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剛被引入時,中國人去哪裡看電影?虹口,電影登陸中國的第一站!

當電影剛剛被引入中國時,當時中國人在哪裡可以接觸到電影?

“跨時代的光影 跨國界的交流”中猶文化系列活動之虹口影視論壇暨虹口思享匯第一期,近日在中猶文化科技交流中心舉行。

作為中猶文化科技交流中心一週年之際的特別活動,中心選取了“拾光地圖”中電影作為關鍵字,以“中國電影的國際表達”為主題,為即將到來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在虹口預熱。

虹口是早期上海電影觀摩的集中地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帶來了《虹口與中國電影》的主題分享,以歷史為線索,講述了電影剛剛被引入中國時,當時中國人在哪裡可以接觸到電影。

湯教授詳實的史料例證了以下三個主要渠道:豪華飯店、公共花園與茶樓。

而由於種種原因,過河看戲去的虹口成為早期上海電影觀摩的集中地。從《字林西報》到《良友》的史料,從“夏令佩克”到“奧迪文劇場”,虹口與中國電影深厚的淵源,都呈現在觀眾眼前。

留法青年影評人馬聖楠介紹了由中心主編的“拾光地圖-虹口影視地圖”。

當電影剛被引入時,中國人去哪裡看電影?虹口,電影登陸中國的第一站!

這張由虹口區委宣傳部指導的虹口影視地圖(2019版)標註了第一期的10棟各有特色的建築。

其中既有《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李白烈士的生前故居,也有謝晉導演拍攝《大李老李和小李》的取景地1933,還囊括了滬上唯一一個影視文獻圖書館,和年輕觀眾熟悉的《超時空同居》的取景地……

未來,虹口區的影視產業規劃將有哪些?

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促進會祕書長張奇,用三個關鍵詞概括了虹口早期電影產業的特徵:全產業鏈佈局、萬國班底雲集、名家名作薈萃。

近年來虹口區已經著手實施一些措施:包括扶持政策的修訂、文化金融平臺的搭建以及促進影視行業與其他行業交流的服務。

張奇介紹,“新政策鼓勵創作,不僅對在節、賽上得獎的影片進行鼓勵,也對在互聯網上獲得人民認可的影片進行獎金鼓勵。此外,虹口還將聯手金融企業,提供定製的金融服務,例如群眾演員意外傷害險等,為電影產業保駕護航。”

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在當天活動中,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還做了主題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所指與策略》的分享。

他的分享由近期外部環境倒逼內部活力的華為案例入手,界定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內涵:一方面可以是指藝術上被國際主流電影節的認可,一方面可以是指市場上被海外主流院線認可。

“好萊塢並非是唯一的主流市場,更廣域的歐美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的電影市場更值得影人關注。而後通過華人資本、華人影人、華語文化三種形式介入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是一種有過成功的案例,可以為從業者實踐操作的方法,”劉海波說。

當電影剛被引入時,中國人去哪裡看電影?虹口,電影登陸中國的第一站!

在圓桌分享環節,嘉賓們圍繞中國電影要如何走出去展開了熱議。

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原館長、高級專家李果說,“大家經常討論中國電影要如何走出去,但其實更應該關注,走出去之前如何先講好自己的故事,因為具有世界性話題的故事就能讓世界人民關注,做好自己就會獲得公認。”

作為企業代表,電影出品人、上海勵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肖世明,談到了他在實踐中對於中國故事走出去的思考:第一,劇本的主題,要有厚度,國際化,既有文明的衝突,背後要有共同的價值觀。第二,越難做的事情越容易做成。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表示,只有找到共同的價值觀才有表達的基礎。“與虹口有著深刻關係的猶太的題材,恰是一個人類情感都能理解的故事:這是一個民族幫助另一個民族的故事,也是鼓舞人民從善向善的真實故事。問題就在於一個可以國際傳播的故事,怎樣表達才能傳播好?”

陳館長以自己近日在紐約推廣的經驗體會入手,他認為當中國故事本身很好的時候,西方主流媒體也會一步一步有計劃地報道,而這個過程說明這是一個被認可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