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為何謀不軌?胡惟庸真的造反了嗎?

丞相是中國古代官僚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職位,一般而言為天下臣子之首,居於君王之下,有極高的權利。丞相、宰相最開始源自商周時期的家臣宰職,到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基本都有宰相一職,秦統一天下之後仍設左右丞相,相府為丞相的辦事機構。

胡惟庸為何謀不軌?胡惟庸真的造反了嗎?

秦朝最開始設置丞相,是為了加強皇權。丞相制度的確立,徹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然而初始丞相有選用百官、執行賞罰、參與軍國大政最高決策之權,隨著時間的發展,則成為威脅皇權的存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歷史,同時也是皇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歷史。作為官僚機構樞紐的丞相,它的演變發展到逐步廢除,都是皇帝鞏固中央集權的需要。

丞相在明太祖時期被廢,中國最後一位丞相是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眾所周知胡惟庸的結局十分悽慘,由他引發的“胡惟庸案”更是牽扯出一大批人,讓京城血流遍地。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十三年以“謀不軌”罪誅胡惟庸案九族,由此案牽連至死者達三萬人。那麼大家又是否知道此案如何開始,又為何牽連到三萬人的呢?

胡惟庸為何謀不軌?胡惟庸真的造反了嗎?

洪武十二年與胡惟庸同為中書官員的汪廣洋因為劉基的去世而被朱元璋下令賜死,汪廣洋去世之後他的妾室陳氏陪同死亡。陳氏原本是被充入宮廷的陳知縣的女兒,朱元璋得知其身份之後,問:“被入宮的女子只賞賜給功臣家,汪廣洋是如何得到的?”一怒之下問罪胡惟庸和六部屬官,洪武十三年又有塗節狀告胡惟庸謀反,不久御史中丞商皓也狀告胡惟庸有反意,於是胡惟庸被問罪誅殺。

胡惟庸一案並沒有因為胡惟庸及其九族的被誅而結束,此案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到洪武二十三年還有李善長因此事而被朱元璋問罪。我們從胡惟庸的罪名“謀不軌”就可以知道,是有胡惟庸謀反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經明確發生了造反事件。這個罪名有很多可以說的地方,後世通常認為胡惟庸的“不軌”並不存在,而只是朱元璋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

胡惟庸為何謀不軌?胡惟庸真的造反了嗎?

《明史》說:“惟庸即死,其反狀猶未盡露。”他人都已經死了,但是謀反意向卻仍然沒有暴露,他的“謀反之心”難以讓人信服。個人認為胡惟庸的死亡只是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需要下的犧牲品,所以當他去世之後,朱元璋一舉廢除丞相,國家大事全由皇帝處理。

只能說在中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國家官僚制度是為皇權服務的。當初秦始皇為了加強皇權,明確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徹底解決君權和相權的矛盾,直接殺胡惟庸廢除丞相。而等到後來發現少了個丞相,事務繁雜不能勝任之後,又設置內閣輔佐皇帝處理政事。丞相雖然在古代看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巨大,但一切都是皇帝給的,本身就受到限制。封建社會,到底皇帝才是老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