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交通 設計 東京 港鐵公司 投資 碧桂園 上海 河南 重慶 明源地產研究院 2019-05-10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近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如火如荼,在國家倡導新型城鎮化和土地高效利用的背景下,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成為當下地產商尋求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其實TOD模式,也即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

明源君根據公開報道進行了不完全統計,已涉足或正在涉足TOD的房企已超過20家,包括龍湖、萬科、綠地、招商蛇口、碧桂園、保利等……其中,萬科TOD項目已經在上海、河南等城市落地,龍湖也在重慶、北京、上海開發了多個TOD項目。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TOD模式很複雜,萬科、龍湖、綠地等標杆房企為啥還要搶著做?他們在TOD項目開發上有哪些亮點?明源君幫大家梳理總結了幾點,下面詳細來說。

01

標杆房企為啥都搶著做TOD

上面我們提到了,現在大概有20多家房企都在做TOD項目,他們為什麼這麼看好TOD?

一、TOD未來有2.4億平米開發空間

TOD核心是交通引導開發。儘管TOD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彼得·卡爾索爾普提出,但東京才是TOD實踐的集大成者。近年中國後來居上,據業內專家分析,TOD在國內將有2.4億平方米開發空間,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是房地產領域不折不扣的新藍海。

對房企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傳統住宅開發業務逼近天花板,不少房企開始重新思考。在多元化戰略佈局中,TOD項目被不少房企視為破局關鍵,因為其作為一種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遠期回報率誘惑巨大。

首先,軌道交通會導入大量人口,帶動開發周邊區域發展。

其次,交通樞紐+綜合物業模式,可最大程度提升物業價值,反哺前期投入。

第三,TOD提供高端產品(辦公、商業、住宅)能助推產業轉型,促進城市更新。

最後,TOD項目容易成為城市地標。參與開發的房企在收穫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宣傳企業形象。

二、TOD市場潛力巨大,但開發門檻高,競爭者少

TOD毫無疑問是未來城市化發展的方向,開發回報良好,很多房企都躍躍欲試。但TOD開發複雜,門檻很高,一般中小房企難以HOLD住。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TOD開發週期普遍在3年以上,資金要求高。TOD綜合體項目像座微縮城市,涉及到各方面內容,前期投入大、回報慢,對現金流有嚴苛要求。建TOD不僅在站點周邊拆遷補償費用高,而且建設配套的公共設施幾乎沒收益。唯有通過可售型物業和持有型經營才能實現投資收益的平衡。

二是各方利益複雜。軌道屬於地鐵公司,土地屬於地方政府,投融資來源是開發商。如果涉及到鐵路,勢必更加複雜。

三是規劃設計難度高。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空間結構複雜,TOD要求對土地高效利用,空間設計和施工難度倍增。其次業態疊加複雜,如何佈局不同業態,促進彼此融合,沒有這方面經驗的房企很容易掉坑裡。

只有資金實力強勁、開發經驗豐富、善於資產運營的房企,才有資格投標TOD項目。目前國內涉足TOD幾乎都是龍湖、萬科、綠地這樣的頭部房企。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東京六本木的TOD呈現,圖片來源:東京旅遊局官網

02

萬科、龍湖都學國外這樣幹!

TOD 的精髓是讓地鐵與樓盤共同營造出富有活力的開放空間,成熟的TOD項目本身就是一座功能齊全的微縮城市。往大了說,一連串TOD項目組合在一起,可以影響一座城市的空間形態與生活方式。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東京澀谷眾TOD項目已連片成一座小型城市,圖片來源:東急集團官網

所以,相比普通住宅項目,TOD項目要複雜得多。那麼,龍湖、萬科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重點在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規劃好交通體系,提高交通整合性

如何處理項目與公共交通的問題?一般來說,TOD項目有兩大類型,一是項目所處的站點是通過站,客流相對穩定且固定。二是很多TOD項目會利用地鐵或高鐵使自身成為交通樞紐,換乘複雜、客流量大。

通常來說,通過站設計相對簡單,而樞紐站設計則複雜的多,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交通樞紐帶來大量人流,如何將人流轉化為購買力,促進商業?另一方面,如何通過交通資源整合,做好人流疏導,簡化換乘流程?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以龍湖光年項目為例。龍湖光年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選址在重慶沙坪壩高鐵站,屬於全國首個商圈高鐵TOD項目。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龍湖光年借鑑了東京等城市思路,整個站點地下分7層設計,負1層為公交車站,負2層為高鐵站臺與出租車站,負3層為人行通道,負4層為高鐵換乘站廳,負5層為出站通道,負6層為地鐵站廳,負7層至負9層為地鐵站臺。市民可實現高鐵、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的零換乘。項目建成後期預計客流量將超過90萬人/天,成渝高鐵沿線輻射人口也將達到1000萬。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二、立體步行系統,提升交通效率,促進商業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出家門800米到地鐵是舒服的距離,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如果步行超過800米,時間大於5分鐘,就很容易失去耐心,從而放棄地鐵出行。

成功的TOD項目必須創造往返地鐵站的最短步行路線。或創造讓人走著不累的場景化步行路線。這對地鐵站人流疏導、商業發展以及公共空間創建起到重要作用:

①實現交通分流。立體步行系統能夠減少人行流量對地面交通直接影響。人車分流也能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

②增加商業活力。提升了地鐵周邊可達性,降低了步行壓力。原來只是在一樓,現在同時激活了地下、一樓和二樓等多個商業界面的活力。也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使得更多商店和餐廳得以湧現。

③打造公共空間。立體步行系統的設計可以形成立體的公共空間,創造開放式的街區氛圍,使立體步行系統本身也可成為目的地。

萬科國內首個TOD項目天空之城,就規劃了一條步行天橋,只走人、不通車。將住宅、商業、辦公各種業態串聯。這一處細節規劃,打造了橋上與橋下兩種場景。這條步行天橋也對外部開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開放空間。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這樣設計有高線公園的影子。紐約高線公園把一段2.5 公里的廢棄鐵路改成步道,沿線設置了很多出入口,每隔 200 米設置人行樓梯,每隔 800 米設置垂直電梯。這改變了人進入公園的邏輯,也拉動了沿線地區地產開發。

兩者共同點都是800米,天空之城步行天橋讓項目裡任何地方實現800米可達。這是基於人體工程學測算,這條步行天橋在設計之初就在最大程度弱化這種疲憊感。

不過800米只解決了物理距離。接下來如何縮短人們回家、逛街、上班的心理距離?

同樣 800 米,一條沿路皆景,一條單調乏味,走起來感受肯定不一樣,可能一條感覺有 500 米,另一條感覺有 1000 米。萬科的解決方案是,將步行天橋每200米設置景觀節點,營造場景、讓人愉悅。

總結上述案例,以下幾點可供借鑑:

一是地鐵站設置時,為日後周邊地塊的建築開發預留足夠接口。

二是從成本角度,優先改善既有地面步道。新區TOD項目可以在前期規劃就考慮天橋等立體步道設置。建議設置步行專用道,並編制相關步行導引,引入無障礙設施、開放業態等。

三是充分考慮將步道與廣場、公園、綠地、商場、寫字樓等相連,促進使用率。同時將連續分佈的零售業與步行系統儘可能多地相連,以營造步行氛圍。

三、公共空間,從割裂到融合

在TOD建設的帶動下,圍繞地鐵站設置公共空間,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可達性,也能在站點空間高密度開發的壓力下,緩解建築逼仄感,銜接不同業態,吸引人們停留、聚集、休閒、社交。因此,營造公共空間對TOD意義重大。

參與開發的房企通過樓盤與站點有機融合,提供公共服務,產生商業活力。能提升住宅、商業、辦公的整體價值。

公共空間,狹義上包括公眾使用的室外及室內空間(如附近街道、站前廣場、高架或地下步行道、建築邊角的口袋公園、室內公共空間)。廣義上包括一切公共服務設施(圖書館、電影院、其他文化設施)。

世界資源研究所曾經把tod的公共空間,從平面形式,根據站點位置與周邊用地類型,劃分為4種類型: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從上表可以看出,TOD公共空間目前主要是以滿足出行人們的休閒、交流的需求為主。

從當前世界各國實踐來看,參與TOD項目開發的房企通過樓盤與站點有機融合,提供公共服務,還能產生商業活力,提升住宅、商業、辦公的整體價值。但我國內大多TOD公共空間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完全未發揮出商業紐帶作用。

我們看一下香港的做法,以香港高鐵西九龍站的TOD項目為例。去年9月21日,香港正式接入內地高鐵網,西九龍站位於香港九龍核心區,與規劃中的西九文化區相鄰,作為京港高鐵終點站,毗鄰西鐵、東湧、機場快線3條地鐵。彙集了珠三角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大客流,能輻射九龍商業區與住宅區。

西九龍站最直觀的亮點,就是將建築屋頂打造成充滿綠地與步道的公共空間。西九龍站屋頂並不是一體化設計,而通過錯落的流線設計和起伏的步道,將本來不同高度差的站前廣場、平臺綠地、南部西九文化區、北部開放空間有機串聯。屋頂集約利用讓公園面積多達8900平方米,綠地景觀有效緩解了人們上臺階的步行壓力,創造了交往場所。該公共空間將周圍公共建築連片,成為更大的公共空間。

除了室外空間,室內公共空間也不可偏廢。由於西九龍TOD項目擁有欣賞香港天際線的絕佳位置,西九龍把陽光引到地下,就算在室內,也能欣賞美景。室內公共空間的設計,讓乘客不再將站內當作一個簡單通過的地方,而是能駐足與欣賞。而人的停留,為人氣聚集和商業局部奠定了基礎。

萬科、龍湖為啥搶著幹TOD項目?現在都幹成啥樣了

西九龍站屋頂成為香港新地標,圖片來源:港鐵官網

小結

中國正在走向大規模的軌道交通時代,TOD項目必然像雨後春筍,理論上每一條地鐵都可能出現一個或者多個TOD項目。雖然地鐵盤會越來越多,真正為人稱道的卻很少。

房企正在各自探索,一旦把哪個項目做成標杆,就可以大幅增加以後拿同類項目的籌碼。先進的TOD項目,做第一個可能需要挖空心思。一旦成功,可複製性極強。

上海在幾年前地鐵運營里程就是世界第一(如果加上電車等其他軌道交通方式,則是東京第一)。大灣區深圳,規劃了33條地鐵。明年,中國地鐵俱樂部將有50座城市,地鐵早已不是一線城市的專利。

但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地方,當下TOD主流依舊是商業,住宅比例很低。這也恰恰說明了TOD綜合體開發前景廣闊。

國內的TOD項目已經證明,優秀TOD項目不是美國、日本的專利。但國內優秀TOD項目,同樣不該只是龍湖和萬科的專利。它本應成為每一家房企,在未來的王炸項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