所謂資本寒冬,不過是擠壓泡沫過程中機構、企業和個人的不適應。丟掉幻想,準備過冬,是理性的選擇。

長期看,梅花香自苦寒來,聰明的資本總是會在市場上無人問津的時候尋找到合意的資產,靜待冬天過去,迎接春天到來。而這個春天,大概會在2019年出現。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股市受益於經濟L型下半場和企業盈利改善仍然長期看好健康牛,債市則受制於長期去槓桿方向不變、重回貨幣寬鬆可能性不存在,債市將長期處於震盪市。

短中期來看,金融市場將從對監管的恐慌情緒中走出,出現4月以來金融市場全面下跌的逆過程,“股債雙牛”將成為現實!

在估值持續下滑情況下,中金公司建議投資者逐步加大A股配置力度。中金稱,近期出現的產業資本再度開始持續淨增持情況,也在印證更多公司中長期投資價值的顯現。

中金表示,在近期市場持續調整背景下,產業資本增持意願有所上升,最近大股東和高管連續兩週出現淨增持,這在今年還是首次出現。

如果不考慮2016年11月險資連續舉牌潮,上一次產業資本連續超過兩週淨增持還要追溯到2016年初指數階段性低點的時候。

考慮到目前增長週期及政策環境,中金公司認為,A股結構性高估已經有所緩解,當前估值水平將至少呈現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近期政策信號的邊際變化以及產業資本增持意願的上升為市場提供了相對積極的回穩信號,中金認為對當前A股市場已無需過度悲觀。雖然短期能否確立反彈趨勢還需視是否有更為積極的信號顯現,但從中長期投資的角度,在前期連續下跌過後更多企業正在顯現價值,建議長線投資者已可以考慮逐步增加配置力度。關注“跌出來”的機會。

關注東方財富網微信號【 eastmoneynews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歡迎在【應用商店】搜索【東方財富網】,下載中國財經第一門戶手機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