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不完美媽媽 戀愛 Tina心理 2019-09-06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分娩,是跟母親的身體分離;第二次是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大多發生在3-36個月大,這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再是一體的;第三次分離是孩子上學離家,一直到獨立,這個過程持續很多年。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次分離是第二次,很多人都是因為第二次的分離過程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很多成年之後的問題。

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分離的成年人,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媽媽心理分離的問題上。

太多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他們不接受分離,導致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最終為孩子的人生埋下不幸的隱患。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分娩,是跟母親的身體分離;第二次是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大多發生在3-36個月大,這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再是一體的;第三次分離是孩子上學離家,一直到獨立,這個過程持續很多年。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次分離是第二次,很多人都是因為第二次的分離過程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很多成年之後的問題。

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分離的成年人,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媽媽心理分離的問題上。

太多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他們不接受分離,導致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最終為孩子的人生埋下不幸的隱患。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溺愛就是很典型的阻礙分離的行為,很多溺愛的家長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任何要求,為孩子做所有事情,這樣看似是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權利。

當他想自己吃飯被阻止,想自己穿衣被阻止,想自己走路被阻止……慢慢的他就會覺得自己和媽媽還是一體的,媽媽會滿足他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他也就不願意自己探索,只願意樂享其成,最終成長為一個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人。那些啃老族就是例子。

很多人認為溺愛是過度了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從來不會帶來傷害,溺愛壓根就不是愛,因為它只會帶來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者共勉。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分娩,是跟母親的身體分離;第二次是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大多發生在3-36個月大,這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再是一體的;第三次分離是孩子上學離家,一直到獨立,這個過程持續很多年。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次分離是第二次,很多人都是因為第二次的分離過程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很多成年之後的問題。

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分離的成年人,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媽媽心理分離的問題上。

太多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他們不接受分離,導致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最終為孩子的人生埋下不幸的隱患。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溺愛就是很典型的阻礙分離的行為,很多溺愛的家長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任何要求,為孩子做所有事情,這樣看似是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權利。

當他想自己吃飯被阻止,想自己穿衣被阻止,想自己走路被阻止……慢慢的他就會覺得自己和媽媽還是一體的,媽媽會滿足他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他也就不願意自己探索,只願意樂享其成,最終成長為一個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人。那些啃老族就是例子。

很多人認為溺愛是過度了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從來不會帶來傷害,溺愛壓根就不是愛,因為它只會帶來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者共勉。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3、別把你的焦慮轉移給孩子

現在養個孩子跟以前可大不同,以前是"生存式"教養,只要吃飽穿暖就行;而現在是"發展式"教養,孩子不光要文化課優秀,各種特長也不能落後,家長們奉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你焦慮我焦慮,整個社會都趨向焦慮,最終那些原本不焦慮的家長也被帶著焦慮。全民焦慮的大背景下,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孩子,因為家長會毫不猶豫地把這種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將自己未實現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孩子實現了就彷彿像自己實現了一般。可是將焦慮轉移給孩子,其實是在變相傷害孩子,原因主要有兩個。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分娩,是跟母親的身體分離;第二次是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大多發生在3-36個月大,這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再是一體的;第三次分離是孩子上學離家,一直到獨立,這個過程持續很多年。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次分離是第二次,很多人都是因為第二次的分離過程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很多成年之後的問題。

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分離的成年人,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媽媽心理分離的問題上。

太多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他們不接受分離,導致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最終為孩子的人生埋下不幸的隱患。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溺愛就是很典型的阻礙分離的行為,很多溺愛的家長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任何要求,為孩子做所有事情,這樣看似是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權利。

當他想自己吃飯被阻止,想自己穿衣被阻止,想自己走路被阻止……慢慢的他就會覺得自己和媽媽還是一體的,媽媽會滿足他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他也就不願意自己探索,只願意樂享其成,最終成長為一個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人。那些啃老族就是例子。

很多人認為溺愛是過度了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從來不會帶來傷害,溺愛壓根就不是愛,因為它只會帶來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者共勉。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3、別把你的焦慮轉移給孩子

現在養個孩子跟以前可大不同,以前是"生存式"教養,只要吃飽穿暖就行;而現在是"發展式"教養,孩子不光要文化課優秀,各種特長也不能落後,家長們奉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你焦慮我焦慮,整個社會都趨向焦慮,最終那些原本不焦慮的家長也被帶著焦慮。全民焦慮的大背景下,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孩子,因為家長會毫不猶豫地把這種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將自己未實現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孩子實現了就彷彿像自己實現了一般。可是將焦慮轉移給孩子,其實是在變相傷害孩子,原因主要有兩個。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一、孩子很在乎父母情緒,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感受,他們是天生的心理學家,會很容易圍繞著圍繞著父母的情緒轉,父母也會有意無意利用自己的情緒去控制孩子。

"我們天天拼死拼活地工作,你就考這樣的成績,對得起我們嗎?"很多父母擅長利用孩子的愧疚感和負罪感來逼迫孩子。

父母焦慮,孩子指定快樂不起來。

二、單一的評價體系很危險,一旦評價體系垮了,人會找不到新的支撐。

那些逼迫孩子的父母往往會用單一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孩子,比如"你只要學習好, 那一切都好"。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評價體系。

一旦這個評價體系垮了,他整個人也會垮掉,因為他找不到新的意義和支撐。

書中作者舉了他一個北大同學的例子,在高中時這個同學是年級最優秀的,可是到了人才濟濟的北大,他再也做不到數一數二,因壓力過大,成績不斷下降,最終導致了精神奔潰。

重壓之下很難有能力的質變,更不可能有單純的快樂;相反,真正的輕鬆總是伴隨著能力的解放,那會帶來真正的優秀。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分娩,是跟母親的身體分離;第二次是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大多發生在3-36個月大,這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再是一體的;第三次分離是孩子上學離家,一直到獨立,這個過程持續很多年。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次分離是第二次,很多人都是因為第二次的分離過程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很多成年之後的問題。

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分離的成年人,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媽媽心理分離的問題上。

太多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他們不接受分離,導致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最終為孩子的人生埋下不幸的隱患。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溺愛就是很典型的阻礙分離的行為,很多溺愛的家長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任何要求,為孩子做所有事情,這樣看似是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權利。

當他想自己吃飯被阻止,想自己穿衣被阻止,想自己走路被阻止……慢慢的他就會覺得自己和媽媽還是一體的,媽媽會滿足他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他也就不願意自己探索,只願意樂享其成,最終成長為一個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人。那些啃老族就是例子。

很多人認為溺愛是過度了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從來不會帶來傷害,溺愛壓根就不是愛,因為它只會帶來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者共勉。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3、別把你的焦慮轉移給孩子

現在養個孩子跟以前可大不同,以前是"生存式"教養,只要吃飽穿暖就行;而現在是"發展式"教養,孩子不光要文化課優秀,各種特長也不能落後,家長們奉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你焦慮我焦慮,整個社會都趨向焦慮,最終那些原本不焦慮的家長也被帶著焦慮。全民焦慮的大背景下,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孩子,因為家長會毫不猶豫地把這種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將自己未實現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孩子實現了就彷彿像自己實現了一般。可是將焦慮轉移給孩子,其實是在變相傷害孩子,原因主要有兩個。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一、孩子很在乎父母情緒,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感受,他們是天生的心理學家,會很容易圍繞著圍繞著父母的情緒轉,父母也會有意無意利用自己的情緒去控制孩子。

"我們天天拼死拼活地工作,你就考這樣的成績,對得起我們嗎?"很多父母擅長利用孩子的愧疚感和負罪感來逼迫孩子。

父母焦慮,孩子指定快樂不起來。

二、單一的評價體系很危險,一旦評價體系垮了,人會找不到新的支撐。

那些逼迫孩子的父母往往會用單一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孩子,比如"你只要學習好, 那一切都好"。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評價體系。

一旦這個評價體系垮了,他整個人也會垮掉,因為他找不到新的意義和支撐。

書中作者舉了他一個北大同學的例子,在高中時這個同學是年級最優秀的,可是到了人才濟濟的北大,他再也做不到數一數二,因壓力過大,成績不斷下降,最終導致了精神奔潰。

重壓之下很難有能力的質變,更不可能有單純的快樂;相反,真正的輕鬆總是伴隨著能力的解放,那會帶來真正的優秀。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4、發生什麼不重要,家人的感受最重要

為何家會傷人?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太在乎所謂的規則,而忽視了家人的感受。

家和外界最大的區別是,在家裡,你的每一個瑣碎而微小的感受都能被體諒並尊重,這也是家之所以溫暖的關鍵。

但是很多的家庭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原本該溫馨幸福的家裡就會經常爆發戰爭。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發生什麼不重要,家人的感受最重要。"這是每一個幸福家庭都在遵守的不二法門。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體系,這是我們評價事物的度量衡,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必然導致我們的座標體系也不同,如果我們固執地用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對方,那麼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自己不滿,對方傷心。

"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洋溢著愛的天堂,是我們累了倦了,最可靠的堅實臂彎。可是現實的情況卻是,最溫暖的港灣帶給我們最深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他的著作《為何家會傷人》中,詳細揭示了中國家庭的運作機理,解讀了中國家庭的情感模式,用溫暖有力的文字熨帖著讀者的心。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盪,深深觸動和改變了千萬人,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

作者在書中揭示了4個人生真諦,瞭解並做到這些,你的家將不再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1、原生家庭的烙印,每個人都有

這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很多人質疑原生家庭的作用是否真的那麼大,是否很多人會因此把自己的不幸經歷都甩鍋給原生家庭,這有宿命論的嫌疑。

在《奇葩大會》上,馬東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武志紅:我們長大後將自己的不順心、性格障礙等毛病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回答:有。

我們每個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這才更像宿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尤其母親的作用更為重要,嬰兒藉由這面鏡子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小時候如果這面鏡子是包容、接納、敞開的姿態,那麼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他就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期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的肯定,嚴重的會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另外,武志紅老師還指出,婚戀關係其實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怎麼理解?

先來看"重溫童年美好"。如果你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那麼在婚戀關係中,你在潛意識裡會希望重溫這種美好。童年的幸福經歷會讓你更容易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因為本質上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再來看"修復童年錯誤"。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接納和愛的孩子,那些未被滿足的期待並不會自行消失,它們會堆積到潛意識當中,長大後他們會將未完成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產生很多不合理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這種情況,女孩有一個不稱職的爸爸,抽菸酗酒,甚至還家暴。女孩發誓以後絕對不找爸爸這樣的男人,可是長大後她卻往往會愛上壞男人。那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很痛苦,可是那時候的自己無力改變,而現在自己長大了,她潛意識裡希望再重複小時候的情景,可以修正童年的錯誤,去改變和拯救壞男人。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分娩,是跟母親的身體分離;第二次是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大多發生在3-36個月大,這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再是一體的;第三次分離是孩子上學離家,一直到獨立,這個過程持續很多年。

這中間最重要的一次分離是第二次,很多人都是因為第二次的分離過程沒有處理好,導致了很多成年之後的問題。

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分離的成年人,他們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媽媽心理分離的問題上。

太多家長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他們不接受分離,導致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最終為孩子的人生埋下不幸的隱患。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溺愛就是很典型的阻礙分離的行為,很多溺愛的家長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任何要求,為孩子做所有事情,這樣看似是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權利。

當他想自己吃飯被阻止,想自己穿衣被阻止,想自己走路被阻止……慢慢的他就會覺得自己和媽媽還是一體的,媽媽會滿足他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他也就不願意自己探索,只願意樂享其成,最終成長為一個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人。那些啃老族就是例子。

很多人認為溺愛是過度了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從來不會帶來傷害,溺愛壓根就不是愛,因為它只會帶來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者共勉。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3、別把你的焦慮轉移給孩子

現在養個孩子跟以前可大不同,以前是"生存式"教養,只要吃飽穿暖就行;而現在是"發展式"教養,孩子不光要文化課優秀,各種特長也不能落後,家長們奉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你焦慮我焦慮,整個社會都趨向焦慮,最終那些原本不焦慮的家長也被帶著焦慮。全民焦慮的大背景下,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孩子,因為家長會毫不猶豫地把這種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將自己未實現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孩子實現了就彷彿像自己實現了一般。可是將焦慮轉移給孩子,其實是在變相傷害孩子,原因主要有兩個。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一、孩子很在乎父母情緒,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感受,他們是天生的心理學家,會很容易圍繞著圍繞著父母的情緒轉,父母也會有意無意利用自己的情緒去控制孩子。

"我們天天拼死拼活地工作,你就考這樣的成績,對得起我們嗎?"很多父母擅長利用孩子的愧疚感和負罪感來逼迫孩子。

父母焦慮,孩子指定快樂不起來。

二、單一的評價體系很危險,一旦評價體系垮了,人會找不到新的支撐。

那些逼迫孩子的父母往往會用單一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孩子,比如"你只要學習好, 那一切都好"。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評價體系。

一旦這個評價體系垮了,他整個人也會垮掉,因為他找不到新的意義和支撐。

書中作者舉了他一個北大同學的例子,在高中時這個同學是年級最優秀的,可是到了人才濟濟的北大,他再也做不到數一數二,因壓力過大,成績不斷下降,最終導致了精神奔潰。

重壓之下很難有能力的質變,更不可能有單純的快樂;相反,真正的輕鬆總是伴隨著能力的解放,那會帶來真正的優秀。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4、發生什麼不重要,家人的感受最重要

為何家會傷人?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太在乎所謂的規則,而忽視了家人的感受。

家和外界最大的區別是,在家裡,你的每一個瑣碎而微小的感受都能被體諒並尊重,這也是家之所以溫暖的關鍵。

但是很多的家庭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原本該溫馨幸福的家裡就會經常爆發戰爭。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發生什麼不重要,家人的感受最重要。"這是每一個幸福家庭都在遵守的不二法門。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體系,這是我們評價事物的度量衡,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必然導致我們的座標體系也不同,如果我們固執地用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對方,那麼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自己不滿,對方傷心。

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明白這4個人生真諦,讓你的家不再傷人

"任何看似荒謬的事情背後,都有它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覺得它荒謬,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作者告訴我們,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

很多夫妻吵架的根源往往是,老婆明明在表達情緒,而老公固執地迴避情緒,只給出解決方案,最終老婆覺得老公不懂自己很委屈;而老公認為自己的好心被當成驢肝肺,同樣委屈。

不關注情緒只關注解決方式的伴侶,其實就是固執在自己的座標體系裡,沒有深度共情對方。最終一片好心,但是卻傷害了對方。

結語:

《為何家會傷人》讓我們知道了傷的根源與所在,發生的不可挽回,但是,作為有自我修復能力的人,接下來,是時候讓我們做出努力,讓家不再傷人,恢復它本來面目了。

願我們每個人都加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