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自1905年惟一學堂創辦以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走過了114個春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學校始終與祖國同發展共成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一代代附中人總是憑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向,書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播種革命基因,奠定優良育人傳統

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深陷被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險境地。為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一批有識之士發出了“救亡圖存,保種存國”的吶喊,提出了“廢科舉,興學校”的主張。曾跟隨湘軍親歷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禹之謨,在長沙創辦了惟一學堂。在為陳天華等烈士公葬嶽麓山時,身為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首任會長的禹之謨,發動長沙學生萬餘人蔘與公葬,並身先士卒,率領惟一學堂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學堂創辦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07年,禹之謨被清廷殺害,就義前高呼:“我為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胸懷祖國、心繫蒼生,這種從建校伊始就攜帶而來的革命基因,代代傳承、生生不息,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

惟一學堂後曾改名湖南私立廣益中學。“湖南私立學校開辦最早且成績優秀者,以廣益……為最”(見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報》),學校辦學早期,儘管篳路藍縷、舉步維艱,但仍然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開設修身課,嚴格學生操行考查,規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準參加畢業考試;開設體育課,組建籃球、排球、網球、田徑、武術代表隊,其中籃球隊更是勇奪省運會冠軍;成立學生自治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生活動內容豐富,每期舉辦論文、時事、珠算、寫字和中外文演講競賽……種種辦學舉措,切合當代教育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培養出李立三、柳直荀、歐陽予倩和朱鎔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同時,奠定了學校綿延至今的優良育人傳統,為日後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形成鮮明辦學特色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115年前,

中華民族,風雨飄搖,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先生抱定實業救國、

教育救國、革命救國的宗旨,

創辦惟一學堂。

從此這所學校走上了培養志士仁人的道路,

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湖湘的夜空。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自1905年惟一學堂創辦以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走過了114個春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學校始終與祖國同發展共成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一代代附中人總是憑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向,書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播種革命基因,奠定優良育人傳統

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深陷被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險境地。為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一批有識之士發出了“救亡圖存,保種存國”的吶喊,提出了“廢科舉,興學校”的主張。曾跟隨湘軍親歷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禹之謨,在長沙創辦了惟一學堂。在為陳天華等烈士公葬嶽麓山時,身為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首任會長的禹之謨,發動長沙學生萬餘人蔘與公葬,並身先士卒,率領惟一學堂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學堂創辦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07年,禹之謨被清廷殺害,就義前高呼:“我為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胸懷祖國、心繫蒼生,這種從建校伊始就攜帶而來的革命基因,代代傳承、生生不息,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

惟一學堂後曾改名湖南私立廣益中學。“湖南私立學校開辦最早且成績優秀者,以廣益……為最”(見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報》),學校辦學早期,儘管篳路藍縷、舉步維艱,但仍然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開設修身課,嚴格學生操行考查,規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準參加畢業考試;開設體育課,組建籃球、排球、網球、田徑、武術代表隊,其中籃球隊更是勇奪省運會冠軍;成立學生自治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生活動內容豐富,每期舉辦論文、時事、珠算、寫字和中外文演講競賽……種種辦學舉措,切合當代教育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培養出李立三、柳直荀、歐陽予倩和朱鎔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同時,奠定了學校綿延至今的優良育人傳統,為日後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形成鮮明辦學特色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115年前,

中華民族,風雨飄搖,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先生抱定實業救國、

教育救國、革命救國的宗旨,

創辦惟一學堂。

從此這所學校走上了培養志士仁人的道路,

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湖湘的夜空。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自1905年惟一學堂創辦以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走過了114個春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學校始終與祖國同發展共成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一代代附中人總是憑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向,書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播種革命基因,奠定優良育人傳統

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深陷被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險境地。為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一批有識之士發出了“救亡圖存,保種存國”的吶喊,提出了“廢科舉,興學校”的主張。曾跟隨湘軍親歷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禹之謨,在長沙創辦了惟一學堂。在為陳天華等烈士公葬嶽麓山時,身為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首任會長的禹之謨,發動長沙學生萬餘人蔘與公葬,並身先士卒,率領惟一學堂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學堂創辦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07年,禹之謨被清廷殺害,就義前高呼:“我為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胸懷祖國、心繫蒼生,這種從建校伊始就攜帶而來的革命基因,代代傳承、生生不息,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

惟一學堂後曾改名湖南私立廣益中學。“湖南私立學校開辦最早且成績優秀者,以廣益……為最”(見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報》),學校辦學早期,儘管篳路藍縷、舉步維艱,但仍然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開設修身課,嚴格學生操行考查,規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準參加畢業考試;開設體育課,組建籃球、排球、網球、田徑、武術代表隊,其中籃球隊更是勇奪省運會冠軍;成立學生自治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生活動內容豐富,每期舉辦論文、時事、珠算、寫字和中外文演講競賽……種種辦學舉措,切合當代教育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培養出李立三、柳直荀、歐陽予倩和朱鎔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同時,奠定了學校綿延至今的優良育人傳統,為日後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形成鮮明辦學特色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115年前,

中華民族,風雨飄搖,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先生抱定實業救國、

教育救國、革命救國的宗旨,

創辦惟一學堂。

從此這所學校走上了培養志士仁人的道路,

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湖湘的夜空。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二、探索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改革開放以後,學校抓住歷史機遇,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1980年,作為首批由省教委組織實施的整體教學改革實驗學校,附中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抵制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學校在全省教書育人大會上率先發起制定包括不提前文理分科、不在節假日成建制補課、不搞高三教師專業隊在內的“八項規約”(見1987年9月2日《湖南日報》)。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和諧發展四大目標,大力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自覺的“內驅型教育”。附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突出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湖南教育》《人民教育》(1997年第1期)同期發表長篇通訊報道學校辦學育人經驗,並以“辦好實施素質教育的示範學校”為題刊發評論員文章。

學校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髮展個性特長,在其多維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有特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整合資源,舉辦超常發展教育實驗班,對智力水平超出常人的兒童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成為國內較早開展超常教育實驗的學校之一。1989年,省教委確定附中為全省六所實驗中學之一,學校隨即開始了基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整體改革: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改革必修課、增設選修課、加強勞技課、豐富活動課、開發隱性課;加強德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舉辦理科實驗班,發展學生學科特長,培養和指導學有興趣、學有餘力、學有專長的學生參加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上世紀九十年代,即有16名學生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或銀牌,《中國教育報》(1993年8月11日)曾以“金牌搖籃夢正圓”為題頭版頭條報道了學校在發展學生學科特長方面的突出成績。學校整體改革成果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二等獎、湖南省中小學教學改革和教育實驗成果一等獎。附中在人才培養理念上的深度變革,使得教育質量節節攀升,社會聲望日漸響亮,學校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新中國成立後,

附中人潛心教育,不斷探索教育的真諦。

改革開放以後,

附中人以教改實驗、課題研究,探尋教育的規律,

促使學校走向了新的輝煌,

贏得了“金牌搖籃”、“課改先鋒、”“辦學典範”、“擔當楷模”的廣泛讚譽。

湖南師大附中,

已經成為名震三湘、享譽全國、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自1905年惟一學堂創辦以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走過了114個春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學校始終與祖國同發展共成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一代代附中人總是憑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向,書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播種革命基因,奠定優良育人傳統

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深陷被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險境地。為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一批有識之士發出了“救亡圖存,保種存國”的吶喊,提出了“廢科舉,興學校”的主張。曾跟隨湘軍親歷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禹之謨,在長沙創辦了惟一學堂。在為陳天華等烈士公葬嶽麓山時,身為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首任會長的禹之謨,發動長沙學生萬餘人蔘與公葬,並身先士卒,率領惟一學堂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學堂創辦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07年,禹之謨被清廷殺害,就義前高呼:“我為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胸懷祖國、心繫蒼生,這種從建校伊始就攜帶而來的革命基因,代代傳承、生生不息,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

惟一學堂後曾改名湖南私立廣益中學。“湖南私立學校開辦最早且成績優秀者,以廣益……為最”(見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報》),學校辦學早期,儘管篳路藍縷、舉步維艱,但仍然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開設修身課,嚴格學生操行考查,規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準參加畢業考試;開設體育課,組建籃球、排球、網球、田徑、武術代表隊,其中籃球隊更是勇奪省運會冠軍;成立學生自治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生活動內容豐富,每期舉辦論文、時事、珠算、寫字和中外文演講競賽……種種辦學舉措,切合當代教育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培養出李立三、柳直荀、歐陽予倩和朱鎔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同時,奠定了學校綿延至今的優良育人傳統,為日後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形成鮮明辦學特色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115年前,

中華民族,風雨飄搖,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先生抱定實業救國、

教育救國、革命救國的宗旨,

創辦惟一學堂。

從此這所學校走上了培養志士仁人的道路,

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湖湘的夜空。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二、探索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改革開放以後,學校抓住歷史機遇,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1980年,作為首批由省教委組織實施的整體教學改革實驗學校,附中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抵制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學校在全省教書育人大會上率先發起制定包括不提前文理分科、不在節假日成建制補課、不搞高三教師專業隊在內的“八項規約”(見1987年9月2日《湖南日報》)。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和諧發展四大目標,大力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自覺的“內驅型教育”。附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突出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湖南教育》《人民教育》(1997年第1期)同期發表長篇通訊報道學校辦學育人經驗,並以“辦好實施素質教育的示範學校”為題刊發評論員文章。

學校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髮展個性特長,在其多維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有特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整合資源,舉辦超常發展教育實驗班,對智力水平超出常人的兒童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成為國內較早開展超常教育實驗的學校之一。1989年,省教委確定附中為全省六所實驗中學之一,學校隨即開始了基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整體改革: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改革必修課、增設選修課、加強勞技課、豐富活動課、開發隱性課;加強德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舉辦理科實驗班,發展學生學科特長,培養和指導學有興趣、學有餘力、學有專長的學生參加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上世紀九十年代,即有16名學生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或銀牌,《中國教育報》(1993年8月11日)曾以“金牌搖籃夢正圓”為題頭版頭條報道了學校在發展學生學科特長方面的突出成績。學校整體改革成果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二等獎、湖南省中小學教學改革和教育實驗成果一等獎。附中在人才培養理念上的深度變革,使得教育質量節節攀升,社會聲望日漸響亮,學校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新中國成立後,

附中人潛心教育,不斷探索教育的真諦。

改革開放以後,

附中人以教改實驗、課題研究,探尋教育的規律,

促使學校走向了新的輝煌,

贏得了“金牌搖籃”、“課改先鋒、”“辦學典範”、“擔當楷模”的廣泛讚譽。

湖南師大附中,

已經成為名震三湘、享譽全國、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2019年7月,彭凌峰同學(右二)以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勇奪第30屆國際生物奧賽金牌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自1905年惟一學堂創辦以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走過了114個春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學校始終與祖國同發展共成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一代代附中人總是憑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向,書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播種革命基因,奠定優良育人傳統

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深陷被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險境地。為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一批有識之士發出了“救亡圖存,保種存國”的吶喊,提出了“廢科舉,興學校”的主張。曾跟隨湘軍親歷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禹之謨,在長沙創辦了惟一學堂。在為陳天華等烈士公葬嶽麓山時,身為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首任會長的禹之謨,發動長沙學生萬餘人蔘與公葬,並身先士卒,率領惟一學堂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學堂創辦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07年,禹之謨被清廷殺害,就義前高呼:“我為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胸懷祖國、心繫蒼生,這種從建校伊始就攜帶而來的革命基因,代代傳承、生生不息,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

惟一學堂後曾改名湖南私立廣益中學。“湖南私立學校開辦最早且成績優秀者,以廣益……為最”(見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報》),學校辦學早期,儘管篳路藍縷、舉步維艱,但仍然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開設修身課,嚴格學生操行考查,規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準參加畢業考試;開設體育課,組建籃球、排球、網球、田徑、武術代表隊,其中籃球隊更是勇奪省運會冠軍;成立學生自治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生活動內容豐富,每期舉辦論文、時事、珠算、寫字和中外文演講競賽……種種辦學舉措,切合當代教育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培養出李立三、柳直荀、歐陽予倩和朱鎔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同時,奠定了學校綿延至今的優良育人傳統,為日後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形成鮮明辦學特色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115年前,

中華民族,風雨飄搖,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先生抱定實業救國、

教育救國、革命救國的宗旨,

創辦惟一學堂。

從此這所學校走上了培養志士仁人的道路,

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湖湘的夜空。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二、探索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改革開放以後,學校抓住歷史機遇,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1980年,作為首批由省教委組織實施的整體教學改革實驗學校,附中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抵制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學校在全省教書育人大會上率先發起制定包括不提前文理分科、不在節假日成建制補課、不搞高三教師專業隊在內的“八項規約”(見1987年9月2日《湖南日報》)。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和諧發展四大目標,大力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自覺的“內驅型教育”。附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突出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湖南教育》《人民教育》(1997年第1期)同期發表長篇通訊報道學校辦學育人經驗,並以“辦好實施素質教育的示範學校”為題刊發評論員文章。

學校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髮展個性特長,在其多維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有特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整合資源,舉辦超常發展教育實驗班,對智力水平超出常人的兒童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成為國內較早開展超常教育實驗的學校之一。1989年,省教委確定附中為全省六所實驗中學之一,學校隨即開始了基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整體改革: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改革必修課、增設選修課、加強勞技課、豐富活動課、開發隱性課;加強德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舉辦理科實驗班,發展學生學科特長,培養和指導學有興趣、學有餘力、學有專長的學生參加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上世紀九十年代,即有16名學生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或銀牌,《中國教育報》(1993年8月11日)曾以“金牌搖籃夢正圓”為題頭版頭條報道了學校在發展學生學科特長方面的突出成績。學校整體改革成果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二等獎、湖南省中小學教學改革和教育實驗成果一等獎。附中在人才培養理念上的深度變革,使得教育質量節節攀升,社會聲望日漸響亮,學校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新中國成立後,

附中人潛心教育,不斷探索教育的真諦。

改革開放以後,

附中人以教改實驗、課題研究,探尋教育的規律,

促使學校走向了新的輝煌,

贏得了“金牌搖籃”、“課改先鋒、”“辦學典範”、“擔當楷模”的廣泛讚譽。

湖南師大附中,

已經成為名震三湘、享譽全國、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2019年7月,彭凌峰同學(右二)以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勇奪第30屆國際生物奧賽金牌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2019年7月,陳俊豪同學(後排右七)勇奪第50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

三、深化課程改革,打造現代教育實驗學校

1999年,教育部發起組織以高中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項目,附中被確定為首批項目建設校。次年,附中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湖南省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學校”。自此,學校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在“以人為本,承認差異,發展個性,著眼未來”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學校構建起“兩性(基礎性、拓展性)四型(提高型、興趣型、實踐型、研究型)”全新課程體系,有效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走向社會、對接未來。卓有成效的高中課程改革為學校在新世紀贏得了“教改先鋒”的美譽,學校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湖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樣板學校”。2012年,時任校長常力源因此被評為“全國名校長”;2013年,校長謝永紅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卓越校長”榮譽稱號。

2012年,省教育廳決定在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開展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試點工作,並向全省印發《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方案》。附中以此為契機,趁勢而上,選擇從制度建設入手,多次修訂學校管理要務,切實保障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術治校。同時,著力建設以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科學設置拓展課程、積極構建自主課堂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育體系,用心構建以教師校本研修、校際合作培訓、成果孵化與推廣為重要抓手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保障體系、個性發展支持體系、心理教育輔導體系、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四位一體的學生髮展服務體系。在短短的六年裡,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課題《湖南師大附中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先後榮獲湖南省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第二屆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蘇曉玲 莫暉 屈雪輝 記者黃金全

1905年到2019年

從昔日設施簡陋的私立學堂

到今天承載榮耀的國內名校

湖南師大附中走過的一百餘年,

曲折艱難而流光溢彩。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

開啟了這段歷史的源頭,

而他身後的一代代附中人,

已萬涓成水,匯流成河。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在湖南師大附中即將迎來建校115週年之際,校長謝永紅應邀在長沙市教育局、《湖南教育》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長沙教育巡禮”系列宣傳活動中撰稿,以紀念附中建校百餘年的歷程與榮光。7月22日,《湖南教育》(D版第1046期)“壯麗70年·老校新姿”欄目率先刊發謝永紅文章:《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同時,封二以“立德樹人鑄大器”為題刊登了學校簡介。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自1905年惟一學堂創辦以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附中)走過了114個春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學校始終與祖國同發展共成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無論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一代代附中人總是憑著“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向,書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播種革命基因,奠定優良育人傳統

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深陷被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險境地。為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一批有識之士發出了“救亡圖存,保種存國”的吶喊,提出了“廢科舉,興學校”的主張。曾跟隨湘軍親歷中日甲午戰爭慘敗的禹之謨,在長沙創辦了惟一學堂。在為陳天華等烈士公葬嶽麓山時,身為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首任會長的禹之謨,發動長沙學生萬餘人蔘與公葬,並身先士卒,率領惟一學堂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惟一學堂創辦的第二年,他被清廷逮捕入獄,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07年,禹之謨被清廷殺害,就義前高呼:“我為救中國而死,救四萬萬人而死!”胸懷祖國、心繫蒼生,這種從建校伊始就攜帶而來的革命基因,代代傳承、生生不息,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團結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

惟一學堂後曾改名湖南私立廣益中學。“湖南私立學校開辦最早且成績優秀者,以廣益……為最”(見1916年8月16日湖南《大公報》),學校辦學早期,儘管篳路藍縷、舉步維艱,但仍然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開設修身課,嚴格學生操行考查,規定操行不及格者一概不準參加畢業考試;開設體育課,組建籃球、排球、網球、田徑、武術代表隊,其中籃球隊更是勇奪省運會冠軍;成立學生自治會,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學生活動內容豐富,每期舉辦論文、時事、珠算、寫字和中外文演講競賽……種種辦學舉措,切合當代教育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培養出李立三、柳直荀、歐陽予倩和朱鎔基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學子。同時,奠定了學校綿延至今的優良育人傳統,為日後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形成鮮明辦學特色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首115年前,

中華民族,風雨飄搖,

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先生抱定實業救國、

教育救國、革命救國的宗旨,

創辦惟一學堂。

從此這所學校走上了培養志士仁人的道路,

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湖湘的夜空。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二、探索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改革開放以後,學校抓住歷史機遇,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1980年,作為首批由省教委組織實施的整體教學改革實驗學校,附中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抵制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學校在全省教書育人大會上率先發起制定包括不提前文理分科、不在節假日成建制補課、不搞高三教師專業隊在內的“八項規約”(見1987年9月2日《湖南日報》)。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全員發展、全面發展、特殊發展、和諧發展四大目標,大力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自覺的“內驅型教育”。附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突出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湖南教育》《人民教育》(1997年第1期)同期發表長篇通訊報道學校辦學育人經驗,並以“辦好實施素質教育的示範學校”為題刊發評論員文章。

學校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髮展個性特長,在其多維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有特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整合資源,舉辦超常發展教育實驗班,對智力水平超出常人的兒童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成為國內較早開展超常教育實驗的學校之一。1989年,省教委確定附中為全省六所實驗中學之一,學校隨即開始了基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整體改革:開展課程改革實驗,改革必修課、增設選修課、加強勞技課、豐富活動課、開發隱性課;加強德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舉辦理科實驗班,發展學生學科特長,培養和指導學有興趣、學有餘力、學有專長的學生參加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上世紀九十年代,即有16名學生獲得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或銀牌,《中國教育報》(1993年8月11日)曾以“金牌搖籃夢正圓”為題頭版頭條報道了學校在發展學生學科特長方面的突出成績。學校整體改革成果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二等獎、湖南省中小學教學改革和教育實驗成果一等獎。附中在人才培養理念上的深度變革,使得教育質量節節攀升,社會聲望日漸響亮,學校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新中國成立後,

附中人潛心教育,不斷探索教育的真諦。

改革開放以後,

附中人以教改實驗、課題研究,探尋教育的規律,

促使學校走向了新的輝煌,

贏得了“金牌搖籃”、“課改先鋒、”“辦學典範”、“擔當楷模”的廣泛讚譽。

湖南師大附中,

已經成為名震三湘、享譽全國、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2019年7月,彭凌峰同學(右二)以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勇奪第30屆國際生物奧賽金牌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2019年7月,陳俊豪同學(後排右七)勇奪第50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

三、深化課程改革,打造現代教育實驗學校

1999年,教育部發起組織以高中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項目,附中被確定為首批項目建設校。次年,附中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湖南省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學校”。自此,學校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在“以人為本,承認差異,發展個性,著眼未來”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學校構建起“兩性(基礎性、拓展性)四型(提高型、興趣型、實踐型、研究型)”全新課程體系,有效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走向社會、對接未來。卓有成效的高中課程改革為學校在新世紀贏得了“教改先鋒”的美譽,學校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湖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樣板學校”。2012年,時任校長常力源因此被評為“全國名校長”;2013年,校長謝永紅獲得全國“教育改革卓越校長”榮譽稱號。

2012年,省教育廳決定在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開展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試點工作,並向全省印發《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方案》。附中以此為契機,趁勢而上,選擇從制度建設入手,多次修訂學校管理要務,切實保障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學術治校。同時,著力建設以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科學設置拓展課程、積極構建自主課堂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育體系,用心構建以教師校本研修、校際合作培訓、成果孵化與推廣為重要抓手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保障體系、個性發展支持體系、心理教育輔導體系、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四位一體的學生髮展服務體系。在短短的六年裡,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課題《湖南師大附中現代教育實驗學校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先後榮獲湖南省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第二屆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且與時代共潮頭——百年名校湖南師大附中改革創新之路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課程

四、面向新的時代,建設研究型卓越高中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人才,“中國夢”的追夢圓夢,需要高素質創新人才作強力支撐;“優秀是卓越的敵人”,持續高位運行多年的附中也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發力點。步入“十三五”,基於教育綜合改革形勢、國際教育潮流以及對辦學方向的理性思考,附中提出了創建研究型卓越高中的辦學新追求,2017年出臺《湖南師大附中研究型高中建設方案》,全面開啟了優質高中向卓越高中跨越的創新發展新徵程。“研究”成了附中文化最強音,研究地管、研究地教和研究地學成了附中校園新常態。

研究型高中建設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具有艱鉅性、長期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學校將持續以增強科學素養為核心開發研究型課程,重點開發凸顯研究特質的校本特色課程;將以問題探究為核心創設研究型課堂,創新課堂組織形式,建立問題化課堂教學體系;將以促進專業發展為核心培養研究型教師,不斷提升教師生涯規劃和指導能力,提升教師研究能力,打造優勢學科團隊;將以創新體驗為核心搭建研學平臺,切實改善研學條件,建設智慧校園,拓寬學生參加學科活動的渠道;將以崇尚研究為核心營造文化氛圍,創設研究環境,建設研究文化,深入開展研究、學習活動;將以規律探尋為核心開展課題研究,不斷強化課題引領功能、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和研究成果推廣。目前,學校圍繞研究型高中建設總目標構建了由37項在研課題組成的“課題群”,其中《研究型高中建設的校本探索與實踐》課題被立項為省重點資助課題,《研究型教師的內涵、價值與培養途徑研究》課題被立項為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專項課題。2018年,附中被確認為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校長謝永紅被確認為“湖南省示範性高中研究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回首附中一百多年來所走過的光輝歷程,順應時代、不忘初心、勇於擔當、主動變革是學校永葆青春的生命密碼,是學校一天天發展壯大、一步步走向輝煌的不二法門。“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只要持續具備識潮的眼光,擁有弄潮的膽量和智慧,附中定能在新時代繼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實現從優秀走向卓越的跨越式發展。

回顧建校一百多年來,

歷史留給附中人的是世紀滄桑與百年輝煌。

在這段飽經滄桑的歷史中,

附中人得到的重要財富,

就是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而這種精神的積累,

就是推動附中崛起的真正動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