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行:老街道變遷見證時代發展

交通 經濟 社會 玉林電視臺 2018-12-28

說起內環南路相信觀眾朋友們都非常熟悉,雖然他的正式道路名稱是叫內環南路,但是更多的市民朋友們都會稱它為:竹篾行。說起我們的竹篾行,它不止是我們城區的主要幹道,更是我們玉林市民逛街購物的一大熱門地點。那麼,竹篾行這個名稱從何而來,竹篾行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請大家跟隨我們記者的鏡頭,瞭解一下竹篾行的變遷歷程吧。

玉林城區的內環南路是我們玉林城區重要的主幹道之一,它的正式名稱雖然是叫內環南路,但是市民們都喜歡稱它為竹篾行。據居住在竹篾行的老人介紹,以前玉林的還是有城門和城牆的。城門樓就在現在的步行街十字路口處,而現在竹篾行所在的位置當時是城牆。在民國時期,當時的政府允許人們在城牆下襬攤,賣一些農具、生活用具、手工製品、竹篾等,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集市。後來,當時的政府又允許人們在此處建設騎樓房,由此就形成了一條街道,名為:城腳根。後來,某一任鎮長,命人將城樓拆除,人們用城樓拆除之後的牆磚將街道進行擴建。解放後,勞動人民翻身做主,街道得到再次拓寬與建設。隨著街道的建設與發展,曾經的牆腳根因大量製作售賣竹篾製品而逐漸成行。於是,竹篾行就因此得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整體經濟得到了質的飛越。我們玉林的經濟水平與城市建設也得到了飛越的提升。曾經因製作售賣竹篾而得名的竹篾行也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華麗蛻變。

市民 李祖珍

——這條街肯定變化很大,以前這些街都是老街。這條街(那時)那個路況也不好,這些樓都是木製的,那個騎樓木製的,現在經過這麼多年了,這個改變(也讓)這裡的道路好走了

市民 卓明琳

——以前那個(街道的)路是泥路,96年那時候。現在是水泥路了,(改革)開放了就好一點了,改革開放越來越好了

市民 馮叔

——原來這裡都是一些瓦(房),都是瓦蓋的(房屋),到現在這裡(的房屋)都變成大樓了,交通也方便了,人的精神面貌也變好了,另外大樓也變(更好了)

隨著夜幕降臨,竹篾行內燈火闌珊,璀璨的彌紅燈猶如閃亮的寶石鑲嵌在街道兩旁的牆壁上。街道內商戶林立,品種繁多,在這裡有鮮花店、奶茶店、糕點店以及一些服飾店、美髮店等。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攀升。曾經簡陋的竹篾製品已不在是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物品。在物質生活水平極大豐富的今天,高質量、高品質,成為了現今人們生活的主流。而作為人們購物消費的商業街道,竹篾行裡的商鋪紛紛轉型,各類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店鋪也就應運而生,逐漸發展成為現今繁華熱鬧的街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