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建築 水墨畫 經濟 文物 大孟說設計 2017-04-20

芳草長堤,無風水面琉璃滑,市井無遺地,白首三山客,伶誰賦皖公。

夢繞清淮,山繞清溪水繞城,瓣香古風流,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皖,形聲字。字從白從完,完亦聲。“白”指日出與日落之間的天色。“完”指“完好”、“完美”。“白”與“完”聯合起來表示“完美的白色”、“無瑕的白色”。本義為純白。

徽,形聲字。從糸( mì),表示與線絲有關,徽省聲。系琴絃的繩,後用做撫琴標記的名稱,古琴全弦共十三徽。其本義與繩子有很大的關係,古時三糾繩、三股繩為徽。“徽”在今天,本義已逐漸被人們淡忘,反而作為徽州被更多人熟知。古時候,徽州地區不論是文風還是經商之風,都是舉國聞名的。

古人造字,有女為“安”。“徽”字則包含了山水人文等字樣,有著十分美好的寓意。

安徽,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人墨客多有流連之處,古有桐城學派、新安文化;近有新文化運動胡適、陳獨秀。她的文化底蘊之深厚,與山水人文、與詩歌風流有著不解之緣,更與建築展現著獨特的皖韻徽風。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皖派建築”

建築總是存在於一定的地域且處在一定的時代,建築風格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徵,隨著皖文化的深遠影響,逐漸形成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鮮明的建築形式,經過不斷的傳承與發展,最終形成“皖派”的建築風格。

建築選址上,皖地村落選址在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上都有周到考慮,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佈局合理,建築融匯于山水之間。房屋建設一般坐北朝南,講求風水。建築佈局上,皖地村落以堂廳為中心,由堂廳向兩翼輻射。房屋之間佈置若干天井,下雨時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名曰“四水歸堂”;各戶由巷弄相連,不走溼路,穿行便捷,俗稱“走馬通頭”。建築材料上,大部分採取磚木結構,外牆用大青磚砌築,屋面用木質桁條、椽子加蓋小青瓦。建築文化上,皖派古建築一般聚集式,一幢古建築為一個家族或多戶共同居住,方便相互交流,體現了和諧共處的包容性。皖派古建築除大門外,建築四周設置若干耳門進出,各家各戶窗戶設置較多、距地面位置較為適中,方便採光,這種建築形式主要是為了居住舒適。皖派古建築除廳堂做一些簡單裝飾外,其它區域一般不做過多裝飾,戶均佔地面積較小,建築成本低,適合於一般農戶。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 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皖派建築流派。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發展起來並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徽派建築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

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徽派民居,高大封閉的牆體,因為馬頭牆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有了馬頭牆,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

徽派建築體現出和諧流暢,統一規劃的整體美。這和當時徽州的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因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較他處更為森嚴而完備。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性和宗族凝聚力,預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時徽州已成為全國風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對封建風水文化頂禮膜拜,篤信不疑,認為村鎮的群體佈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輪廓的寓意內涵直接反映了一個宗族的“文化”素質,關係著宗族的榮辱興衰。宗族建築物統一規劃眾望所歸。徽派建築的群體佈局雖然是封建族權制約下的產物,帶著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學效果卻是雋妙無比,讓人大開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齊刷刷的黑瓦白牆,飛簷翹角的屋宇隨山形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蔚為壯觀。眾所周知的黟縣牛形村——宏村堪稱典型。站在村邊山坡上俯瞰全村,各種各樣的建築物規劃嚴整,排序井然。讓駐足其間的遊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徽派建築依山傍水,翠微繚繞的自然美。徽州地形複雜多姿,境內層巒迭障,溪流縱橫,溫潤的亞熱帶氣候更使這裡山林繁茂,綠意蔥蘢。生活在“理學文章山水幽”獨特的人文環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養深厚,構思村鎮藍圖時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現為山巒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脈,建築物成了依附於血脈——溪水及其支流的“細胞”。徽派建築群體佈局時多重視周圍環境,參考山形地脈,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居家環境靜謐雅緻如詩如畫,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在這種建築思想的指導下,徽州“桃花園裡人家”式的村鎮隨處可見。它們或鋪展于波光瀲灩的大河之濱,或蟄伏於雲遮霧繞的深山一隅,環境優雅,空氣清新,視野繽紛。典型的如休寧縣汪村鎮石屋坑村,這裡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錯落有致地簇擁在青杉翠竹流嵐飛瀑的懷抱裡,影影綽綽,縹縹緲緲,恍如人間仙境。

徽派建築亦有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長期以來,徽州因地勢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維艱。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養家創業之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且寫進族規家訓,作為家風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傳。在堅固實用、美觀大方的基礎上尋求樸素自然清雅簡淡的美感。緣於此,徽州少有富麗堂皇的豪宅華堂是不難理解的。以當地豐富的粘土、石灰、黟縣青石、水杉為主要材料建築的徽派民居構思精巧、造型別致、結實美觀。遠遠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牆,對比鮮明,加上色彩斑駁的青石門(窗)罩和清秀簡練的水墨畫點綴其間,愈顯得古樸典雅,韻味無窮,清淡樸素之風展現無遺。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中國傳統建築流派之皖韻徽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