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崛起之(3):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撬動中原城市群崛起

經濟 三農 農村 交通 映象網 2017-05-10

篇首語:

在祖國心臟之地,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群”。她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間,城市群規模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她是中國第7個國家級城市群,是以河南為中心的富庶之地。中原城市群的建設,是河南人以自強不息的名義,促使整個中部崛起。

接下來,河南人民將擼起袖子,以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支點,圍繞核心全盤鋪開,撬動整個中部地區,讓她成為祖國大地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映象網記者 王邵怡/文

強勢崛起之(3):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撬動中原城市群崛起

李克強總理當年為何要推中原城市群?

回顧歷史長河,雖然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組織編制了《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但這場謀劃早在1998年6月,時年43歲的李克強從團中央第一書記調任河南當選省長時就已經開始孕育。

李克強到河南不久,就提出“改變這種就農業論農業的思路”。他提出,要富裕農民,就必須減少農民的道理,講述農業的基礎要鞏固、要提升,就必須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而要做到這一切,只有靠城鎮化的發展才能實現。

隨後,在李克強的直接領導和推動下,協調發展大中小城市、規劃建設鄭東新區、謀劃中原城市群、振興小城鎮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展開,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空前增強。

原省社科聯研究員趙懷讓介紹,在李克強的主持下,河南開始系統謀劃“中原城市群”發展,適時提出了“中心城市帶動戰略”。

2003年8月,《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出臺,正式將“中原城市群”確定為河南今後一個時期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

2004年3月,中央正式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構想。中原崛起戰略的提出,為國家制定出臺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2005年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了《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歷經近20年,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不斷崛起,而“中部塌陷”的局面終於得到扭轉。

強勢崛起之(3):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撬動中原城市群崛起

中原城市群崛起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些城市群“老大哥”面前,中原城市群有什麼優勢?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給出了答案:中原城市群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這裡綜合實力較強、交通區位優越、城鎮體系完整、自然稟賦優良並且文化底蘊深厚。

中原城市群產業體系完備,裝備製造、智能終端、有色金屬、食品等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物流、旅遊等產業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數量眾多,人力資源豐富,勞動人口素質持續提升。合蕪蚌、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展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引領開放、帶動全局的效應日益凸顯。

中原城市群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交通條件便利,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居全國前列,鄭州等機場可實現與國內外主要樞紐機場的快速聯通,“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體綜合交通網絡不斷完善。

中原城市群擁有特大城市鄭州和數量眾多、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城鎮空間聚合形態較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50%,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

中原城市群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和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自然景觀薈萃,動植物資源豐富,氣候兼有南北之長,人居環境優良。平原丘陵山地兼具、以平原為主,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小。

中原城市群人緣相親、文化相融,人員交流和經濟往來密切,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量眾多,地上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前列。

強勢崛起之(3):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義撬動中原城市群崛起

位於祖國心臟的城市群會朝著哪個方向努力?

中原城市群正式批覆後,國家對這個“心臟”也給予了厚望。

中原城市群在國家發展的戰略中,共有五個定位:經濟發展新增長極、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

這些定位是著眼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強化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和人才支撐,提升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地位,打造資源配置效率高、經濟活力強、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

接下來怎麼建設好中原城市群,河南提出要構建“一核四軸四區”網絡化空間發展格局。

即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一核”就是鄭州大都市區。規劃中再次提到,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強化物流及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中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對外開放門戶功能,全面增強國內輻射力、國內外資源整合力。推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區,進一步深化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城市聯動發展。

“四軸”即是依託“米”字形綜合交通網絡,增強沿線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聯動發展,打造特色鮮明、佈局合理的現代產業和城鎮密集帶。

——沿隴海發展主軸。發揮陸橋通道優勢,提升鄭州、洛陽、開封、三門峽“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城市功能,增強運城、商丘、淮北、宿州、菏澤等沿線節點城市經濟人口承載能力,聯合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有色金屬、生物醫藥、能源化工等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實力的先進製造業和城鎮集聚帶,強化對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經濟走廊的戰略支撐作用。

——沿京廣發展主軸。依託京廣通道,發揮鄭州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邢臺、邯鄲、安陽、鶴壁、新鄉、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城市集聚能力,引導食品加工、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精品鋼鐵、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家居等產業加快集聚,打造溝通南北的城鎮產業密集帶,密切與京津冀、長江中游城市群等的聯繫。

——濟南—鄭州—重慶發展軸。依託鄭(州)濟(南)、鄭(州)萬(州)高速鐵路建設,加速形成綜合運輸通道,強化聊城、濮陽、平頂山、南陽等節點城市和沿線中小城市支撐作用,培育發展裝備製造、能源化工、特色輕工等產業,形成對接成渝城市群、溝通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城鎮發展帶。

——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加快鄭(州)合(肥)、鄭(州)太(原)高速鐵路、跨區域高速公路和城際快速通道建設,推動長治、晉城、焦作、濟源、周口、阜陽、蚌埠等城市擴容提質,加快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集聚發展,構建連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鎮和產業集聚帶。

“四區”即: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區域內,突破行政壁壘,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省際相鄰城市合作聯動,加快構建跨區域快速交通通道,優化產業分工協作,推動教育、科技、文化、生態等資源共享。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長區域和開放空間。

在21世紀城市化的新時代,城市群已成為支撐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發展的核心區和動力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河南,正以更加出彩的風貌向世界展示中國氣派,打造有競爭力的國家級城市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