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建築,老舍覺得中國沒有幾個,它曾是濟南看“西洋景”的地方

建築 老舍 胡適 陳忠 走讀濟南 2017-06-16

這樣的建築,老舍覺得中國沒有幾個,它曾是濟南看“西洋景”的地方

攝影:陳忠

它是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後的第二年,由一個英國的傳教士在其英國浸禮會之處並撥款三萬美元建成的。

它是外國教會在中國興辦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它民國時期濟南最火的展覽場館。

也是山東省第一個博物館。

該院地處濟南南關的山水溝,現在更名為趵突泉南路。民國時,山水溝是雨季來臨時洩洪的主幹道,每逢下大雨,南邊山上的洪水便會衝下山坡,順著山水溝,流入西護城河。平時不洩洪,就成了趕集的地界。

其中有不少風味飲食在濟南很有名氣,如炸雞蛋荷包、油炸糕等。

但是這裡最多的店鋪,還是小手工作坊。傢俱、木器、陶瓷、五金等攤位星羅棋佈。

據說,在“七七”事變前,齊魯大學裡的洋教授、傳教士們就經常來這裡,在地攤上揀古尋舊、覓寶搜奇,廉價買去不少流散在民間的寶物,帶回自己的國家賺了銀子,有的還進了他們的國家博物館。

這樣的建築,老舍覺得中國沒有幾個,它曾是濟南看“西洋景”的地方

民國時的山水溝大集市(歷史照片)

它在全國博物館建築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主編的《中外歷史年表》中特地將它作為博物館建築的代表收入。

濟南解放戰役中,周恩來曾指示華東野戰軍,將它列入重點保護目標,使得它在戰火中倖免於難,並一直保存至今。

這樣的建築,老舍覺得中國沒有幾個,它曾是濟南看“西洋景”的地方

攝影:陳忠

它是一片中西結合、氣勢連貫、空間互相連接的平房建築群。最大的特點是將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與西方博物館建築的功能融為一體,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中國博物館建築的典範之一。

它建立後,很快在濟南、山東乃至全國出了名,參觀者蜂擁而至,而且由於開始幾年門票免費,不僅是城裡人,就連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也常常趕著毛驢來這裡看“西洋景”。

胡適、老舍曾來過此處。

它的建成,對當時濟南和山東民眾的科學啟蒙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時候,我們常到這裡參觀,第一次見到恐龍巨大的骨胳,就是在這裡。

這樣的建築,老舍覺得中國沒有幾個,它曾是濟南看“西洋景”的地方

不知為什麼,它現在已移交給齊魯醫院。每當我走過時,看到它南面的醫院大樓,就覺得它被壓的很委屈,舒展不開。我覺得這樣對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很不合適的,把它移交給一個經營單位,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措施嗎?我和我的朋友一直持懷疑的態度。

它就是廣智院。

今年春天,我特意去看了看,大門緊鎖,已不讓外人蔘觀,好在那保安也是濟南人,對我網開一面,放我進去,但也只能拍幾張照片,走近主體建築——一座二層小樓是萬萬不可以的。據說,有一保安因放進一攝影愛好者而被辭退。

我對那保安心存感激。

6/16/2017 5:10:04 AM

這樣的建築,老舍覺得中國沒有幾個,它曾是濟南看“西洋景”的地方

攝影:陳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