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中的'華為'

常言有道:“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成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縱覽人類近五百年的歷史進程,西班牙、荷蘭、英國,都曾執世界之牛耳,最終也都黯然落下帷幕,雖然影響它們興亡成敗的因素或許有很多,但“技術“與”創新“的興衰起伏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大到國家如此,小到公司更是如此——若要在這個充滿競爭、不斷向前發展的世界中生存,沒有“與時俱進、技術創新“的進取心,最終也只能被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而在2019年3月29日,一家中國民營通信科技公司(即華為)年報的發佈在震撼了世界的同時,亦是再次將”科技創新“對企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的淋漓盡致——華為憑藉10年超過4800億人民幣的研發費用以及“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基因理念(華為,非極致而不為、既求穩健又求創新),使其成為中國首家突破1000億美元營業收入(華為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069億美元——約721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6%)大關的國際化科技企業,並且其年報中的幾大關鍵數據(如,5G商用合同、研發投入、營業收入結構、專利數量等)更是顯示了“科技創新”的“能量“!

首先,作為未來10年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兩項科技創新(即5G以及人工智能)之一,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即5G)無論對於國家還是公司來說,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誰掌握了5G的話語權,誰就能坐擁巨大的經濟利益!

而在5G 的開發與商用方面,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無疑處在了世界的第一梯隊【如,華為在2018年年報中提到,當前已經和全球多個領先運營商簽定了30多個5G商用合同,另有4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並且已經與全球182家運營商開展5G測試,打造了53張NB-LoT(即窄帶物聯網)網絡、16張eMTC(即增強機器類通信)網絡,實現百萬級聯接應用,同時,5G承載解決方案在40多家運營商實現商用】,因此,未來較長的時間內,5G無論是對華為自身的業績,還是中國的就業率、經濟增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受益於多年來的研發投入以及科技創新,華為三大主營業務收入來源(即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以及運營商業務)中多數業務收入繼續穩步增長【如,得益於性能、攝影、人工智能、通信、設計等領域的多項科技創新,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4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1%,華為的消費終端產品競爭力和產品體驗大幅提升,智能手機份額穩居全球前三名;而在企業業務領域,受益於提供雲計算、大數據、AI(即人工智能)、物聯網、融合通信等技術及數據中心、全閃存、WiFi等多產品服務,並融合這些技術提供數字平臺,支撐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慧園區和金融、交通、能源等客戶數字化轉型,華為實現企業業務銷售收入7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8%】!

此外,華為雲業務上線超過160個雲服務和140個解決方案,並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0個可用區,全球發展合作伙伴超過6000家,AI服務更是在十大行業超過200個項目進行探索,而這些業務無疑將會對華為的未來盈利能力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最後,作為衡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指標——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即據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數據稱,2018年,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以及創新慾望的指標——企業研發投入【即華為2018年研發投入高達1015億元人民幣,佔華為總收入的14.1%,相較而言,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212億人民幣(相當於華為研發收入的21%),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為287億人民幣(相當於華為研發收入的28%),而在近10年裡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更是總計超過了4800億元人民幣】,華為當前也是處於世界的第一梯隊。

並且,由此也是可以看出,付出不一定都有回報。但經年持續聚焦創新,併為之付出的量變達到臨界點時,引起的質變和影響力一定是巨大的。華為的過往今昔就是最好的證明!

總之,無論對於國家,還是企業,若想要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想要做到“制人而不制於人“,就需要不斷 “與時俱進、推陳創新”,否則,最終只會被歷史的滾滾長河所淘汰!

附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做任何投資建議,文中部分數據來源於華為年報以及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