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建築 文物 中國建築 文章 耳朵裡的博物館 2017-07-16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說

中國建築大師樑思成曾說:“別人都把自己的寶貝藏在家裡,我的寶貝放在全國各地。” 這寶貝,就是古建築。先生曾為古建的紀錄和保護奔波了一生,但無論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能看到的古建築只會越來越少。

這個假期,不正是去和古建之美相遇的最好時機?朵朵用9句話+10個推薦,帶你走入美麗的中國古建。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9句話帶你走入中國古建」

1.為什麼要了解古建?中國古代建築秉承著“建築與人共生”的思想。居住的房屋,祭拜的寺廟,都與人共同呼吸著空氣,生存於同一片土地。瞭解古代的建築,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藝術、生活和人。

2.說到中國現存古建築數量最多的省份,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煤炭之鄉”山西,這裡可以說是一座露天的“中國建築博物館”。很多“國寶級”的古建築,你此生一定要去看,因為它們的保存非常艱難,比如應縣木塔、懸空寺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懸空寺,恐高的小夥伴要慎重哦

3.古人多以木頭搭建房子,為什麼它卻不容易塌呢?這就要說到讓我們自豪的榫卯、斗拱了,不需要一丁一卯,就可以緊密牢固的連接,木結構之間的還因此擁有千變萬化的創意,能適應不同的環境和喜好需求。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斗拱富於變化,令古建非常美觀

4.中國的古建築最害怕什麼?木製材料+成片相連搭建,我們的建築最怕的當然是火。比如故宮三大殿之一太和殿,就曾因為雷擊或人為原因並引發火災。

5.古時南方和北方搭建房子的方法就不同。史前時期,北方原始人從地面向下挖坑,地面搭起茅草作為房屋,我們稱之為“井居”,比如西安的半坡遺址;南方原始人從地面上方甚至樹木上搭建房屋,我們稱之為“巢居”,在雲南或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就能見到。可以和孩子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6.注意到了嗎,古建築屋頂上總有漂亮的瓦當?瓦當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最初是半圓的,有素面和帶花紋的兩種。在周朝,瓦當上的花紋一 般以動物紋和雲紋為主。做什麼用的呢?自然是為了擋住屋頂的瓦片向下滑落。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周朝的瓦當

7.中國傳統屋頂的種類有很多,山西的單坡頂,河北的平頂,北京的硬山頂……其中最重要的是四種屋頂: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和硬山屋頂。就所有中國古建築屋頂來看,再怎麼複雜也是這四種的組合和變形。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8.在很多房頂兩端都有鴟(chī)吻,它們是為了加固三條房樑的連接而出現的。而屋頂上的脊獸則是房屋等級的重要象徵。比如太和殿就比中和殿、保和殿上的脊獸數量多,其他大殿上的脊獸更少。這些小獸各有寓意,並均被賦予了神奇的本領,有的能鎮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帶來吉祥好運。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太和殿屋脊上的小獸你能認全嗎?

9.古建上美美的彩畫,除了裝飾美觀的作用,還可以保護木構件,防潮、防腐、防蛀。我們今天看到的建築上的彩畫以“和璽”、“旋子”和“蘇式”三類為主,它們也分別代表了建築的不同等級。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看古建築神器推薦」

01紀錄片:中國古建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用動畫還原消失的建築,用高清展示細節的魅力

首先推薦你一部高大全的紀錄片《中國古建築》。這是華潤雪花策劃製作,歷時3年拍攝製作完成,最大的特點是那些已經看不到的建築被還原,肉眼不易察覺的細節被放大,真正讓我們直觀的感受中國古建築之“大勢”。1~3集主要講建築起源發展,第4集講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結構及構建(特別精彩),5~7集介紹了不同類別的建築,第8集介紹了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史。內容非常豐富,看後收穫很大。

02紀錄片:消失的建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用消失的絕頂建築講述王朝的覆滅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恢弘無比的建築,然而今天已經難尋蹤跡。這部《消失的建築》通過8集紀錄片,梳理了八個不同風格的建築,分別是大明宮、咸陽宮、永寧寺塔、華清宮、臨安城、雷峰塔、大報恩寺琉璃塔河聖尼古拉大教堂。建築穿插歷史,帶著我們回到了過去,時代背景和建造故事一一展開。看過這部紀錄片,去到西安、杭州、南京等古都,再看那些遺址遺蹟,心緒一定不同。

03紀錄片:樑思成與林徽因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大時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個人命運

走在中國的每一座古都,我們都會被獨特的古建築所吸引,如何對它們多一份親近多一份理解呢?這部紀錄片雖然著重於刻畫建築學家樑林夫婦的事業和生活(而這一部分也是很多人愛看的),但同時也滲透了中國古建的研究之初的坎坷道路。有人說,中國古建有何之美?在「耳朵裡的博物館」後臺回覆“古建”,朵朵想讓你看林徽因先生的一篇文章。

04紀錄片:故宮100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立象以盡意,大美無言

看到題目,我想你可能已經知道了,這部紀錄片一共由100集組成。但別被嚇到,每集很短只有6分鐘。從紫禁城到廣場、午門、五鳳樓等地方展開敘述,講述了100座故宮建築的命運,和其中發生的不為人知的皇家故事。而這100座建築中的將近1/3,平時都不對外開放,一般遊客也無法進入參觀。它的畫面之精緻也是值得欣賞的,說它是一部建築攝影的教科書,確實一點也不為過。

05公開課:中華建築的文化解碼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跟著建科大教授瞭解中國古建築中的文化

這是網易公開課上的建築課資源,授課老師祁嘉華教授,也是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為什麼要推薦它呢?在這裡,比較少講結構、營造等操作層面的知識,更多的是從審美理念來談建築。“立足建築談文化”,通過分析建築來感悟中華民族的哲學觀、社會觀、審美觀念等精神形態。

06《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借你一雙穿牆透壁的眼睛,把古建看得清

這本書非常精緻漂亮,作者李乾朗是臺灣人,受到樑思成先生影響,很早就開始在各地探訪古建,並且用透視畫來記錄和表達,這裡涵蓋“神靈殿堂”、“帝王國度”、“眾生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十六大類建築,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經典個案。時間由秦漢至明清,空間遍佈中華大地。書中還貼心的歸納了中國古建築基本欣賞知識,讓我們對古建有更深的瞭解。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圖書內頁)

07《博物館裡的中國:閱讀最美的建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本史書

我能找到許多給孩子的現代建築啟蒙書,但是中國古建築卻很少,就用這本書作為愛上古建、探索古建的第一步吧!書中的語言非常通俗,配有豐富的照片和插畫,儘量全面的把我們歷史長河中不同功能、不同形態的建築、園林介紹給孩子,還不乏和旅行聯繫緊密的各類民族建築。

08《中國古代建築師》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用中國古代建築師梳理古代建築的脈絡

中國的第一個建築師是誰;中國為什麼沒有金字塔;誰是皇家用建築師……這是一本角度很獨特的建築書,它從中國古代建築的策劃和設計師中挑選出了20多位最具有代表性的,用他們的故事和他們的作品,把中國古建的脈絡梳理出來。這本書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每一章節都有西方建築的知識鏈接,讓我們站在高處看世界。

09《大家小書 中國建築藝術》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建築大師樑思成寫給普通人的小書

建築是什麼?如何區分古建築的類型?如何欣賞古建築的特徵?那些我們行走中最常遇見的問題,這本書中,樑思成先生親自給你解答。縱觀樑思成先生的一生,他寫作一向兼顧學術性與普及性,文筆優美,深入淺出,在平實的敘述中表達學術觀點,甚至可作散文讀。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真的是很合適的。

10《大拙至美:樑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築》

“你不去看,它們只會越來越少”丨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中國古代建築

朵朵推薦:40篇經典文章,走進樑思成的精神世界

這本精緻的小書,如同樑思成先生的“建築思想錄”,簡白而有深意,也適合非建築專業人士閱讀學習。全書共分五個部分,選錄了先生五個方面的隨筆文字:對中國古建“民族性”的探討、考察古建的心路歷程、保護/設計某些建築的專業意見、建築和城規設計的理念及樑公對學生的寄語。尤其是書中對於北京的幾篇文章,讓人感到醍醐灌頂。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重要提示:今天推薦的紀錄片在「耳朵裡的博物館」公眾號回覆古建即可觀看

“耳朵裡的博物館”出品

關注“耳朵裡的博物館”,和百萬家庭深度看展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請微信聯繫耳朵裡的博物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