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作者

水溶

巴黎聖母院大火,震驚了天下人。

朋友圈一片驚呼。有人說,我還沒去過呢。有人說,我本來有打算要去那裡旅遊的。更有甚者,一位哥兒們哀鳴:這是玩笑嗎,我買好了去法國的機票……

是的,我們以為巴黎聖母院會就在那裡,會八百年一如既往,一直在那裡等著我們到此一遊。

誰也沒想到它會毀於一旦。

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巴黎聖母院的火蛇燎痛著我們的記憶,那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泛著墨香的文字,是一代人的名著情結,是我們曾經讀熟了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失去了他的姑娘,終於也失去了他的鐘樓。

而我們藏在書裡的那點情懷,終於無家可歸。

據說是要重修的。但是,再給寶玉一個如何一模一樣的女子,也不再是當初的顰顰。

最近的災禍真是頻繁。前一段時間涼山森林大火,31位消防戰士失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人們從這悲痛中尚未緩過來。

水火無情。無論多好的青春,多美的文化,在它那裡,通通化灰化煙,隨風而去,不理會人間的悲天搶地。

水與火,我們既賴它生存,也因它毀滅。

就像風月寶鑑的兩個面。一面是救人,一面是殺人。

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往往是毀滅我們的最有力武器。

紅樓夢裡,也有一場著名的火災,在姑蘇閶門,農曆三月十五。巴黎聖母院燒燬的時間,按中國農曆,是三月十一。

居然是差不多的日子。一個燒掉了寺廟,一個燒掉了教堂。

假如三月十五那天,葫蘆廟的和尚沒有炸供,那麼很多人的命運都要改寫。這一場大火,造就了紅樓夢開篇的一場小榮枯。

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炸供,是油炸一些食品,作為供品獻給神佛。

紅樓第二十五回,趙姨娘曾說:

“我手裡但凡從容些,也時常的上個供。”

然後她和馬道婆,一邊討論上供的問題,一邊達成了魔魘法治死寶玉鳳姐的交易。

阿彌陀佛,可見供品萬千,不如行善一回。

葫蘆廟火災現場很慘烈:

“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的如火焰山一般。”

“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去?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只可憐甄家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瓦礫場了……”

巴黎聖母院的火災現場,同樣驚心:

現場濃煙滾滾,火焰騰出,美麗的哥特式尖頂轟然折斷。建築內部的木質結構基本被大火燒光殆盡,頂層結構也已塌方。

巴黎官員表示,火災可能與教堂的修復工作有關。

這場葫蘆廟火災和巴黎聖母院火災,何其相似。

葫蘆廟肯定曾多次炸供,巴黎聖母院也曾多次修繕,就是這些平凡的常規的事情,藏著火災的起因,火勢的蔓延,則都是因為建築中的木結構。

只是可憐的士隱,真可謂無妄之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書中說,大抵也是因為劫數。

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士隱這個人,是好人中的富人,富人中的好人。讓人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人會在劫難逃。

他秉性恬淡,又不執念於功名,安安靜靜的過著日子,可謂人畜無害。

他觀花修竹酌酒吟詩,可見有愛好有情調,是個有意思的人。

他愛孩子,閒了會把女兒抱在手上逗,是紅樓中難得的好父親。

他還仗義疏財,給窮書生贈趕考的路費。

他怎麼想的到災難在三月十五那天等著他。

一場火燒掉了他的財產,他成了好人中的窮人。燒燬了他的心性,他成了窮人中的出家人。

不止是士隱。那場火燒了一條街,家家都一樣。

那始作俑者,闖下大禍的和尚呢?也許已經在火災中燒死了。就算沒燒死,再怎麼追究責任也是遲了,他的一條命,不足以承擔這一條街上的身家性命,瓦礫殘垣。

有些後果,不是人類能承擔得起的。比如,今天這座古老的教堂,八百年的厚重文化。

仁清巷的家園,是士隱前半生“神仙一流人物”的生活依託。

他的一切,從財富到心靈,都安放在那裡,所以,這種失去他禁不起。

假如沒有這場火災,縱然失去了愛女,他還有後半生慢慢療傷,即使孤獨老去,總不至於萬念俱灰一去不回。

而巴黎聖母院裡的那些文物,一如士隱那曾經精緻的生活。那些文學與宗教,藝術與國寶,以及這座建築所承載的信仰,失去了,人類同樣禁不起。

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木結構建築,最怕的就是火。

紅樓夢中的人,對火災有著天然的敏感和敬畏。因為那時候,大家的住房多有木料。

連一個小小的丫鬟都知道防火的責任。第二十回,麝月說:

“都樂去了,這屋子交給誰呢?那一個又病了,滿屋裡上頭是燈,下頭是火”。

第三十九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正和賈母說閒話的時候,南院的馬棚著火了。

那時候不叫著火,火字忌諱,所以要說走了水。可見當時人們對火災有多深的恐懼。

幸虧只是小火,很快撲滅了。賈母已然唬的又是念佛,又到火神跟前燒香,又看到火光全熄滅才肯進屋。然後不要說“火”字,連柴字都不準講了。

第五十四回,元宵節。賈母問怎麼沒見襲人服侍著寶玉?王夫人就說她娘剛死,身上有孝。老太太聽了不大開心。

然而鳳姐說:那園子裡頭也須得看著燈燭花炮,最是擔險的。

火災隱患啊,這是何等重要,於是老太太滿意了。

那時的人都知道,萬一火起,多大的宅院,多深的富貴,都能瞬間付之一炬。

榮寧府的飛簷,大觀園的亭臺,都是木質的,房內的擺設傢俱也以木質為主,且屋宇相連,火勢最易蔓延,火起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及時撲滅,要麼一切成灰。

從巴黎聖母院到葫蘆廟:水火無情

現在的人們,住在鋼筋混凝土裡,對火災的敏感早已降低了。但是,那個時代怕火的意識不在了,怕火的建築有些卻還在。比如北京的故宮,比如曲阜的孔廟。

所以我們在痛心的同時,也要記得警醒。

就像看到別人丟了錢包,也要趕緊摸摸自己的口袋,把要緊的東西放放好。

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有多少古建築,那些不可複製的瑰寶,它們都有大量木結構,令人細思恐極。

那些值得我們守護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小心翼翼,像紅樓人那樣時時有著敬畏之心。

因為我們承擔不起它們的毀滅和失去。

幾千年來,在歷史風雲紅塵風雨中依然留存著的痕跡,有多珍貴,就有多脆弱。隨時會成為一片遺址,只能供後來的人們憑弔。

留下來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放眼四顧,還有多少?

雖然現在再也聽不到更鼓,我們還是要記得打更人常唸的那句口號: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