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的“負作用”訓練與有效訓練的區別——5種高效策略

健身 健康 FitEmpire健身領域1 2018-12-06

本文適合初級以上健身愛好者

整編:陸肆壹


一個訓練計劃的有效程度,取決於你從這個計劃中恢復的能力。”

當你能夠從一次艱難的訓練中恢復過來時,將允許你的身體進一步去適應更艱難的工作——這就是我們增長肌肉或力量需要遵循的原則。

這裡列舉5種策略,用於規劃和管理你的恢復能力,這些建議將給你帶來深遠的影響。

健身的“負作用”訓練與有效訓練的區別——5種高效策略

1.將所有動作劃分成兩種狀態——“開發狀態”和“保持狀態”

這就是為什麼健美運動員經常對頑固的肌肉群使用特殊強化週期

聽起來好像誰都懂,但我們在實際運用時往往忽略了這個事實——對於有經驗的訓練者來說,專攻1~2個肌群就必須把其它肌群放在次要地位。

也就是將你的所有動作劃分成兩種狀態:“開發狀態”和“保持狀態”。

在實踐中,這通常意味著:

●分配較少的訓練量來維護某些肌肉。

●分配更多的訓練量給你要改進的肌肉。

確定你個人每個肌肉群的MEV(最小有效訓練量)和MAV(最大適應訓練量),這需要你付諸不少的斟酌和試錯。不過,一個粗略的起步方案是:

●每週為維護肌肉群執行9個正式組

●每週為改進肌肉群執行15個正式組

將這些數據進行為期6周的測試,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對於維護狀態的肌肉/動作:如果你在6周裡都能夠始終維持9個正式組,且力量沒有下降,那麼意味著你的肌肉量也得到了較好的保持;如果你在6周的保持階段裡發現這些肌群的力量明顯提高,意味著這允許你再降低一些訓練量。

對於改進狀態的肌肉/動作:你應該在6周裡變得越來越強壯,力量發生明顯提高。比如,你在第一週臥推205磅3組x12次,你可能在要第六週達到220-225磅3組x12次的水準。如果你做不到,要麼就是你的訓練量太高、要麼就是訓練量不足或不夠努力。

健身的“負作用”訓練與有效訓練的區別——5種高效策略

2.正確熱身,減少垃圾訓練量

無論何時,當你執行一個訓練課時,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訓練次數“有必要、但不會直接轉化成訓練成果”——熱身組就屬於這一類,你不可能跳過熱身組,但也不應該做得過多(超出你實際需求)。

你需要花一些時間來嘗試,以便找到你每個動作的最佳熱身組數。普遍規律是:

●正式組負重越大的動作,往往意味著你需要更多的熱身組。比如150公斤的硬拉,可能需要你做4-6個熱身組、並且在每組逐漸加重,才能讓神經系統和肌肉達到理想的狀態。而30公斤的槓鈴彎舉,需要的可能僅僅是2個空杆熱身組。

●永遠不要在熱身組中達到“嚴重充血”或者“力竭”的程度,這個錯誤通常發生於新手。你的熱身組永遠應該適可而止,在距離力竭很遠的地方停下來。確保你沒有在正式組之前就:沉沙折戟。

學會精確地做“必要的熱身組”這樣才能更好地將你的體能保留到最重要的正式組裡。同時降低了垃圾訓練量也有利於你更好地恢復。


3.通過修正訓練技術來減少垃圾訓練量

以增肌為目的,你需要花更多時間去使用困難的運動幅度困難的動作節奏,比如經典的4秒離心(4秒緩慢下放重量)。這麼做會限制你的負重(或者說將負重控制在你的實際能力之內),由於你的負重降低了,意味著你也不需要那麼多熱身組。

而且,用更有控制的動作形式,也有助於你更好地進行疲勞管理:

假設你能用100磅啞鈴做3組10次平板臥推,但動作帶有大量的反彈和慣性,而且你的屁股抬離凳面10釐米、運動幅度也不完整、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搭檔託著你的手肘助力。

健身的“負作用”訓練與有效訓練的區別——5種高效策略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你積累了大量的垃圾訓練量,每一次訓所用的負重都超出你自身能力範圍,你對訓練的厭倦情緒會來得更早,瓶頸期也來得更早——但可能因為有搭檔助力,你仍然可以強迫去添加重量,你並未發現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已經陷入瓶頸期。

如果你能聽信我的建議,重新整理自己的動作形式,那麼你會發現你的真實力量水平大概是用80磅啞鈴做3組10次——確保全幅度動作、4秒的離心收縮、並且在動作最低點暫停1秒消除肌肉的彈性勢能......你在全程控制的情況下,會發現自己不那麼需要搭檔的保護。

優化動作形式之後,你再逐漸增加重量,重新回到100磅啞鈴做3組10次的水平時,你就建立起了實打實的力量和肌肉,而且身心疲勞都處於你的可控範圍內。


4.精選你個人的最佳動作

一次訓練課的動作數量越多,越可能給你的恢復能力帶來挑戰。所以,學會剔除掉那些可有可無、不那麼重要的動作是很重要的。

對於你個人來說,什麼是更好的訓練動作?有些人認為是做起來“更舒服”的動作,這種評判標準非常片面。應該這麼分析問題:

●更安全有效的動作就是更好的動作。比如平板臥推讓你的肩部疼痛,且感覺不到胸部發力。那麼你要麼修正你的技術形式、要麼找個更好的替代動作。

●涉及了更多肌肉群的動作,往往優於涉及更少肌肉群的動作。

記住普遍規律:大型動作+大肌肉訓練是最有效的變大途經。小肌肉通常是大型動作的附屬結構,在你的基礎打牢後再安排專門的訓練課針對小肌肉,這樣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最好的動作往往能駕馭最大的重量。去問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力量教練最好的動作是什麼,他很可能會告訴你深蹲、硬拉、平板臥推、引體向上。400磅深蹲帶來的收益遠遠超出你的80磅三頭肌下壓,即便你的目標是增大手臂維度,大重量深蹲帶來的整體肌肉量增長也要高於下壓。

健身的“負作用”訓練與有效訓練的區別——5種高效策略


●運動幅度更長遠的動作,往往優於短的動作。所以通常來說,從地面啟動的傳統硬拉優於架上硬拉,標準的槓鈴臥推優於地板臥推。

●靜態收縮動作,比如平板支撐通常都是非常無效的增肌動作,雖然這類動作可能有助於“激活肌肉”(稍微提高肌肉的神經募集效率)。

你可能出於某些未知的原因喜歡上了它們,但是別指望它們能直接幫助你塑造一個好身材。

●穩定的動作優於不穩定的動作,因為前者允許你駕馭更大負重。換言之,標準的槓鈴深蹲優於單腿深蹲、平衡球深蹲、保加利亞剪蹲等等

當然,這些奇葩動作在訓練中會有它們的一席之地,但不可能成為主要動作。

健身的“負作用”訓練與有效訓練的區別——5種高效策略


5.你無法增長訓練數據,說明當前的計劃是無效的

恢復的定義就是你不斷取得進步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對“進步”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你怎麼能知道自己恢復得有多好呢?

假設你上週完成了負重20KG,4組5次的引體向上,然後你這周的目標是用相同的負重完成5組5次。如果你能夠成功地從上一次訓練中恢復過來,那麼你就有能力完成5組5次。

但如果你的身體沒有從上一次訓練中恢復過來,你的數據可能依然是4組5次,甚至下降!

所以,應該用“數據量化”的方式來衡量你的進步——訓練數據能夠連續不斷增長,說明你的恢復到位了;如果不能,說明你的恢復是不合格的。

如果你無法從當前的訓練計劃中恢復過來,不管別人說這種計劃有多“高級”、不管你執行起來有多吃力,它對你就是沒有用!

推薦閱讀:

比施瓦辛格還早的“健美英雄”:至今難有人望其項背!

健美歷史最有爭議的動作:見證時代興衰,高手眼裡的靈魂動作

職業選手是如何誤導了80%的健身新手執行錯誤訓練?你中招了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