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短缺制約粵東西北基層醫療水平 委員建議下派人才

經濟 臨床醫學 人力資源 大學 金羊網 2017-06-23
人才短缺制約粵東西北基層醫療水平 委員建議下派人才

廣東要努力提升粵東西北基層地區的醫療水平。圖為“百萬婦女衛生健康行”下鄉活動在清遠市清新縣石潭鎮舉行 本報記者 林桂炎攝(資料圖片)

金羊網記者 薛江華 通訊員 黃明霞 賴南輝

粵東西北地區面積大,經濟發展滯後,導致當地的醫療水平明顯落後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為提升粵東西北地區的醫療水平,廣東省政府出臺多項政策和制度。2016年,省委書記胡春華到粵東西北地區調研,強調加大粵東西北基層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省政協委員、華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張愛民認為,只有讓一定水平的醫務人員經常到基層醫療單位服務,才能帶動當地的醫療水平逐步地提高。

問題

人才短缺制約粵東西北基層醫療水平

據調研,當前粵東西北基層醫療衛生系統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建設資金缺口大,影響衛生站的建設;二是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設備配置不齊,部分醫療設備使用年限較長,醫療設備添置需求量較大;三是醫療隊伍不穩定,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人才流失嚴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與城區大、中型醫院對比,鄉鎮一級的衛生機構工作條件差、福利待遇低,很難吸引人才,並且還有人才流失的趨勢,醫療隊伍不穩定。

經濟條件較好的清遠市清新區,共有16間基層衛生院,核定編制總數為1350人,實際在編801人,缺編549人。在職人員學歷構成中,本科只有84人,大專298人,中專324人,其他人員69人。而連山縣鎮衛生院共有事業編制專業技術人員189人,其中本科11人,大專83人,中專95人。

張愛民認為,制約粵東西北基層服務水平提升的最關鍵因素是人才短缺。清遠市有人口400多萬,對醫療人才的需求量大,目前2萬多人的醫療隊伍勉強支撐應付日常的工作。因為經濟落後,醫療人才招、留都存在問題,粵東西北其他經濟落後地區也存在相似問題。

建議

把優秀的醫生派到粵東西北基層醫院

張愛民建議,參考一些發達國家年輕醫師自願義務到非洲國家服務的實例,廣東省內出臺相關的政策或規定——讓深資中級職稱以上的醫務人員每年到當地市、縣級基層醫療單位服務一週到一個月,也為今後開展遠程視頻醫療服務打好基層,做好準備。

在張愛民看來,讓這些優秀的醫生到落後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是可行也是值得的。資深中級職稱醫務人員水平高,能獨立承擔醫療工作,能幫助基層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水平。資深醫務人員下基層,能讓他們瞭解熟悉基層工作,便於以後的基層人員與資深醫務人員形成交流、互動,為遠程醫療服務打下基礎,做好準備。資深醫務人員年資高,家庭生活的負擔減輕,兒女牽掛減少,有意願、時間,更有義務到基層服務。

張愛民甚至建議,嘗試讓退休前一年的醫務人員,如59歲的醫務人員(現行退休年齡制度),到粵東西北市、縣級醫院工作6-12個月。他認為,這個年齡段的人員,家庭無經濟壓力,兒女無看護需求,多數能騰出時間到粵東西北地區服務較長時間。如退休後,他們願意繼續留在當地的,由政府提供一定崗位和生活補貼給予支持。

做好醫療人才政策規劃和培養計劃

省政協教科文體委調研組建議,在現有人才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基層衛生人才的發展體系。重點研究基層衛生人才編制、崗位管理、職稱改革、薪酬待遇等問題,包括城鄉對口支援和醫聯體建設中,三級醫院醫務人員駐村進縣的激勵政策問題。加強與省教育廳及各地區高職高專、中職中專醫學院校的聯繫,摸清全省每年各類衛生技術人才包括臨床醫學、全科醫學等專業招生的精確人數及其畢業去向。

此外再精準摸清基層,尤其是農村衛生技術人才的缺口,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責任,主動謀劃,加強與本地區或鄰近地區醫學院校聯繫,做好招生、招聘和人才儲備工作。

建議加大訂單定向培養工作力度,衛計部門和高校主動對接,做好增量。用好政策,加大招聘力度,推動醫聯體、縣鎮一體化工作,探索“縣招鎮用、資源流動”的機制,逐步擴大人才隊伍。

答覆

省衛計委:

通過“八大舉措”提升粵東西北基層醫療水平

針對省政協委員的建議,廣東省衛計委迅速作出了答覆,並表示力爭在3-5年時間努力,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層設施顯著改善,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服務格局科學合理,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省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

一是從2017年起,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每年為廣東經濟欠發達地區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1000名,其中本科、專科各500名。

二是啟動城市三甲醫院人員下沉基層計劃。2017年到2019年,每個城市三甲醫院每年派出的衛生技術人員數不低於全院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選派的人員到縣級以下醫院連續工作時間不少於1年。根據匡算,每年全省三級醫院將有約2000名左右衛生技術人員到縣以下醫療機構工作,將大大增加優質資源下沉力度。

三是加強縣級醫院的人才儲備。要求各地市、各醫院加大招聘力度,擴充衛生人才隊伍。力爭通過醫聯體、託管或其他形式,將衛技人員分流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繼續落實縣級醫院特設崗位。

四是開展全科醫師轉崗培訓。2017年-2019年,實施全科醫師特設崗位計劃,每個衛生院設立2個全科醫生崗位,給予6萬元財政補助,聘請有豐富臨床一線經驗、熟練診治專科疾病的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

五是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實施意見》,給予基層醫學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一點的政策傾斜,提升基層崗位吸引力。

六是提高基層義務人員薪酬待遇。到2018年醫療機構人員經費支出佔業務支出比例要達到40%以上。協同人社部門制定廣東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完善基層醫務人員薪酬待遇改革。

七是重新調整完善全省縣級醫院對口幫扶方案,進一步擴大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的全覆蓋。各地被幫扶的機構主動對接幫扶機構,積極爭取幫扶資源,使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八是推進“互聯網+基層醫療”。利用信息網絡技術,豐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手段,健全完善基層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在線諮詢和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立遠程教育培訓平臺,通過網絡教學、遠程示教、遠程教育等,促進區域間醫療服務能力均衡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