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2013年3月,長江村給近3000個村民,每人發放了100克黃金和100克白銀,總共發放黃金白銀各近600斤。

發黃金的事兒讓這個原本低調的江畔小漁村一夜之間名聲大噪。而村民們口中的這位高調發黃金的“老書記”,正是長江村原黨委書記——李良寶。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在李良寶的帶領下,江陰長江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困小村發展為全國聞名的經濟強村。他帶領全村人過上了“家家有別墅、人人有股份、戶戶有存款、個個有金銀、年年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出身貧苦 無錢葬父

1940年初夏,江陰長江畔的一個小漁村裡,年近50的李有才又迎來了他的第四個孩子。這個男孩的降生並沒有給家裡帶來一絲喜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裡,眼看著又多了一張嘴吃飯,父親李有才滿心的惆悵。

然而,當時誰也不曾想到,這個一出生似乎就不太受歡迎的男孩,會在今後的半個多世紀裡,徹徹底底地改變這個小漁村的命運。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和大多數的農村孩子一樣,李良寶的童年過得雖然貧窮但很快樂。放學後,與泥沙為伍,與魚蝦為伴,爬樹下江,李良寶的大膽個性或許就在這天大地大間逐漸養成。

無憂無慮的時光定格在了李良寶20歲那一年。1960年,正在鎮上農中讀書的李良寶突然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

父親的離世讓李良寶一夜長大。在那個尚且填不飽肚子的時代,他和哥哥姐姐,靠著鄉親們你一分,他一角,勉強湊出的錢將父親安葬。當時內心無比感恩的李良寶,緊緊握住了伸來的每一雙援手,記下了鄉親們的每一份恩情。



借雞生蛋 苦幹脫貧

農中畢業後,李良寶到村裡生產隊做起了會計。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裡,李良寶的精打細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1971年盛夏的一天,當時長江大隊黨支部書記尹漢才來到了李良寶的家,悄悄將一疊厚厚的由一角兩角的破舊紙幣湊出來的700塊錢放到了他的手上。

捧著全村人致富的希望,李良寶造起了土窯,他暗下決心要大幹一場。然而萬事開頭難!

燒窯是門手藝活,一無經驗,二無技術的李良寶眼看著這頭一窯的磚全部報廢,心裡著急上火。他立刻多方打聽,拜下師傅,從頭學起,開始了寸步不離蹲守窯場的日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四個月的苦守,年輕的李良寶和那些色澤青黑的磚一起經歷了熊熊烈火的考驗,練就了一副燒窯的好本領。一車車的好磚供不應求,為長江村攢下了發展的第一桶金,也揭開了農村集體新經濟的序幕。

然而當時正值文革時期,全國上下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呼聲此起彼伏。即便如此,李良寶的心裡始終堅定的認為,帶著全村的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這條路一定沒錯。窯廠陣仗大,引人注目,頭腦活絡的李良寶決定用窯場掙到的錢興辦小五金廠。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缺資金、沒技術、沒市場,倔強的李良寶頂著各方壓力,冒著風險,在外整整奔波了一年。求技術、找市場,終於為村裡的長江五金廠掙回了第一個8000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提出了“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這一重大戰略決策。這次會議,不但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李良寶和長江村所有百姓的命運。大夥兒終於從偷偷摸摸幹開始甩開膀子盡情幹。

為使長江村經濟實現“滾雪球”式發展,李良寶用“借雞生蛋”的辦法,各方奔走,依靠江陰化工一廠、江陰車輛廠、江陰化肥廠三家國營企業和靖江物資局的技術、資金幫扶,先後又辦起了長江化工廠、磚瓦廠、農機隊等企業。一時間,村裡的企業辦得紅紅火火,遍地開花,廠裡、隊裡隨處可見李良寶活躍的身影。然而對於家人而言,李良寶在他們的眼中永遠只是一個漸行漸遠的匆匆背影。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1980年12月29日,那是長江磚瓦廠投產的前一天,正當大夥兒興高采烈準備著工程驗收時,厄運悄然降臨。

當天,李良寶帶著五個人乘坐升降機驗收磚瓦廠時,纜繩突然斷裂,升降機從20多米的高空墜落。所幸,當年的這起事故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幾天之後,李良寶就迫不及待地拖著還未痊癒的身體重新回到了生產的第一線。

1971年到1982年,短短十年間,長江村工業產值從無到有,歷史性地突破了500萬元。一個原本經濟落後、單單依靠農業的小漁村擺脫了貧困,煥然一新。而這一切,僅僅只是開始。


全票當選 高歌猛進


李良寶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要擺脫貧窮,只有發展。不發展死路一條,慢發展,等於慢性自殺”。

1983年到1992年的這第二個十年裡,乘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春風,李良寶對村辦工業整頓、鞏固、提高,實現了機械化、配套化發展,到1992年,全村產值又一次實現了飛躍,突破5000萬元。

1993年村裡改選,李良寶被大夥全票推選為長江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村裡名副其實的當家人。當了村書記的李良寶更是把一腔熱情都奉獻給了村民,而他自己的四個孩子卻沒能從父親那裡感受到應有的父愛。

迎著國家九十年代初期個體經濟迅猛發展的勢頭,孩子們一個個長大,羽翼逐漸豐滿,他們開始在村外有了自己的小事業。正當大兒子李洪衛和二兒子李洪芳自己辦的公司蒸蒸日上時,卻都接到了父親緊急召回的電話。

儘管有些不情願,但是李洪芳心裡明白,不管兄弟幾個在外的生意做得多麼風生水起,只要老父親一句話,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回來。這不僅僅是對倔強父親的妥協,更多的是作為長江村人,肩頭的那一份責任。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放棄已經小有規模的公司,回村後一切從零開始:露天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張臺子一架磅稱,連啟動資金都要向村裡借,並簽下連本帶利歸還的“軍令狀”。李洪芳一下子從老闆椅跌到了硬板凳上。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李洪芳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長江鋼管公司從剛接手時年產量兩三萬噸,到如今發展成為年銷售數十億元的規模企業,在父親的指引下,他帶領長江鋼管公司一路高歌猛進。


兼聽則明 跨江聯動

2002年,全國房地產行業一片紅火,長江村看準形勢,斥資三個多億在江陰市區拿下了一塊364畝的土地,打算興建住宅小區。集團公司會議上,頭一次接觸房地產行業的李良寶主張要一炮打響,一次性規劃開發。而就在這時候,會場上出現了一個不同的聲音。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長江村黨委委員、江陰市長江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朱永方:“我認為這個應該要分期開發,因為大量的投入需要資金,第二方面,投進去以後,如果你銷售上不來,那麼你資金投在下面要承擔財務成本。同時呢,產品在不斷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老書記批評了我很多次,他認為這塊地應該一下子開發完,要體現我們長江(集團)的實力。”

朱永方說他一直記得老書記曾經說過一句話,“作為當家人,決策不能亂彈琴,不能搞一言堂。”想到這,他索性心一橫,抱著蒐集來的資料數據闖進了李良寶的辦公室。

朱永方:“就跟老書記講道理,把周邊人家做項目的經驗跟他講,最後他還是能理解你的想法和建議。”

兼聽則明,分期開發後的這塊土地如朱永方預期的那樣,獲得了最高的回報價值。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然而並不是每一次投資都是一帆風順的。2001年,長江村迎來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當時,江陰與靖江兩市提出:“江南江北,跨江聯動,合作開發”,李良寶第一個響應號召,在靖江投入了五個億,成立長強鋼鐵公司。工程進行到一半時,緊鄰的常州出現了違規建設鋼鐵項目的“鐵本事件”,由此全國在建的鋼鐵行業相繼停工。

或許應了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四年後事件逐漸平息,長強鋼鐵重整旗鼓,在這塊原本蘆葦叢生的江灘上,打響了江陰靖江聯動開發第一槍。

企業的壯大,夯實了長江村的底氣,也為它拓寬了發展空間。這時一個更大膽的設想,在李良寶的腦海裡逐漸升騰起來……


《江陰驕子》——李良寶(上集)


原江陰市長江土石方工程公司經理 徐全明:李良寶做事情從不來計較自己,不論夜裡白天總之陪到底,陪職工到底,艱苦創業,就是隻要有困難的地方總是第一個。辦五金廠,我還在五金廠的時候,我們去別人那裡學習,(對方)有禁令的,不許我們長江大隊的人去。我們老書記晚上到那裡的幹部家裡去做工作,從來不計較的,吃飯都沒有時間的。


長江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 範興龍:要罵要說不管人前人後的,其實就是工作上的鞭策,我們叫快馬加鞭,只能前不能後,他這樣的作風影響了我們長江村的一代人,所以他培養了一批肯幹、肯苦,也不說花言巧語能做事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