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被調侃以至喜聞樂見的中國電影,最新的那個槽點,來得有點繞——

韓國影史票房冠軍不久前正式易主,小成本犯罪喜劇《極限職業》以近14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3億)超越《鳴樑海戰》登頂。

小成本爆款黑馬這事兒,本來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直到很多中國觀眾發現,《極限職業》的故事大綱與去年暑期檔口碑不佳的國產片《龍蝦刑警》基本一致。

消息很快就明朗了:這兩部影片,是中韓電影又一個“一本兩拍”的新案例。

一個撲得悄無聲息,一個爆到影史奪冠。

這樣一對比,的確有點尷尬。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一本兩拍”指的是兩國共同開發劇本,並分別拍攝同一個劇本的兩個電影版本


如果你已經看過兩部影片,應該會有自己的判斷。客觀來說,《極限職業》當然入不了韓影經典,不過對比《龍蝦刑警》,它的優點也都在明面上——

1、滿足預期,將一個足夠優質的故事設定成功落地執行。

一組不得志的警察,為了執行監視任務而盤下一個小吃店,沒想到生意一炮而紅…

這樣天然具備吸引力的設定,其實更考驗創作者的執行能力。《極限職業》明白觀眾想看的是什麼,用豐富的細節和強標籤化的人物,將“警察開炸雞店”的一個點擴展成了一條完整的線。

《龍蝦刑警》的低口碑,正是搞錯了發力點。龍蝦店徹底成了擺設,就像宣傳中刻意突顯的沈騰,其實不過幾分鐘的戲份一樣,未能滿足觀眾預期,最終必然帶來強烈的落差感。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2、不貪多,只求將一個特質發揮到極致。

相比犯罪,喜感才是《極限職業》的第一要素。密集的笑點,誇張的表演與適度的人物弧光(結尾五人組的突然爆發),足以讓觀眾忽略掉犯罪這條線上的諸多問題。

這一點上《龍蝦刑警》再次完敗。喜劇犯罪都放不下,結果就是兩條線都沒做好,甚至除此之外還要強行加入硬煽情的段落。

真的,如果沒有面面俱到的能力,不如將一點發揮到極致。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極限職業》對《英雄本色》的致敬,示範了何為精準而討巧的煽情


最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不妨稍後再聊。

當然,這不是“一本兩拍”第一次引發討論了。

事實上,要為國產電影說句公道話,在中韓“一本兩拍”和互相翻拍的歷史中,也有過《找到你》口碑勝過《迷失:消失的女人》、韓版《毒戰》被中國版碾壓的案例。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如果要追溯中韓“一本兩拍”的歷史起源,很多人或許會意外,這樣的合作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1966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觀世音》與韓國電影《大暴君》實現了第一次“一本兩拍”,香港版由當時知名女星李麗華主演。

兩部影片在同樣的場景下同時拍攝,李麗華演完,韓國版的主演崔銀姬再將相同的方式再演一遍,甚至連燈光與走位都是相同的。

以現在的眼光看,這才是最標準的“一本兩拍”。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拋開大家最熟悉的《重返20歲》與《奇怪的她》這個經典範例,近十年來“一本兩拍”的作品其實還有很多。

2010年,吳宇森參與編劇和監製的韓國電影《無籍者》,是對《英雄本色》的“一本兩拍”,儘管從結果上看沒人想再提起這次失敗的翻拍。

不過對港片的“一本兩拍”也有成功者,2014年的《監視者們》甚至在豆瓣評分上超過了原版的《跟蹤》。

而在國內年輕導演人才尚少的五六年前,“一本兩拍”的中國版多由韓國版的導演同時兼任,但這往往會導致影片的本地化不足。

2013年的《分手合約》(韓版《禮物》)與2015年的《我是證人》(韓版《盲證》),中國版的口碑皆不及韓版。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儘管近兩年也出現過《完美陌生人》這樣引發全球各國改編的“一本多拍”(中國版《來電狂響》),從過往歷史與未來前景,中韓之間的“一本兩拍”才是更具持久生命力的那個選擇。

原因也很簡單——

同受儒家哲學的影響,中韓兩國千百年來共享了同一種集體文化。

而這集體文化又因為歷史背景的差異,而具有了同脈同源的大同之下,帶有各自民族屬性的層次感。

同脈同源決定了“一本兩拍”從本質上的可執行性,而這份差異化的層次感,才是“一本兩拍”開出雙生花的決定因素。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那麼,在已有如此多豐富的樣本案例前提下,【深水娛樂觀察】試圖為中韓電影的“一本兩拍”,總結出一套可行的方法論——

1、文化共通性是基石,愛情、犯罪與喜劇是“一本兩拍”最適合的天然礦藏。

愛情電影在主題上的相似,這便又要說到影響兩國如此深遠的儒家文化。

東方文化含蓄、內斂,追求純潔甚至禁慾、貞潔,在這點上,中韓的愛情電影有著與西方本質上的差別。

即便出格如《我的野蠻女友》,最終也依然會迴歸到傳統價值觀的範疇中來。《分手合約》表現了初戀在東方人眼中的重要性,《重返20歲》則更是植根於東方家長制的文化體系之下。

更不要說,最近大火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同樣是韓版的“一本兩拍”,其“禁慾式愛情”與“為愛殉情”的主題,亦是妥妥的東方氣質。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愛情類型滿足的,是當代都市人對理想愛情的憧憬;犯罪題材指向的,則更多是都市人對生活的焦慮、不安,甚至恐慌。

對現代都市物質誘惑與精神空虛的這種複雜心理,同時包裹在傳統文化的道德倫理之下,構成了中韓電影在創作上的另一個共通點。

況且,犯罪題材也能同時承載中國人喜歡的俠義精神,與韓國人鍾愛的兄弟情誼。

不過這其中的一大問題,在於尺度。

常看韓影的觀眾都知道,韓國犯罪片,“黑警察”與“黑制度”早已是標配的存在,但對國產電影而言,這方面的束手束腳是顯而易見的。

《極限職業》中,緝毒小組會面臨做警察還是開炸雞店的戲劇衝突,這也成為影片強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在《龍蝦刑警》中,我們的警察形象,是不允許對職業產生任何懷疑的——即便我們都知道,韓版的先抑後揚,顯然是對警察職業一次更為高級的歌頌。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而在這兩個題材的大前提下,喜劇又成為那個最能兼容幷包的選擇。這裡必須強調的是,無論是愛情、犯罪還是喜劇,韓國電影都充分繼承了老港片“盡皆癲狂”的氣質。

而相比之下,喜劇部分是目前國內電影在“一本兩拍”上的一大軟肋,由此延伸而來的,則是劇本創作與影像風格上,如何做到本土化與共通性的自恰。

這也是目前在犯罪與喜劇領域,“一本兩拍”難以做到中韓兩開花的原因。

所以,制約這“一本兩拍”繼續擴大規模的最核心問題,便是題材的限制。隨著《“大”人物》(韓版《老手》)等作品在尺度上的破冰,未來犯罪題材上國產電影有望做出更好的表現。

至於喜劇的解決辦法,這恰恰是我們接下來要強調的。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2、主創的選擇是關鍵,從選角到編劇導演,合適比名氣更重要。

都是王千源主演,為什麼《“大”人物》就比《龍蝦刑警》口碑高出許多。一部影片的好壞,或許和演員的關係是最小的,但明顯不適合喜劇路線的王千源,也直觀展示了選角的合適與否,對影片的最終效果有著最關鍵的影響。

在嚴肅題材上,王千源的表現明顯要好上太多。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對投資方而言,演員或許仍要在名氣與實力之間綜合考量,但在考驗類型片創作能力的“一本兩拍”上,導演與編劇的選擇,必須堅持合適為先的原則。

《極限職業》導演李炳憲,《老手》導演柳昇完都是老港片的迷影分子,於是我們能在這兩部影片中看到強烈的港片風格,而這風格也與影片的整體氣質相當融洽。

而對比兩部中國版,《白夜追凶》製片人五百導演的《“大”人物》,結合王千源的氣質,去除了韓版這個人物身上的話癆喜感,在本土化上做出了一定的亮點。

《龍蝦刑警》的導演李昕芸,作為演員出身的新人導演,無論是影像風格還是劇本創作,都沒能找到最契合這個故事的那個選擇,這也導致了影片的全面垮塌。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導演五百


如果繼續深究的話,韓國導演豐富的人才儲備,才是中國電影最應該積極效仿的模式——

一個健康的創作人才體系,應該是呈正金字塔形的。

越往上的大師級導演,越是稀少。而真正撐起市場的商業類型片,更多是由李炳憲、柳昇完這樣的工匠型導演完成的。

而對比來看,中國電影在導演人才上,更多的還是一個倒金字塔形。

在青年導演缺失的情況下,張藝謀、陳凱歌這樣的導演,也依然每隔幾年就要拍一部商業屬性強的類型片,這對於他們的藝術壽命,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浪費。


中國電影為何一直追不上韓國?骨子裡的差距!這篇告訴你答案


讓大師去拍留名影史的經典,讓工匠去拍滿足市場的商業類型片,一個各司其職的創作體系,才能讓民族電影有著更持久的生命力。

“一本兩拍”,看起來是簡單的合作共贏,但中國電影從中需要學習和改進的,還有很多很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