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從道路發展成為街道 如何通過街道設計將上海打造成宜居城市?
悅讀城市
1/11 茂密的林蔭道,整潔的沿街商鋪,安靜有序的車流,陸續經過的騎行者……這可能就是我們夢想中的宜居城市。對的,街道就是與市民關係最密切的公共活動場所,是城市的“毛細血管”。
2/11 道路僅僅作為通行之用,而街道確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場所。優美的環境、舒適的社交空間、開放式的公共區域以及便捷環保的出行,構成了理想的街道設計。
3/11 那麼,如何促成“從道路到街道”的轉變?這就需要從街道設計的理念、方法、技術和評價四個方面入手,比如從“主要重視機動車通行”向“全面關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轉變,從“道路紅線管控”向“街道空間管控”轉變,從“工程性設計”向“整體空間環境設計”轉變,從“強調交通效能”向“促進街道與街區融合發展”轉變。
4/11 未來的街道應當強調“慢行優先”“步行有道”。要合理控制機動車道規模,增加慢行空間,鼓勵機動車流量較小的社區道路採用機非混行車道,集約利用空間和控制車速;設置共享街道和全鋪裝交叉口,改善慢行體驗。居住區內的街坊路和公共通道可採用水平或垂直線位偏移等方式,對車輛路段和節點速度進行管理。
5/11 在一個慢行城市,騎行需要是順暢的。導則提出,需要確保騎行網絡完整、連續和便捷,儘量避免設置禁非道路。導則鼓勵單車道支路在路口後置機動車停車線,前置與擴大非機動車等候區;鼓勵設置非機動車道路。
6/11 未來的智慧街道,還需要完善出行輔助。如提升交通信號燈智能化水平,提供具有時效性的公交信息發佈,由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提供周邊租賃點信息及預約服務等。如今,風靡上海的共享單車就是通過掃碼開鎖、APP定位等科技手段,利用人人可以負擔的成本,讓更多城市裡的人用自行車出行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共享單車企業也反過來對城市服務領域進行縱深探索,挖掘單車數據分析城市街道對慢行交通的契合度,提供優化的空間設計方案
7/11 保存的歷史風貌區展現的是上海的城市氣質。歷史文化街區重在保護外觀的整體風貌,整體性保護街巷網絡和街坊格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歷史建築、城市肌理、空間格局、綠化等要素。
8/11 上海還擁有更多的普通街道,導則認為這些街道同樣要形成社區特色。比如,四平路街道就對甦家屯路、撫順路進行重新佈局,邀請專業設計師、建築師,還有大學師生眾籌創意,對社區空間進行微更新,將鞍山新村的一角打造成集休閒、娛樂和景觀等為一體的社區景觀街道。
9/11 導則鼓勵居民參與相應空間環境設計,強化社區認同。社區道路鼓勵使用色葉樹和花木,按照“一街一樹”種植,強化內部街道的識別性。
10/11 有活力的街道還體現在細節之處,賦予城市更多溫度。比如沿路種植行道樹,設置建築挑簷、騎樓、雨棚,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遮風擋雨。非交通性街道沿街應設置公共座椅及休憩點,形成交流場所,鼓勵行人駐留。
11/11 在道路交叉口、軌道交通出入口等步行交通密集區域,鼓勵設置公共地圖、導向標識、公共鐘錶等。景觀休閒街道宜設置跑步道與自行車專用騎行道,並提供相應路徑指引設施與飲水設施。街區、街坊和地塊進行土地複合利用,在相鄰街坊和街坊內部設置商業、辦公、居住、文化、社區服務等功能。
2017-06-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