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文 | DrBing

From 英華蘭DrBing

微信號:HiDrBing

中國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有周一到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毀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訓教育;有幼兒園獎狀證書就掛滿一面牆的考證教育;有咋貴咋整山寨歐洲貴族教育;有琴棋書畫直奔青樓頭牌的高價“賣女”教育。

實際上,大城市真正不僅有財力還有姿勢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學歷,年收入百萬以上,高社會地位(暴發戶不算),全家至少洗腳上田三代——已經悄悄地進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線海歸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風格是怎樣的?”引來了很多回答,有的在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頂級國際學校老師,有的自己就出生在這些家庭。得以讓我們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實的一面。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文 | DrBing

From 英華蘭DrBing

微信號:HiDrBing

中國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有周一到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毀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訓教育;有幼兒園獎狀證書就掛滿一面牆的考證教育;有咋貴咋整山寨歐洲貴族教育;有琴棋書畫直奔青樓頭牌的高價“賣女”教育。

實際上,大城市真正不僅有財力還有姿勢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學歷,年收入百萬以上,高社會地位(暴發戶不算),全家至少洗腳上田三代——已經悄悄地進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線海歸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風格是怎樣的?”引來了很多回答,有的在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頂級國際學校老師,有的自己就出生在這些家庭。得以讓我們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實的一面。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當然有一些部分的確是需要燒錢屬性的,例如這個:

我在一個國際學校做老師,一學期是14萬學費,staff ratio基本上是1:4——4個學生一個老師,外國老師都是英美加澳名校相應資質的老師,中國老師也必須是名校海歸。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醫院院長,有的是上海985大學的教授,有的是企業家,金融界大佬。這些人的家庭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孩子長得都比較好看。這些孩子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談吐,服飾,審美都受到了薰陶。

第二,每個娃都有一技之長:這個是錢砸出來的,每個人持之以恆的練習音樂樂器,繪畫,舞蹈,或者某個體育技能,這都是如喝水一樣平常的,老師都是頂級的,一個男孩子學習打乒乓球,他父親就找個退役世界冠軍。學校也是全英的

第三,即使年齡很小,目標也非常明確,比如他們會討論名校,家長會老師們也會一起探討孩子們要上的名校,如何設置項目達到目標。很多父母就是藤校的,覺得自己的孩子藤校劍牛也是應該吧。有個12歲就定了目標去MIT,全家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年齡不大,但是卻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

第四,假期都在國外,如果孩子喜歡哈利波特和魔戒,他的父母就會帶他去英國,新西蘭看那些真正的取景地,要麼就是郵輪、滑雪什麼的,寒暑假一定會在別的國家。


@Belisarius

不過這些不可複製因素,不是今天文章的討論重點;

我們只討論可複製,有參考意義,不會水土不服的東西。

先上結論:“精英教育”和中產的“貴族教育”、“偽精英教育”和“土豪教育”的區別是: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文 | DrBing

From 英華蘭DrBing

微信號:HiDrBing

中國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有周一到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毀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訓教育;有幼兒園獎狀證書就掛滿一面牆的考證教育;有咋貴咋整山寨歐洲貴族教育;有琴棋書畫直奔青樓頭牌的高價“賣女”教育。

實際上,大城市真正不僅有財力還有姿勢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學歷,年收入百萬以上,高社會地位(暴發戶不算),全家至少洗腳上田三代——已經悄悄地進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線海歸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風格是怎樣的?”引來了很多回答,有的在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頂級國際學校老師,有的自己就出生在這些家庭。得以讓我們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實的一面。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當然有一些部分的確是需要燒錢屬性的,例如這個:

我在一個國際學校做老師,一學期是14萬學費,staff ratio基本上是1:4——4個學生一個老師,外國老師都是英美加澳名校相應資質的老師,中國老師也必須是名校海歸。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醫院院長,有的是上海985大學的教授,有的是企業家,金融界大佬。這些人的家庭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孩子長得都比較好看。這些孩子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談吐,服飾,審美都受到了薰陶。

第二,每個娃都有一技之長:這個是錢砸出來的,每個人持之以恆的練習音樂樂器,繪畫,舞蹈,或者某個體育技能,這都是如喝水一樣平常的,老師都是頂級的,一個男孩子學習打乒乓球,他父親就找個退役世界冠軍。學校也是全英的

第三,即使年齡很小,目標也非常明確,比如他們會討論名校,家長會老師們也會一起探討孩子們要上的名校,如何設置項目達到目標。很多父母就是藤校的,覺得自己的孩子藤校劍牛也是應該吧。有個12歲就定了目標去MIT,全家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年齡不大,但是卻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

第四,假期都在國外,如果孩子喜歡哈利波特和魔戒,他的父母就會帶他去英國,新西蘭看那些真正的取景地,要麼就是郵輪、滑雪什麼的,寒暑假一定會在別的國家。


@Belisarius

不過這些不可複製因素,不是今天文章的討論重點;

我們只討論可複製,有參考意義,不會水土不服的東西。

先上結論:“精英教育”和中產的“貴族教育”、“偽精英教育”和“土豪教育”的區別是: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對教育內涵的理解和

風格的寬宏大氣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文 | DrBing

From 英華蘭DrBing

微信號:HiDrBing

中國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有周一到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毀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訓教育;有幼兒園獎狀證書就掛滿一面牆的考證教育;有咋貴咋整山寨歐洲貴族教育;有琴棋書畫直奔青樓頭牌的高價“賣女”教育。

實際上,大城市真正不僅有財力還有姿勢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學歷,年收入百萬以上,高社會地位(暴發戶不算),全家至少洗腳上田三代——已經悄悄地進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線海歸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風格是怎樣的?”引來了很多回答,有的在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頂級國際學校老師,有的自己就出生在這些家庭。得以讓我們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實的一面。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當然有一些部分的確是需要燒錢屬性的,例如這個:

我在一個國際學校做老師,一學期是14萬學費,staff ratio基本上是1:4——4個學生一個老師,外國老師都是英美加澳名校相應資質的老師,中國老師也必須是名校海歸。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醫院院長,有的是上海985大學的教授,有的是企業家,金融界大佬。這些人的家庭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孩子長得都比較好看。這些孩子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談吐,服飾,審美都受到了薰陶。

第二,每個娃都有一技之長:這個是錢砸出來的,每個人持之以恆的練習音樂樂器,繪畫,舞蹈,或者某個體育技能,這都是如喝水一樣平常的,老師都是頂級的,一個男孩子學習打乒乓球,他父親就找個退役世界冠軍。學校也是全英的

第三,即使年齡很小,目標也非常明確,比如他們會討論名校,家長會老師們也會一起探討孩子們要上的名校,如何設置項目達到目標。很多父母就是藤校的,覺得自己的孩子藤校劍牛也是應該吧。有個12歲就定了目標去MIT,全家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年齡不大,但是卻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

第四,假期都在國外,如果孩子喜歡哈利波特和魔戒,他的父母就會帶他去英國,新西蘭看那些真正的取景地,要麼就是郵輪、滑雪什麼的,寒暑假一定會在別的國家。


@Belisarius

不過這些不可複製因素,不是今天文章的討論重點;

我們只討論可複製,有參考意義,不會水土不服的東西。

先上結論:“精英教育”和中產的“貴族教育”、“偽精英教育”和“土豪教育”的區別是: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對教育內涵的理解和

風格的寬宏大氣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01

高度/效參與

家庭情況:一家人住半山別墅,有自己的私家路那種,爸爸在金融行業高管,媽媽在傳媒業做行政主編,家裡小孩是一男一女龍鳳胎,都還在上小學,算得上精英家庭吧,但是極為低調,代步工具爸爸開輛雷克薩斯,媽媽開沃爾沃。


對孩子的教育上,我覺得非常棒。他們家早期教育模式是這樣的:

家長有意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邏輯。

爸媽不會刻意地逼孩子每天讀書看報,但是會站在中立的角度給孩子講當下世界發生的事情,媽媽也會分享自己媒體工作的每月專題,或者是其他期刊中的專題,然後問孩子的想法,在聽取了孩子的意見後,引導孩子去用實例佐證豐富自己的論點。

哥哥和妹妹的觀點有時候會不一樣,只要是有邏輯支持的,爸媽都會認可,媽媽也經常鼓勵兩個毛孩子去向雜誌網站類的投稿,賺稿費。

有一次兩個小孩超級興奮地拿給我看他們和爸爸週末一起做的阿波羅模型,說他們一起在網上找了好多關於阿波羅的資料,然後小男孩有點靦腆地跟我說大部分的手工活兒其實都是爸爸做的,但是他們也有幫忙找資料,也有幫忙固定一些零部件,幫忙出主意等等。


@Will Hanson

02

自由開闊

我這幾年做高端家庭的私教。這些家庭養育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會把孩子(無論男孩女孩)真正的去當成一個自由的人去培養,而不是當成自己的血脈去培養。


說白了,這些家長會認為孩子應該自由精彩的活一生,而不應該揹負著“兒子或者女兒”這樣的標籤去活一生。


這些家長本身就是人中龍鳳,想法和思維都非常開闊,經濟上也毋庸擔心,在這樣的家庭裡,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接觸的教育資源,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和眼界,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多太多了。


所謂考試,所謂工作,所謂虛榮,所謂鬥爭,在他們的那個階層看來,只不過是人生軌跡上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簡直是莫大的壓力。


@Sherlock

03

性別平等

比如全英文的環境中,幼兒園的老師幾乎是外籍的阿姨,稱呼孩子只會說“朋友”“同學”“孩子”而不會用“男孩”或者“女孩;


在組織活動遊戲的時候,亦不會採用性別設定,比如剛強角色形象男孩演、柔弱角色女孩演;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中,也會考慮到男女主角的分配要均等,正因為如此,除了一些傳統的男性英雄主義故事,像聖女貞德這樣的女性英雄故事,並且讀童話時,王子和公主的角色是可以互換的。


@卡米醬

這裡Bing要點評一下:像凱特王妃的媽媽那樣把孩子包裝成高端形象高價賣嫁掉的養育策略,一般出現在低知識土豪階層,高知精英大多(爛泥扶不上壁的娃除外)會把女孩和男孩一樣一樣作為獨立的人格養育。

04

平等意識

如果說學校教育創造的是平權主義的環境的話,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兩人則踐行著平等的理念,也就是不僅男女平等,大人小孩也要平等。

相比於中國傳統的家長權威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為平等的相處方式,他們會用“和對待同齡人”的態度認真且嚴肅地和娃交流,並不會因為女兒的年齡、認知,而用幼稚、簡單的思維去替代複雜的邏輯。他們只會儘量用打比方或者追根溯源的方式去解釋抽象概念。

爸媽兩人的目標導向、效率優先的習慣一樣也用到了育兒當中。


@Forget about Freeman.

05

高效、實際

他們不會隨意的做出沒有實際效用的行為,對教育沒有幫助的事情,一概不會碰:一些老一輩父母時常和孩子開的一些惡趣味玩笑,拿孩子逗樂、開涮、尋開心。這種玩笑不僅會破壞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和信任,也有損孩子世界觀和認知能力的構建。而為娃安排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是能夠達到教育效能的。

譬如鋼琴,就兼具多重教育目標——他們從5歲開始,不惜成本地為女兒找最好的老師學鋼琴,目的卻不是音樂。練鋼琴是對孩子的智力和心靈最大的挑戰,需要高度的紀律和刻苦精神。鋼琴課實際上是塑造文化品位的過程,從而擁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同時也是一道和西方文化接軌的橋樑。


@傻傻的有真名

06

科學理性,量化可控

關於鋼琴這一項目,和其他項目一樣,都是兩人精密計劃中的一部分。令我驚異的是,他們計劃的完備和細緻,對於女兒的教育完全成為了一個系統工程,整個過程都是量化、可控的。

為了科學餵養,娃媽專門學習大量營養學知識,會用量杯和電子秤對照著食物營養單位含量表來精確計量計劃每天的食譜。

為了開發智力,他們閱讀了大量認知心理學的資料,甚至包括英文一手論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反饋和調整,這讓他們在“超前教育”方面做出了一點微小的成就:女兒還有半年才上小學,但已經基本把小學數學的內容過了一遍,普通難度的小學畢業考數學試卷滿分100分可以穩定達到七八十分。

為了培養女兒的競爭意識,爸爸主動帶女兒入坑,在Xbox上玩實況足球,以及在電腦上的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以此植入更多的“雄性意識”的同時,也是為防止沉迷的“疫苗作用”——當遊戲是父母帶你玩的時候,它就成了一項家庭活動項目,而不再會是一種一個人偷著玩的、隱祕的、且讓人上癮的娛樂活動。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很多教育方式看似是反直覺的,但仔細一想又恍然大悟。這一切的背後,是受過高等教育理性思維訓練的結果——能跳出尋常的框架,從實際出發,尋找對策。娃爸說:


教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難度相當於創辦公司。


因為你面對的娃是一個具備無限潛力的個體,你永遠不知道她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出乎你的意料。但同時她也會隨時製造一些“麻煩”。但是所謂的“麻煩”,其實都是意料之內的事情,很多家長對於工作生活中的麻煩能夠做到平靜面對,但是面對娃製造的麻煩,卻沒有足夠的耐心,或者不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對策上,而僅僅是無謂的宣洩情緒,這對於教育根本沒意義。


所有這些不理性的根源,恰好是因為,爸媽骨子裡仍然把娃當成了一個所屬物,而不是人。但我兩的教育目標,是把娃培養成一個完全獨立於我們的,完整的人。


@St Hao

07

精益求精

我父母是中國早期的註冊會計師,在年輕的時候就創始了浙江省第一家民營會計師事務所,算是那個時代的精英。他的教育更傾向於放養和窮養,沒有刻意的引導。小學開始讀公辦學校,但在消費和興趣愛好培養上,主要任我自由選擇發展。


爸爸對任何一項工作都以最高標準來對待,對我也是一樣:在高中時候會為我修改每篇文章,直到完全沒有語病和錯別字為止。“做賬的時候差一分一毫都需要重頭來過,寫也一樣”,他的一手好文筆在鞭策中得到了傳承。在他高標準的要求下,我現在可以在一刻鐘內純熟的寫出結構嚴整的千字文而鮮有紕漏,回過頭來對家教充滿感恩。


@匿名用戶

08

獨立完整

而且,家裡從未要求我選擇會計行業,而是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進大學時候,正趕上了互聯網創業資本熱。在學長的引導下,我也嘗試經營了自己的startup,向父母要了種子投資。很快公司在APP程序上花光了現金,走到了破產的十字路口。我都不淡定的時候,爸爸依舊淡定地說:“這筆錢是為了給你歷練,不是成功


最終,公司還是從半年前開始轉入線下盈利了,算是絕處逢生。在“創業大學”積攢的經驗,的確是校園和傳統教育所不能給予的。這也許正是“精英教育”的優勢,受這種教育的娃,幸運之處是:父母在關鍵節點上敢於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愛的,有創造性的事,過自己的人生。


@小王子

在我看來,社會精英們教育後代的高明之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領先,更是姿勢水平乃至心態上的全方位沉澱。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文 | DrBing

From 英華蘭DrBing

微信號:HiDrBing

中國式“精英教育”至今一直飽受詬病,有周一到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毀娃童年式的密集培訓教育;有幼兒園獎狀證書就掛滿一面牆的考證教育;有咋貴咋整山寨歐洲貴族教育;有琴棋書畫直奔青樓頭牌的高價“賣女”教育。

實際上,大城市真正不僅有財力還有姿勢的真正的精英家庭——父母高學歷,年收入百萬以上,高社會地位(暴發戶不算),全家至少洗腳上田三代——已經悄悄地進行起了真正的“精英教育”。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線海歸精英家庭家庭教育風格是怎樣的?”引來了很多回答,有的在這些家庭做高端私教,有的是頂級國際學校老師,有的自己就出生在這些家庭。得以讓我們看到精英家庭教育真實的一面。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當然有一些部分的確是需要燒錢屬性的,例如這個:

我在一個國際學校做老師,一學期是14萬學費,staff ratio基本上是1:4——4個學生一個老師,外國老師都是英美加澳名校相應資質的老師,中國老師也必須是名校海歸。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醫院院長,有的是上海985大學的教授,有的是企業家,金融界大佬。這些人的家庭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孩子長得都比較好看。這些孩子從小含著金鑰匙出生,談吐,服飾,審美都受到了薰陶。

第二,每個娃都有一技之長:這個是錢砸出來的,每個人持之以恆的練習音樂樂器,繪畫,舞蹈,或者某個體育技能,這都是如喝水一樣平常的,老師都是頂級的,一個男孩子學習打乒乓球,他父親就找個退役世界冠軍。學校也是全英的

第三,即使年齡很小,目標也非常明確,比如他們會討論名校,家長會老師們也會一起探討孩子們要上的名校,如何設置項目達到目標。很多父母就是藤校的,覺得自己的孩子藤校劍牛也是應該吧。有個12歲就定了目標去MIT,全家往這個方向努力的,年齡不大,但是卻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

第四,假期都在國外,如果孩子喜歡哈利波特和魔戒,他的父母就會帶他去英國,新西蘭看那些真正的取景地,要麼就是郵輪、滑雪什麼的,寒暑假一定會在別的國家。


@Belisarius

不過這些不可複製因素,不是今天文章的討論重點;

我們只討論可複製,有參考意義,不會水土不服的東西。

先上結論:“精英教育”和中產的“貴族教育”、“偽精英教育”和“土豪教育”的區別是: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對教育內涵的理解和

風格的寬宏大氣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01

高度/效參與

家庭情況:一家人住半山別墅,有自己的私家路那種,爸爸在金融行業高管,媽媽在傳媒業做行政主編,家裡小孩是一男一女龍鳳胎,都還在上小學,算得上精英家庭吧,但是極為低調,代步工具爸爸開輛雷克薩斯,媽媽開沃爾沃。


對孩子的教育上,我覺得非常棒。他們家早期教育模式是這樣的:

家長有意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邏輯。

爸媽不會刻意地逼孩子每天讀書看報,但是會站在中立的角度給孩子講當下世界發生的事情,媽媽也會分享自己媒體工作的每月專題,或者是其他期刊中的專題,然後問孩子的想法,在聽取了孩子的意見後,引導孩子去用實例佐證豐富自己的論點。

哥哥和妹妹的觀點有時候會不一樣,只要是有邏輯支持的,爸媽都會認可,媽媽也經常鼓勵兩個毛孩子去向雜誌網站類的投稿,賺稿費。

有一次兩個小孩超級興奮地拿給我看他們和爸爸週末一起做的阿波羅模型,說他們一起在網上找了好多關於阿波羅的資料,然後小男孩有點靦腆地跟我說大部分的手工活兒其實都是爸爸做的,但是他們也有幫忙找資料,也有幫忙固定一些零部件,幫忙出主意等等。


@Will Hanson

02

自由開闊

我這幾年做高端家庭的私教。這些家庭養育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會把孩子(無論男孩女孩)真正的去當成一個自由的人去培養,而不是當成自己的血脈去培養。


說白了,這些家長會認為孩子應該自由精彩的活一生,而不應該揹負著“兒子或者女兒”這樣的標籤去活一生。


這些家長本身就是人中龍鳳,想法和思維都非常開闊,經濟上也毋庸擔心,在這樣的家庭裡,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接觸的教育資源,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和眼界,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多太多了。


所謂考試,所謂工作,所謂虛榮,所謂鬥爭,在他們的那個階層看來,只不過是人生軌跡上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簡直是莫大的壓力。


@Sherlock

03

性別平等

比如全英文的環境中,幼兒園的老師幾乎是外籍的阿姨,稱呼孩子只會說“朋友”“同學”“孩子”而不會用“男孩”或者“女孩;


在組織活動遊戲的時候,亦不會採用性別設定,比如剛強角色形象男孩演、柔弱角色女孩演;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中,也會考慮到男女主角的分配要均等,正因為如此,除了一些傳統的男性英雄主義故事,像聖女貞德這樣的女性英雄故事,並且讀童話時,王子和公主的角色是可以互換的。


@卡米醬

這裡Bing要點評一下:像凱特王妃的媽媽那樣把孩子包裝成高端形象高價賣嫁掉的養育策略,一般出現在低知識土豪階層,高知精英大多(爛泥扶不上壁的娃除外)會把女孩和男孩一樣一樣作為獨立的人格養育。

04

平等意識

如果說學校教育創造的是平權主義的環境的話,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兩人則踐行著平等的理念,也就是不僅男女平等,大人小孩也要平等。

相比於中國傳統的家長權威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為平等的相處方式,他們會用“和對待同齡人”的態度認真且嚴肅地和娃交流,並不會因為女兒的年齡、認知,而用幼稚、簡單的思維去替代複雜的邏輯。他們只會儘量用打比方或者追根溯源的方式去解釋抽象概念。

爸媽兩人的目標導向、效率優先的習慣一樣也用到了育兒當中。


@Forget about Freeman.

05

高效、實際

他們不會隨意的做出沒有實際效用的行為,對教育沒有幫助的事情,一概不會碰:一些老一輩父母時常和孩子開的一些惡趣味玩笑,拿孩子逗樂、開涮、尋開心。這種玩笑不僅會破壞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和信任,也有損孩子世界觀和認知能力的構建。而為娃安排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是能夠達到教育效能的。

譬如鋼琴,就兼具多重教育目標——他們從5歲開始,不惜成本地為女兒找最好的老師學鋼琴,目的卻不是音樂。練鋼琴是對孩子的智力和心靈最大的挑戰,需要高度的紀律和刻苦精神。鋼琴課實際上是塑造文化品位的過程,從而擁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同時也是一道和西方文化接軌的橋樑。


@傻傻的有真名

06

科學理性,量化可控

關於鋼琴這一項目,和其他項目一樣,都是兩人精密計劃中的一部分。令我驚異的是,他們計劃的完備和細緻,對於女兒的教育完全成為了一個系統工程,整個過程都是量化、可控的。

為了科學餵養,娃媽專門學習大量營養學知識,會用量杯和電子秤對照著食物營養單位含量表來精確計量計劃每天的食譜。

為了開發智力,他們閱讀了大量認知心理學的資料,甚至包括英文一手論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反饋和調整,這讓他們在“超前教育”方面做出了一點微小的成就:女兒還有半年才上小學,但已經基本把小學數學的內容過了一遍,普通難度的小學畢業考數學試卷滿分100分可以穩定達到七八十分。

為了培養女兒的競爭意識,爸爸主動帶女兒入坑,在Xbox上玩實況足球,以及在電腦上的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以此植入更多的“雄性意識”的同時,也是為防止沉迷的“疫苗作用”——當遊戲是父母帶你玩的時候,它就成了一項家庭活動項目,而不再會是一種一個人偷著玩的、隱祕的、且讓人上癮的娛樂活動。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很多教育方式看似是反直覺的,但仔細一想又恍然大悟。這一切的背後,是受過高等教育理性思維訓練的結果——能跳出尋常的框架,從實際出發,尋找對策。娃爸說:


教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難度相當於創辦公司。


因為你面對的娃是一個具備無限潛力的個體,你永遠不知道她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驚喜,出乎你的意料。但同時她也會隨時製造一些“麻煩”。但是所謂的“麻煩”,其實都是意料之內的事情,很多家長對於工作生活中的麻煩能夠做到平靜面對,但是面對娃製造的麻煩,卻沒有足夠的耐心,或者不把注意力放在尋找對策上,而僅僅是無謂的宣洩情緒,這對於教育根本沒意義。


所有這些不理性的根源,恰好是因為,爸媽骨子裡仍然把娃當成了一個所屬物,而不是人。但我兩的教育目標,是把娃培養成一個完全獨立於我們的,完整的人。


@St Hao

07

精益求精

我父母是中國早期的註冊會計師,在年輕的時候就創始了浙江省第一家民營會計師事務所,算是那個時代的精英。他的教育更傾向於放養和窮養,沒有刻意的引導。小學開始讀公辦學校,但在消費和興趣愛好培養上,主要任我自由選擇發展。


爸爸對任何一項工作都以最高標準來對待,對我也是一樣:在高中時候會為我修改每篇文章,直到完全沒有語病和錯別字為止。“做賬的時候差一分一毫都需要重頭來過,寫也一樣”,他的一手好文筆在鞭策中得到了傳承。在他高標準的要求下,我現在可以在一刻鐘內純熟的寫出結構嚴整的千字文而鮮有紕漏,回過頭來對家教充滿感恩。


@匿名用戶

08

獨立完整

而且,家裡從未要求我選擇會計行業,而是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業。


進大學時候,正趕上了互聯網創業資本熱。在學長的引導下,我也嘗試經營了自己的startup,向父母要了種子投資。很快公司在APP程序上花光了現金,走到了破產的十字路口。我都不淡定的時候,爸爸依舊淡定地說:“這筆錢是為了給你歷練,不是成功


最終,公司還是從半年前開始轉入線下盈利了,算是絕處逢生。在“創業大學”積攢的經驗,的確是校園和傳統教育所不能給予的。這也許正是“精英教育”的優勢,受這種教育的娃,幸運之處是:父母在關鍵節點上敢於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愛的,有創造性的事,過自己的人生。


@小王子

在我看來,社會精英們教育後代的高明之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領先,更是姿勢水平乃至心態上的全方位沉澱。

北上廣「海歸精英」家庭的教育有什麼特點?我們總結了這8項....

本文系授權發佈,By DrBing,From 英華蘭DrBing,微信號:HiDrBing。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