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為什麼國家要搞垃圾分類?

一句話來概括的話,當然是垃圾實在已經太多,快處理不了了。這是一張圖,圖中間是北京城,黃色的點是北京城周圍的垃圾場。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 圖片黃色標識顯示為垃圾場

目前的垃圾處理主流方式就三種,填埋,堆肥,焚燒。

填埋是最簡單粗暴的,眼不見為淨,目前我國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是填埋處理。以前的填埋很多甚至都是不做處理地直接填埋,久而久之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一線城市慢慢開始建造衛生填埋場,防止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汙染,但容納量有限。

回顧這些年全球的垃圾處理政策,基本上可歸結為鴕鳥政策:眼不見心不煩。先是在國內欺負農民,把垃圾運到鄉下;國內農民不好欺負了,就千方百計把垃圾,用廢料的名義運到國外,運到不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也處理不了,就扔進大海。

中國處理垃圾的成本只有西方國家的十分之一。中國出口西方國家的貨船,返回中國時的空餘噸位,成為運送垃圾廢料最廉價的運輸渠道。西方國家垃圾分類做得比中國好,這些廢料的“成色”高於國內的回收廢料,也成為洋垃圾進口的一個重要原因。所有這些,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隱蔽鏈條,幾十年來,一直在高速運作。


為什麼是上海?

毫無疑問,上海是國內最國際化的城市,也是綜合素質較高的城市。上海當然不是完美的城市,但它就是全國最講規矩的城市,就說一點,全國你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地方,比上海更重視“排隊”這件事了。

而且上海人追時髦,垃圾分類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和城市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簡直可以說是“國際流行”,結合以上的特點,上海是北上廣深裡最適合強制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市了。“如果垃圾分類在上海都失敗了,那就證明這條路在中國沒辦法走通,就要趕緊思考其他的處理垃圾的方法了。”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這邊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那邊北廣深的人也逃不掉的。

這不,北京人一邊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一邊收到消息:“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你敢想象朝陽大媽成為垃圾狙擊手的樣子嗎?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凡是一線,皆為先鋒。北上廣深誰都逃不掉,期待嗎一線的朋友們?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帝都在罰款方面要壓魔都一頭,但悶聲發大財的還是深圳,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50-100元提高10倍至500-1000元。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從高層對垃圾分類做出指示的那一刻起,一場自上而下的垃圾分類運動已經打響。到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統統要跑步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各位對號入座,別急,誰都有份。


發達國家垃圾分類的經驗

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垃圾強制分類也只有靠自上而下的強驅動才可能完成。

看看垃圾分類做到極致的瑞士,從娃娃抓起,動輒十幾種分類方式,做不好還會被領居投訴,很是能把你折磨到瘋。相比之下,上海的四種分類法,甚至只是乾溼分類法,已經稍顯人性化了。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看看垃圾分類做到入魔的日本,連個垃圾處理廠都要做成超大超豪華的景點。據微博網友“舌切”稱,名古屋地方政府不回收大紙箱,居民得網上預約一個民間組織,取得聯繫後把紙箱帶去指定地點,一個月只有一天,還是定時,地點時間前一天才公佈。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同時,德國很多城市採取“按量收費和按類收費”制度。 此外,對於分類不合格的垃圾,垃圾清運車輛有權按照剩餘混合垃圾收取處理費或不予收運。為強制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德國政府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處罰規定,並設有“環境警察”。

另外,為促進塑料瓶回收利用,德國還推行了回收押金制度。購買水或者飲料的同時,提前徵收瓶子押金,喝完飲料並將塑料瓶丟進回收機器之後得到押金退還。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瓶罐類垃圾的回收,減少資源浪費。

為什麼要搞垃圾分類?中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除了針對居民的垃圾收費手段,對於生產商,德國也開始推行 “垃圾二元回收系統”,回收利用成為主要方式。貫徹生產者責任制度,生產商和經銷商必須對產品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通過嚴格的預處理進行分類,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循環和再利用,最終將剩餘的無法被回收利用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恆抓下去。

然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場深刻變革。變革之所以很難,是因為意義重大,垃圾分類或許也正是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