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建築 排球 裝修 每日豆瓣 每日豆瓣 2017-09-10

本文作者“張大嶽”,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我們的小房子造好了,得好好胡言亂語一番。

和以往建築師焦急地等待著自己的作品建成不同的是,我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開的工,當哥們告訴我房子蓋好併發來照片的時候,我吃了一大驚。

吃驚是因為,這房子既是我設計的,也不是我設計的。其實仔細尋思,建築師作為個體,哪有個人建成作品這種說法呢?建築師別說投資、建設不是你一個人做,別說水電、暖通不是你一個人做,就連建築要畫的那幾張圖,也不是完全你一個人做的吧。那還有什麼個人作品的說法呢,而大家往往願意說這個房子是我的作品,是因為這個房子蓋的還有點不錯。就算做個裝修,最起碼,照片看起來不錯,發到各種建築、設計網站上,美學公眾號上,也能夠獲得一定的點擊量。到了自己這,定睛一看,既然改動這麼大,我也乾脆借坡下驢,就說這不是我的設計好了。沒錯,這個房子既是我設計的,也不是我設計的,是有上面這一番邏輯加工過的。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進入場地的方向

大概去年此時,我接到了這個工作(項目獲得途徑完全合法合規)。在XX市的某個中學,學校的住宿區前有這麼一塊巴掌大的空地。學校方面提出的使用功能是風雨球場,主要的運動項目是中學生排球。體育建築最好的地方在於,很多東西都是有標準可以找的,馬上翻出規範,確定了排球比賽和訓練的場地所需絕對尺寸(訓練和比賽場地的尺寸不一樣,訓練與奧運這種級別的比賽場地更不一樣)。然後放到給出的場地平面裡擺了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啊,這特麼根本放不下啊。經歷了一系列的溝通,最終確定為,橫著放三個排球場,在上面覆蓋兩個籃球場。場地的尺寸緊張到什麼程度,我畫出平面圖來,根本不知道和附近的宿舍離這麼近到底行不行,因為根本沒有任何可以騰挪的空間。而甲方的需求是場地儘可能越大越好(大到連一個輔助用房都沒地方放),但如果大到違反規範而無法立項,此項目就作罷。我擦,那還是儘可能收住吧。最終的平面緊張到打個球邊上都沒法站太多的人觀看,索性就說是訓練不開放觀看吧。在校園道路一側,我設計了個蠻優雅的屋簷,像以後用穿孔板把這個屋簷塑造出來,下面的結構中卡上座椅,就像西扎世博會海邊那排座椅一樣,正在我陶醉在身體尺度中時,這條屋簷被砍掉並挪到另一個方向上去了。那感覺,就像一個古老的廟一秒鐘變成了一塊切糕(沒有大不敬之意,真的很像)。甲方的意見也十分有趣,往往是在概念方案時要求巨多(這裡舉一粒:立面需要通透,道路看過去不能太堵,為此其實做了好幾版方案,到最後發現,他們並不關心這個問題),什麼都想要,終於當了把皇帝的感覺。可是陸陸續續落實起來,開始變得十分對付,並不關心這些改動到底滿不滿足之前的意圖或者未來的使用效果,開始甩起鍋來(複雜的貓膩這裡就不講了)。地方的設計院開始接手施工圖後,我就再也沒見過這個方案了,我一度以為之前畫的圖,做的模型,搞的渲染都白做了。然後就在昨天,看到了完全完工的照片。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陶醉式建模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設計的最終立面模型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十分業餘的效果圖

我因為沒有正式參加過設計院的工作,在做設計的時候,沒有產值壓力,喜歡各(xia)種(ji)嘗(ba)試,還真的做了一個為了規避規範而把球場與宿舍做在一起的方案。也做了不同的結構選型的嘗試,混凝土樑硬尬也試過(效果拔群,甲方嫌醜),桁架網架也試過。可後來發現是自己想多了,我在這裡根本不是管控項目的角色。跑流程的哥們其實很辛苦,可是把我完全和業主與各個工種隔離開了,我的一切信息只能通過他口頭傳達,造成了十分大的內耗和無用功。而在本可以爭取一番的地方,我也失去了機會。最後的小房子,立面材料不是原來的,開洞尺寸與位置被改變,屋簷方向被改變(之前提到的),入口的設計被改變,幾乎除了尺寸,都被改變了。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被改變方向的屋簷和公園座椅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在環境中的體量,這麼看好像還挺湊合

我發現,原來我只是一個被人叫去畫私活的,然後被給了點辛苦費而已,於是現在變得很釋懷。在最後的照片裡,其實乍看上去,現場並沒有車禍現場,做一箇中學的風雨球場也完全沒有什麼問題。但心裡始終有不少遺憾,這裡要說的是,作為所謂的建築師,我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到位,怪別人更改你的設計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說白了,我最開始做的設計也沒好到哪裡去。我也不怪拉來項目的朋友,他忙裡忙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心想把東西做好。我也不怪甲方,怎麼可能會怪甲方呢,否則誰給你活幹。我也不怪當地設計院的小夥伴,你們只是掙了一份微薄的工資,把東西弄完就行。我也不怪建設單位,人在江湖,道理都懂。我怪的是,在這個生態系統裡,沒能夠讓信息流暢的溝通起來。在惡劣的環境裡,沒能塞哪怕一絲自己的想法進去。在一次絕好的時間裡,失去了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有價值的機會。

豆瓣日記: 炒更一則

第一稿的入口設計(結構沒建模

說這麼多,如果你讀到這裡,你會發現,建成作品這件事,在一個剛走出校園的建築師腦海中有多大的魔力。然而吐槽也好,批判也好,仍可以繼續。可是歲數不小了,自己如果覺得項目失敗了,或者說,不想承認是自己的作品時,要開始明白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原本的工作方法和你僅有的資源是否是匹配的。其實這麼個房子,很小,很簡單,對於設計院或常做體育建築的建築師來說,簡直不值一提。但被我們拿到了方案,貢獻度的瓶頸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我只是沒料到,它鳥悄地就蹦出來了。

以後去,給它尬拍幾張照片吧,嘿哈。

(全文完)

本文作者“張大嶽”,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17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張大嶽”關注T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