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 揭陽文化史上的“第一人”

作者:彭妙豔

一部二千二百餘年(以建縣算起)的揭陽文化史,湧現了一系列的“第一人”。他們的“開山貢獻”,已被載諸史冊,併成為千秋景仰的楷模。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受“舉孝廉”第一人吳碭

舉孝廉是漢朝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被舉者大多為州郡吏或通曉經書的儒生。揭陽第一位被舉為孝廉的是建安(196-220)時人吳碭。被授官安成(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安福東南)長。時達漢末,東吳主孫權先後委派呂岱、魯肅勸說吳碭投降,許以高官,吳碭堅拒說:“碭受天子命為長,知有漢,不知有吳也”,突圍去。後來今廣東一帶為東吳所有,碭依舊不受吳官。以忠義,受祀揭陽鄉賢祠第一位。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重建縣後的“第一名”進士

揭陽恢復縣級建制後,第一批考中進士的是紹興十八年(1148)王佐榜與朱熹同科的林大受、鄭國翰、陳式三人。林大受、陳式等事蹟不見記載。鄭國翰為藍田都人。歷莆田知縣,歷兵部郎中。致仕後築莊于飛泉嶺,集生徒講學其中。朱熹遊揭陽,曾宿該莊,作七絕一首,並題“落漢鳴泉”四字於崖壁。前此,揭陽市境已有林紘、袁熙、陳希伋等人登科,但都在重建揭陽縣之前。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兄弟同科“第一人”

宋紹定(各版地方誌誤作“紹興”)二年(1229),榕城黃煥國、黃時晦兄弟同登進士,是揭陽進士中式兄弟同科“第一人”。黃煥國曆官汀州(今福建長汀)通判,在平定“虔寇之亂”中立下功勳,被譽為“閩西生佛”。後被崇奉於鄉賢祠。其弟時晦,相傳也曾任知縣,其後代移居海陽(今潮安)龍湖。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編修方誌“第一人”

王中行,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歷潮州教授、東莞知縣,“博學能文”。編修有《潮州記》《增江志》《廣州圖經》等方誌,為揭陽編修方誌“第一人”。有文《遷學記》收錄於《東莞縣誌》《廣東文徵》。東莞祀名宦,揭陽祀鄉賢。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傳播朱熹理學“第一人”

郭叔雲,字子從,漁湖人,處士。曾往福建從朱子遊,並以《禮經疑》二十餘條請教,朱熹一一給予解答,並載諸自己的著作中。歸鄉後建宗會樓,以為宗人歲時會合之所,於集會時講授朱子學說,並以朱子《家禮》所定之制修建祖塋與舉行忌祭。著有《禮經疑》《宗禮》《宗義》《朱子蒙谷宗法》諸篇。祀鄉賢。縣誌、《粵大記》俱載其傳略。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著作結集第一人

漁湖人陳希伋,字思仲,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兩冠鄉書,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舉明經行修時賜第一名。有“廣南夫子”美稱。任梅州知州時,上封事請免黃砂、牛皮及購買珍珠內庫錢諸雜稅得到批准,大大減輕民眾負擔,深受感戴。著有《揭陽集》,收文四百餘篇,為揭陽著作結集第一人。唯《揭陽集》原書已佚。希伋存世詩文,僅載於府志之《鳳棲寺》及《彭氏族譜》收錄之祭震峰公殘文。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女詩人第一人

龍溪都名媛郭真順,擅詩,所作《漁》《樵》《耕》《讀》四詠,《歸寧》《獻俞將軍引》俱為地方誌《藝文》所錄。相傳此外還有《梅花百詠》詩集。府、縣誌及《潮州先賢像傳》均有其傳記。以龍溪都(今庵埠)嘉靖四十二年(1563)劃歸海陽(今潮安),而郭真順所嫁為潮陽溪頭周瑤,故《海陽縣誌》《潮陽縣誌》也均視為本縣人而為之立傳。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參與編修縣誌第一人

揭陽的第一部縣誌,由明嘉靖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41-1547)任知縣的江西吉水人王鳳主持編修,本縣舉人鄭大侖負責主纂。因而大侖成為參與縣誌編修第一人。大侖字峻甫,明官溪(今仙橋)人。御史一初之子。曾從學者湛甘泉遊,嘉靖壬午鄉試中式後,任過浙江德清教諭,善教而擅文。存世者有《揭陽縣誌序》及《雨仙廟記》諸篇。

揭陽文化史上一系列的“第一人”


鄉試解元第一人

明初時,在省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為鄉試,考中的科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整個明代,揭陽有翁凱、林昕、胡一化等人取得這樣的成績。翁凱於宣德七年(1433)壬子科,為本縣考中解元者第一人。後官恭城教諭。有祭文一篇,被收錄於長美袁氏族譜。


圖文無關

來源:揭陽讀書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