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異物與食道異物有什麼不同表現?

氣道和食道一前一後在我們的咽喉和頸部縱向排列,然後進入胸腔。正常情況下,食物進入食道前都要經過咀嚼形成小的食糜團塊,並與唾液混合增加潤滑程度。如果有魚刺、骨頭等異物,在咀嚼過程中口咽部的黏膜、肌肉、舌體都能夠敏銳地感知到並將其分離。

而如果吃飯狼吞虎嚥,口腔內的“預處理”來不及完成,或是口咽部感覺和運動功能減退(多見於老年人),就容易在食道產生嵌頓、梗阻。食物性食道異物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尖銳的魚刺、細骨頭等刺到食道壁上,二是鈍性的大塊物體梗阻在食道內。此外的另一大類來源則是不慎吞下硬幣、筆帽等非食物性堅硬固體(多見於小兒)。

氣道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任何外來固體和液體,其保護機制主要依靠會厭運動和咳嗽反射完成。喉部肌肉和會厭軟骨等結構的協同工作會在吞嚥食物時自動遮蓋住氣道入口,把異物擋在外面,即使有少量漏網之魚,氣道也會通過劇烈的咳嗽反射來“排除異己”。氣道異物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小兒自己含著塑料玩具等玩耍時吞入氣道,成人則是溺水、醉酒後吸入嘔吐物以及在吃飯時說話、大笑將食物吸入氣道。

食道異物與氣道異物的鑑別並不難:食道異物患者可以正常發聲,訴有哽噎、疼痛感。氣道異物發生後,患者往往立即不能發聲,或出現聲嘶、劇烈嗆咳等表現,而且幾乎所有患者都會有一個非常有辨識度的手勢,就是用拇指和食指指向自己的喉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