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孫雁飛:破繭才能成“蝶”

中國 SaaS 自1999年有了 ASP ,直到今年,正好經歷了二十年。而“金蝶”,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們採訪金蝶總裁孫雁飛時,他剛剛從英國出差回來,正在倒時差。

3個小時的深度訪談,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金蝶三次轉型和未來走向雲端的堅定。

1 財務時代

1992年10月,此時正值改革開放後的第14個年頭,深圳特區作為最早對外開放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也走過了12年。

隨著開放的深入,大批的外資企業湧入深圳,而當時財政部規定,外資企業需要使用人民幣作為企業的記賬本位幣,但這些外資企業使用的國外財務軟件無法處理中文文本和人民幣,一套契合中國特色的財務軟件成為了這些外資企業最迫切的需求。

徐少春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機會和改變。機會擺在面前,徐少春不想錯失,但此時的他也非常清楚地意識到,初創期的金蝶要想做大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快速獲得融資,二是吸引高端人才

徐少春通過1993年的股改,放棄大股東身份,引入了蛇口社會保險公司,同時解決了資金和人才兩大難題,這不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還為今後產品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出於對財務工作者的美好願望,1993年,金蝶推出了首個 DOS 版財務軟件“金蝶”,並打出了金蝶史上著名的一句廣告語:“用金蝶軟件,打天下算盤”。

徐少春在第一次接觸了 Windows 操作系統後,就被它相較於 DOS 版更友好、更實用的界面所震撼,由此在他的內心埋下了開發 Windows 版財務軟件的種子。

但最後促使徐少春下定決心全力以赴轉向 Windows 系統的是美國股東趙西燕,而那時她在美國辦公室的電腦已經轉換成了 Windows 系統,她也認為, Windows 版將會成為軟件系統的發展方向。

於是,乘著1994年微軟公司推出第一個簡體中文版的 Windows 操作系統 Windows 3.2的這股東風。

在1995年春節後,金蝶推出了中國第一款顛覆 DOS 版的 Windows 版財務軟件“For Windows 1.0版”,金蝶因此一躍成為中國業內領先品牌,也形成了國內“南金蝶,北用友”的商業格局。

經過了一年的系統改進,1996年,金蝶財務軟件標準版 V 2.5 For Windows 正式向海內外市場進行發售。

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初,金蝶銷售部員工們幾乎每天都是晚上10點多才下班,是銷售部門最忙碌的時候,但他們卻稱其為“最美好的時光”。

在經過了1995年到1997年的黃金髮展期後,金蝶進行了第二次股改,基於1997年的國家政策,金蝶最大的股東蛇口社會保險公司宣佈撤資退出,徐少春將它退出40%的股份一分為二,20%分配給了原有股東,而另20%分配給了金蝶的員工。

這項員工福利政策不僅長期激勵了公司員工,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這其中就包括1997年4月28日加入,如今已任職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的孫雁飛。

金蝶孫雁飛:破繭才能成“蝶”

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孫雁飛

1998年5月1日,IDG 認購了25%的股份(金蝶是 IDG 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 TOB 企業)並與金蝶簽署了對賭協議:IDG 先支付了1000萬元人民幣,在金蝶第二年實現收益額翻番後,再支付另外的1000萬元。

而事實證明,只短短一年的時間,金蝶的營業額就從3600多萬飆升到7000多萬元。

國家信息產業部信息中心數據顯示,金蝶的財務軟件市場份額由1997年8%提升到1998年的23%,成為該行業成長性最好的企業。

2 逆行中的 ERP 時代

1990年,Cartner 首次提出了“ ERP ”的概念。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ERP 高端市場被國外巨頭 SAP、四班(Four Shift,後被 Infor 收購)、甲骨文(Oracle)盤踞,國內的 ERP 市場也主要被國外跨國廠商所壟斷。

二十多年前,國內只有大企業才會購買財務軟件,所以,企業從單純的財務軟件向採購、供應鏈、製造等方面滲透是大勢所趨,也是順應了企業需求。

隨著國內企業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很多財務軟件廠商紛紛進軍管理軟件市場。IDG 的進入也加速了金蝶從財務軟件向 ERP 的轉型。

1998年6月26日,國內八大財務軟件廠商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向全面企業管理軟件進軍”的新聞發佈會,這也標誌著中國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全面啟動。

上 ERP 找死,不上 ERP 等死”,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公司內部 ERP 項目啟動上的這句話被行業流傳甚廣。但這句話也被行業曲解了多年,其實這句話的原意是“上 ERP 有可能是找死,但不上 ERP 一定是等死”。

在上與不上 ERP 之間,企業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上 ERP 有可能讓企業的流程再造,這會對企業內部的流程和管理帶來巨大沖擊,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倒閉。

但是如果不上 ERP,那企業會因為無法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而失去競爭力,這無疑是在等死。

金蝶認為若想取得 ERP 的成功,除了功能強大的軟件產品外,專業的諮詢和實施服務是相當重要的,這就是“產品+服務”模式,而且還提出了“幫助顧客成功”的營銷策略。

其實,早在1997年金蝶就推出了 VMRP 產品,並獲得了“創新軟件獎”。

通過大量的調研,金蝶在1998年7月推出了以 VMRP 的基礎 K/3 ERP ,這是中國第一個 ERP 系統,它把企業應用軟件從部門級拓展到了企業級,同樣這也是一款基於三層架構的 ERP 系統解決方案。

三層結構也就是客戶機、中間層和服務器,比之前的客服機和服務器模式多了一箇中間層。在金蝶從財務向業務延伸的過程中,ERP 幾乎滲透到庫存、車間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後來的 ERP 又延伸到了人力資源、辦公自動化領域,甚至在垂直領域向 MIS 這個層面去拓展的時候,用戶數急劇增加,這就意味著對局域網中間層的要求越來越高。

2001年12月27日,金蝶出資1350萬元從 TCL 收購開思,當時的開思已經在中國本地 ERP 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是中國 ERP 市場的老牌勁旅。達成協議之後,TCL 主動提出未來將優先選用金蝶的 ERP 和解決方案。這次收購也是金蝶轉型 ERP 的重要標誌。

在 ERP 時代,金蝶完成了高、中、低端市場的產品佈局,EAS 面向大型企業,K/3 面向中型企業,KIS 面向的則是小微型企業。

IDC 調查顯示,在1999年國內主要 ERP 廠商市場增長相對回落的情況下,金蝶在此領域的佔有率由1998年的2.7%增長到4.4%。2000年底,K/3 ERP 已經全面代替了金蝶過去的財務軟件,成為金蝶的主要收入來源,其營業收入額佔公司總收入的60%。

2003年,金蝶 EAS 發佈,選擇的廣告語是“今年是2004年”,這也隱喻著“著眼未來,才能領先一步”。這句話是在給金蝶的客戶說,應用信息化讓自己領先競爭對手一步,同時也是說給金蝶自己聽,讓自己永遠保持創新和領先。

3 “砸”出來的雲時代

2000年,孫雁飛從深圳飛往上海,去參加在上海召開的全國機構總經理經營啟動會,“走在時間前面,爭當電子商務先鋒”這是他在會上提出的口號。當時 IBM 提出的電子商務概念鋪天蓋地,金蝶隱約覺得電子商務有可能會是下一個應用熱點。

金蝶也做了一個面向會計人員的網站 KANBA.COM,中文名是“看吧”,這是金蝶嘗試轉型的一次試水。但是這次試水並不成功,隨後金蝶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管理軟件業務之中。

2006年,金蝶以收購的香港會計在線為基礎成立了友商網,並任命馮頡(現易訂貨的創始人)為友商網的總經理,友商網後來改名為“精鬥雲”。

友商網也嘗試了多個 To C 產品,“智慧記”、“隨手記”、“快遞100”,貌似一個“無心插柳”的動作,卻為金蝶系創新型業務凝聚了一批核心人才,也積累了大量用戶。

此時金蝶正處在一個老業務和新業務同步發力的階段,資源分配的問題也隨之凸顯,老業務需要成長給市場一個漂亮的成績單,新業務代表著未來但增長緩慢。如何選擇真實而迫切地擺在金蝶管理層面前。

孫雁飛回憶說:“要向雲端轉型,首先是思維意識的轉型,然後是整個運營體系的調整。還有來自外部的質疑,比如,放到網上是否能保證安全性?

在架構和功能方面,雲的系統跟之前的比,哪個更好?另外還有競爭對手搶奪市場,因為金蝶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做雲上的產品,而線下的競爭對手以更低的價格來爭奪市場。”

同時兼顧線上和線下,金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由於前瞻性的戰略投資和業務擴張帶來成本的增加,以及2011年下半年國內中小企業軟件及服務採購支出延滯,2011年中期業績發佈會當天,金蝶的股價下跌16%,第二天下跌7.9%,第三天下跌6.5%,40億港元市值在三天內蒸發,跌掉金蝶將近一半的市值。

2011年到2012年,算是金蝶自成立起20年來的“至暗時刻”。2011年12月發佈的“金蝶微博”(後更名為“雲之家”)無疑讓黑暗迷茫中的金蝶看到了一絲亮光,同時也給了金蝶管理層向雲轉型的信心。它的誕生正式拉開了金蝶互聯網轉型的序幕。

隨後的2013年,金蝶提了“ERP+”戰略,嘗試將產品做延伸,與互聯網技術和商業模式緊密耦合。

孫雁飛回憶當時的情形說:“當時開發了80多款基於 ERP 的移動應用,雖然存活率幾乎不到10%,但這些嘗試依舊很有價值,因為在試錯的過程中,會更加明白未來應該怎麼走。”

2014年青年節,徐少春砸掉了個人電腦,實現了移動辦公。

2014年8月8日,徐少春砸出了“金蝶雲 ERP (即金蝶雲·星空)”,該產品是業界第一款雲 ERP ,更是目前國內 SaaS ERM( IDC )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產品。

2015年司慶時,徐少春與客戶一起砸掉了服務器,讓中國企業飛上了“雲”端。

2016年青年節,徐少春與客戶一起砸掉辦公隔斷,解放了空間概念。

2017年青年節,徐少春在北京大學砸掉了象徵 CEO 身份的老闆椅和自己做了二十年的“ ERP ”,向大眾展現了金蝶雲轉型的決心。

2018年青年節,徐少春砸掉牆壁,提出了“無人會計”的理念。

2018年8月8日,在金蝶25週年客戶大會發布“金蝶雲·蒼穹”,這是中國第一款雲原生企級雲服務平臺,更是中國企業管理軟件廠商,發出“雲道超越”國外企業管理軟件廠商的響亮宣言。

2019年5月11日,徐少春又砸東西了。這一次他砸的是一顆繭,砸掉了束縛在金蝶或者傳統產業的那層厚重的繭。

有人調侃徐少春是在做秀,但徐少春也確實“砸”出了金蝶的未來。通過極具個性的操作,讓員工、客戶和投資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金蝶轉雲的決心和破斧沉舟的氣勢。

到目前為止,金蝶陸續推出了一系列雲服務產品,包括金蝶雲·蒼穹(大企業雲服務平臺)、金蝶雲·星空(中大型、成長型企業創新雲服務平臺)、金蝶精鬥雲(小微企業的一站式雲服務)、雲之家(智能協同辦公雲服務)、管易雲(電商行業雲)、車商悅(汽車經銷行業雲)及我家雲(物業行業雲)等。

2017年淨利3.23億元,同比增長11.99%。2018年淨利4.09億元,同比增長26.47%,至此,金蝶在雲轉型上也初見成效。

4 屹立“雲”端,展望未來

徐少春認為,消費互聯網就像開轎車,而產業互聯網要像開卡車。卡車的體量大,可以拉很多貨物,可以把企業各種流程、各種貨物全部帶動起來。

由此可見,產業互聯網更加厚重、更加深沉,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也更加深遠,這也代表了徐少春的一種心態,就是消費互聯網要“小美快”,而做產業互聯網要沉下心,要有一種匠心精神,腳踏實地,負重前行,攜手企業共同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金蝶與溫氏集團攜手打響了2019現代農牧產業價值鏈重構的第一槍。金蝶為解決現代農牧業的痛點,普及了“智能養殖”,打通了線上線下“共享平臺”,升級了農牧體系。

其實不同的產業巨頭對產業網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稱,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

信息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最大變量,產業互聯網將扮演的是“轉換器”的角色,將信息化這個最大變量轉化為各行各業創新發展的最大增量。

馬化騰強調,產業互聯網、數字政府和智慧社會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核心是信息化。

而信息化則是金蝶的主戰場,隨著 BAT 巨頭的加入,將無疑加快整個企業數字化或者產業互聯網的進程。

“軟件是金蝶的過去,雲才是金蝶的未來”,這是徐少春對下一個25年的新定位,這也展開了金蝶的第二次創業之路。在未來,由雲計算和雲服務所掀起的“數字大戰”將不可避免。

在徐少春個人號公眾號的評論裡,有網友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數字錘

金蝶每年有一砸,手起錘落蝶飛花。

砸掉舒適舊模式,認清自己再出發。

少春常有凌雲志,企業轉型使命達。

蒼穹峰會新平臺,數字之錘繼續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