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會:“濟南智慧”破解“中國式過馬路”難題

交通 法律 社會 閃電新聞 2017-06-12

作者:李興會

最近濟南在整治行人闖紅燈時,在路口啟用“人臉識別”系統。該系統採用智能手段,當紅燈亮起後,如果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系統將自動抓拍四張照片,保留15秒視頻,並截取他的頭像。即使在夜間也能清晰成像。而當事人信息將被錄入公安交通管理誠信平臺,公安交警部門還會將當事人信息函告其工作單位或社區居委會,並通過電視媒體和網絡平臺進行同步曝光。(齊魯網6月11日)

城市路口不僅關乎交通安全,更是展示國民公共素養的窗口。然而“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積弊已久的國民陋習,卻一直令各地交管部門素手無策、頭痛不已。儘管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硬性的法律依據,有交警協警在重要路口維持秩序,有輿論對闖紅燈者公德素養的譴責,但多管齊下的治理環境仍未能阻止部分人 “軟硬不吃”,我行我素的闖紅燈“怪癖”。

如今“人臉抓拍系統”的運行或將破解“中國式過馬路”這一難題。投入近一個月以來,路口秩序有了明顯好轉,其有效性連央視都忍不住點贊。那麼,這一頗具創意的濟南智慧,效用何以勝過法律條文和教育規勸,一招擊中了國民“冰凍三尺”之闖紅燈陋習的要害?

一個關鍵前提在於識別的精準化。該系統“將闖紅燈者自動抓拍4張照片,並保留15秒視頻,然後將信息錄入交通管理誠信信息平臺”。在這種精準取證下,闖紅燈者將不再是瞬間混跡於人流身份不明的路人甲,而是有著清晰交通違法記錄並將面臨一系列處罰的被處罰人。

之前,儘管城市路口一般都安裝有攝像頭,但由於監控目的和安放位置的不同,交通執法取證難一直是個關鍵性技術性難題。如今電子警察不僅能瞬間抓拍取證,還能識別闖紅燈行人的身份信息,並實時投放到路口顯示屏循環展示。這等於將闖紅燈者直接曝光在了公眾視野下。如此精準執法、陽光執法,足以令任何以身試法者“三思而後行”。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該系統使得懲罰措施得以落實。僅僅是曝光不足以形成威懾,久而久之效用就會遞減。因為闖紅燈的人太多,公眾想當然的法不責眾心理,進而有恃無恐是造成闖紅燈陋習的重要原因。然而,由於交通路口多卻警力有限,以致於抓現行、處罰等交通執法都存在著一系列困難。如遇到消極甚至無賴者的抵抗,還會影響到執法威嚴,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如今,人臉識別系統不僅令闖紅燈者無影遁形,路口的即時播放和電視網絡媒體的同步曝光更是大大強化了曝光效應。關鍵是,後期的罰款、接受違法教育、路口執勤甚至通知工作單位等嚴厲處罰措施都因有了明確依據而得以落實,令違法者切實感受到了碰觸即有疼痛的紅烙鐵效應。在此,技術創新既有效彌補了人工成本的不足,又在執法效果和公平性上更勝一籌。

創意與突破也意味著汗水與付出。據悉,該“電子警察系統“是濟南市為實現交通管理誠信信息平臺納入全社會誠信系統而重點開展的科技攻關項目。一年多以來,既有技術一線研發人員夜以繼日宵衣旰食的突破,又有部門之間反覆溝通論證與通力合作,才有了試運行階段較為完備的智能系統。還不止這些,6213起違法行為帶來的,是工作量的增加,是巨大的警力、物力、時間的投入。

可見,交通管理被點讚的背後,遠沒有成績單這麼令人賞心悅目。因而,如此有效執法能否實現常態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效會不會打折扣,也是公眾憂慮的問題。這些,還需要時間來論證。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