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

上期我們討論了“如何賺取人生第一桶金”這個話題,其中有一點提到了階級固化和家庭教育問題,有很多讀者反應很激烈,表示不認同作者觀點,那麼這期我們可以更深入討論一下,許多年輕人的失敗,或者說窮困潦倒,是否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可以先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庭教養風格都一樣的話,那麼,根據“家庭教育決定一切”的觀點,所有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應該是一樣的才對。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並不是這樣。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慢慢的體悟到,其實真正的關鍵,不一定是教養風格,而是孩子原本的樣子。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它是一起送給你的。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許把它好的跟不好的都給了你,但是你還是有最終的決定權。

今天要跟大家談一談原生家庭的事情。

原生家庭這個議題一直非常受到關注,很多的電視劇會把原生家庭當做一個核心議題,來跟大家做探討,比如說之前的一個電視劇《歡樂頌》。

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

我想很多的讀者應該都有看《都挺好》。那我想大家要看劇,一定對於這個爸爸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爸爸是一個很愛好面子的人,會在所不惜的想要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無論是房子啊,或者是想要娶那個阿姨啊等等的。

這個弟弟在家中其實是什麼事都不幹,然後就是是非常的媽寶的一個性格。在這個電視劇裡面,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的一些影響。

那我今天想要比較系統性的帶大家去想一想,到底原生家庭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影響我們。

第一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在原生家庭中,我們會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去學習你父母的一個行為。那這些模仿可能不一定是彼此都願意的,它就發生了。所以像我,我開車的時候其實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人。常會在車上辱罵別的駕駛。那有一天有一輛車突然插到我的前方,那我都還沒有開始罵,我就聽到後座二寶在那裡說,他說,爸爸,那輛車好壞哦。

"

上期我們討論了“如何賺取人生第一桶金”這個話題,其中有一點提到了階級固化和家庭教育問題,有很多讀者反應很激烈,表示不認同作者觀點,那麼這期我們可以更深入討論一下,許多年輕人的失敗,或者說窮困潦倒,是否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可以先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庭教養風格都一樣的話,那麼,根據“家庭教育決定一切”的觀點,所有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應該是一樣的才對。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並不是這樣。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慢慢的體悟到,其實真正的關鍵,不一定是教養風格,而是孩子原本的樣子。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它是一起送給你的。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許把它好的跟不好的都給了你,但是你還是有最終的決定權。

今天要跟大家談一談原生家庭的事情。

原生家庭這個議題一直非常受到關注,很多的電視劇會把原生家庭當做一個核心議題,來跟大家做探討,比如說之前的一個電視劇《歡樂頌》。

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

我想很多的讀者應該都有看《都挺好》。那我想大家要看劇,一定對於這個爸爸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爸爸是一個很愛好面子的人,會在所不惜的想要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無論是房子啊,或者是想要娶那個阿姨啊等等的。

這個弟弟在家中其實是什麼事都不幹,然後就是是非常的媽寶的一個性格。在這個電視劇裡面,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的一些影響。

那我今天想要比較系統性的帶大家去想一想,到底原生家庭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影響我們。

第一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在原生家庭中,我們會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去學習你父母的一個行為。那這些模仿可能不一定是彼此都願意的,它就發生了。所以像我,我開車的時候其實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人。常會在車上辱罵別的駕駛。那有一天有一輛車突然插到我的前方,那我都還沒有開始罵,我就聽到後座二寶在那裡說,他說,爸爸,那輛車好壞哦。

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那這個時候我其實就深思的檢討,就在想,唉呀,我以後這個兒子都會模仿我的行為,讓我應該多留意一下自己一個行為表現,不要讓在他們身上看到我們不想要的一個行為。

那除了模仿之外,很多時候我們還會通過另外一個方式,行為制約的方式來去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那什麼叫制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你給他一個正面的反饋,你跟他說做得真棒,那麼孩子就會更想要去做這件事。但是,不管這件事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只要你給他正面的反饋,他就會想要做。

如果今天做了一件事情,比方說你回家,他看到你回來了,幫你端了茶,拿著水果給你吃,結果那天心情很差,被老闆罵,就罵他不要來煩我,他就很受傷,他以後就不會再想做這件事情。

那除了這些行為的方面之外,更多的時候是透過生理的方式,比方說通過基因來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在荷蘭有一個家族,這個家族裡面所有的男性都有犯罪的前科。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很系統的研究。那就發現在這個家族當中,他們有一個基因的突變,造成他們這個,單胺氧化酶,這樣的一個化合物質活性缺乏,這個活性缺乏是導致他們有犯罪行為的一個可能性。

但是如果沒有後天的環境,行為上面的模仿學習,也是不一定會發生的。

雖然我們可能都認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大的,但是這幾年來一直有一些反浪潮,就在說,會不會誇大了自身家庭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那我今天想從三個方面帶大家來想這個問題。

"

上期我們討論了“如何賺取人生第一桶金”這個話題,其中有一點提到了階級固化和家庭教育問題,有很多讀者反應很激烈,表示不認同作者觀點,那麼這期我們可以更深入討論一下,許多年輕人的失敗,或者說窮困潦倒,是否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可以先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庭教養風格都一樣的話,那麼,根據“家庭教育決定一切”的觀點,所有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應該是一樣的才對。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並不是這樣。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慢慢的體悟到,其實真正的關鍵,不一定是教養風格,而是孩子原本的樣子。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它是一起送給你的。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許把它好的跟不好的都給了你,但是你還是有最終的決定權。

今天要跟大家談一談原生家庭的事情。

原生家庭這個議題一直非常受到關注,很多的電視劇會把原生家庭當做一個核心議題,來跟大家做探討,比如說之前的一個電視劇《歡樂頌》。

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

我想很多的讀者應該都有看《都挺好》。那我想大家要看劇,一定對於這個爸爸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爸爸是一個很愛好面子的人,會在所不惜的想要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無論是房子啊,或者是想要娶那個阿姨啊等等的。

這個弟弟在家中其實是什麼事都不幹,然後就是是非常的媽寶的一個性格。在這個電視劇裡面,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的一些影響。

那我今天想要比較系統性的帶大家去想一想,到底原生家庭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影響我們。

第一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在原生家庭中,我們會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去學習你父母的一個行為。那這些模仿可能不一定是彼此都願意的,它就發生了。所以像我,我開車的時候其實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人。常會在車上辱罵別的駕駛。那有一天有一輛車突然插到我的前方,那我都還沒有開始罵,我就聽到後座二寶在那裡說,他說,爸爸,那輛車好壞哦。

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那這個時候我其實就深思的檢討,就在想,唉呀,我以後這個兒子都會模仿我的行為,讓我應該多留意一下自己一個行為表現,不要讓在他們身上看到我們不想要的一個行為。

那除了模仿之外,很多時候我們還會通過另外一個方式,行為制約的方式來去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那什麼叫制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你給他一個正面的反饋,你跟他說做得真棒,那麼孩子就會更想要去做這件事。但是,不管這件事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只要你給他正面的反饋,他就會想要做。

如果今天做了一件事情,比方說你回家,他看到你回來了,幫你端了茶,拿著水果給你吃,結果那天心情很差,被老闆罵,就罵他不要來煩我,他就很受傷,他以後就不會再想做這件事情。

那除了這些行為的方面之外,更多的時候是透過生理的方式,比方說通過基因來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在荷蘭有一個家族,這個家族裡面所有的男性都有犯罪的前科。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很系統的研究。那就發現在這個家族當中,他們有一個基因的突變,造成他們這個,單胺氧化酶,這樣的一個化合物質活性缺乏,這個活性缺乏是導致他們有犯罪行為的一個可能性。

但是如果沒有後天的環境,行為上面的模仿學習,也是不一定會發生的。

雖然我們可能都認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大的,但是這幾年來一直有一些反浪潮,就在說,會不會誇大了自身家庭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那我今天想從三個方面帶大家來想這個問題。

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那第一個方面就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透過行為相似性來判斷原生家庭的影響。像我剛剛提到的例子,我開車的時候脾氣不好,那如果別人看到,你家小孩坐在車上的時候,看到別人,他的一些行為,他也會脾氣不好,你們真的是父子,這個有樣學樣。

那或許在很多時候可能真的是有樣學樣,但是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展現的行為,是因為是那個環境所造成。那我的孩子跟我處在同樣的一個環境,所以也是環境驅使他做出了同樣的行為。而跟我們的血緣是沒有關係的。

那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矮牆上面有兩隻貓,你是這個站在矮牆上面的大貓,那如果一直停留在這個牆上,沒東西吃,你就會餓死。所以你和另一隻小貓都會跳下去,去找別的地方找食物,或者做別的事情。你說這兩隻貓它們之間有血緣關係嗎?可能是沒有的,但是環境促使他們去做這件事情。

所以我要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學區房始祖,就是我們的孟母。

孟母三遷嘛,因為他覺得環境真的太重要了。那這裡我們確實看到環境的一些影響,那我在這邊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在臺灣特別有的一個例子,就是在臺灣很多的地方,我們這個要倒垃圾的時候,會有垃圾車,垃圾車會播放一個音樂,這個音樂是貝多芬譜曲的《致愛麗絲》,大家可能都聽過。

我想在座的各位聽到這個旋律應該是無比的舒適,你會覺得很舒服。但是對於在臺灣的大家聽到這個音樂可能有幾種感受,像我常常會怕倒不到垃圾,所以會非常的緊張,心跳加速。

那如果你家剛好是在垃圾車會經過的路線,那你的感受可能是會有嫌惡感,因為覺得等一下又要聞到很臭的臭味。

那所以環境可能對於我們有蠻大的影響,但是我們真的也不能夠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在環境。因為在同一個環境底下,其實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行為。像我剛剛說的這個貓好了,貓它雖然要跳下去才有食物,但是它是不是有可能用別的方式,比方說它發出一些聲音,吸引別的獵物過來,那同樣的他會得到食物。所以在很多時候,固然環境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但是可能也是你的原生家庭他們有特定的行為模式,那你在觀摩的情況下覺得這個模式是我應該撿起來做的。

好,那我們再想象另外一個情形,有些時候有些人是刻意的唱反調,像有些孩子啊,你叫他笑他就哭,叫他哭他就笑,他就是故意要跟你做不一樣的事情。那在這樣的狀況下,從客觀的從行為上去看,會覺得唉,你跟你小孩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不一樣,是不是表示沒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其實不是的,因為在這個狀況下是因為對於原生家庭的一些不滿,所以你故意作出相反的事。那像演員孫儷,她從小因為父母離異,媽媽很辛苦的把她養大,那她就對於這個要愛一個人一直有一些陰影。她覺得她沒有辦法,那當然她後來進入到非常幸福的婚姻,她也一直告誡自己,不要把她在原生家庭受的傷害帶到自己新的家庭當中。

教養風格算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如果今天教養風格真的那麼重要的話,任何人到同一個家庭裡面,那他的行為展現應該是一樣的。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並不是這樣,或者是你有同樣的基因,但是你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像在心理學裡面,我們有很多這種所謂的雙胞胎研究。那這些雙胞胎的研究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他們會在不同的家庭長大,他們發現這些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孩子是有一些特性,還是很類似。也就是說今天教養風格可能有一些影響,但是不是那麼關鍵的。那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們家裡的兩個孩子,那我們家老大是一個比較忠厚老實的人,他被別人打也會默默的隱忍,他不會出聲,但是他就是傻傻的。

可是弟弟就是一個非常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那你說難道我們對這兩個孩子的教養不同嗎?我自己覺得應該沒有,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慢慢的去體到,其實真正的關鍵不一定是的教養風格,是孩子原本的樣子。

壞事是原生家庭,好事是自己努力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來談第三個部分,這個也是很多人對於原生家庭的批判。這些人就會說啊,你的原生讓你怎麼樣不重要,反正你自己可以努力改善的。那這其實就意味著是不是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是原生家庭的錯,然後好的東西都是你很辛苦努力得到的。

我一直不太喜歡別人說我跟我爸爸長得很像,當然我爸爸其實不是一個差的人,他是一個大學教授,學術上很卓越,而且對學生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一直覺得他不太瞭解我。那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也常常缺席,因為他工作太繁忙了,雖然不太常進入我們的生活,那理論上我應該不太會受到他的影響。

但是我太太她是一個旁觀者,她常常就會說,其實跟你爸真的非常的像。現在我也在大學當老師,他就會說,你看,你跟你學生的關係就跟你爸一模一樣,所以我想很多的事情,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它是一起送給你的。

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許把他好的跟不好的都給你,但是還是有最終決定權。所以我不太能接受,在華人社會,我們常會一個現象,就是今天來一個人去殺人放火之後,就會有很多社會的輿論說,這個家庭的家教不好,爸爸媽媽不知道怎麼教的,怎麼教出這些孩子。

"

上期我們討論了“如何賺取人生第一桶金”這個話題,其中有一點提到了階級固化和家庭教育問題,有很多讀者反應很激烈,表示不認同作者觀點,那麼這期我們可以更深入討論一下,許多年輕人的失敗,或者說窮困潦倒,是否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可以先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庭教養風格都一樣的話,那麼,根據“家庭教育決定一切”的觀點,所有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應該是一樣的才對。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並不是這樣。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慢慢的體悟到,其實真正的關鍵,不一定是教養風格,而是孩子原本的樣子。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它是一起送給你的。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許把它好的跟不好的都給了你,但是你還是有最終的決定權。

今天要跟大家談一談原生家庭的事情。

原生家庭這個議題一直非常受到關注,很多的電視劇會把原生家庭當做一個核心議題,來跟大家做探討,比如說之前的一個電視劇《歡樂頌》。

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

我想很多的讀者應該都有看《都挺好》。那我想大家要看劇,一定對於這個爸爸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爸爸是一個很愛好面子的人,會在所不惜的想要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無論是房子啊,或者是想要娶那個阿姨啊等等的。

這個弟弟在家中其實是什麼事都不幹,然後就是是非常的媽寶的一個性格。在這個電視劇裡面,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的一些影響。

那我今天想要比較系統性的帶大家去想一想,到底原生家庭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影響我們。

第一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在原生家庭中,我們會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去學習你父母的一個行為。那這些模仿可能不一定是彼此都願意的,它就發生了。所以像我,我開車的時候其實是一個脾氣不大好的人。常會在車上辱罵別的駕駛。那有一天有一輛車突然插到我的前方,那我都還沒有開始罵,我就聽到後座二寶在那裡說,他說,爸爸,那輛車好壞哦。

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那這個時候我其實就深思的檢討,就在想,唉呀,我以後這個兒子都會模仿我的行為,讓我應該多留意一下自己一個行為表現,不要讓在他們身上看到我們不想要的一個行為。

那除了模仿之外,很多時候我們還會通過另外一個方式,行為制約的方式來去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那什麼叫制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你給他一個正面的反饋,你跟他說做得真棒,那麼孩子就會更想要去做這件事。但是,不管這件事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只要你給他正面的反饋,他就會想要做。

如果今天做了一件事情,比方說你回家,他看到你回來了,幫你端了茶,拿著水果給你吃,結果那天心情很差,被老闆罵,就罵他不要來煩我,他就很受傷,他以後就不會再想做這件事情。

那除了這些行為的方面之外,更多的時候是透過生理的方式,比方說通過基因來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在荷蘭有一個家族,這個家族裡面所有的男性都有犯罪的前科。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很系統的研究。那就發現在這個家族當中,他們有一個基因的突變,造成他們這個,單胺氧化酶,這樣的一個化合物質活性缺乏,這個活性缺乏是導致他們有犯罪行為的一個可能性。

但是如果沒有後天的環境,行為上面的模仿學習,也是不一定會發生的。

雖然我們可能都認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大的,但是這幾年來一直有一些反浪潮,就在說,會不會誇大了自身家庭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那我今天想從三個方面帶大家來想這個問題。

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那第一個方面就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透過行為相似性來判斷原生家庭的影響。像我剛剛提到的例子,我開車的時候脾氣不好,那如果別人看到,你家小孩坐在車上的時候,看到別人,他的一些行為,他也會脾氣不好,你們真的是父子,這個有樣學樣。

那或許在很多時候可能真的是有樣學樣,但是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展現的行為,是因為是那個環境所造成。那我的孩子跟我處在同樣的一個環境,所以也是環境驅使他做出了同樣的行為。而跟我們的血緣是沒有關係的。

那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矮牆上面有兩隻貓,你是這個站在矮牆上面的大貓,那如果一直停留在這個牆上,沒東西吃,你就會餓死。所以你和另一隻小貓都會跳下去,去找別的地方找食物,或者做別的事情。你說這兩隻貓它們之間有血緣關係嗎?可能是沒有的,但是環境促使他們去做這件事情。

所以我要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學區房始祖,就是我們的孟母。

孟母三遷嘛,因為他覺得環境真的太重要了。那這裡我們確實看到環境的一些影響,那我在這邊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在臺灣特別有的一個例子,就是在臺灣很多的地方,我們這個要倒垃圾的時候,會有垃圾車,垃圾車會播放一個音樂,這個音樂是貝多芬譜曲的《致愛麗絲》,大家可能都聽過。

我想在座的各位聽到這個旋律應該是無比的舒適,你會覺得很舒服。但是對於在臺灣的大家聽到這個音樂可能有幾種感受,像我常常會怕倒不到垃圾,所以會非常的緊張,心跳加速。

那如果你家剛好是在垃圾車會經過的路線,那你的感受可能是會有嫌惡感,因為覺得等一下又要聞到很臭的臭味。

那所以環境可能對於我們有蠻大的影響,但是我們真的也不能夠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在環境。因為在同一個環境底下,其實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行為。像我剛剛說的這個貓好了,貓它雖然要跳下去才有食物,但是它是不是有可能用別的方式,比方說它發出一些聲音,吸引別的獵物過來,那同樣的他會得到食物。所以在很多時候,固然環境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但是可能也是你的原生家庭他們有特定的行為模式,那你在觀摩的情況下覺得這個模式是我應該撿起來做的。

好,那我們再想象另外一個情形,有些時候有些人是刻意的唱反調,像有些孩子啊,你叫他笑他就哭,叫他哭他就笑,他就是故意要跟你做不一樣的事情。那在這樣的狀況下,從客觀的從行為上去看,會覺得唉,你跟你小孩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不一樣,是不是表示沒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其實不是的,因為在這個狀況下是因為對於原生家庭的一些不滿,所以你故意作出相反的事。那像演員孫儷,她從小因為父母離異,媽媽很辛苦的把她養大,那她就對於這個要愛一個人一直有一些陰影。她覺得她沒有辦法,那當然她後來進入到非常幸福的婚姻,她也一直告誡自己,不要把她在原生家庭受的傷害帶到自己新的家庭當中。

教養風格算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如果今天教養風格真的那麼重要的話,任何人到同一個家庭裡面,那他的行為展現應該是一樣的。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並不是這樣,或者是你有同樣的基因,但是你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像在心理學裡面,我們有很多這種所謂的雙胞胎研究。那這些雙胞胎的研究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他們會在不同的家庭長大,他們發現這些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孩子是有一些特性,還是很類似。也就是說今天教養風格可能有一些影響,但是不是那麼關鍵的。那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們家裡的兩個孩子,那我們家老大是一個比較忠厚老實的人,他被別人打也會默默的隱忍,他不會出聲,但是他就是傻傻的。

可是弟弟就是一個非常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那你說難道我們對這兩個孩子的教養不同嗎?我自己覺得應該沒有,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慢慢的去體到,其實真正的關鍵不一定是的教養風格,是孩子原本的樣子。

壞事是原生家庭,好事是自己努力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來談第三個部分,這個也是很多人對於原生家庭的批判。這些人就會說啊,你的原生讓你怎麼樣不重要,反正你自己可以努力改善的。那這其實就意味著是不是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是原生家庭的錯,然後好的東西都是你很辛苦努力得到的。

我一直不太喜歡別人說我跟我爸爸長得很像,當然我爸爸其實不是一個差的人,他是一個大學教授,學術上很卓越,而且對學生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一直覺得他不太瞭解我。那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也常常缺席,因為他工作太繁忙了,雖然不太常進入我們的生活,那理論上我應該不太會受到他的影響。

但是我太太她是一個旁觀者,她常常就會說,其實跟你爸真的非常的像。現在我也在大學當老師,他就會說,你看,你跟你學生的關係就跟你爸一模一樣,所以我想很多的事情,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它是一起送給你的。

今天你的原生家庭或許把他好的跟不好的都給你,但是還是有最終決定權。所以我不太能接受,在華人社會,我們常會一個現象,就是今天來一個人去殺人放火之後,就會有很多社會的輿論說,這個家庭的家教不好,爸爸媽媽不知道怎麼教的,怎麼教出這些孩子。

你的失敗或許都是家庭的錯?| 白日夢觀察所

那今年在臺灣有一個電視劇叫《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講的是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一個故事。那有一天,這個律師殺人犯的辯護律師就到了這個殺人犯的家裡,他想要問這個媽媽,他很想知道為什麼她兒子會做出這樣的事。

那當然他不是要逼迫他媽媽承認她的教育方式不對,他是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麼。那知道為什麼之後他覺得才有可能避免下一個悲劇的發生。那於是這個媽媽講了一段讓我非常難過的話,她就說,沒有一個人會花二十幾年養一個殺人凶手,我不會當一個好媽媽。

那當然這是一個很長的對話,那我相信如果各位讀者未來有幸成為爸爸或媽媽的時候,當你看到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別人抨擊你的時候,你的感受是非常複雜的。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會有點沮喪,覺得既然都這樣講了,我們人有主控權,那到底家庭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覺得家庭存在的意義是,可以在孩子累了、倦了的時候,可以提供他一個支持和陪伴,讓他可以很安心。

素材取自黃楊名教授演講。

關注未來,這裡是青年思考者的聚集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