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階級固化,在中國引起議論熱潮

家庭教育 人生七年 讀書 英國 孔子 喜閱童行 2018-11-29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階級固化,在中國引起議論熱潮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同時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也在告訴我們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階級固化,在中國引起議論熱潮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階級固化,在中國引起議論熱潮

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學習效率也在逐漸下降。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效率,跟隨著我們一起養成總結思考的習慣吧!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階級固化,在中國引起議論熱潮

1 孩子犯錯時,家長一定要有正確的處理方式

被鼓勵的孩子容易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即認為失敗是他們不夠努力,然後努力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被表揚的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即認為自己的聰明是天生的,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的建議是父母應該接受孩子的小錯誤,並且引導他們在犯錯之後能夠調整情緒、接受結果、獨立改正。必要的時候,可以讓一直在順境中的孩子感受犯錯。

2 到底是什麼在每天驅動孩子成長

從孩子成長驅動力的角度探討國內外教育的一個重要區別:體制內教育主要以“幸福感“驅動孩子,而國際教育主要以“進取心”驅動孩子。

事實上,幸福感和驅動力不分優劣,幸福感和驅動力的正確配比應該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3 給孩子一個重生的機會

學霸男孩小斯因爸爸的打擊式教育選擇了自殺,只留下了一封對父母失望的遺囑,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父母不能將自認為對的教育理念,強加在孩子身上,如果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過來,相當於是給孩子一次重生的機會。

4 誰偷走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從根本上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和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自信在成年後再做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父母應該做好精神領袖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自信心。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可以從一下幾個點入手:

  • (1) 幫助孩子尋找天賦;
  • (2) 適當地讚賞;
  • (3) 信任。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和肯定,父母要多說服引導,少懲戒打罵,相信孩子具有巨大的學習和發展潛力。

5 孩子拖延症的終結者

斯坦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的棉花糖實驗表明不貪圖眼前暫時的安逸,懂得忍耐,先吃苦後享受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雖然大部分,人能避免貪圖一時安逸的惡果,擁有足夠的自制力,但是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最終成為失敗者。大部分跡象表明,在這方面,家庭教育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要讓孩子自律,父母得以身作法,並且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階級固化,在中國引起議論熱潮


6 用公平的教育,讓孩子的人生開掛

紀錄片《人生七年》提及的階級固化,近幾年在中國引起了議論的熱潮,產生階級固化的原因主要有人與人之間的知識溝,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以及上層社會封閉的親系圈子。

現如今,互聯網+人工智能已經初步顯示出推動教育公平化發展的作用,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媒介使用能力”,不僅僅把電腦、電視等傳媒當成娛樂消遣的工具,而是利用網絡資源充實自己的知識面。

(董正鋒,黃埔書院特聘作家,閱讀研究中心主任,新書《閱讀就是起跑線》即將出版,新課“作家帶你讀名著100本”即將開班,歡迎留言搶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