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公交客運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而新能源公路客運增長乏力

新能源公交具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當前公交車輛新車銷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95%以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成本優勢(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持續的政策推動、城市形象、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將確保新能源車輛持續成為公交客運的首選。除了少數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天然氣豐富區域和配套能力較差的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區的公交車輛都會逐步替換為新能源車輛。

而公路客運由於缺少運營補貼,且路線多變導致充電便利性較低,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隨著補貼退坡未來滲透率將繼續下滑。但隨著未來電池成本降低和續航里程提升後,新能源公路客車也有機會重新獲取市場份額。H

從能源類型來看,新能源公交客運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將擴大試點,但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純電動在大中公交中的佔比將超過92%。新能源公路客車由於用戶對於成本更加敏感,整體新能源客車採購量少,其中純電動補貼高,將是主要的採購車型。

燃料電池的滲透率在五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制於車輛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的建設速度。目前領先企業都處在試點階段,該技術可作為儲備技術,以等待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下的爆發。I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公交客運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而新能源公路客運增長乏力

新能源公交具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當前公交車輛新車銷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95%以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成本優勢(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持續的政策推動、城市形象、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將確保新能源車輛持續成為公交客運的首選。除了少數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天然氣豐富區域和配套能力較差的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區的公交車輛都會逐步替換為新能源車輛。

而公路客運由於缺少運營補貼,且路線多變導致充電便利性較低,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隨著補貼退坡未來滲透率將繼續下滑。但隨著未來電池成本降低和續航里程提升後,新能源公路客車也有機會重新獲取市場份額。H

從能源類型來看,新能源公交客運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將擴大試點,但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純電動在大中公交中的佔比將超過92%。新能源公路客車由於用戶對於成本更加敏感,整體新能源客車採購量少,其中純電動補貼高,將是主要的採購車型。

燃料電池的滲透率在五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制於車輛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的建設速度。目前領先企業都處在試點階段,該技術可作為儲備技術,以等待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下的爆發。I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公交客運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而新能源公路客運增長乏力

新能源公交具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當前公交車輛新車銷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95%以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成本優勢(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持續的政策推動、城市形象、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將確保新能源車輛持續成為公交客運的首選。除了少數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天然氣豐富區域和配套能力較差的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區的公交車輛都會逐步替換為新能源車輛。

而公路客運由於缺少運營補貼,且路線多變導致充電便利性較低,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隨著補貼退坡未來滲透率將繼續下滑。但隨著未來電池成本降低和續航里程提升後,新能源公路客車也有機會重新獲取市場份額。H

從能源類型來看,新能源公交客運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將擴大試點,但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純電動在大中公交中的佔比將超過92%。新能源公路客車由於用戶對於成本更加敏感,整體新能源客車採購量少,其中純電動補貼高,將是主要的採購車型。

燃料電池的滲透率在五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制於車輛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的建設速度。目前領先企業都處在試點階段,該技術可作為儲備技術,以等待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下的爆發。I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第二部分市場的致勝因素必須成竹在胸

要在不斷變化又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客車企業必須內外兼修,攘外安內,並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核心競爭力打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羅蘭貝格認為,下列5大致勝要素值得客車企業參考。

致勝要素1 :市場洞察— — 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洞察能力

面對公交車和公路車的各個細分應用場景,打造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確保企業內部建立市場與技術的連接窗口,保證開發和市場需求的實時匹配。

如針對不同的公交應用場景,從公交車長、車身、底盤與動力對產品基於市場需求進行定義。J

致勝要素2:銷售隊伍——組建具備綜合能力,有狼性的技術銷售能力

隨著客車市場的競爭更加細分化,銷售從“野蠻”轉向“精細”將是必然。未來的銷售必定將從“銷售式” 轉向“顧問式”,從“單兵作戰”轉向“集體作戰”。激烈的競爭更加需要富有“狼性”的銷售隊伍,敏銳、果敢;敢於爭,也善於爭。

致勝要素3: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品質保持長效競爭力

隨著客戶需求的升級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客車企業 應全面洞察、理解乘客、司機和運營商對產品在不同維度的需求,並及時在客車產品中體現。

公交客車產品可在乘客舒適性、內外飾精細度、輕量化以及維修便利性等方面進行充分考量,從而提升在各細分市場和應用場景中的競爭力。如乘客的舒適性可以從空間——座椅材質和佈局、便捷——低地板和乘坐—— 空氣懸架等角度進行優化。K

而公路客車在產品設計時可從乘客和司機的用戶體驗出發,強調駕駛舒適性、便利性與乘坐體驗的舒適性、娛樂性。L

致勝要素4:解決方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解決全生命週期的使用痛點

一方面,以解決客戶全生命週期痛點為新的價值主張,實現從交付產品到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從更加全局的角度提供完整的產品覆蓋。

案例研究:廣州三層次公交體系

廣州自2013年起力圖構建“公交都市”,形成“幹線-支線- 微循環線”三層次公交體系。自2013年起,新開公交線路

226條,優化線路164條;公交線路總里程由1.7萬公里增長至2.2萬公里,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由87.3%提升到95.1%。

針對城市幹線,擴大與加強構建公交網絡,幹線網絡將持續增大。全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420公里,線網設置覆蓋約1400個站點,400多條線路;計劃在2018年底,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突破500公里。

針對城郊/城鄉線,完善城市公交系統,全市公交總體規劃,部分城郊客運公交化。公交線網向郊區及新建區域擴大;對於增城、從化等公交發展滯後的周邊地區,推動城郊一體化,逐步將連接中心城區的公路客運公交化,和全市公交一起規劃。

針對社區/接駁線,加強建設公共交通全面覆蓋,一體化出行無縫連接。部分城市開通機場與高鐵接駁的直達公交快線(例如南沙);目前全市243個地鐵站口均實現公交接駁,軌道交通站點200米範圍內公交線路接駁比率達100%城市結構從市中心往外圍區域延伸,未來廣州地鐵9號線、14號線、21號線等郊區線路的建設和開通,將進一步帶動地鐵接駁公交需求;推出“如約巴士”高端公交定製接駁服務。

致勝要素5:前瞻科技——緊抓新能源、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智慧交通相關機會

對前瞻技術的多點佈局有助於客車企業打造完整的生態圈,在未來的競爭中形成競爭優勢。

客車企業的電動化時代已經到來,客車企業必須順應市場和技術的發展,將產品向更加適應電動化的領域優化;同時,對新能源的關注也可更加寬泛一些,往更多樣的清潔、高效的能源領域探索;

在無人駕駛領域,L1-L2已可應用在公路客車和固定線路公交上,L4及以上技術也率先應用於封閉場景景區內和微循環車,在無人駕駛領域優先佈局的客車企業未來將贏得先發優勢;

而車聯網和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聯繫緊密,客車企業應成為其中積極的推動因素。客車企業可圍繞司機、車輛、場站和運營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解決安全、成本和效率痛點。

獲取並實現以上五大致勝要素的核心在於快速、動態的學習能力。構建學習性文化、搭建學習性組織,建立不斷洞察、實踐、調整、優化的閉環型機制,是其重要基礎。雖然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難的市場給了中國客車企業前行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客車品牌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中國客車企業若能將現有優勢進一步放大,時刻保持對宏觀環境和市場的敏銳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把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真正痛點放在首位,始終將最前沿的技術與產品和服務相結合,顧四周,謀方略,重學習,嚴實施,那麼等待中國客車企業的不僅是挑戰,也將是進一步騰飛的起點。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公交客運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而新能源公路客運增長乏力

新能源公交具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當前公交車輛新車銷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95%以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成本優勢(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持續的政策推動、城市形象、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將確保新能源車輛持續成為公交客運的首選。除了少數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天然氣豐富區域和配套能力較差的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區的公交車輛都會逐步替換為新能源車輛。

而公路客運由於缺少運營補貼,且路線多變導致充電便利性較低,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隨著補貼退坡未來滲透率將繼續下滑。但隨著未來電池成本降低和續航里程提升後,新能源公路客車也有機會重新獲取市場份額。H

從能源類型來看,新能源公交客運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將擴大試點,但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純電動在大中公交中的佔比將超過92%。新能源公路客車由於用戶對於成本更加敏感,整體新能源客車採購量少,其中純電動補貼高,將是主要的採購車型。

燃料電池的滲透率在五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制於車輛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的建設速度。目前領先企業都處在試點階段,該技術可作為儲備技術,以等待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下的爆發。I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第二部分市場的致勝因素必須成竹在胸

要在不斷變化又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客車企業必須內外兼修,攘外安內,並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核心競爭力打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羅蘭貝格認為,下列5大致勝要素值得客車企業參考。

致勝要素1 :市場洞察— — 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洞察能力

面對公交車和公路車的各個細分應用場景,打造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確保企業內部建立市場與技術的連接窗口,保證開發和市場需求的實時匹配。

如針對不同的公交應用場景,從公交車長、車身、底盤與動力對產品基於市場需求進行定義。J

致勝要素2:銷售隊伍——組建具備綜合能力,有狼性的技術銷售能力

隨著客車市場的競爭更加細分化,銷售從“野蠻”轉向“精細”將是必然。未來的銷售必定將從“銷售式” 轉向“顧問式”,從“單兵作戰”轉向“集體作戰”。激烈的競爭更加需要富有“狼性”的銷售隊伍,敏銳、果敢;敢於爭,也善於爭。

致勝要素3: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品質保持長效競爭力

隨著客戶需求的升級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客車企業 應全面洞察、理解乘客、司機和運營商對產品在不同維度的需求,並及時在客車產品中體現。

公交客車產品可在乘客舒適性、內外飾精細度、輕量化以及維修便利性等方面進行充分考量,從而提升在各細分市場和應用場景中的競爭力。如乘客的舒適性可以從空間——座椅材質和佈局、便捷——低地板和乘坐—— 空氣懸架等角度進行優化。K

而公路客車在產品設計時可從乘客和司機的用戶體驗出發,強調駕駛舒適性、便利性與乘坐體驗的舒適性、娛樂性。L

致勝要素4:解決方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解決全生命週期的使用痛點

一方面,以解決客戶全生命週期痛點為新的價值主張,實現從交付產品到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從更加全局的角度提供完整的產品覆蓋。

案例研究:廣州三層次公交體系

廣州自2013年起力圖構建“公交都市”,形成“幹線-支線- 微循環線”三層次公交體系。自2013年起,新開公交線路

226條,優化線路164條;公交線路總里程由1.7萬公里增長至2.2萬公里,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由87.3%提升到95.1%。

針對城市幹線,擴大與加強構建公交網絡,幹線網絡將持續增大。全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420公里,線網設置覆蓋約1400個站點,400多條線路;計劃在2018年底,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突破500公里。

針對城郊/城鄉線,完善城市公交系統,全市公交總體規劃,部分城郊客運公交化。公交線網向郊區及新建區域擴大;對於增城、從化等公交發展滯後的周邊地區,推動城郊一體化,逐步將連接中心城區的公路客運公交化,和全市公交一起規劃。

針對社區/接駁線,加強建設公共交通全面覆蓋,一體化出行無縫連接。部分城市開通機場與高鐵接駁的直達公交快線(例如南沙);目前全市243個地鐵站口均實現公交接駁,軌道交通站點200米範圍內公交線路接駁比率達100%城市結構從市中心往外圍區域延伸,未來廣州地鐵9號線、14號線、21號線等郊區線路的建設和開通,將進一步帶動地鐵接駁公交需求;推出“如約巴士”高端公交定製接駁服務。

致勝要素5:前瞻科技——緊抓新能源、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智慧交通相關機會

對前瞻技術的多點佈局有助於客車企業打造完整的生態圈,在未來的競爭中形成競爭優勢。

客車企業的電動化時代已經到來,客車企業必須順應市場和技術的發展,將產品向更加適應電動化的領域優化;同時,對新能源的關注也可更加寬泛一些,往更多樣的清潔、高效的能源領域探索;

在無人駕駛領域,L1-L2已可應用在公路客車和固定線路公交上,L4及以上技術也率先應用於封閉場景景區內和微循環車,在無人駕駛領域優先佈局的客車企業未來將贏得先發優勢;

而車聯網和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聯繫緊密,客車企業應成為其中積極的推動因素。客車企業可圍繞司機、車輛、場站和運營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解決安全、成本和效率痛點。

獲取並實現以上五大致勝要素的核心在於快速、動態的學習能力。構建學習性文化、搭建學習性組織,建立不斷洞察、實踐、調整、優化的閉環型機制,是其重要基礎。雖然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難的市場給了中國客車企業前行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客車品牌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中國客車企業若能將現有優勢進一步放大,時刻保持對宏觀環境和市場的敏銳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把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真正痛點放在首位,始終將最前沿的技術與產品和服務相結合,顧四周,謀方略,重學習,嚴實施,那麼等待中國客車企業的不僅是挑戰,也將是進一步騰飛的起點。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公交客運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而新能源公路客運增長乏力

新能源公交具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當前公交車輛新車銷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95%以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成本優勢(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持續的政策推動、城市形象、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將確保新能源車輛持續成為公交客運的首選。除了少數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天然氣豐富區域和配套能力較差的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區的公交車輛都會逐步替換為新能源車輛。

而公路客運由於缺少運營補貼,且路線多變導致充電便利性較低,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隨著補貼退坡未來滲透率將繼續下滑。但隨著未來電池成本降低和續航里程提升後,新能源公路客車也有機會重新獲取市場份額。H

從能源類型來看,新能源公交客運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將擴大試點,但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純電動在大中公交中的佔比將超過92%。新能源公路客車由於用戶對於成本更加敏感,整體新能源客車採購量少,其中純電動補貼高,將是主要的採購車型。

燃料電池的滲透率在五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制於車輛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的建設速度。目前領先企業都處在試點階段,該技術可作為儲備技術,以等待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下的爆發。I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第二部分市場的致勝因素必須成竹在胸

要在不斷變化又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客車企業必須內外兼修,攘外安內,並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核心競爭力打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羅蘭貝格認為,下列5大致勝要素值得客車企業參考。

致勝要素1 :市場洞察— — 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洞察能力

面對公交車和公路車的各個細分應用場景,打造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確保企業內部建立市場與技術的連接窗口,保證開發和市場需求的實時匹配。

如針對不同的公交應用場景,從公交車長、車身、底盤與動力對產品基於市場需求進行定義。J

致勝要素2:銷售隊伍——組建具備綜合能力,有狼性的技術銷售能力

隨著客車市場的競爭更加細分化,銷售從“野蠻”轉向“精細”將是必然。未來的銷售必定將從“銷售式” 轉向“顧問式”,從“單兵作戰”轉向“集體作戰”。激烈的競爭更加需要富有“狼性”的銷售隊伍,敏銳、果敢;敢於爭,也善於爭。

致勝要素3: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品質保持長效競爭力

隨著客戶需求的升級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客車企業 應全面洞察、理解乘客、司機和運營商對產品在不同維度的需求,並及時在客車產品中體現。

公交客車產品可在乘客舒適性、內外飾精細度、輕量化以及維修便利性等方面進行充分考量,從而提升在各細分市場和應用場景中的競爭力。如乘客的舒適性可以從空間——座椅材質和佈局、便捷——低地板和乘坐—— 空氣懸架等角度進行優化。K

而公路客車在產品設計時可從乘客和司機的用戶體驗出發,強調駕駛舒適性、便利性與乘坐體驗的舒適性、娛樂性。L

致勝要素4:解決方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解決全生命週期的使用痛點

一方面,以解決客戶全生命週期痛點為新的價值主張,實現從交付產品到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從更加全局的角度提供完整的產品覆蓋。

案例研究:廣州三層次公交體系

廣州自2013年起力圖構建“公交都市”,形成“幹線-支線- 微循環線”三層次公交體系。自2013年起,新開公交線路

226條,優化線路164條;公交線路總里程由1.7萬公里增長至2.2萬公里,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由87.3%提升到95.1%。

針對城市幹線,擴大與加強構建公交網絡,幹線網絡將持續增大。全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420公里,線網設置覆蓋約1400個站點,400多條線路;計劃在2018年底,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突破500公里。

針對城郊/城鄉線,完善城市公交系統,全市公交總體規劃,部分城郊客運公交化。公交線網向郊區及新建區域擴大;對於增城、從化等公交發展滯後的周邊地區,推動城郊一體化,逐步將連接中心城區的公路客運公交化,和全市公交一起規劃。

針對社區/接駁線,加強建設公共交通全面覆蓋,一體化出行無縫連接。部分城市開通機場與高鐵接駁的直達公交快線(例如南沙);目前全市243個地鐵站口均實現公交接駁,軌道交通站點200米範圍內公交線路接駁比率達100%城市結構從市中心往外圍區域延伸,未來廣州地鐵9號線、14號線、21號線等郊區線路的建設和開通,將進一步帶動地鐵接駁公交需求;推出“如約巴士”高端公交定製接駁服務。

致勝要素5:前瞻科技——緊抓新能源、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智慧交通相關機會

對前瞻技術的多點佈局有助於客車企業打造完整的生態圈,在未來的競爭中形成競爭優勢。

客車企業的電動化時代已經到來,客車企業必須順應市場和技術的發展,將產品向更加適應電動化的領域優化;同時,對新能源的關注也可更加寬泛一些,往更多樣的清潔、高效的能源領域探索;

在無人駕駛領域,L1-L2已可應用在公路客車和固定線路公交上,L4及以上技術也率先應用於封閉場景景區內和微循環車,在無人駕駛領域優先佈局的客車企業未來將贏得先發優勢;

而車聯網和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聯繫緊密,客車企業應成為其中積極的推動因素。客車企業可圍繞司機、車輛、場站和運營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解決安全、成本和效率痛點。

獲取並實現以上五大致勝要素的核心在於快速、動態的學習能力。構建學習性文化、搭建學習性組織,建立不斷洞察、實踐、調整、優化的閉環型機制,是其重要基礎。雖然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難的市場給了中國客車企業前行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客車品牌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中國客車企業若能將現有優勢進一步放大,時刻保持對宏觀環境和市場的敏銳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把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真正痛點放在首位,始終將最前沿的技術與產品和服務相結合,顧四周,謀方略,重學習,嚴實施,那麼等待中國客車企業的不僅是挑戰,也將是進一步騰飛的起點。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報告綜述: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分工重塑致使全球與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走弱。受此影響,中國出行需求的總量增長將同步放緩,客車市場“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統計,2018年客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其中,2018年7米以上大中客銷量13.5萬,同比下降14%。而據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5月份客車累計銷量持續下滑,整體形式嚴峻。與此同時,政策指引與術發展不斷推動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客車企業的前進道路中的風險與挑戰。中國客車企業通過長期的艱苦奮鬥,銷量和部分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指出: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獨特細分市場,客車行業肩負著公共交通的社會責任,承載著出行變革的需求轉型,我們可以說,客車行業既扮演著電動升級的先行前鋒,又要引領智慧城市的先驅環節。在這樣致勝存量的時代,客車企業必須緊抓車隊、乘客、城市、交通和科技五大升級需求,內外兼顧實現競爭力的升級。

面對紛繁複雜、增長乏力的市場,負重前行的中國客車企業急需思考:

> 如何應對宏觀環境快速而不確定的變化?

> 如何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和技術發展的洞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升級?

> 如何平衡發展目標和監管要求?

> 如何建立中國客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部分環境與市場的變化必須瞭然於心

宏觀環境

國際環境紛繁複雜,VUCA(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 已成為宏觀環境變化的新常態,客車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需正視經濟走勢、國家貿易和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危機,不斷調整發展方向和節奏,將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

全球經濟的增速放緩促使企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全面升級產品品質;二元世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挑戰也為中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新技術的快速湧現,正在顛覆傳統的產品與模式,但同時也更好地賦能了領先企業,進一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創造。A

客車市場

客車市場銷量整體穩中帶降,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1. 公交客車市場銷量將出現波動過去5年,公交客車在新能源驅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

市場受政策波動呈現出週期性變化:2016~2017年前由於補貼退坡搶注的刺激,公交客車銷量實現了快速的突發性增長,隨著補貼的收緊與退坡的落地,2018年銷量已開始出現下滑。展望未來,羅蘭貝格預計在2020年補貼完全消失前銷量由於再次搶注的影響,銷量將有所反彈;2020年後銷量可能出現短時下降;但伴隨城鎮化率提升及政策對公交出行的支持,公交銷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2023年前後,由於2016年左右採購的新能源車輛逐步開始報廢,將帶動2023年銷量的提振。隨後常態化更新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需求來源。B

2. 城市交通體系朝多元化發展,替代出行方式對公交出行產生衝擊,但同時拉動了公交出行的品質升級

> 一二線城市中,更加密集的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將直接分流乾線公交需求;隨著城市的進一步擴張,社區/ 短駁公交的需求有望增長,同樣需考慮到千萬日單量的共享單車的影響;隨著購買力提升以及對時間及便利性要求的提升,城市核心區的網約車和分時租賃也對傳統公交線路造成一定替代影響、

> 受到基礎設施薄弱、政府購買力、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共享化和軌道交通上的推進速度將落後於一二線城市,但隨著“汽車下鄉”等政策的支持,以及以“小鎮青年”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居民在私家車購買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效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交客運的需求。C

3. 公路客車市場銷量將持續下滑

公路客運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出行方式上,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替代將導致營業客運市場面臨快速下滑的趨勢,而這部分需求佔到了公路客運車採購量的60%。數據顯示,2013-2018公路客運總量以每年-6%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下降,而鐵路和民航客運量快速上升,保持在年複合增長率10%以上。然而,國家城市群的建設減少了長途出行的需求,但增加了中短途的出行需求,這部分市場由於高鐵覆蓋有限,公路客運仍具競爭力,城郊/城鄉公交/公路一體化客運、高鐵一體化配套等細分市場仍有增長潛力。D

案例研究:高鐵站接駁需求

根據對京滬線、武廣線上38 個高鐵站的統計,中國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的平均距離為14.12 公里,而城市規模越小,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相對也越遠。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棗莊站與宿州東站,甚至達到了30 公里。因此,目前高鐵站普遍存在存在“高鐵+接駁”的一體化中短途客運需求,特別對於缺少公交網絡覆蓋的低線城市,公路客運接駁需求更大。E

產品米數段分佈隨應用場景變化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趨勢

公交客運米數段“10-11米”和“8-9米”兩大規格始終佔據主導:10米以上車型主要應用在一二線城市市區幹線和三四線城市主城區,未來受新能源置換,城市擴大及“都市公交”建設的影響,仍具潛力;8-9米市場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四線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趨勢。而在一二線城市隨著公交一體化建設,分層出一部分接駁微循環線路以配合軌道交通的運行。F

> 公路客運米數段也呈現“大型”和“小型”並存的局面,並將隨應用場景進一步分化:團體和旅遊車趨於大型化,營業客運向中小型發展:10米以上車型增量來自於團體旅遊、景區旅遊和班車;8-9米市場相對穩定,主要由於客運中短途化(更低運營成本,更高上座率)、景區內旅遊的興起以及高鐵飛機短駁需求的增加;7-8米市場受農村空心化導致的短途農村客運下降和前置小巴淘汰的影響,短期有所下降,但隨未來商務班車和高端定製在一二線城市的應用會有所增長。G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在新能源滲透率方面,公交客運的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而新能源公路客運增長乏力

新能源公交具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當前公交車輛新車銷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已達95%以上,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使用成本優勢(購置補貼和運營補貼)、持續的政策推動、城市形象、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將確保新能源車輛持續成為公交客運的首選。除了少數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天然氣豐富區域和配套能力較差的偏遠地區以外,其餘地區的公交車輛都會逐步替換為新能源車輛。

而公路客運由於缺少運營補貼,且路線多變導致充電便利性較低,新能源滲透率較低,且隨著補貼退坡未來滲透率將繼續下滑。但隨著未來電池成本降低和續航里程提升後,新能源公路客車也有機會重新獲取市場份額。H

從能源類型來看,新能源公交客運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將擴大試點,但短期內較難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純電動在大中公交中的佔比將超過92%。新能源公路客車由於用戶對於成本更加敏感,整體新能源客車採購量少,其中純電動補貼高,將是主要的採購車型。

燃料電池的滲透率在五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主要受制於車輛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的建設速度。目前領先企業都處在試點階段,該技術可作為儲備技術,以等待基建成熟和政策支持下的爆發。I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第二部分市場的致勝因素必須成竹在胸

要在不斷變化又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客車企業必須內外兼修,攘外安內,並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核心競爭力打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羅蘭貝格認為,下列5大致勝要素值得客車企業參考。

致勝要素1 :市場洞察— — 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洞察能力

面對公交車和公路車的各個細分應用場景,打造具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確保企業內部建立市場與技術的連接窗口,保證開發和市場需求的實時匹配。

如針對不同的公交應用場景,從公交車長、車身、底盤與動力對產品基於市場需求進行定義。J

致勝要素2:銷售隊伍——組建具備綜合能力,有狼性的技術銷售能力

隨著客車市場的競爭更加細分化,銷售從“野蠻”轉向“精細”將是必然。未來的銷售必定將從“銷售式” 轉向“顧問式”,從“單兵作戰”轉向“集體作戰”。激烈的競爭更加需要富有“狼性”的銷售隊伍,敏銳、果敢;敢於爭,也善於爭。

致勝要素3: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品質保持長效競爭力

隨著客戶需求的升級和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客車企業 應全面洞察、理解乘客、司機和運營商對產品在不同維度的需求,並及時在客車產品中體現。

公交客車產品可在乘客舒適性、內外飾精細度、輕量化以及維修便利性等方面進行充分考量,從而提升在各細分市場和應用場景中的競爭力。如乘客的舒適性可以從空間——座椅材質和佈局、便捷——低地板和乘坐—— 空氣懸架等角度進行優化。K

而公路客車在產品設計時可從乘客和司機的用戶體驗出發,強調駕駛舒適性、便利性與乘坐體驗的舒適性、娛樂性。L

致勝要素4:解決方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解決全生命週期的使用痛點

一方面,以解決客戶全生命週期痛點為新的價值主張,實現從交付產品到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從更加全局的角度提供完整的產品覆蓋。

案例研究:廣州三層次公交體系

廣州自2013年起力圖構建“公交都市”,形成“幹線-支線- 微循環線”三層次公交體系。自2013年起,新開公交線路

226條,優化線路164條;公交線路總里程由1.7萬公里增長至2.2萬公里,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由87.3%提升到95.1%。

針對城市幹線,擴大與加強構建公交網絡,幹線網絡將持續增大。全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420公里,線網設置覆蓋約1400個站點,400多條線路;計劃在2018年底,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突破500公里。

針對城郊/城鄉線,完善城市公交系統,全市公交總體規劃,部分城郊客運公交化。公交線網向郊區及新建區域擴大;對於增城、從化等公交發展滯後的周邊地區,推動城郊一體化,逐步將連接中心城區的公路客運公交化,和全市公交一起規劃。

針對社區/接駁線,加強建設公共交通全面覆蓋,一體化出行無縫連接。部分城市開通機場與高鐵接駁的直達公交快線(例如南沙);目前全市243個地鐵站口均實現公交接駁,軌道交通站點200米範圍內公交線路接駁比率達100%城市結構從市中心往外圍區域延伸,未來廣州地鐵9號線、14號線、21號線等郊區線路的建設和開通,將進一步帶動地鐵接駁公交需求;推出“如約巴士”高端公交定製接駁服務。

致勝要素5:前瞻科技——緊抓新能源、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智慧交通相關機會

對前瞻技術的多點佈局有助於客車企業打造完整的生態圈,在未來的競爭中形成競爭優勢。

客車企業的電動化時代已經到來,客車企業必須順應市場和技術的發展,將產品向更加適應電動化的領域優化;同時,對新能源的關注也可更加寬泛一些,往更多樣的清潔、高效的能源領域探索;

在無人駕駛領域,L1-L2已可應用在公路客車和固定線路公交上,L4及以上技術也率先應用於封閉場景景區內和微循環車,在無人駕駛領域優先佈局的客車企業未來將贏得先發優勢;

而車聯網和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聯繫緊密,客車企業應成為其中積極的推動因素。客車企業可圍繞司機、車輛、場站和運營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解決安全、成本和效率痛點。

獲取並實現以上五大致勝要素的核心在於快速、動態的學習能力。構建學習性文化、搭建學習性組織,建立不斷洞察、實踐、調整、優化的閉環型機制,是其重要基礎。雖然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艱難的市場給了中國客車企業前行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客車品牌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中國客車企業若能將現有優勢進一步放大,時刻保持對宏觀環境和市場的敏銳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把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真正痛點放在首位,始終將最前沿的技術與產品和服務相結合,顧四周,謀方略,重學習,嚴實施,那麼等待中國客車企業的不僅是挑戰,也將是進一步騰飛的起點。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羅蘭貝格中國客車企業的五大致勝要素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羅蘭貝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