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而在抗戰爆發後,根據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為中國軍民提供DP系列輕機槍。除此之外,由進入蘇聯境內抗聯人員改編而來的遠東88旅,也裝備有該款輕機槍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而在抗戰爆發後,根據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為中國軍民提供DP系列輕機槍。除此之外,由進入蘇聯境內抗聯人員改編而來的遠東88旅,也裝備有該款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不能快速更換槍管是個問題

DP輕機槍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其47發的彈盤了,這個彈盤為DP系列輕機槍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持續火力。當然該槍也有缺點,就是其槍管沒辦法進行快速更換,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持續射擊。

ZB-26“捷克式”輕機槍——抗戰輕機槍的中流砥柱

這是一款中國軍迷最熟悉的抗戰輕機槍了,“捷克式”輕機槍時抗戰時中國戰場上數量最多的輕機槍,總數前後相加估計達到10萬挺,其中僅國民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官方記錄就有3萬多挺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而在抗戰爆發後,根據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為中國軍民提供DP系列輕機槍。除此之外,由進入蘇聯境內抗聯人員改編而來的遠東88旅,也裝備有該款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不能快速更換槍管是個問題

DP輕機槍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其47發的彈盤了,這個彈盤為DP系列輕機槍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持續火力。當然該槍也有缺點,就是其槍管沒辦法進行快速更換,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持續射擊。

ZB-26“捷克式”輕機槍——抗戰輕機槍的中流砥柱

這是一款中國軍迷最熟悉的抗戰輕機槍了,“捷克式”輕機槍時抗戰時中國戰場上數量最多的輕機槍,總數前後相加估計達到10萬挺,其中僅國民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官方記錄就有3萬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之所以能成為抗戰時最出名的輕機槍,在於當時的中國能夠自行生產該槍。早期主要是各地軍閥從國外進口散件組裝生產,後期中國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買到了原廠的設計圖紙,並藉此統一了當時的“捷克式”輕機槍生產,因此產量大增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而在抗戰爆發後,根據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為中國軍民提供DP系列輕機槍。除此之外,由進入蘇聯境內抗聯人員改編而來的遠東88旅,也裝備有該款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不能快速更換槍管是個問題

DP輕機槍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其47發的彈盤了,這個彈盤為DP系列輕機槍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持續火力。當然該槍也有缺點,就是其槍管沒辦法進行快速更換,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持續射擊。

ZB-26“捷克式”輕機槍——抗戰輕機槍的中流砥柱

這是一款中國軍迷最熟悉的抗戰輕機槍了,“捷克式”輕機槍時抗戰時中國戰場上數量最多的輕機槍,總數前後相加估計達到10萬挺,其中僅國民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官方記錄就有3萬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之所以能成為抗戰時最出名的輕機槍,在於當時的中國能夠自行生產該槍。早期主要是各地軍閥從國外進口散件組裝生產,後期中國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買到了原廠的設計圖紙,並藉此統一了當時的“捷克式”輕機槍生產,因此產量大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捷克式”的辨別特徵

除了上置的20發短彈匣之外,遍佈整根槍管的散熱螺紋,槍管強身左側的表尺調節裝置都是該槍獨有的外觀特點。

該槍的使用時間很長,除了抗日戰爭之外,土地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甚至是七八十年代的民兵訓練,都還在使用該槍。

“布倫”(勃然)輕機槍——“捷克式”的遠方親戚

ZB-26輕機槍的性能如此出色,自然當時世界上其他的軍事強國不可能視而不見。英國在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ZB-26的升級型號ZB-30/33,口徑改為英軍的7.7毫米,並將其命名為“布倫”輕機槍。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而在抗戰爆發後,根據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為中國軍民提供DP系列輕機槍。除此之外,由進入蘇聯境內抗聯人員改編而來的遠東88旅,也裝備有該款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不能快速更換槍管是個問題

DP輕機槍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其47發的彈盤了,這個彈盤為DP系列輕機槍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持續火力。當然該槍也有缺點,就是其槍管沒辦法進行快速更換,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持續射擊。

ZB-26“捷克式”輕機槍——抗戰輕機槍的中流砥柱

這是一款中國軍迷最熟悉的抗戰輕機槍了,“捷克式”輕機槍時抗戰時中國戰場上數量最多的輕機槍,總數前後相加估計達到10萬挺,其中僅國民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官方記錄就有3萬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之所以能成為抗戰時最出名的輕機槍,在於當時的中國能夠自行生產該槍。早期主要是各地軍閥從國外進口散件組裝生產,後期中國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買到了原廠的設計圖紙,並藉此統一了當時的“捷克式”輕機槍生產,因此產量大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捷克式”的辨別特徵

除了上置的20發短彈匣之外,遍佈整根槍管的散熱螺紋,槍管強身左側的表尺調節裝置都是該槍獨有的外觀特點。

該槍的使用時間很長,除了抗日戰爭之外,土地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甚至是七八十年代的民兵訓練,都還在使用該槍。

“布倫”(勃然)輕機槍——“捷克式”的遠方親戚

ZB-26輕機槍的性能如此出色,自然當時世界上其他的軍事強國不可能視而不見。英國在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ZB-26的升級型號ZB-30/33,口徑改為英軍的7.7毫米,並將其命名為“布倫”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英軍“布倫”輕機槍

在租借法案生效後,為了擴大產能,英國提供了“布倫”輕機槍的生產圖紙和生產設備,在加拿大生產供給中國戰場的7.92毫米版本的“布倫”輕機槍,因為音譯的差別,這批輕機槍也被稱為“勃然”輕機槍、加拿大機槍和“七九勃然”。

"
在抗日戰爭中,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當時的中國軍民只能夠使用進口的輕機槍或者其仿製品與入侵的日軍進行作戰。這也導致了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輕機槍型號雜駁,難以辨認。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抗戰時中國軍隊主要使用的幾款輕機槍。

瑞士KE-7型啟拉利輕機槍——被當成機槍用的自動步槍

啟拉利輕機槍是由瑞士軍火公司,也就是後來在槍械界十分出名的SIG公司的前身。在1928年-1939年之間,當時的中國政府先後從瑞士進口了3025挺。因為該槍仿製容易,因此四川的華興機械廠在1939年之前,一共生產了6000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淞滬抗戰期間的啟拉利輕機槍

啟拉利KE-7本來是一款全自動步槍,但是因為採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能夠在半自動模式和全自動模式下進行切換,因此被當時缺乏自動火力的中國軍隊當做班組輕機槍使用。瑞士原版的啟拉利使用的是7.5*55毫米的彈藥,而中國進口版和仿製版使用的都是7.92*57毫米彈藥,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華興機械廠仿製的版本

除了少量的中央軍使用該槍之外,該槍的主要使用單位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川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獲得該槍的途徑主要是通過繳獲,而川軍主要是使用華興機械廠生產的仿製版本。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還是很好辨認的

至於該槍的外形則十分好辨認,手槍式的握把,下插的彈匣和槍管下的木質護木是該槍最大的辨識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之所以在1939年年之前就停產,原因是在和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對陣時,並不佔優勢。其採用風冷製冷且槍管不可快速更換,在戰鬥中火力持續性不佳。因此,後來華興機械廠轉產性能更好的ZB-26輕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子彈難找的“少爺槍”

在不考慮後勤和維護的情況下,法國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機槍。該槍的射擊精度高、射擊時動作穩定。因此,當時的中國一共從法國進口了4520挺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該槍主要裝備給桂軍和滇軍使用,其他部隊使用較少。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對空射擊的哈奇開斯1922型輕機槍

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的口徑沒有和當時國內其他機槍一樣統一成毛瑟彈,而是使用了3種規格的子彈,7.5*57毫米子彈、萊伯爾8mm子彈和7.92*57毫米子彈,除了最後一種毛瑟彈當時國內在大規模生產,其餘的兩種子彈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進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7.5*57毫米子彈

這導致一段時間之內,後勤軍官十分不喜歡看到這種槍,因為很難給用這種機槍的部隊配發對應的子彈。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彈板並不是當時中國軍隊慣用的供彈具

其次是該槍沒有使用當時國內通用的彈匣供彈和彈鏈供彈,而是使用了彈板供彈。一共有15發彈板和30發彈板兩種規格。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

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使用FN-1930式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該槍從外觀上咋一看和上文提到的“啟拉利”輕機槍很像,但是兩者還是能夠比較容易進行區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FN-1930式輕機槍的外觀特點

FN-1930式輕機槍的槍管後端有一段螺紋,用來在槍管射擊時進行散熱;槍管後方有一個類似“捷克式”機槍的提把,用來快速更換槍管,在槍管的下方,並沒有像“啟拉利”輕機槍那樣長的木質護木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紅圈處就是一挺FN-1930輕機槍

當時中國對該槍十分滿意,加上該槍在對上日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時,同樣具有優勢,因此進口量巨大。僅僅1933年到1937年就進口了14148挺,抗戰爆發後又進口了15412挺,總共進口了29560挺。唯一的遺憾是該槍製造難度較高,因此沒有大規模仿製生產

丹麥麥德森輕機槍——性能超過“捷克式”的通用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在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採購麥德森輕機槍的早期型號,不過此時數量較少,批次比較零散,型號也是早期型號。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清政府時期進口的麥德森輕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加裝三腳架之後,轉變為重機槍形態,也就是和二戰時德國MG系列機槍一樣的設計理念。而且麥德森輕機槍採用了32發彈匣進行供彈,輕機槍狀態下火力持續性優於只有20發彈匣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也能夠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對射。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以及其使用的三腳架

1937年到1940年,當時中國一共進口了3300挺麥德森輕機槍,前線部隊對該槍的反映十分良好。加上該槍總體生產難度小於“捷克式”輕機槍,因此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從丹麥購買全套的生產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國內自行生產,取代“捷克式”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麥德森輕機槍

然而,1941年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紙和相應的生產設備在途徑滇緬公路時,被日軍的飛機炸燬,因此最後麥德森輕機槍的國產化計劃只能夠不了了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形同樣十分好辨認

麥德森輕機槍的外觀同樣十分好辨認,第一就是其碩大的上置型彈匣,其次就是麥德森輕機槍沒有裝備手槍式握把。憑著這兩點就能夠區分從一大堆輕機槍中區分麥德森輕機槍了。

德國MG13通用機槍——德國淘汰下來的大殺器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德國的MG34/42型通用機槍,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另一款通用機槍——MG13型通用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裝甲部隊使用的MG13機槍

該款通用機槍在1930年開始正式裝備給德軍使用,但是因為在4年後性能更好的MG34型通用機槍的出現,因此德軍的MG13機槍除了一部分封存,另一部分則出口到了中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使用的MG13輕機槍

中國裝備的MG13機槍數量很少,但是該槍火力強大,能夠輕鬆壓制日軍機槍火力。但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力較差,加上零部件供應困難,因此該槍屬於抗戰中的小眾機槍。

蘇聯DP系列輕機槍——聲名遐邇的“大盤子”

DP系列輕機槍即蘇聯的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進入中國的型號主要有兩種,DP-27輕機槍和DP-28型輕機槍。該槍的進口記錄比較凌亂,唯一有案可查的大宗進口是1938年的2600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

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而在抗戰爆發後,根據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為中國軍民提供DP系列輕機槍。除此之外,由進入蘇聯境內抗聯人員改編而來的遠東88旅,也裝備有該款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不能快速更換槍管是個問題

DP輕機槍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其47發的彈盤了,這個彈盤為DP系列輕機槍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持續火力。當然該槍也有缺點,就是其槍管沒辦法進行快速更換,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持續射擊。

ZB-26“捷克式”輕機槍——抗戰輕機槍的中流砥柱

這是一款中國軍迷最熟悉的抗戰輕機槍了,“捷克式”輕機槍時抗戰時中國戰場上數量最多的輕機槍,總數前後相加估計達到10萬挺,其中僅國民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官方記錄就有3萬多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之所以能成為抗戰時最出名的輕機槍,在於當時的中國能夠自行生產該槍。早期主要是各地軍閥從國外進口散件組裝生產,後期中國政府從捷克斯洛伐克買到了原廠的設計圖紙,並藉此統一了當時的“捷克式”輕機槍生產,因此產量大增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捷克式”的辨別特徵

除了上置的20發短彈匣之外,遍佈整根槍管的散熱螺紋,槍管強身左側的表尺調節裝置都是該槍獨有的外觀特點。

該槍的使用時間很長,除了抗日戰爭之外,土地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甚至是七八十年代的民兵訓練,都還在使用該槍。

“布倫”(勃然)輕機槍——“捷克式”的遠方親戚

ZB-26輕機槍的性能如此出色,自然當時世界上其他的軍事強國不可能視而不見。英國在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ZB-26的升級型號ZB-30/33,口徑改為英軍的7.7毫米,並將其命名為“布倫”輕機槍。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英軍“布倫”輕機槍

在租借法案生效後,為了擴大產能,英國提供了“布倫”輕機槍的生產圖紙和生產設備,在加拿大生產供給中國戰場的7.92毫米版本的“布倫”輕機槍,因為音譯的差別,這批輕機槍也被稱為“勃然”輕機槍、加拿大機槍和“七九勃然”。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七九勃然

有別於“捷克式”輕機槍遍佈整根槍管的散熱螺紋,“布倫”輕機槍的槍管並沒有散熱螺紋,而且其槍身左側也沒有表尺調節裝置,這是其與“捷克式”輕機槍的區分點

結語

本文主要列示了抗戰中的一些主流輕機槍,並沒有把所有的輕機槍型號都列出來,因為各種小批量的輕機槍太多,比如劉易斯輕機槍等其他使用量較小的輕機槍。而這麼多型號的輕機槍,也向我們證明了,國防工業自主化的重要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