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

博觀而約取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德國社會何以聞名,兩次世界大戰都因德國而起,為何之後能在全球獲得普遍尊重?通過了解德國的教育,似乎可以找到了部分答案,對於家庭教育,家長也能獲得不少啟發:

01 不過度超前開發孩子的智力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些關於德國禁止學前先修教育的文章,禁止學前教育並不意味著對學齡前兒童不進行教育,而是不進行超前的教育。在孩子的基本社會常識、動手能力、情感教育是代替書本知識需要重要培養的。

一位移民德國的朋友告訴我 :

“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象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與中國“贏在起跑線”的理念不同,德國教育提倡不超前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的大腦變成硬盤,給想象力和創造力留出更多的空間。

德國教育界的普遍觀點:小孩子各方面並不成熟,缺少思辨能力,若過早開發,會變成背書機器。

這讓我想到開採礦山的情形:一個礦就這麼多資源,你早開採、剝奪,礦山資源也就早點枯竭。

02 小學講臺是教育質量的縮影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

據說,普法戰爭結束之後,普魯士大獲全勝,普魯士元帥毛奇說:“德意志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在德國,中小學教師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據政府的相關統計,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

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

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教師的收入也有一定差異,但不會很大,至多為30%左右,因為德國社會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這種價值取向已滲入他們的血脈,積澱成為一種民族文化。

與高收入相匹配的,德國中小學教師任職資格的門檻極高。在我國,大學本科生或碩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學應聘任教。

而在德國,情況要複雜得多,你若想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至少要過三道“關口”。

首先,你得拿到大學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

其次,你得一本正經地接受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訓練,參加權威機構組織的相關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最後,你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高質量的老師決定了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水平。

03 唯一將父母教養孩子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

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自己的印象頗好:特別是他們感激父母在人格、修養方面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欣賞的共同特徵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並值得信賴。

好的教育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

  • 善良品質——

德國格外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愛護動物是許多德國兒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餵養小狗等,並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

德國人在這方面絕非小題大做——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小時候以虐待動物為樂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傾向。

有一個例子:法蘭克福有一個孩子粗暴地將上門乞食的流浪者驅趕出門,全家人特意為此召開了家庭會議。大人們嚴肅、耐心地啟發孩子:流浪者儘管穿著邋遢,同樣享有人的尊嚴。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仰慕強者也許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靈的體現。

  • 獨立——

德國的強大,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

在德國,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父母就認為孩子應該走向社會,而不希望他們過分依賴父母。

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大多數父母十分尊重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父母一般沒有經過同意是不會去翻子女的東西。

一方面,父母希望藉以促進子女形成獨立的個性;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尊重和保護子女個人權利的教育形式,向他們傳遞這麼一種信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保護自己權利的同時,也應該尊重和保護別人的權利。

德國家長常說,他們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

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一個有趣的規定,要求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條文的內容:

6歲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務。

6-10歲:偶爾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

10-14歲:剪草坪、洗碗、掃地及給全家人擦鞋。

14-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18歲:如果父母上班,每週給家裡大掃除一次。

對於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向法院申訴,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義務。

對於德國學校以及家長對待孩子教育的方法,有沒有對你帶來啟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