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安娜的悲慘命運並不值得同情,但可以憐憫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編的電影名稱依然是《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叫"致命邂逅"應該更貼切。

這是一部講述19世紀,發生在俄國上流社會,貴婦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外戀的愛情故事。

安娜的老公是位嚴肅缺乏情趣兒的政治家,比安娜大十歲。他們有一個八歲的兒子。生活原本平淡,但不失和諧安寧。

由於哥哥的婚外情導致婚姻危機,安娜去哥哥家幫哥哥調節家庭矛盾。然而,就是此行讓安娜意外遇到了英俊多情的青年軍官沃倫斯基。沃倫斯基對安娜的容貌一見傾心。本來,安娜嫂子的妹妹基蒂一直鍾情於沃倫斯基。並且,痴情於沃倫斯基的基蒂拒絕了深愛著她的莊園主康斯坦丁·列文的求婚。

《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安娜的悲慘命運並不值得同情,但可以憐憫

最初面對沃倫斯基地熱烈追求的時候,安娜雖然也心旌搖盪,但還是義正言辭地拒絕了。雖然婚姻生活枯燥乏味,雖然安娜不愛自己的那個古板嚴肅的丈夫,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八歲孩子的母親,她愛自己的兒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奈何沃倫斯基不屈不撓地追求,安娜最終淪陷在沃倫斯基火熱熾烈的愛情裡。

很快,安娜的丈夫聽到了關於妻子婚外情的流言蜚語。並且在一次賽馬會上,沃倫斯基的那匹愛馬在比賽途中突然倒地,安娜對沃倫斯基的安危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冷靜地勸說安娜注意自身舉止,維護夫妻形象。而沃倫斯基由於突然受了驚嚇,狼狽中居然開槍打死了愛馬。

一直以來,卡列寧的人物形象被冠以虛偽和自私。可我倒從這個片段中看到了卡列寧作為成熟穩重的上流社會男人的教養。他並沒有因為妻子的失態丟了自己的臉,而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妻子做出一般男人可能有的過激行為。他依然冷靜而剋制地保存了自己和妻子的顏面。

《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安娜的悲慘命運並不值得同情,但可以憐憫

而沃倫斯基的行為,卻讓我感到髮指。愛馬的失足跌倒,就可以讓毫髮無損的沃倫斯基衝動之下開槍打死了它,說明了什麼?我認為恰恰說明了沃倫斯基的自私虛偽和冷酷無情。這樣的男人真的值得安娜放棄家庭和名譽,去追隨他嗎?

安娜懷了沃倫斯基的孩子卻流產了,虛弱的安娜在病床上向卡列寧懺悔,請求他的原諒。在妻子背叛的痛苦和矛盾焦灼中的卡列寧,依然大度地選擇原諒。而病癒後的安娜卻和沃倫斯基私奔了。

這個口口聲聲愛自己兒子的母親,最終沒能抵禦住婚外情的誘惑。扔下自己年僅八歲的兒子跟人私奔,我並不認為這是安娜勇敢追求愛情的表現。相反,我卻認為這是她自掘墳墓的開始。

來看一看另一個女孩的命運安排。基蒂在沃倫斯基對安娜情有獨鍾後,十分痛苦,大病了一場。病癒後的基蒂在一場宴會上遇到了曾經被她拒絕求愛的康斯坦丁·列文。此次接觸中,基蒂看到了列文的優秀並愛上了這個情深義重的小夥子。後來,他們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舉行了婚禮。婚後,基蒂為列文生了一個兒子。不得不說,基蒂是幸運的。也不得不說,基蒂比安娜有思想有眼光。

《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安娜的悲慘命運並不值得同情,但可以憐憫

所謂的命運,都是自己選擇行為下的後果和結果。

和沃倫斯基私奔後的安娜由於受到了社會輿論和道德譴責,不能公然出席任何公眾場合的聚會,甚至不能去劇場看演出。

而沃倫斯基卻被社會寬容諒解和接納,所有生活一如既往。安娜感到屈辱憤怒卻又無可奈何。沃倫斯基希望安娜跟卡列寧離婚,徹底脫離關係。安娜怕自己的兒子會因為她與卡列寧的離婚,長大後憤恨她瞧不起她。

沃倫斯基既不能正大光明地娶有夫之婦安娜,又不能公然帶著她出席任何公眾場合。沃倫斯基慢慢對安娜失去了熱情和耐心。

終於在一次劇烈的爭吵之後,沃倫斯基離開了家。心灰意冷的安娜來到了火車站,毅然決然地投身在迎面而來的火車下面。

《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安娜的悲慘命運並不值得同情,但可以憐憫

安娜臥軌自殺了。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還在為原著中的安娜叫屈叫不公。可是,安娜自己就沒有責任嗎?婚外情,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為道德所不齒的。作為母親,當安娜偷偷回家看望被自己拋棄的八歲的兒子,孩子在她耳邊說:"你是最好的人!"安娜心裡不應該覺得慚愧嗎?

我覺得安娜的悲慘命運並不值得同情,但可以憐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