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又能證明什麼'

"
"
死,又能證明什麼

文\\鍾百超

最近讀著名散文作家耿立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死是死的證明”。目光接觸到這些文字,不由得想起北島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死是什麼?死是死的證明。死就死了,還要證明什麼?

在農村,老人家去世前,都要為自己備一口棺材。那是自己最後的歸宿,必須早日籌謀,等到去世的時候,就可以有一個安頓自己軀體和靈魂的家園。耿立的父親也不例外,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早早地為自己打製了泡桐的棺木。耿立說,為自己準備棺材,這一切都是那麼坦然。筆者的一位朋友,在一次聊天時說到,在給母親找墓地的時候,也順便給自己找了一個。他說的時候,非常淡定,彷彿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一個人應當怎樣死去?是有尊嚴地死去,堂堂正正地下葬,還是卑微地死去,然後偷偷摸摸地掩埋。耿立的父親,因為怕死後火燒,去世後家人就悄悄地在冬日的夜間把他埋掉。然後,當他逝去三年,按照當地風俗,家人招呼親朋戚友,鄰居同學故舊來參加“過三年”。這似乎是在為死者挽回一點面子,也給活著的人一個贖罪的機會。

"
死,又能證明什麼

文\\鍾百超

最近讀著名散文作家耿立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死是死的證明”。目光接觸到這些文字,不由得想起北島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死是什麼?死是死的證明。死就死了,還要證明什麼?

在農村,老人家去世前,都要為自己備一口棺材。那是自己最後的歸宿,必須早日籌謀,等到去世的時候,就可以有一個安頓自己軀體和靈魂的家園。耿立的父親也不例外,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早早地為自己打製了泡桐的棺木。耿立說,為自己準備棺材,這一切都是那麼坦然。筆者的一位朋友,在一次聊天時說到,在給母親找墓地的時候,也順便給自己找了一個。他說的時候,非常淡定,彷彿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一個人應當怎樣死去?是有尊嚴地死去,堂堂正正地下葬,還是卑微地死去,然後偷偷摸摸地掩埋。耿立的父親,因為怕死後火燒,去世後家人就悄悄地在冬日的夜間把他埋掉。然後,當他逝去三年,按照當地風俗,家人招呼親朋戚友,鄰居同學故舊來參加“過三年”。這似乎是在為死者挽回一點面子,也給活著的人一個贖罪的機會。

死,又能證明什麼

耿立說,其實,多數人在活著的時候,是沒有多少尊嚴可言的,他們受盡了侮辱,你看那些父老的眼神就知道,膽怯、猥瑣,說話時不敢正面與人相視,說話也囁嚅,即使在他們少有開心的時分,也是痛苦長久於心的原因。

既然活著的時候沒有尊嚴,那麼,只有在他死去的時候才給予他做人應有的尊嚴。耿立說,我們那裡的人出殯時候,那棺材和棺材的架木,都是實木,很重,需要十個壯勞力才能抬起。我不解為何要這樣重的棺木和架木,有朋友解釋了,這是因為老家的人一輩子太輕飄,人們給這些勞作一生的靈魂配重,讓大家記得他曾在這片土地上走過。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孟子也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海德格爾認為,死就是“向死亡的存在”或說是“向死而生”。死,可以指一個過程,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布魯諾認為,他不是死人,因為他有目的地生活著;他不是活人,他本身是死寂的;他沒有死亡,因為他在死亡中產生思想;他沒有生命,因為他不生長,也感覺不到自己。尼采也曾說過,當你們死,你們的精神和道德當輝燦著如落霞之環照耀著世界;否則你們的死是失敗的。

"
死,又能證明什麼

文\\鍾百超

最近讀著名散文作家耿立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死是死的證明”。目光接觸到這些文字,不由得想起北島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死是什麼?死是死的證明。死就死了,還要證明什麼?

在農村,老人家去世前,都要為自己備一口棺材。那是自己最後的歸宿,必須早日籌謀,等到去世的時候,就可以有一個安頓自己軀體和靈魂的家園。耿立的父親也不例外,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早早地為自己打製了泡桐的棺木。耿立說,為自己準備棺材,這一切都是那麼坦然。筆者的一位朋友,在一次聊天時說到,在給母親找墓地的時候,也順便給自己找了一個。他說的時候,非常淡定,彷彿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一個人應當怎樣死去?是有尊嚴地死去,堂堂正正地下葬,還是卑微地死去,然後偷偷摸摸地掩埋。耿立的父親,因為怕死後火燒,去世後家人就悄悄地在冬日的夜間把他埋掉。然後,當他逝去三年,按照當地風俗,家人招呼親朋戚友,鄰居同學故舊來參加“過三年”。這似乎是在為死者挽回一點面子,也給活著的人一個贖罪的機會。

死,又能證明什麼

耿立說,其實,多數人在活著的時候,是沒有多少尊嚴可言的,他們受盡了侮辱,你看那些父老的眼神就知道,膽怯、猥瑣,說話時不敢正面與人相視,說話也囁嚅,即使在他們少有開心的時分,也是痛苦長久於心的原因。

既然活著的時候沒有尊嚴,那麼,只有在他死去的時候才給予他做人應有的尊嚴。耿立說,我們那裡的人出殯時候,那棺材和棺材的架木,都是實木,很重,需要十個壯勞力才能抬起。我不解為何要這樣重的棺木和架木,有朋友解釋了,這是因為老家的人一輩子太輕飄,人們給這些勞作一生的靈魂配重,讓大家記得他曾在這片土地上走過。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孟子也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海德格爾認為,死就是“向死亡的存在”或說是“向死而生”。死,可以指一個過程,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布魯諾認為,他不是死人,因為他有目的地生活著;他不是活人,他本身是死寂的;他沒有死亡,因為他在死亡中產生思想;他沒有生命,因為他不生長,也感覺不到自己。尼采也曾說過,當你們死,你們的精神和道德當輝燦著如落霞之環照耀著世界;否則你們的死是失敗的。

死,又能證明什麼

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死又是意味著什麼?耿立說,每個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思考過死去了,太多人來不及思考也死去了。死,對某些人可說是一種痛苦的結束,對另一些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永久的休息。

活著究竟是為什麼?耿立說,這片土地的人,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活著,但生活得閉塞,靈性的缺失,使他們的心理狹窄和執拗,他們的眼前利益就是最大的可感知的存在,眼前如果有了塌方,那他們就會茫然活著絕望。

耿立又說,世間沒有所謂的“龍種”,有的只是野心;世間也沒有所謂的成功,有的只是機遇。這些父親都不具備,他只有默默地承受,他不是勇者,亦非智者,他不是一個人生的表演論者,也非一個人生的目的論者,有時他分不清世間的直道善行與怙惡悛醜,他上當,他受騙,他是一個最忠實的承受者,就像一再表述過的一個意象:土地,農民是土地,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構成了土地。

"
死,又能證明什麼

文\\鍾百超

最近讀著名散文作家耿立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死是死的證明”。目光接觸到這些文字,不由得想起北島的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死是什麼?死是死的證明。死就死了,還要證明什麼?

在農村,老人家去世前,都要為自己備一口棺材。那是自己最後的歸宿,必須早日籌謀,等到去世的時候,就可以有一個安頓自己軀體和靈魂的家園。耿立的父親也不例外,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早早地為自己打製了泡桐的棺木。耿立說,為自己準備棺材,這一切都是那麼坦然。筆者的一位朋友,在一次聊天時說到,在給母親找墓地的時候,也順便給自己找了一個。他說的時候,非常淡定,彷彿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一個人應當怎樣死去?是有尊嚴地死去,堂堂正正地下葬,還是卑微地死去,然後偷偷摸摸地掩埋。耿立的父親,因為怕死後火燒,去世後家人就悄悄地在冬日的夜間把他埋掉。然後,當他逝去三年,按照當地風俗,家人招呼親朋戚友,鄰居同學故舊來參加“過三年”。這似乎是在為死者挽回一點面子,也給活著的人一個贖罪的機會。

死,又能證明什麼

耿立說,其實,多數人在活著的時候,是沒有多少尊嚴可言的,他們受盡了侮辱,你看那些父老的眼神就知道,膽怯、猥瑣,說話時不敢正面與人相視,說話也囁嚅,即使在他們少有開心的時分,也是痛苦長久於心的原因。

既然活著的時候沒有尊嚴,那麼,只有在他死去的時候才給予他做人應有的尊嚴。耿立說,我們那裡的人出殯時候,那棺材和棺材的架木,都是實木,很重,需要十個壯勞力才能抬起。我不解為何要這樣重的棺木和架木,有朋友解釋了,這是因為老家的人一輩子太輕飄,人們給這些勞作一生的靈魂配重,讓大家記得他曾在這片土地上走過。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孟子也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海德格爾認為,死就是“向死亡的存在”或說是“向死而生”。死,可以指一個過程,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布魯諾認為,他不是死人,因為他有目的地生活著;他不是活人,他本身是死寂的;他沒有死亡,因為他在死亡中產生思想;他沒有生命,因為他不生長,也感覺不到自己。尼采也曾說過,當你們死,你們的精神和道德當輝燦著如落霞之環照耀著世界;否則你們的死是失敗的。

死,又能證明什麼

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死又是意味著什麼?耿立說,每個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思考過死去了,太多人來不及思考也死去了。死,對某些人可說是一種痛苦的結束,對另一些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永久的休息。

活著究竟是為什麼?耿立說,這片土地的人,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活著,但生活得閉塞,靈性的缺失,使他們的心理狹窄和執拗,他們的眼前利益就是最大的可感知的存在,眼前如果有了塌方,那他們就會茫然活著絕望。

耿立又說,世間沒有所謂的“龍種”,有的只是野心;世間也沒有所謂的成功,有的只是機遇。這些父親都不具備,他只有默默地承受,他不是勇者,亦非智者,他不是一個人生的表演論者,也非一個人生的目的論者,有時他分不清世間的直道善行與怙惡悛醜,他上當,他受騙,他是一個最忠實的承受者,就像一再表述過的一個意象:土地,農民是土地,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構成了土地。

死,又能證明什麼

耿立感慨道,我有時覺得,我的故鄉就像悲劇裡的一隻羔羊。是的,有時候一隻羊,竟然惹出了一個驚天的悲劇來。一個叫滿娃的孩子,因為放羊的時候看漫畫書,而沒有注意到自家的三隻羊跑到別人家的田裡吃麥苗。正好給麥田的主人留根媳婦看見了,用鐵鍬把其中的一隻給砸死。滿娃懼怕被家裡的大人打罵一頓,不敢把死羊抱回家,於是就抱著羊羔跳進河裡。

人命關天,豈能一死了之。滿娃的家裡人,拿著木棍、鐵鍬圍著留根家,把滿娃的屍體放在一張靈床上,靈床放在留根家的院子裡。留根家的人也不相讓,都拿起鋼管、七節鞭來,眼看一場血腥的械鬥就要發生,留根的媳婦偷偷地喝下農藥,也死了。

耿立說,因為一隻羊,是的,就因為一隻羊,奪去了兩條命,就像把生死看得很輕,這裡的人不把命當成命,我們怎麼論證這些死因?有什麼邏輯關聯,讓我得出死的理由?我知道這是土地的不幸,如果你的周圍都是廢墟和冰凌,那種無邊的寂寞和恐懼,怎能讓你內心安詳?

耿立說,土地萬有,土地亦無言,土地養活了穀物,土地養活了炊煙,土地養活了我們和歷史,土地最低賤,無數的人扭曲了它、塑造它,但最終塑造它的人都不見了,最後我們活著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它還存在。

讀完耿立的這篇散文,我才發覺,死,其實證明不了什麼。一個只為生存而存在的個體,他的生與死,與一根鴻毛有何區別?

2018.1.9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