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卻用“薨”

霍去病和霍光兄弟二人,都是身居高位,但是死後一個是卒,一個是薨?為何評價不同呢?

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卻用“薨”

其實很簡單,這兩位的評價不是一個人寫的。評價霍去病“卒”的是司馬遷,評價霍光“薨”的是班固!

先說霍去病

在《史記》中,對於霍去病去世描述為“卒”,對衛青去世用的也是“卒”。除了衛青霍去病這兩位帝國雙璧。太史公對於大將路博德、通西域的張騫等大臣去世用的都是“卒”。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其後四年,大將軍青卒,諡為烈侯。子伉代為長平侯。自大將軍圍單于之後,十四年而卒。--《史記》

而在《漢書》中,對霍去病去世描述為“薨”,對於衛青去世也是薨。

去病自四年軍後三歲,元狩六年薨。上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像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子嬗嗣。嬗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為奉車都尉,從封泰山而薨。無子,國除。--漢書

霍去病元狩六年薨。漢武帝痛惜之下為霍去病大修陵墓,不但陵墓造的跟祁連山一樣,還雕刻了許多馬踏匈奴之類的雕像以彰顯霍去病生前的武功。

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卻用“薨”

在漢書中,不但霍去病去世是薨,霍去病兒子霍嬗在跟隨漢武帝封禪泰山時病故也被稱為“薨”。

我們再來看看衛青的記載。

元封五年,青薨,諡曰烈侯。子伉嗣,六年坐法免。

衛青在漢書中也是記載為“薨”,沒有疑問。

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卻用“薨”

在古代,不但人活著要在各方面講究區分階層,要分出個高低貴賤來,死後也是一樣重視。

天子--諸侯--大夫--士人--百姓--奴隸這一個鄙視鏈雖然從原始社會就誕生了,但是在周朝時期才在周禮中被明確的規定了下來。

天子禮器有九鼎、音樂有八侑、都城要九雄,用的車馬弓箭都和別人不一樣。諸侯、大夫按照規格依次遞減,要是違反了,那就是大不敬、造反之罪。

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期被稱為禮樂崩壞時代的原因。當時的諸侯都紛紛拿天子的禮儀、音樂,根本不管禮記的約束。

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卻用“薨”

但是當天子、諸侯死後還是要蓋棺定論的。在這個時候也要區分死者的社會地位。

郭德綱的相聲中說:古代天子死了叫崩,諸侯死了叫薨,士大夫死了叫卒,仇人死了叫哦耶!

雖然這是一個著名的段子,但其實前半部分說的是對的。根據《禮記·曲禮下》的記載,我們可以清晰的在死亡的稱呼上來分辨死者的社會地位、官職、爵位等情況。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再回到題目中霍去病和霍光。

霍去病活的時候先後擔任冠軍侯、驃騎將軍、大司馬,死後諡號為景桓候。他的死亡應該被稱之為“薨”。

但是司馬遷作為霍去病同時代的人,對於衛青和霍去病這種憑藉外戚的身份一步登天的人不抱有好感。

而且衛青和霍去病吸取了之前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招攬門客,結果被按上了造反的名頭被幹掉的教訓。一心一意專門打仗,打完仗之後閉門不出,從來不和文人交往,所以像司馬遷這樣的文人也不喜歡霍去病。

在《史記》中,司馬遷就明確的表示:衛青和霍去病出身低賤,結果享受到了漢武帝不同尋常的寵信,自然是取禍之道。

君子豹變,貴賤何常。青本奴虜,忽升戎行。姊配皇極,身尚平陽。寵榮斯僭,取亂彝章。嫖姚繼踵,再靜邊方。--史記

為什麼史書記載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卻用“薨”

而霍光雖然是霍去病的弟弟,但是其權勢比霍去病大多了,不但漢武帝死後一手把持了大漢帝國的權柄,輔佐漢昭帝。在漢昭帝死後,昌邑王劉賀即位,但劉賀僅僅當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廢除帝位,成了海昏侯。另立漢宣帝劉病己。

廢立皇帝這樣的事情,在霍光之前,只有商代的伊尹幹過。所以後來把廢立天子又稱之為尹霍之事。

而且三朝元老霍光“薨”後,漢宣帝和皇太后親臨,御賜給霍光“璧珠璣玉衣、黃腸題湊”這樣的最高等級棺槨,發甲士送靈車到茂陵……這些規格差不多是以天子的身份下葬的。

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載光屍柩以轀輬車,黃屋在纛,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諡曰宣成侯。發三河卒穿復士,起冢祠堂。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舊法。——漢書

所以我們看到,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對於衛青、霍去病這樣憑藉外戚身份上位的將軍,哪怕功勞很大,也只是一個“卒”字,體現了太史公暗中的鄙視。

而在《漢書》中,班固對於衛青、霍去病、霍光等人都評價為“薨”給予他們死後一個符合侯爵身份的說法。

這一個對於“去世”不同的評價中,體現著司馬遷和班固對於霍氏兄弟不同的看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