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奢望別人的懂得,太貴!

婚姻 鮑叔牙 雞湯 美文 王大正微課堂 2017-06-01

不要奢望別人的懂得,太貴!

所謂“懂得”,深一層的就是無需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就心領神會;淺一層的就是你明白我為什麼會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簡單說,懂得是一種最輕鬆的交往,無需追問,無需解釋,無需過多的對白,一切都可明瞭。

能如此輕鬆交往,當然人人嚮往。而這一向往,就容易被神化。

經常有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說自己不快樂,覺得在團隊中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感覺沒有人懂自己,他說:我講個段子他們都不懂。我不快樂,我要換個工作。

這種心理我很理解,在校園,每一天都是同樣的人,就算彼此再沒有心靈上的默契,也會因每一天在一起生活而建立彼此交往的固定模式,比如動動右腿就知道是希望你們邁一樣的步伐,比如咳嗽一下另一個就立刻明白要一起戲弄誰,比如說到某個詞就已笑得停不下來,別人卻不明白那詞背後的梗……但進入社會後,環境完全不同,上了班就是工作,中午有點時間除了吃飯大多數人還會選擇睡上一覺,下了班,忙戀愛忙回家忙接孩子,大家的節奏和重心不在一個點上,原本默契就很難養成,又何論“懂得”?

工作之中,把工作做好是第一步,大家都忙著養家餬口,忙著跟現實對抗和解,和解對抗,狀態不一樣,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研究你關注你進而懂你?在校園,因為年紀相同愛好相同,只要有一個閃光點就很容易成為話題的主角,但走入社會,要的是實踐經驗,再厲害的新人沒有實踐經驗就很難成為主角,這種種失落,自然會形成一種錯覺:沒有人懂我,我不屬於這裡。

如果僅僅因為這些不適應,這些暫時的不懂,就放棄一份工作,是不是成本太高了?

還有呢,總聽人說:我沒辦法與他合作,他不懂我,做了A他問B,做了B他問C,沒完沒了。也有人說:我之所以結束上一段婚姻,就是因為她越來越不懂我,彼此間沒有話聊。

聽聽,這成本!

其實很多時候搭檔不是不懂他更不是找他問題,而是想促使他更優秀,把事情做到更好。而在婚姻中,當初選擇結婚肯定是有過精神上相對順暢的溝通,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改變,他的追求也在改變,而這改變的節奏與他的夫人不在一條線上。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他到了事業與家庭與年紀與能力糾結到一起的焦慮期,他被這些無形的感覺困住找不到出口,藉由放棄婚姻尋找一種解脫,但這樣的做法無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都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裡的懂得,不僅僅是懂得別人懂得萬物,還有懂得自己。你是否懂得了你自己內心所需,懂得了你身處的環境,懂得了你所負的責任?而這裡的慈悲,不僅僅是對別人的慈悲對萬物的慈悲,還有對自己的慈悲。而這慈悲,不是一味地放縱自己,更多的是基於對自己真正的懂得,放下一些需求,或者說,對他人的要求。對他人的要求少了,“本我”也就快樂了。

各人有不同的使命與責任,沒有誰是為我們而生而活,“懂得”的那個人肯定是存在的,但無論是誰,都只會是一部分的交集,而非全部。俞伯牙和鍾子期是音律上的懂得,管仲和鮑叔牙是識人上的懂得,劉備和諸葛亮是才能上的懂得……我們實在不能打著“懂得”的旗號去要求別人太多,又何況,我們能真正懂得誰呢?

有些時候,我們要求別人“懂得”,不過是因為自身的能量過於微少,我們沒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脆弱面對誤解面對寂寞,於是,我們把這些無助依附於“懂得”之上,有則依賴,無則放縱自己。如此,是不是有些悲哀?把年華把快樂把情感統統依附過去,成本是不是太高了些?

有人說懂得是一種呵護,是一種溫度,而我更想說,懂得是一種能量,一種源於自己內心的能量,當我們不再依附於他人的“懂得”而仍能快樂行走時,你會發現,內在的“懂得”比外求的“懂得”更慈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