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終於“賣身”,蘇寧能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嗎?

家樂福中國終於“賣身”了,不是謠言,不是預測,它確實以轉讓家樂福中國80%股權給蘇寧的方式,結束了它在中國的擴張之路。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中國徹底改姓“蘇”。

這是家樂福退出中國前的最後掙扎,還是寄託蘇寧給自己注入新鮮血脈?家樂福在中國真的已經走投無路了嗎?

“賣身”一說由來已久

家樂福中國要“賣身”這個說法,其實已經傳了很久了。最早說要收購它的是阿里,更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阿里收購了家樂福,還能結合盒馬鮮生做出什麼新的嘗試。但最終還是因為雙方意見沒有達成一致,使得這場收購也停止了。

家樂福終於“賣身”,蘇寧能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嗎?

阿里之後,家樂福又獲得了騰訊拋來的“橄欖枝”,與其達成在華戰略合作協議。但在這份協議還沒有達成結果的時候,家樂福卻突然被蘇寧收購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品牌君,為什麼家樂福這麼渴望與互聯網大佬合作?其實,2015年至今,前五大零售商中,只有家樂福的市場份額在下滑。據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大潤發+歐尚一路高歌猛進,市場份額破8,華潤萬家穩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沃爾瑪及排名第五的永輝也都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前五大零售商中,唯有家樂福在丟失市場份額。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家樂福一個受到了市場變化的衝擊,而是面對變化,其餘四個零售商都在做著改變:大潤發著眼二三線城市,避開了在一線城市與新零售品牌的競爭;華潤萬家不僅佈局了高端超市,也推出了便利店,佔領各種渠道;永輝憑藉“超級物種”挑戰新零售……先不說以上品牌的成績如何,它們總歸是在不斷改變和試錯的。

家樂福終於“賣身”,蘇寧能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嗎?

反觀家樂福,在大賣場生意持續下滑的情況下,依然看不到明確的提振生意的策略,接連牽手幾個大佬都無疾而終。發展到如此地步,家樂福也只有靠“賣身”來改變現狀了。

為什麼是蘇寧

錯過了阿里和騰訊,還選擇了一開始和自己合作的國美的“死對頭”蘇寧,家樂福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的呢?

品牌君先來說說家樂福在中國目前所處的困境。

中國的電商領域發展得十分迅速,但家樂福卻沒有很快發現這樣的變化,直到2015年底,它們才開始做電商,搞配送。這個時候,其對手沃爾瑪早就已經在電商領域做了四年了。

另外,家樂福沒有自建配送中心和物流網絡,門店的商品大多都是當地員工自行採買,由供貨商直接送到門店。沒有規模採買,議價能力就會變弱,商品品質也很難把控。

家樂福終於“賣身”,蘇寧能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嗎?

這時,能解決家樂福以上問題的蘇寧便出現了。

蘇寧有自建物流,在電商領域的發展早已成熟,它們還積極佈局智慧零售領域,在線下開起了“蘇寧小店”。可以這麼說,蘇寧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家樂福中國注入更多電商+新零售的血脈,以應對現在不斷變化的中國零售市場。

而且,針對家樂福供應鏈的問題,蘇寧的物流配送網絡能夠與家樂福結合起來,有利於降低採購和物流成本,提升家樂福在市場的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收購家樂福也不是沒有給蘇寧帶來優勢。就算業績再不佳,家樂福中國仍然是2018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前十的行業領跑者,其規模並不小。目前,家樂福在國內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對需要獲取線下流量的蘇寧來說,家樂福無異於是一座寶藏。

家樂福終於“賣身”,蘇寧能為它注入“新鮮血液”嗎?

家樂福不是第一家擁抱互聯網品牌的超商,沃爾瑪早早地和京東合作,積極探索電商打法;永輝和大潤發也分別找來了騰訊和阿里,與其建立合作,擁抱“流量大腿”。

在以前,國外超商一開,其自帶的光環總能吸引消費者進去購物,但如今,消費者的觀念日趨理性,“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了。與其看品牌,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為自己帶來便利和優惠的賣場。

超商品牌“躺贏”的時代已過,跟緊時代步伐,及時做出改變,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的更替中“活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