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唐朝有一著名詩人,少時便落髮為僧,寺廟也無法掩飾他的才華,因為“推敲”這一典故被韓愈賞識,但造化弄人,他還俗後參加科舉,多次未能如願,仕途不順。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苦吟詩人”賈島,年輕時雲遊四海,與孟郊同病相憐,結為摯友。

“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賈島的詩風大多比較荒涼,寂寞,這也和他生活境遇有很大關係,自小家境貧寒,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經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所謂寒門出貴子,他在詩詞創作上的造詣卻是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為什麼稱他為“苦吟詩人”?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一年秋天,下著小雨,賈島撐著傘騎著自己的小毛驢踱步在長安城街道上,適時,一陣清風徐來,樹上的葉子被吹得漫天飛舞,喜歡作詩的他,一時之間心血來潮,便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但一旦思索後遲遲想不到合適的下句,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小毛驢便撞上了當時長安城裡一個大官的儀仗隊,京兆尹以為是“碰瓷”刁民,便把他抓去牢房,教育了一個晚上。由此可見,賈島醉心詩詞的程度,早已超越了廢寢忘食這般境界。

“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說道苦吟詩,不得不說“詩奴”賈島的一首佳作,全詩僅二十個字,卻流傳至今。全詩如下: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古代詩人創作也並非都是像李白一般,三杯美酒下肚,便滔滔不絕。更多的是像賈島這般,精雕細琢,反覆推敲。“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三年才寫兩句詩,每每吟來便不覺淚流不止。這句詩顯然是用了誇張的表現手法,表達出詩人用心刻苦鑽研的精神。都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好句來之不易。賈島的這兩句詩一方面是對自己際遇的感慨,另一方面,他的這種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態度,激勵著後世多少人發奮努力。我以前在有篇文章裡提到過,好詩有詩眼,要學會煉字,賈島便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的詩作看似普通尋常,意義都非常深遠,所選用的字句都是通過精雕細琢的,近乎完美,無可挑剔。

“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後兩句“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知音如果不明白我的心意,那我就回到曾經居住的深山裡,封筆不吟詩了。我們都說,懂的人不必解釋,不懂的人又何必解釋。古人特別重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賈島詩中所謂的知音是誰?原來是賈島的堂弟,佛號“無可上人”,由此可見二人的關係十分密切,視為知己。

“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賈島這首詩中所說的兩句三年得,究竟是哪兩句?翻閱賈島生平事蹟才知道,原來指的是“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首詩正是賈島送別無可上人時寫的,賈島對自己這兩句詩特別滿意,獨行的人只有潭底的影子追隨,累了只有一次次靠著大樹棲身。寫出了那種孤獨,寂寞,荒涼的感覺。這詩明為送別,實際上也是寄託自己內心的那種蒼涼之感,同是天涯淪落人。

“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韓愈曾經評價過賈島,詩曰: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雲頓覺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賈島在詩詞創作上的研究特別深刻,他的詩作自帶憂愁淒涼之感,獨樹一幟,被後人尊稱為“詩奴”,他一生為詩而生,把詩詞創作放在第一位,絞盡腦汁為得妙句而忘乎所以,這種執著追求孜孜不倦的精神難能可貴。他並不是我們今人所謂的“為賦新詞強說愁”,他的詩作都是寄託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只不過想找到更合適的表達方式,對自身詩詞創作有很高的要求,就如同我們現在所說的天秤座的人,喜歡追求完美。“兩句三年得”,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能靜下心來刻苦鑽研某一件事情,這種精神確實是我輩學習的典範。

“詩奴”一首小詩,開篇十個字,便足以流傳千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