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建築 太行山 陳永貴 文物 秦巴美好江山 2017-04-03

原創 李永泉 西行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別名樂平,位於山西省東境中部。昔陽曆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開拓耕耘,夏朝屬河西,商朝屬微,周屬肥子國。隋大業初年改為樂平縣。昔陽縣有馬嶺關古長城遺址、石馬寺、關山水庫、虎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蹟。上世紀50年代,昔陽縣曾經是全國文化先進縣,素有"虎頭山下多英傑"的稱譽,以全國著名農民作曲家史掌元、農民漫畫家高毛孩、農民詩人李居鵬、農民劇作家李濟勝為代表的一大批"泥腿子"文化人撐起了昔陽縣文化繁榮的一片藍天。

農業學大寨,中華第一村—山西昔陽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大寨村,是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地處山西省昔陽縣城東南部,全村有220多戶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海拔為1162.6米。這裡屬太行山土石山區,由於長期風蝕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溝八樑一面坡的形貌。這裡窮山惡水,七溝八樑一面坡,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後進行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樑一面坡上開闢層層梯田,並通過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因此,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表揚,並於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農業學大寨”以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曾相繼視察大寨,國外有國家元首,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國內有各行各業的人士,共有上千萬人次前來參觀學習大寨,來自海外地區134個國家和地區的達2.5萬多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寨已經成為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鬱鬱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乾淨、清潔,人民熱情好客。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遊區。大寨相續開發了民族團結林、知青林、軍民池、周恩來休息廳、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支農池、聯建池、陳永貴墓地、老英雄墓地、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郭沫若詩碑、孫謙紀念地、大寨展覽館、陳永貴雕像、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團結溝渡槽、大寨文化廣場、大寨文化展示館、大寨梯田(狼窩掌)、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大寨生態園,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大柳樹、火車皮式窯洞、大寨新居、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周恩來住址等旅遊景點,為大寨增色不少。

龍巖大峽谷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龍巖大峽谷地處太行山景觀變化最多、地貌類型最豐富的地段,歷經喜馬拉雅、燕山兩大造山運動和千萬年的風化侵蝕,形成了溝谷縱橫、套谷環扣、棧道相通、山奇水秀、壁立萬仞、神峰鬼谷的奇絕景觀。以其高亢、粗獷、奇險、含蓄、渾厚的博大氣勢,體現了壯闊的太行神韻和典型的“北雄”風骨。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大峽谷峽中含峽,曲徑通幽,兩側遞次對生12條次峽谷,分通天峽、十里跑馬坪、黑龍峽、老虎套、滴水巖等12個小景區,各景區或百瀑飛流,或石林奇峰,或森林草甸,或千柏垂崖,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勾連。遠而望之,層層疊疊,高低錯落,蒼蒼茫茫、浩浩蕩蕩;近而觀之,丹崖長牆、奇石怪柏、氣節灼灼、鐵骨錚錚;入而遊之,雄、險、奇、秀,目不暇接,留連忘返,感慨萬千:天地造化,鬼斧神工。

黃庵腦自然生態森林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黃庵堖素有“太行蓬萊”的雅稱。景區面積20平方公里,海拔1774米。登臨堖上,但見茂密的植被如一床天然錦被,覆蓋於太行山巔,秋露又將這床錦被染得萬紫千紅,鮮豔迷人。黃庵堖頂,極具水草豐美的草原風情,四周千峰積攢,萬壑縱橫;當中草盛坡緩,開闊平坦;白雲疑為玩伴,藍天似可比鄰。神祕的望仙台、藏龍洞、小天池,引得遊人欲拋卻紅塵,一覓仙蹤龍影。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掩映的大天梯、野豬林、高山草甸,又令人回望人間,沉浸於天成美景。這裡是天然的“避暑奇島”,年平均氣溫為攝氏9度,即使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只有攝氏22度,真可謂山外暑連天,堖內自清涼。黃庵堖的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遍佈全堖的珍貴中草藥資源,讓這裡還享有“天然藥庫”的美譽。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從一塊刻有“海拔1774米”的石碑處望下去,腳下峭壁直立,谷底萬丈深淵,丟一塊石頭下去,許久未能捕捉到它落地的聲音。再看左右隨處都是刀削斧劈似的懸崖絕壁,裸露著青灰色或赤褐色的岩石,崖頂紅綠相間的灌木,似它們光華的冠冕,一座座峭壁齊刷刷地挺立著,分開山西、河北兩個省區。遙想當初是怎樣的自然力量成就其天然奇險,山風勁穿,似能聽到久遠以前地殼運動山崩海嘯的震天之聲。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絕壁之下的河北嶂石巖小村盡收眼底,目前這裡的天梯已直達省外。從此,兩地遊客可在此品位跨省旅遊的新奇。要能長住堖上,晨觀雲海日出,暮伴松濤佛光,靈感定如山風之暢達,峭壁之酣直,也能成就鬼斧神工之作。

昔陽崇教寺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位於昔陽縣城北隅,據《昔陽縣誌》載,創建於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與壽聖寺合併稱北寺,元、明、清各代屢有修繕,解放後縣糧食局佔用。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550平方米,包括前後大殿、左右配殿。四殿樑架融為一體,屋頂殿身互相銜接,中間圍成天井式院落。五十年代拆去四面大殿四周外簷斗栱,改為磚式牆壁,面向院內的四周簷部斗拱共計33朵,保存完好。前殿和後殿均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架椽前後搭牽用四柱。徹上露明造。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單栱計心造,耍頭作昂式,昂為琴面昂。左右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屋頂兩山與前後殿相互銜接構成一體。斗栱亦為五鋪作,徹上露明造,屋頂均蓋青色板筒瓦。昔陽崇教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昔陽石馬寺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石馬寺位於昔陽縣西南15公里處的石馬村。石馬寺最早叫落鷹寺,北魏石窟建成後,取名石佛寺,到唐朝傳說李世民賜石馬一對,易名石馬寺。北宋熙寧年間,圍像建廊築寺,後經元、明、清歷代多次擴建,規模日漸擴大,香火旺盛。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這裡,原是一處規模不大,以石刻為主體的摩崖造像群,後人依像造屋,築以殿閣,遂成為佛寺佈局。宋代時,名為壽聖寺,因寺前有石馬一雙,人們俗稱之為石馬寺。石馬寺中,現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釐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齊造像約佔70%,其餘均為隋唐作品。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石馬寺在建築風格上,保持著中國建築風格的對稱。以鐵佛樓、大雄寶殿、前亭、石臺階、石牌樓、戲臺為中軸線,現在新建的八角亭也在這條線上。鐘樓與鼓樓、伽藍殿與二郎殿、一對石馬的對稱。建築群與石窟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幾乎可以稱的上完美。更為絕妙的是在大佛殿與子孫殿之間圍繞兩塊巨石隨形而建的磚砌拱券的蝸牛式懸頂,彷彿天然形成的石廊廡,可謂巧奪天工,是我國明代建築的精品,被專家稱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石馬寺摩崖石刻造像,藝術價值極高,其雕刻之精細,著色之豔麗,造型之逼真,是其他石窟無法與之媲美的,只是規模小了一點,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被中外石窟專家稱為“我國石窟藝術的小家碧玉”。

昔陽臥佛寺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臥佛寺位於昔陽縣城東40公里的孔氏鄉孔氏村西3公里,據寺內《重修臥佛巖記》石碑載:“元至正年間鑿石佛,長數丈,臥於巖下。明嘉靖四年,道人王續綿募捐主持,創建大殿四楹,刻石為佛者三,菩薩二、羅漢者三十有六,經始於正德庚午正月,落成於嘉靖壬午十月。”現存臥佛寺為一天然巖洞,從東向西,寬36米,深34米,高20米。洞後壁鑿一臥佛,身長5.2米,肩寬1.4米,螺紋內髻,面相方圓,高鼻大耳,身著袈裟,右臂上曲託頭成臥狀。另有二十餘尊石雕像均缺臂少頭,面目全非。木構建築也蕩然無存。洞內存有石碑2通,其中一通是明代吏部尚書喬宇撰文。

昔陽拉麵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拉麵是昔陽縣的特產。拉麵,又名抻面,是昔陽縣獨具地方風味的麵食名吃。過大年時,俗有:“初一的扁食,初二的面”。至於拉麵何時傳入昔陽縣,無從考究。昔陽人善於製作拉麵和普遍愛吃拉麵的習慣,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昔陽縣仍然保留著婚嫁用拉麵待客、生辰用拉麵祝壽的傳統習慣。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拉麵製作方法:首先要求配料準確。一般的配料標準是:標準粉五斤,兌水三斤至三斤二兩(冬增夏減),食鹽一錢五分,鹼面五錢左右。和麵時,揉成麵糰,兌水扎軟,餳半小時後,加鹼水揉勻,然後慢慢揉成長條,合攏旋成麻花形,如此反覆多次達到粗細均勻時,放在案板上用乾麵粉滾勻,去掉兩頭,雙手各執一端,上下抖動,用力拉伸,拉開,併攏,再拉開,再併攏。一般拉成六十四根為宜。下鍋時,一手執兩頭,一手釣中間,掀去頭尾,落水煮熟撈出,澆上調料即成。高明的廚師,一分鐘能拉水面團三斤、抻拉十二扣,計八條、八千一百九十二絲,根根不亂,連接起來,竟有十二華里長。

昔陽吊爐小燒餅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吊爐小燒餅色潮紅,味純正,脆香可口,營養豐富,而且好消化、易保存、便攜帶,物美價廉。昔陽吊爐小燒餅,俗稱燒餅,是昔陽傳統食品。產生於金元時期,迄今有八百餘年曆史。當時,外族侵略,戰火紛起,人們為了逃避戰亂經常離鄉背井,一種好消化、易保存、便攜帶的食物——燒餅也就應時而生了。此後人們幾經改進,成為現在的吊爐小燒餅,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昔陽人走親訪友的佳品。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燒餅製作方法:麵粉加清水和好面,發酵後,加適量鹼,和成比饅頭面軟一點的面,搓成細擀麵杖粗的條狀麵糰,再揪成約50g重的小麵糰,用專用的小擀麵杖擀成內薄邊厚的麵餅,刷上兌了水的淡醋,放置在專用的吊爐(上下均是火)上,烘烤熟即可。

昔陽壓餅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壓餅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傳進昔陽縣的一種新型食品,因其是專用的壓餅鏊壓制烘烤製成,故名壓餅,呈金黃色,也有黃金餅之稱。壓餅色澤鮮豔,香脆酥綿,餅薄如紙,入口香酥,純香濃郁,柔綿爽口,存放百日,色味不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植物脂肪、糖、鈣、磷、鐵等礦物質。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昔陽壓餅製作方法:把麵粉(小麥面、玉米麵均可)加水,沿順時針方向攪成黏糊狀,加適量食鹽、芝麻、花椒粉、舀在壓餅鏊上,壓制烘烤即成。昔陽壓餅食用方法:可當主食或零食,隨意食用。

昔陽蓋柿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蓋柿是柿子的一種,果實大而甜,呈扁圓狀,靠近果蒂的地方有一圈凹痕,故名蓋柿。“蓋柿”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未成熟果實含鞣質。新鮮柿子含碘很高,能夠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性味性寒,味甘澀,歸經肺經,功效潤肺生津,清熱止血,澀腸健脾,解酒降壓。“蓋柿”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與蘋果相比,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於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佔優。

昔陽“抿圪抖”

中華第一村,農業學大寨|昔陽

也叫“抿圪鬥”、“抿蝌蚪”,是昔陽民間古老的一種麵食。做時將抿床架在開水鍋上,右手持抿鋤將面塊用力往下推壓,抿面呈圓條狀,約一寸多長。形如蝌蚪而得名。食時澆葷、素囟皆可,如再澆點陳醋、油潑辣子,別有地方風味。做“抿圪抖”需要抿床、和“抿鋤”兩樣工具。

如果喜歡,可以加入西行越野車部落,關注西行公眾號(xixingjilu),跟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西行夥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