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搶救的董市老正街 湖北宜昌枝江人文旅遊地理散文隨筆

湖北這個小鎮 有條老街 出了很多歷史名人

1

朋友,如果你去了董市老正街,知道了這條街所代表的歷史,知道它曾經多麼繁榮,知道這條街上曾經出過些什麼樣的人物,你的心,怕是再也平靜不下來了!

我告訴你,這條位於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鎮的老正街,已經有1800年的歷史,這條街上,從古到今,出過許多歷史名人,街道上現在還有保存完好的400多年前的老建築。

要問這條街上出過哪些歷史名人,請聽我一一道來——

湖北這個小鎮 有條老街 出了很多歷史名人

2

你如果知道清華大學的歷史,你一定知道張子高的大名。張子高,是中國第一批庚子賠款公費赴美的留學生。1929年8月,張子高應聘到清華大學任教,後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和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是中國著名的化學家、化學史家和教育家,中國化學界的先驅。我為什麼提張子高呢?因為張子高就是湖北枝江人,1886年7月出生在枝江縣董市鎮。怎麼樣,這位人物,夠重量級了吧?

我再給你介紹一位時象晉。這位時象晉,算得上辛亥革命的功臣,他是同盟會會員,辛亥武昌首義時,任戰地紅十字會會長。後任湖北省諮議局議員及湖北省議會議員。南北議和時,他是湖北軍政府代表之一。1913年至1916年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還是一位救死扶傷的名醫呢,時象晉也是董市人,就出生在董市鎮老正街。

如果董市的歷史僅止於張子高和時象晉,那麼,董市鎮作為宜昌市僅存的具有一千八百年曆史的老街,也沒有什麼大稱道。可是偏偏董市還有更加厚重的歷史,它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朋友,你能讀到我這篇文章,你也一定讀過諸葛亮的《出師表》吧。你讀讀這一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知道句中的“董允”是誰嗎?劉備時期,他任太子舍人,是劉禪的老師。劉禪嗣位,遷黃門侍郎。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上表請以董允、費禕、郭攸之任宮中之事。不久,遷董允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後為大將軍費禕的副手,相當於現在國防部的副部長呢。他的父親叫董和,是蜀國的中郎將,與諸葛亮一起輔佐劉備,處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跟諸葛亮關係甚密。董市人民為了紀念董和,為他立了一座塑像,至今,這座塑像還屹立在董市碼頭的街道上。

清朝時期,董市出過兩位拔貢,一位姓楊,曾任四川潼南縣令;一位姓張,曾任都察院江南道監察御史、四川道監察御史,還當過五年溫州知府。只不過,楊拔貢是個貪官,至今,人們只知道他是位拔貢,連名姓都說不上來;而張拔貢盛藻是個文臣,有許多詩文留遺後世;他們都是董市老正街上的居民。

一個古鎮,上起三國蜀漢,下至明清近現代,在中國歷史上都留過名聲,稱董市鎮為歷史文化名鎮,可謂恰當吧。楊拔貢雖然是個貪官,但是他留下來的房子,至今廊柱樑檁依舊,那是我們中國古代燦爛的建築文化啊,而今,這些房屋已搖搖欲墜,多麼可惜喲!

3

你瞧瞧這樓板,雖經幾百年的滄桑,卻依然顯現出黃色的木質,當然,當它處於繁盛時期時,它的主人一定精心地呵護過,先是刷了油漆,再是上了桐油,沾上灰塵後,按現在的說法,應該經常做保潔吧。

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應該是這幢建築的大廳,你該知道,這座大廳的歷史幾百年了,竟然還那樣寬闊敞亮,即便放在今天,也不為過時,可見當年是何等的輝煌!可惜,現在的大廳裡堆滿了破爛,在當年,這裡可是江漢平原上最有名的綢緞莊呢。

你再看看天井邊上那座石門框,即使只看看門券的曲線,你也會覺得非同凡響吧。石門上的浮雕很是精緻呢!

當你穿過這座石門框,看到它的中庭,那份破敗,一定會讓你流出眼淚來!

那麼寬敞的廳堂,過去應該是囤積貨物的地方吧,或者是老闆的會客廳,再不就是相公的書房、小姐的繡樓……

看了這幅圖片,我更願意相信,這中庭,應該是一個辦公重地兼及會客場所。你瞧,它的中間是個走廊,那麼,老闆的辦公室和會客廳就分佈在走廊的兩側吧。

4

朋友們不知道,在董市工商業紅極一時時,董市街道上“居民稠密,半於邑城,四方商賈雲集。”又是軍事要地、宗教聖地,還是經濟樞紐。明清鼎盛時期,集鎮上有300多家字號,近千頭毛驢上街馱運貨物,年經營額3000萬元以上。這樣的商業街,肯定要有適合它身份的辦公場所和會客室啊。

我簡單梳理了一下,在董市老正街上的手工業作坊,最著名的當數“鬆蘭信”酥食醬園作坊、祥泰榨坊、金大興銀坊和李傳喜銅匠鋪等上十家。其中的“鬆蘭信”酥食醬園作坊創建於清道光年間,從業人員達100人以上,生產酥食70多個品種,民國二十年(1931)以後,以“鬆蘭”為總店,又發展“勝記”、“德記”、“信記”等3個分店,素有“董市一條街,盡是鬆蘭齋”之稱,其“鬆蘭”牌白酥糖和月餅銷往江口、沙市、重慶等地,成為市民頗為搶手的食品。

著名的商業店鋪則有“美孚”洋行、“亞細亞”洋行、“長德福”布莊和黃錫能雜貨鋪等上十家。

如果不是1940年6月遭日本人的飛機轟炸,董市這個鑲嵌在長江中游的一顆工商業明珠,現在說不定已經發展成為一座中型的現代化都市。

告訴你,你現在看見的這座拱門之後,並不是後院,我們能看見的,荒蕪的院子盡頭還有一座方形的門,門後另有一扇半掩的木門,大約那座木門之後才是房屋的盡頭吧。可是等到我們穿過那座木門,卻發現木門後還別有洞天。

這座院子的盡頭是不是在這扇窗戶後邊呢?看得出來,這扇窗是老式的窗,安裝著木欄杆,木欄杆後面的紅磚肯定是現代的了,可是那依稀可辨的老磚牆,很明顯屬於灌斗的老牆,那檁條上還沒完全垮下來的瓦,也應該是幾百年前的小子瓦。

這是我在後院拍到的一道門檻,後院裡很少人來,門框沒人養護,杉木的門框已然露出裂開的木紋,野草在門框的縫隙裡恣意生長,一到春季,石頭縫裡一定會鑽出許多老資格的昆蟲,要擺起資格,昆蟲們一定會說,它們的祖先早在四百年前就定居在這裡了。

站在一戶老居民的後院看看這些老房子,真讓人痛心啊,你瞧,從灌斗的磚縫裡長出一棵枸樹,幾百年的老牆經過風雨的沖刷侵蝕和風化,從破敗的磚縫裡露出當年灌進去的泥土。木欄杆的窗戶因為沒能得到保護,不是腐了,就是斷了。

這些爬山虎下垂的地方,是不是一個院落呢?檁條屋瓦遮不住風雨了,爬山虎便主動跑來幫忙,有了爬山虎的呵護,這些幾百年的老屋或許會垮塌得慢些吧。

我不知道,在一幢高大的房子旁邊,為什麼還傍著這麼一間小屋,這座小屋的門面上著梭板,也該是一間店鋪吧。比起這座小屋,旁邊高大的樓房可就顯得富麗堂皇多了,你瞧它的窗戶,大都高高在上,趾高氣揚,令小屋和小屋的主人望而生畏。

老正街的老房子還在不斷地破損倒塌。在過去,下面這片空地一定滿是房屋吧,現在卻是一堆殘磚碎瓦,要不了多久,目前還聳立著的做了臨時車庫的殘破屋架也一定會垮掉。要是這些房子都倒塌了,多可惜喲!

要說呢,明清時期的老房子確實很珍貴,不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房子也有保留的價值啊。請看這棟樓房——

這座房子,歷經半個世紀,還很氣派的。如若再過百把年,誰敢說它不是個文物呢?

過去,董市老正街上鋪的全是青石板,可惜的是,人們把那些青石板都撬走了,現在街道上鋪的是石渣和水泥。現代人只知道水泥路面好,可誰知,三四百年前,青石板的街道已經稱得上豪華了。去年,我在網上讀到一條消息,瑞士一條三百多年曆史的老街,人家就是修舊如舊,一直保持著青石板的原貌呢。

6

我們知道,江蘇的周莊才900多年曆史,安徽的宏村,也只有近900年曆史,可是,周莊和宏村的居民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那些古建築,他們在保護這些人類文化遺產的同時,也為自己開創了收入不菲的旅遊業。

我見過枝江市政府制定的保護董市古鎮規劃圖,那張圖除了圖表,還有詳盡的文字說明。有一則消息還說,政府已撥款幾百萬,開始了董市古鎮的保護工作,真希望這些計劃能儘快付諸實施。

這是政府部門制訂的董市老正街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圖表:

人工環境街巷格局主要街道成魚骨狀,街巷普遍較窄,保持明清傳統街道格局。

歷史建築亮瓦亭、時昭涵舊居、同大洋行、亞細亞洋行、長德福布莊、楊拔貢舊居、孟家鍋鋪、劉必善染坊、李傳喜銅匠鋪、祥泰榨坊、老郵局、春茂和中藥鋪。

建築特色躲水樓、前店後坊商業店鋪。

特色構築龍甲街。

人文環境節慶習俗祭灶神、過小年、濫水節、辭年、團年、除夕、過大年、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明媒正娶、擇基建房、勞作伴歌。

特色文化賽龍舟、枝江楠管、吹打樂、漢劇、採蓮船、踩高蹺、舞獅子、舞龍燈

地方特產蘇月、喜餅、雪棗、雲片糕、黑豆豉、窩油、麥醋、紅方、苕筋果、陳年泡菜。

歷史人物董和、董允、陸遜、時象晉、時昭涵、張鴻漸、張承槱。

奇聞掌故楊拔貢董市建宅、蔡鬆蘭信記三落三起、張氏家族與同大洋行、張承槱與上海光復。

董市鎮除了老正街,還有唐朝興建的金盆山寺和水府廟,金盆山寺的院牆外挖有“護城河”,它們的修復和保護,也是很有意義的。

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被遺忘的話,那麼,這個民族是不是很可悲呢?

董市老正街,無疑亟待保護和修復,董市老正街修復起來,是一項浩繁的工程,必須花費鉅額資金,如果從保存我們傳統文化的角度看,修復董市老正街絕對不比一個鎮的GDP分量輕,須知我們的文化瑰寶是無價的啊,那麼,會不會有一位明白修復老正街意義的官員想到這件大事,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之時,抽出一部分經費來保護董市鎮的文化遺存,這是一件澤被後世的大事啊!(3880字)

文|胡祖義(作家,旅遊美食愛好者。湖北荊州公安人,現居宜昌,蘇白傳媒旗下昆德拉傳媒直屬現代印象文化工作室第一事業部高級策劃編輯。)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丹丹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