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家庭教育 李玫瑾 睡眠 數學 幼兒心理行為學 2019-04-05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家庭教育學習怎麼教育孩子,一昧打罵並不可取,家長要因材施教,用適合孩子的方法來教育.

以下是一位寶媽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兩個男寶的媽媽,大寶陽陽5歲半,二寶2歲半。

我家寶寶在人際交往方面、性格方面,開朗熱情、活潑聰明,敢說敢表達,我沒有太多的擔心,比較發愁的問題,就是他經常遲到。

有了孩子以後我是一直在學習中。學習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合格家長等課程,在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心態上有一定的收穫。但是在實操的部分,面對孩子的一個遲到問題,還是很頭疼,一直沒有好的辦法。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大寶升入中班以後,老師就開始要求上學時間。大班以後,遲到的同學要在班級群點名。儘管我也很努力地注意這個問題,可是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

每天早上,叫大寶起床非常的困難,起來穿衣服也是磨磨唧唧不上,我每次都著急,我給他穿上兩回,他竟然以後都不自己穿了。早上時間本來就非常緊,大寶還要我全程陪護監督,所以遲到是家常便飯、習以為常。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自從陽陽的名字頻繁出現在被點名的名單上之後,他爸爸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還多次提醒、批評我。甚至還引發了家庭矛盾。

之後,我學習了目標細分,這個聽起來好懂也好記的詞,卻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思維習慣。出於對沙漏的好奇感和新鮮感,剛開始使用的時候,陽陽對用沙漏計時做作業、起床都很有興趣,也是很配合,所以用的比較順利,叫兩次就可以起床,遲到問題暫時得到改善。新鮮了一段時間,又重新復原了。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忽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目標細分做的不好,其實有時候還是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個週五晚上陪陽陽做作業,我才明白原來孩子眼中的多少和大人不一樣。放學回家進門前約定好,數學作業和拼音作業分開。做完數學、吃完飯,以後再做拼音作業,然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放心玩,不用考慮作業的事情了。

結果回家以後數學的4頁作業做了一個半小時,我從很有耐心,逐漸變得沒有耐心,然後就衝他發火了。他也很生氣,繼續做作業。我又後悔向他發脾氣,又覺得怎麼做個作業這麼困難呢。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尤其是當我看到他圖個顏色就停下來,要歇一歇的時候,心裡很著急,想讓他趕緊塗下一個圖形,趕緊完成。後來才注意到大寶的手指,彩鉛筆塗得很費勁,得用力才能塗的上。這樣圖一個在接著下一個,確實有些累。

所以看來還是我的要求高了,在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的基礎上,作業可以分開,兩到三次完成。後來我就為我的發脾氣向寶貝道歉了。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在睡覺的時候,開始試著用目標細分,和寶貝玩了一會,再用三明治點評了他今天的表現,然後約定開始睡覺,定一個兩分鐘之內不動、不說話的小目標,時間到了可以活動一下。

然後2分鐘左右的時候,他就基本快睡著了。吃飯的時候,我也讓他先專心吃2分鐘。吃飯也比原來好多了。哇,我忽然就知道了,目標細分原來是這麼用。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然後我學到了五大口頭禪,其中最好用的就是"可以商量一下嗎",有幾次在我都不抱希望的時候,陽陽竟然在這句有魔力的話的引導下,同意了我的建議,讓我深感意外呢。

在情緒處理方面,陽陽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一著急就哭的習慣沒改了,不過哭一下、再說一下馬上就好了。

有一次,我在學習,陽陽在做作業,老公過來看到我在聽課,不耐煩地說:把你那聲音關掉,聽見就討厭的不行。吵得孩子能做作業了? 我聽了以後也很生氣,話都沒有多說,就坐在那裡生氣了。孩子看我生氣,就問我:媽媽,你現在什麼感受了?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我說:我感到傷心、委屈。

聽到他問我的感受,我很驚訝也很開心,在我說出我的感受的時候,我的情緒流動,沒有那麼難受了,就這樣幫我處理了一次情緒。過了一會兒,我給老公遞東西的時候,對老公說:被人討厭的感覺不太好。

在夫妻關係方面,老公平時挺關心、照顧家人,矛盾最多的地方除了老公喜歡對家裡東西的擺放、廚房衛生什麼的不滿意外,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在節假日一起出門的時候。

因為磨磨蹭蹭就出門晚了,老公就心煩發脾氣、甩臉、扔東西、暴跳如雷。尤其是帶兩個孩子出門,一會一個狀況,原有矛盾積壓沒有得到處理,在這個時候,矛盾就凸顯到隨時要爆棚的節奏。

老公總是一副我隨時都可以出門,我在看手機,是因為我在等你們的樣子。出門晚全是你們的錯。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在我學習了情緒課以後,我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努力尋找自己的需求,我理解他,安慰自己,但是我依然沒有辦法和老公溝通,也沒有辦法在他現在的狀態下去改變他的想法。我不會表達自己、矛盾實際上是小了很多。

但是老公內心的不平衡並沒有減少,而且他看到我有時候表現得太過平靜,他很挫敗,所以會用一些言語來刺激我。大部分時候,我能自我化解掉,也有我不能化解掉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狀態不好的時候。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對接納有了新的體驗。

有一次,晚上回家的時候,老公和我說事情,問我一個他交代的事情做了沒有,我忘記了,然後他很不高興,說他很累,不想在別的事情上那麼累、那麼操心,埋怨我不能給他分擔,我默默得聽著,想去拉他的手,他躲開了。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回了家以後,他繼續心情不好,還要說一些不開心埋怨的話,我走過去抱住他,他剛開始想推開,後來就沒有推我。雖然沒有說什麼,不過我慢慢感覺到他不再那麼抗拒我。之後的溝通也順暢了許多。

要是在以往,面對他的批評指責,我也不怎麼說話,因為知道那個時候說什麼也沒用,但是心裡滿是委屈和不滿。

但是那次我心裡更多是難過和心疼,難過我不能讓他明白他不需要那麼累,不知道怎麼去幫他,心疼他把自己搞得那麼辛苦那麼累。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慢慢地我發現老公也開始有一些變化,他會對寶貝說鼓勵的話:"爸爸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他對寶貝的哭鬧不再那麼不耐煩地命令:閉嘴、不準哭。在一些事情上也變得有耐心了。

我在原生家庭的探索上不斷向內深入,看見、懂得、放下,讓我更加接納自己相信自己。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爺爺很重男輕女,因為接連生了幾個女兒,爺爺很不高興,經常和媽媽吵架,而媽媽很要強,決心不管生多少個孩子,肯定要生出個兒子來。

小時候聽媽媽說這些的時候,一直被媽媽的堅強,和不屈服的韌性打動。而在我其實我慢慢回想起來這些的時候,才知道,我其實對我是個女孩,是有一定的不接納。很多女孩喜歡玩布娃娃,給布娃娃梳辮子穿裙子的打扮,可我從來沒有過這個想法。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我的三歲到六歲是在爺爺奶奶跟前度過的。爸爸媽媽帶姐姐在縣城上學,記得那些老家的親戚最喜歡逗我的,就是你媽媽不要你,甚至有人說你就是一個陝西的瘋女人放在這裡的孩子。有一次把我逗哭了,後來長大了媽媽還把這個當玩笑話來提起。

這個時間給我的深刻感覺就是孤獨和無依無靠,所以這也是我長大以後跟別人始終無法走進的原因吧。我那時不太喜歡講話,爸爸一度還擔心我是不是有點傻,上學能不能跟上。沒想到上學讀書還可以。

我在家裡排行老二,親戚們還要拿"親大的,疼小的,見不得中間的"老話來逗我。雖然不太相信,不過還是為了"聽話"的表揚很容易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我不喜歡主動和別人溝通,而媽媽對我們的愛,很多事情都代辦了,甚至有時候我發出個嗯的聲音,媽媽都以為我在叫她,要答應一下。

相跟出門的時候我也基本不講話,我媽媽替我回答了一切問題,和跟別人的交流,我一般只是在旁邊笑笑,看媽媽和人家聊天。以至於和老公一起出去,成了老公替我和別人交流。

我看到了自己對自己不接納的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助,看到了自己的溝通模式,也看到了媽媽的愛和錯誤。這些看見讓我很開心,我知道我會越來越愛自己,越來越好。

感恩、感謝、感動。

​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學習,我將會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就像自己的血液一樣在身體流淌,並且分享給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在育兒路上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與孩子間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的家庭也充滿愛與尊重,平和與信任。

李玫瑾教授:學習那麼多育兒知識,還是教不好孩子?家長不妨看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