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入華十年夢碎


2004年的7月,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正式進軍中國零售業;2006年的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億元)買入樂購40%股權,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千億目標”。

然而天不遂人願,TESCO在華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4年Tesco將旗下135家樂購門店打包賣給華潤集團並陸續更名為華潤萬家,代價為220億港元。其2014年財報顯示,TESCO稅前虧損602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的虧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入華十年夢碎


2004年的7月,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正式進軍中國零售業;2006年的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億元)買入樂購40%股權,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千億目標”。

然而天不遂人願,TESCO在華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4年Tesco將旗下135家樂購門店打包賣給華潤集團並陸續更名為華潤萬家,代價為220億港元。其2014年財報顯示,TESCO稅前虧損602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的虧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14.72億、16.65億,樂天瑪特被物美、利群“分食”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樂天瑪特便作為樂天集團在華的重要部署,屢次得到注資,發展更為迅速,先後在中國境內設立樂天百貨、樂天瑪特、樂天制果等22個分公司,擁有門店多達120多家,員工2.6萬人。

截至2016年,樂天在華營業額3.2萬億韓元,是2009年的七倍多,在華事業的節節攀升讓樂天越發注重這片聖土的廣闊前景。

樂天最大的錯誤就是輕視了中國人血與骨,薩德事件的爆發是這一切的導火索,樂天在華產業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抵制,在華數百家店鋪約百分之九十陷入癱瘓,哪怕是苟延殘喘的剩餘幾家,其銷售額也銳減百分之八十左右,堪稱不作就不會死。

薩德時間後,樂天馬特在華業務受到重創,87家店面直接關門大吉,從2017年3月開始,更深陷稅務、消防、債務等各項謎團,我國官方對樂天瑪特展開集中調查,2017年左右,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虧損高達數十億元。

2018年樂天瑪特開始全面撤出中國的計劃,今年四月,樂天集團以14.72億人民幣的價格向物美出手北京21家門店,5月11日,利群股份擬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的12家公司。

至此,樂天正式道別中國。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入華十年夢碎


2004年的7月,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正式進軍中國零售業;2006年的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億元)買入樂購40%股權,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千億目標”。

然而天不遂人願,TESCO在華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4年Tesco將旗下135家樂購門店打包賣給華潤集團並陸續更名為華潤萬家,代價為220億港元。其2014年財報顯示,TESCO稅前虧損602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的虧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14.72億、16.65億,樂天瑪特被物美、利群“分食”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樂天瑪特便作為樂天集團在華的重要部署,屢次得到注資,發展更為迅速,先後在中國境內設立樂天百貨、樂天瑪特、樂天制果等22個分公司,擁有門店多達120多家,員工2.6萬人。

截至2016年,樂天在華營業額3.2萬億韓元,是2009年的七倍多,在華事業的節節攀升讓樂天越發注重這片聖土的廣闊前景。

樂天最大的錯誤就是輕視了中國人血與骨,薩德事件的爆發是這一切的導火索,樂天在華產業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抵制,在華數百家店鋪約百分之九十陷入癱瘓,哪怕是苟延殘喘的剩餘幾家,其銷售額也銳減百分之八十左右,堪稱不作就不會死。

薩德時間後,樂天馬特在華業務受到重創,87家店面直接關門大吉,從2017年3月開始,更深陷稅務、消防、債務等各項謎團,我國官方對樂天瑪特展開集中調查,2017年左右,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虧損高達數十億元。

2018年樂天瑪特開始全面撤出中國的計劃,今年四月,樂天集團以14.72億人民幣的價格向物美出手北京21家門店,5月11日,利群股份擬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的12家公司。

至此,樂天正式道別中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半年,沃爾瑪關店15家


沃爾瑪是美國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2018財年營收達到5144億美元。

近日,沃爾瑪淄博柳泉路分店貼出公告稱,該店將於2019年6月25日起停止營業。淄博柳泉路店關閉後,沃爾瑪在山東將只剩下濟寧一家門店。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入華十年夢碎


2004年的7月,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正式進軍中國零售業;2006年的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億元)買入樂購40%股權,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千億目標”。

然而天不遂人願,TESCO在華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4年Tesco將旗下135家樂購門店打包賣給華潤集團並陸續更名為華潤萬家,代價為220億港元。其2014年財報顯示,TESCO稅前虧損602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的虧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14.72億、16.65億,樂天瑪特被物美、利群“分食”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樂天瑪特便作為樂天集團在華的重要部署,屢次得到注資,發展更為迅速,先後在中國境內設立樂天百貨、樂天瑪特、樂天制果等22個分公司,擁有門店多達120多家,員工2.6萬人。

截至2016年,樂天在華營業額3.2萬億韓元,是2009年的七倍多,在華事業的節節攀升讓樂天越發注重這片聖土的廣闊前景。

樂天最大的錯誤就是輕視了中國人血與骨,薩德事件的爆發是這一切的導火索,樂天在華產業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抵制,在華數百家店鋪約百分之九十陷入癱瘓,哪怕是苟延殘喘的剩餘幾家,其銷售額也銳減百分之八十左右,堪稱不作就不會死。

薩德時間後,樂天馬特在華業務受到重創,87家店面直接關門大吉,從2017年3月開始,更深陷稅務、消防、債務等各項謎團,我國官方對樂天瑪特展開集中調查,2017年左右,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虧損高達數十億元。

2018年樂天瑪特開始全面撤出中國的計劃,今年四月,樂天集團以14.72億人民幣的價格向物美出手北京21家門店,5月11日,利群股份擬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的12家公司。

至此,樂天正式道別中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半年,沃爾瑪關店15家


沃爾瑪是美國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2018財年營收達到5144億美元。

近日,沃爾瑪淄博柳泉路分店貼出公告稱,該店將於2019年6月25日起停止營業。淄博柳泉路店關閉後,沃爾瑪在山東將只剩下濟寧一家門店。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對於此次沃爾瑪撤出淄博的原因,沃爾瑪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為了公司進一步優化商業佈局。

最近幾年沃爾瑪的關店趨勢愈演愈烈。據媒體統計,2012年沃爾瑪在中國閉店5家,2013年閉店13家,2014年閉店17家,2015年閉店1家,2016年閉店13家,2017年閉店24家,2018年關閉21家,2019年至今沃爾瑪關店數量已經達到15家。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入華十年夢碎


2004年的7月,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正式進軍中國零售業;2006年的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億元)買入樂購40%股權,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千億目標”。

然而天不遂人願,TESCO在華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4年Tesco將旗下135家樂購門店打包賣給華潤集團並陸續更名為華潤萬家,代價為220億港元。其2014年財報顯示,TESCO稅前虧損602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的虧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14.72億、16.65億,樂天瑪特被物美、利群“分食”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樂天瑪特便作為樂天集團在華的重要部署,屢次得到注資,發展更為迅速,先後在中國境內設立樂天百貨、樂天瑪特、樂天制果等22個分公司,擁有門店多達120多家,員工2.6萬人。

截至2016年,樂天在華營業額3.2萬億韓元,是2009年的七倍多,在華事業的節節攀升讓樂天越發注重這片聖土的廣闊前景。

樂天最大的錯誤就是輕視了中國人血與骨,薩德事件的爆發是這一切的導火索,樂天在華產業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抵制,在華數百家店鋪約百分之九十陷入癱瘓,哪怕是苟延殘喘的剩餘幾家,其銷售額也銳減百分之八十左右,堪稱不作就不會死。

薩德時間後,樂天馬特在華業務受到重創,87家店面直接關門大吉,從2017年3月開始,更深陷稅務、消防、債務等各項謎團,我國官方對樂天瑪特展開集中調查,2017年左右,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虧損高達數十億元。

2018年樂天瑪特開始全面撤出中國的計劃,今年四月,樂天集團以14.72億人民幣的價格向物美出手北京21家門店,5月11日,利群股份擬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的12家公司。

至此,樂天正式道別中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半年,沃爾瑪關店15家


沃爾瑪是美國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2018財年營收達到5144億美元。

近日,沃爾瑪淄博柳泉路分店貼出公告稱,該店將於2019年6月25日起停止營業。淄博柳泉路店關閉後,沃爾瑪在山東將只剩下濟寧一家門店。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對於此次沃爾瑪撤出淄博的原因,沃爾瑪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為了公司進一步優化商業佈局。

最近幾年沃爾瑪的關店趨勢愈演愈烈。據媒體統計,2012年沃爾瑪在中國閉店5家,2013年閉店13家,2014年閉店17家,2015年閉店1家,2016年閉店13家,2017年閉店24家,2018年關閉21家,2019年至今沃爾瑪關店數量已經達到15家。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2014-2018年,各外資零售商撤退中國的具體時間和事件


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外資大商超,純屬自己作死


25年前,當現代商超這一新鮮事物在神州大地嶄露頭角時,中國的消費者立刻被商超那明亮的環境、齊全的商品、任選的自由、服務的周全所吸引。

曾經,商超做為全國性品牌必須爭奪的市場,它是品牌的展示窗口。你說你是馳名商標,現代商超裡面有你的位置嘛?沒有,那你就是吹牛。

而如今,大商超關門的越來越多,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意一旦不行,管理層多半不去反思自身營銷能力不足,反而將更多的風險嫁接給經銷商,是造成大面積商超作死的節奏。各種條碼費、進場費、合同續簽費、返利、新店開張費等等名目繁多。

中國的外資商超,並不是以銷售產品盈利,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收取各種費用維護生存。這是極為不健康的。有的商超為了賺取更多費用,想辦法把經銷商賣得好的產品鎖碼,逼迫經銷商解鎖,再收一次進店費。


"

外資大商超曾經在中國風光無限,但如今卻紛紛倉皇而退。

家樂福中國48億賣身蘇寧


6月22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蘇寧國際將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併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是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蘇寧易購又一次購買線下零售資源。

家樂福於1995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是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在中國一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進入2010年代後,在本土超市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下,家樂福中國的收入和門店數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自2017年起,家樂福有意出售中國業務的傳聞時有傳出。兩年來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這一傳言終於成為事實。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估值約20億美元,物美、永輝將“分食”麥德龍?


7月9日有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物美和永輝入圍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後一輪競購,蘇寧已退出;此外,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財團;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約在20億美元。

截至目前,雖然相關各方尚未公開對此表態澄清,但麥德龍正在考慮出售中國業務在業內已被傳成公開的“祕密”。

1996年,德國知名零售商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2008年首度扭虧為盈並幫助麥德龍在全球創下655.29億歐元的歷史記錄;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背景則是全球營收連年滑坡。

過度依賴企業會員客戶的麥德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正在日漸失去活力,而從數次傳出麥德龍將出售的消息來看,也反映出麥德龍更希望藉助外力來操盤其在中國市場的下半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入華十年夢碎


2004年的7月,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正式進軍中國零售業;2006年的12月,Tesco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8億元)買入樂購40%股權,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制定出雄心勃勃的“千億目標”。

然而天不遂人願,TESCO在華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14年Tesco將旗下135家樂購門店打包賣給華潤集團並陸續更名為華潤萬家,代價為220億港元。其2014年財報顯示,TESCO稅前虧損602億元人民幣,中國業務的虧損超過113億元人民幣。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14.72億、16.65億,樂天瑪特被物美、利群“分食”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樂天瑪特便作為樂天集團在華的重要部署,屢次得到注資,發展更為迅速,先後在中國境內設立樂天百貨、樂天瑪特、樂天制果等22個分公司,擁有門店多達120多家,員工2.6萬人。

截至2016年,樂天在華營業額3.2萬億韓元,是2009年的七倍多,在華事業的節節攀升讓樂天越發注重這片聖土的廣闊前景。

樂天最大的錯誤就是輕視了中國人血與骨,薩德事件的爆發是這一切的導火索,樂天在華產業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強烈抵制,在華數百家店鋪約百分之九十陷入癱瘓,哪怕是苟延殘喘的剩餘幾家,其銷售額也銳減百分之八十左右,堪稱不作就不會死。

薩德時間後,樂天馬特在華業務受到重創,87家店面直接關門大吉,從2017年3月開始,更深陷稅務、消防、債務等各項謎團,我國官方對樂天瑪特展開集中調查,2017年左右,樂天瑪特中國業務虧損高達數十億元。

2018年樂天瑪特開始全面撤出中國的計劃,今年四月,樂天集團以14.72億人民幣的價格向物美出手北京21家門店,5月11日,利群股份擬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的12家公司。

至此,樂天正式道別中國。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半年,沃爾瑪關店15家


沃爾瑪是美國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2018財年營收達到5144億美元。

近日,沃爾瑪淄博柳泉路分店貼出公告稱,該店將於2019年6月25日起停止營業。淄博柳泉路店關閉後,沃爾瑪在山東將只剩下濟寧一家門店。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對於此次沃爾瑪撤出淄博的原因,沃爾瑪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為了公司進一步優化商業佈局。

最近幾年沃爾瑪的關店趨勢愈演愈烈。據媒體統計,2012年沃爾瑪在中國閉店5家,2013年閉店13家,2014年閉店17家,2015年閉店1家,2016年閉店13家,2017年閉店24家,2018年關閉21家,2019年至今沃爾瑪關店數量已經達到15家。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2014-2018年,各外資零售商撤退中國的具體時間和事件


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外資大商超,純屬自己作死


25年前,當現代商超這一新鮮事物在神州大地嶄露頭角時,中國的消費者立刻被商超那明亮的環境、齊全的商品、任選的自由、服務的周全所吸引。

曾經,商超做為全國性品牌必須爭奪的市場,它是品牌的展示窗口。你說你是馳名商標,現代商超裡面有你的位置嘛?沒有,那你就是吹牛。

而如今,大商超關門的越來越多,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生意一旦不行,管理層多半不去反思自身營銷能力不足,反而將更多的風險嫁接給經銷商,是造成大面積商超作死的節奏。各種條碼費、進場費、合同續簽費、返利、新店開張費等等名目繁多。

中國的外資商超,並不是以銷售產品盈利,而是想盡一切辦法收取各種費用維護生存。這是極為不健康的。有的商超為了賺取更多費用,想辦法把經銷商賣得好的產品鎖碼,逼迫經銷商解鎖,再收一次進店費。


慘烈,那些“倒”在中國的外資大商超



尤其是近兩年,當銷售額和利潤下降後,商超不是積極想辦法,聯合經銷商促銷提升銷量而是打起了歪主意,逼迫經銷商簽訂銷售任務和利潤任務,只要完不成就讓經銷商補利潤。想盡一切辦法從上游賺錢,失去了超市盈利的重心。

超長賬期、超大費用、經銷商不但不賺錢,逐漸發現自己越來越賠錢了!

這種不健康的零售現狀,被迫成就了中國獨特的電商銷售奇蹟。正是這些不平等的銷售條款,使便利店等私人超市迅速崛起。我們一邊在罵生意不好做,一邊詛咒電商,責怪馬雲搶了實體店的生意,請問:一個沒有新品、沒有市場活力、沒有眾多供貨商支持的超市,能走多遠?一個不顧合作伙伴死活的商戶,能活多久?憑什麼有競爭力?憑什麼拿到好產品?高毛利?更多促銷支持?

除此之外,部分和大商超合作的經銷商合同續簽費已經高達幾萬、幾十萬了,把全年的銷售額一算,商超的各項合同費用就佔據超市供貨額20%以上,讓經銷商加價多少啊?這還不包含商超的陳列費用、促銷折讓、促銷員費用等等。再加上電商侵蝕傳統商超的市場份額,如此延續下去,逼著消費者改地兒了,惡性循環!

不好的商超,生意差,壓榨經銷商。好的商超,比經銷商還要牛。這就是如今外資商超紛紛倒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背棄合作伙伴的商業行為,註定走不長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