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通信行業從業十幾年,對於通信行業的變遷,以及華為的發展,一直密切關注,並有切身體會。

我們先來看華為公司最近20年的產品迭代,從程控交換機,到傳輸設備,再到無線通訊設備,再到智能手機。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華為的主要產品迭代

1、程控交換機

90年代中期,通信行業有“巨大中華”,分別指巨龍,大唐,中興,華為,雖然取名是為了順口,但排序卻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發實力與市場份額,華為排在最後,巨龍排在首位。

當時程控交換機競爭格局,戲稱”七國八制“,中國的通信市場上總共有8種制式的機型,分別來自7個國家:日本的富士通和NEC,美國的朗訊,加拿大的北電,瑞典的愛立信,德國的西門子,比利時的BTM,以及法國的阿爾卡特。

華為公司作為後起者,和外資企業北電、朗訊、NEC等相比處於劣勢,不僅是指營收、技術,還有知名度和客戶認可度,但是增速非常快。華為先佔領二、三線城市,從那兒贏得客戶與品牌認知度,才能入圍一線城市的主流運營商。

正是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實現國產替代,程控交換機現在每線價格10美元左右,當年的價格是每線500美元,整整高出50倍。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2、傳輸設備與數據通訊產品

90年代後期,正是華為攻城拔寨,全面佔領市場的階段。華為的固話交換機已經站穩腳跟,傳輸設備也初露鋒芒。傳輸產品在2000年後,華為在產品線上不斷開發新產品,而且在技術上佔優勢,2005年前後,成為傳輸設備市場份額第一。

3、移動通信設備

2003年左右,推出GSM無線產品,到2008年後WCDMA產品的爆發。

從2003年開始,華為就花巨資投入WCDMA。但是到2008年投入很大,產出很少。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利潤。因為用戶對於無線的帶寬,並沒有相對應的迫切需求。當時主要是諾基亞主導的功能機,3G網絡的主要作用是發彩信,用起來很不方便。MP3對於流量需求有限。所以3G網絡建設,運營商積極性不高。

而喬布斯橫空出世,發明了智能機。對於手機無線帶寬的需求是幾何級的增長。終於華為WCDMA設備,開始超越愛立信,把中興通訊遠遠甩在後面。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4、手機

華為基本法,起初有一條,就是隻做信息設備,永不涉足信息服務與終端。當時諾基亞的手機行業地位看起來不可動搖。過了幾年,華為就開始佈局運營商定製機。

到2008年,蘋果推出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開始流行後,華為才在用戶手機市場全面展開。2008年前,華為手機投入很少。後面改變了公司的戰略,通過領先的技術與研發,華為手機現在成了中國第一品牌。

除了上述幾個通信產品外,還有半導體芯片與“諾亞方舟”實驗室等,都體現了華為的前瞻性、延續性,以及產品研發的領先優勢。

上面幾大產品,是華為20年主要的收入與利潤來源,都是後來居上,最後達到行業前列甚至第一。最終華為公司在5G通信領域也成為世界頂尖的領導者,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可以參考呢?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華為是如何從落後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

北電網絡,朗訊,NEC等企業,基本都被收購,不再有當年的輝煌。說明通信行業的技術變化太快,能長期生存並不容易,要從落後變為5G領導更是難上加難。那麼華為在這麼多年中有哪些優勢呢?

1、以客戶為導向,突出的客戶服務

華為以客戶為核心的思想,體現在多個方面。

比如說客戶接待,客戶培訓,市場宣講,產品推廣等,華為的服務態度,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另外,在產品研發上華為可以比愛立信等有更快的反應速度,推出新功能。在售後支持,客戶文檔,華為大學,華為產品認證等方面,華為都做到了以客戶為核心的理念。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2、員工持股,良好的分配機制與激勵計劃

科技公司的主要成本和主要資產,可以說是人才。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還是錢,或者說是激勵。

華為的崛起的重要原因是激勵機制比較好。看他們的激情、客戶服務的態度,我就知道前景非凡。華為員工的持股機制,不斷地配股和高分紅,成為員工奮鬥的動力。

在華為,任正非的股份只佔1.4%,其餘的98.6%,都為員工持有。截止到2019年4月,華為有將近一半的員工,擁有公司的股份。

3、任正非超前與非凡的眼光

華為的崛起的重要原因是激勵比較好。但是能夠持續性地發展,則是領導的眼光與魄力。

任正非早就說過,如果我是一個心胸很狹窄的人,就沒有華為的今天。從當年花花數十億拜師IBM,到一再稱讚對手蘋果的偉大,任正非和華為就是在不斷學習對手、趕超對手的過程中強大起來的。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在2019年5月21日的採訪中,任正非提到,美國企業為華為做出了很多貢獻,華為的很多顧問來自IBM等美國企業。其實,華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IBM等美國企業的學習和趕超。

我以前華為參觀時,華為人講華為請IBM給公司管理,供應鏈等流程進行諮詢和服務,支出超過十億元,佔當時華為營收很大的比例。公司高層都覺得錢花得太多了,但多年後華為的管理效率,供應鏈效率是國內國際一流水平,體現了任正非的超前眼光。

任正非數次提到華為的冬天。正是任正非的憂患意識,使華為保持充足的現金流,度過了多次通信行業的不景氣的時間。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他首次談到華為的冬天,大家都有疑慮。華為2000財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2001年,華為以7.5億美元(摺合現金人民幣60多億元)的價格將安聖電氣賣給了美國愛默生公司。

華為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它是怎麼做到的?


4、產品的延續性

產品的延續性,體現的是公司管理層的戰略眼光。正是任正非的超前眼光,保證了產品的延續性。

而反過來看,象UT斯達康,日本的富士康,NEC等,在2000年時,在通信行業都超過華為,但現在通信設備上都基本上沒有蹤影了。

以UT斯達康為例,UT的失敗,就是產品出現了斷層。2003年前後,小靈通市場,UT是老大,中興通訊是第二。

2003年時,UT在接入網上也做得不錯。在傳輸設備上進行了突破,但是後面華為起訴了UT挖過去人才的知識盜用,華為獲勝。UT在2003年的口號,就是“IP,寬帶,無線”,非常有前瞻性,但是技術儲備不夠,轉型太慢,最終沒有跨越過去。

所以,對於通信公司來說,因為技術變化快,如果產品出現斷層,不能推出下一代產品,公司地位很快就被後來者或者對手趕超。

所以,華為是從落後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頂尖的5G領導者,主要是依靠上面四點:以客戶為導向,員工激勵計劃,任正非與管理層的戰略眼光,產品的延續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