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日前,乘聯會發布了《2019年6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數據顯示,6月份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76.6萬輛,同比增長4.9%。

儘管6月零售轉為正增長,但仍然不能掩蓋背後的問題,市場下行的狀況其實沒有任何好轉。一方面,國六政策的來臨刺激車企和經銷商開展了大規模的促銷活動,激發了零售量的提升,而這種政策因素只是暫時的;另一方面,6月狹義乘用車的產量及批發量分別下滑了17.6%和7.9%,累計批發量更是跌破了1000萬輛,足以證明市場情況依然惡劣。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吉利,也選擇了調低全年的銷售目標,以更加保守穩健的姿態面對下半年。


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7月8日晚間,吉利宣佈“在2019年下半年著力提升經營質量,將全年銷售目標下調10%至136萬輛”。

筆者認為,這樣的選擇無疑是相當正確的。首先,雖然吉利汽車上半年的銷量下滑了15%至65.17萬輛,但是,其市佔率卻達到了6.5%,與2018年6.5%的市場份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因此,在下行的市場環境之中,保證市場份額不被侵蝕就算是成功了,並不一定非得尋求份額的增加。

其次,銷量的提升不外乎三種方式,推新車、增渠道、降價格。對於吉利來說,前兩者的可行性都不高,一個是因為吉利的產品線已經相當完善,用全新車型提供淨增量的方式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辦到的;一個是吉利的渠道早已成形,新建渠道弊大於利,容易加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所以,吉利就只剩下以價換量這一種方式,而對於正在謀求品牌向上的吉利來說,降價顯然不是一條合理的對策。


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最後,吉利目前的產品力顯然無法做到量價齊升,沒有必要為了完成銷量目標而選擇給經銷商施壓。特別是當下的環境並不算友好,如果經銷商的利益得不到保證,那麼很可能給吉利帶來更多的問題,例子有很多,比如去年寶沃經銷商維權,今年力帆經銷商維權。

所以,吉利選擇下調銷量目標是明智之舉,太多例子證明了一味追求銷量最終留下了難以根治的病根,也有太多的例子證明了穩紮穩打經營品牌能夠帶來可觀的品牌價值。


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但是,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吉利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遠景家族的承壓能力愈發不足。數據顯示,吉利遠景、遠景SUV、遠景X3、遠景S1四款車型在上半年分別同比下滑了51.9%、34.1%、36.1%、72.6%。這意味著面對當下消費升級的情況,吉利的低端車型也沒能倖免,加之自主緊湊型產品的價格愈發低廉,遠景家族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銷量的大幅下滑。好消息是,上個月遠景家族完成了國六車型的替換,其下滑的趨勢預計在下半年會有所緩解。


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另一方面,領克品牌的向上遇阻。事實上,從今年2月份開始,領克品牌的銷量就一直沒能突破萬輛,並且這還是在領克品牌擁有四款車型的情況之下的結果(含領克01插混),而在去年,領克01一款車就能賣八九千輛。除了消費者對領克品牌的新鮮度有所降低這一原因之外,不少合資品牌推出的新產品也侵蝕了領克的一些份額,比如大眾途嶽、現代菲斯塔、新款思域等。


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好在,吉利的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升級。博越成為了除哈弗H6之外,銷量最高也最穩定的自主SUV;博瑞仍然是中國B級車銷冠;星越上市不到兩月,售出了3540輛;嘉際的月均銷量維持在了四千上下;繽越接過了帝豪GS的接力棒,月均銷量破萬;新能源產品每月也能有近萬的銷量。

這一連串的數據,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吉利高價值產品的銷量正在不斷增加。也就是說,吉利的品牌價值在不知不覺之間逐漸超出了其它自主品牌一頭。喊了多年的品牌向上,如今終於見到了成果。


逃離“唯銷量論”?吉利是否應該下調全年銷售目標?


綜上,雖然吉利的銷量看上去下滑了不少,但從市佔率及產品結構來看,吉利總體還是在穩步向上,逐漸由“大而不強”向“大而強”轉變。不過,品牌向上並不意味著放棄低端市場,面對遠景家族的式微,吉利需求引起重視;領克向上遇阻也需要重新審視品牌的發展路徑,如何長期保持領克品牌的熱度?如何持續向上?值得深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