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執政 食在難安

環境汙染 臺灣 水汙染 農業 海峽新幹線 2017-04-25

繼乳牛染結核病後,島內雞蛋首次被驗出戴奧辛含量超標,為臺灣食安投下一顆震撼彈,也引來消費者“食在難安”的抱怨。由於戴奧辛為毒性很強的脂溶性化學物質,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且容易透過食物鏈轉移到人體,半衰期長達7~11年,被稱為世紀之毒。據報導,部分疑受汙染的雞蛋已被消費者吃下肚,導致人心惶惶。

外界質疑臺當局官員及學者既然表示以目前檢驗出的劑量(5.2皮克/克脂肪),就算吃一輩子也還算安全,那又何必大動作管制、下架、封存呢?蔡當局一再強調會落實食安五環,讓食品安全成為臺灣的驕傲,但戴奧辛汙染再度發生,讓民眾對當局及CAS認證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尤其近來蔡當局一連串的措施,如擬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放寬農藥使用及殘留標準、放寬校園營養午餐認證等,都讓外界質疑當局為了經濟利益犧牲民眾健康。

近年來島內空氣及水汙染問題更加嚴重,許多農地被蓋上工廠成為違章建築,全臺至少有數萬家,工廠產生的廢水是否造成地下水或鄰近耕地汙染,當局相關單位未能及時掌握,成為潛在風險,且還有民代擬提案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企圖讓違章工廠就地合法,讓當局喪失威信。

此次發生戴奧辛汙染的養雞場所在地彰化縣,據統計被汙染的列管農地就有1300多件,總面積超過220公頃,問題確實相當嚴重。目前對於汙染雞蛋的戴奧辛來源尚未釐清,外界質疑可能和地下水或環境遭到汙染有關,當局除了應查明確切的汙染源外,對於可能汙染農地的工廠應優先監控取締,而不是讓其合法化,否則汙染情況將如農地蓋豪華農舍、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般淪為惡性循環。

由於島內土地面積有限,過去為確保糧食安全,臺灣曾有高達80萬公頃的農地。隨著民眾飲食西化,食米量大幅減少,加以務農高齡化,基層農工短缺,究竟該保留多少良田以維持糧食穩定供應,當局相關部門應做通盤檢討,根據未來的需求,合理分配水土資源並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徹底保護好良田與農業用水,嚴格禁止新工廠違建及太陽能設施出現在良田上,才能避開農作物遭汙染的風險。

食安是人民基本的需求,馬當局曾經栽了大跟斗,如今食安再度考驗蔡當局的施政能力。該如何建立民眾對食安的信心,蔡當局必須拿出具體辦法來,別光說不練!(作者為農經學者)

《中國時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