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病徵表現

幼苗期病徵:播種後到幼苗萌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若發生大蒜白腐病,則可見田間出現缺苗狀況,挖開缺苗處蒜種多發生腐爛,少數存在腐爛初存在白色菌絲。已經出苗的病株多植株瘦小黃化,溼度較大時幼苗腐爛死亡。

成株期病徵:成株期發病時,大蒜植株的葉首先現病,出現病時外部葉片上由葉尖開始出現黃褐色條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延長擴大顏色加深,最後葉片枯死黃化。一般在葉片現病後大蒜植株假莖基部開始現病,初現病時假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後病處逐漸軟化,溼度較大時可見白色菌絲層及密集的黑色小菌核,發病較重的挖開病株後可見蒜頭、根系發生黑色腐爛,發病較輕的挖開病株可見,大蒜個頭較小,根系少。

田間病徵: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後,可發現短時內病株周圍植株也開始染病,在田間形成片狀枯死,不及時防治可能蔓延增個田塊。

四、易病規律

1、蒜種、土壤攜帶病原菌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2、土質條件惡化,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3、低溫高溼環境下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從時間上看冬前溫度較高時易發病,春季3-5月份易發病。

4、土壤不平整低窪處積水易形成中心病株發生大蒜白腐病。

5、田間管理不當、施肥不合理、植株生長弱勢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6、秋播大蒜覆蓋地膜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該易病規律多不做為防治前提)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病徵表現

幼苗期病徵:播種後到幼苗萌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若發生大蒜白腐病,則可見田間出現缺苗狀況,挖開缺苗處蒜種多發生腐爛,少數存在腐爛初存在白色菌絲。已經出苗的病株多植株瘦小黃化,溼度較大時幼苗腐爛死亡。

成株期病徵:成株期發病時,大蒜植株的葉首先現病,出現病時外部葉片上由葉尖開始出現黃褐色條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延長擴大顏色加深,最後葉片枯死黃化。一般在葉片現病後大蒜植株假莖基部開始現病,初現病時假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後病處逐漸軟化,溼度較大時可見白色菌絲層及密集的黑色小菌核,發病較重的挖開病株後可見蒜頭、根系發生黑色腐爛,發病較輕的挖開病株可見,大蒜個頭較小,根系少。

田間病徵: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後,可發現短時內病株周圍植株也開始染病,在田間形成片狀枯死,不及時防治可能蔓延增個田塊。

四、易病規律

1、蒜種、土壤攜帶病原菌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2、土質條件惡化,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3、低溫高溼環境下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從時間上看冬前溫度較高時易發病,春季3-5月份易發病。

4、土壤不平整低窪處積水易形成中心病株發生大蒜白腐病。

5、田間管理不當、施肥不合理、植株生長弱勢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6、秋播大蒜覆蓋地膜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該易病規律多不做為防治前提)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防治思路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後,從其病原特性來看大蒜白腐病的病原基數越大,田間病害發生的情況就會越嚴重,而初病原多來自病土和攜病蒜種以及未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因此想要控制病原基數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從該病的侵染特性和病徵表現來看,田間發病時該病的傳播再侵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對於經年發生大蒜白腐病的田塊要在病害高發期提前入手用藥預防,當田間零星出現病株時及時用藥防治病害蔓延。從該病的易病規律我們可以看出,該病的發生情況與我們的田間管理措施有較大的關係,因此防治該病也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但是對於覆蓋地膜易病這一條,依農之所以所不將其作為防治前提,是因為大蒜白腐病非嚴重發病狀況下,不覆蓋地膜的減產量大於病發的減產量,因此冬季寒冷地區不能本末倒置以不覆蓋地膜防治該病害,要對覆蓋地膜的田塊更加精細管理,改善其它條件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病徵表現

幼苗期病徵:播種後到幼苗萌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若發生大蒜白腐病,則可見田間出現缺苗狀況,挖開缺苗處蒜種多發生腐爛,少數存在腐爛初存在白色菌絲。已經出苗的病株多植株瘦小黃化,溼度較大時幼苗腐爛死亡。

成株期病徵:成株期發病時,大蒜植株的葉首先現病,出現病時外部葉片上由葉尖開始出現黃褐色條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延長擴大顏色加深,最後葉片枯死黃化。一般在葉片現病後大蒜植株假莖基部開始現病,初現病時假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後病處逐漸軟化,溼度較大時可見白色菌絲層及密集的黑色小菌核,發病較重的挖開病株後可見蒜頭、根系發生黑色腐爛,發病較輕的挖開病株可見,大蒜個頭較小,根系少。

田間病徵: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後,可發現短時內病株周圍植株也開始染病,在田間形成片狀枯死,不及時防治可能蔓延增個田塊。

四、易病規律

1、蒜種、土壤攜帶病原菌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2、土質條件惡化,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3、低溫高溼環境下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從時間上看冬前溫度較高時易發病,春季3-5月份易發病。

4、土壤不平整低窪處積水易形成中心病株發生大蒜白腐病。

5、田間管理不當、施肥不合理、植株生長弱勢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6、秋播大蒜覆蓋地膜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該易病規律多不做為防治前提)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防治思路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後,從其病原特性來看大蒜白腐病的病原基數越大,田間病害發生的情況就會越嚴重,而初病原多來自病土和攜病蒜種以及未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因此想要控制病原基數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從該病的侵染特性和病徵表現來看,田間發病時該病的傳播再侵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對於經年發生大蒜白腐病的田塊要在病害高發期提前入手用藥預防,當田間零星出現病株時及時用藥防治病害蔓延。從該病的易病規律我們可以看出,該病的發生情況與我們的田間管理措施有較大的關係,因此防治該病也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但是對於覆蓋地膜易病這一條,依農之所以所不將其作為防治前提,是因為大蒜白腐病非嚴重發病狀況下,不覆蓋地膜的減產量大於病發的減產量,因此冬季寒冷地區不能本末倒置以不覆蓋地膜防治該病害,要對覆蓋地膜的田塊更加精細管理,改善其它條件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優先良種

  • 蒜種選取:品種上選取抗病性強、生長健壯、產量高適合當地環境氣候種植的優質品種。自留種時應避免在白腐病病株、病田中留種,避免在重茬3年以上的地塊留種。在品種選定後,還要對蒜頭、蒜種進行篩選,剔除個頭較小、黴變、缺刻的蒜頭,留取飽滿、蒜米勻稱、無病蟲害侵染的種蒜,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播種前預處理:為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在種植前應對蒜種進行預處理。首先進行物理處理,在播種前要進行兩次晒蒜,第一次晒蒜頭1-2天,滅殺表層可能攜帶的病原菌;第二次晒分掰好的蒜瓣,分掰蒜瓣時要注意消毒,同時還要避免損傷種衣或是產生機械傷痕,同樣晒1-2天。在播種前還可用50℃的溫水浸種20分鐘左右,滅殺蒜種可能攜帶的白腐病病原菌。然後進行化學藥劑處理,預防蒜種攜帶病原菌的浸種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浸種12小時候陰乾蒜種進行播種。這樣可大大降低蒜種攜帶病原菌的可能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二、土壤處理

  • 物理翻耕改良:種植大蒜前要對土壤進行物理翻耕,最好進行兩次,第一次翻耕後晒田10-15天,滅殺土壤中可能攜帶白腐病病原菌,翻耕深度在20-30釐米。第二次翻耕要精細,讓土壤疏鬆,提高土壤間隙以便增強透氣透水性,翻耕深度在20-25釐米之間,這是因為若種植大蒜的土壤經過晒田後仍然攜帶病原菌,這些病原菌主要分佈在土壤中5-12釐米處,深翻可將病原菌翻入土壤下層,避免入冬前大蒜髮生白腐病。另外地勢不平易積水澇的地塊可起壟種植,避免雨季或是灌溉後局部水澇,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和傳播。
  • 化學藥劑滅殺土壤中有害菌:對於上茬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較重的田塊最好還要使用化學藥劑處理土壤,滅殺白腐病病原菌。土壤處理藥劑每畝可選用200克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是200克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拌細沙土30斤左右,在第二次翻耕前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後翻耕,若土壤中害蟲基數較大比如定植後就可能發生的蒜蛆,還需向土壤中施入1-3斤左右的辛硫磷拌細沙土施入,預防蟲害及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輪作換茬:對於病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田塊,最好進行輪作換茬種植,輪作換茬時應避免與蒜、洋蔥、韭菜等病原寄主作物輪作,可與小麥、玉米,有田間的可以採取水旱輪作,可近快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基數。病原菌存活時間較長,因此對於發病嚴重的田塊,輪作時間應該在3年以上。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病徵表現

幼苗期病徵:播種後到幼苗萌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若發生大蒜白腐病,則可見田間出現缺苗狀況,挖開缺苗處蒜種多發生腐爛,少數存在腐爛初存在白色菌絲。已經出苗的病株多植株瘦小黃化,溼度較大時幼苗腐爛死亡。

成株期病徵:成株期發病時,大蒜植株的葉首先現病,出現病時外部葉片上由葉尖開始出現黃褐色條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延長擴大顏色加深,最後葉片枯死黃化。一般在葉片現病後大蒜植株假莖基部開始現病,初現病時假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後病處逐漸軟化,溼度較大時可見白色菌絲層及密集的黑色小菌核,發病較重的挖開病株後可見蒜頭、根系發生黑色腐爛,發病較輕的挖開病株可見,大蒜個頭較小,根系少。

田間病徵: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後,可發現短時內病株周圍植株也開始染病,在田間形成片狀枯死,不及時防治可能蔓延增個田塊。

四、易病規律

1、蒜種、土壤攜帶病原菌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2、土質條件惡化,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3、低溫高溼環境下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從時間上看冬前溫度較高時易發病,春季3-5月份易發病。

4、土壤不平整低窪處積水易形成中心病株發生大蒜白腐病。

5、田間管理不當、施肥不合理、植株生長弱勢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6、秋播大蒜覆蓋地膜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該易病規律多不做為防治前提)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防治思路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後,從其病原特性來看大蒜白腐病的病原基數越大,田間病害發生的情況就會越嚴重,而初病原多來自病土和攜病蒜種以及未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因此想要控制病原基數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從該病的侵染特性和病徵表現來看,田間發病時該病的傳播再侵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對於經年發生大蒜白腐病的田塊要在病害高發期提前入手用藥預防,當田間零星出現病株時及時用藥防治病害蔓延。從該病的易病規律我們可以看出,該病的發生情況與我們的田間管理措施有較大的關係,因此防治該病也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但是對於覆蓋地膜易病這一條,依農之所以所不將其作為防治前提,是因為大蒜白腐病非嚴重發病狀況下,不覆蓋地膜的減產量大於病發的減產量,因此冬季寒冷地區不能本末倒置以不覆蓋地膜防治該病害,要對覆蓋地膜的田塊更加精細管理,改善其它條件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優先良種

  • 蒜種選取:品種上選取抗病性強、生長健壯、產量高適合當地環境氣候種植的優質品種。自留種時應避免在白腐病病株、病田中留種,避免在重茬3年以上的地塊留種。在品種選定後,還要對蒜頭、蒜種進行篩選,剔除個頭較小、黴變、缺刻的蒜頭,留取飽滿、蒜米勻稱、無病蟲害侵染的種蒜,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播種前預處理:為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在種植前應對蒜種進行預處理。首先進行物理處理,在播種前要進行兩次晒蒜,第一次晒蒜頭1-2天,滅殺表層可能攜帶的病原菌;第二次晒分掰好的蒜瓣,分掰蒜瓣時要注意消毒,同時還要避免損傷種衣或是產生機械傷痕,同樣晒1-2天。在播種前還可用50℃的溫水浸種20分鐘左右,滅殺蒜種可能攜帶的白腐病病原菌。然後進行化學藥劑處理,預防蒜種攜帶病原菌的浸種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浸種12小時候陰乾蒜種進行播種。這樣可大大降低蒜種攜帶病原菌的可能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二、土壤處理

  • 物理翻耕改良:種植大蒜前要對土壤進行物理翻耕,最好進行兩次,第一次翻耕後晒田10-15天,滅殺土壤中可能攜帶白腐病病原菌,翻耕深度在20-30釐米。第二次翻耕要精細,讓土壤疏鬆,提高土壤間隙以便增強透氣透水性,翻耕深度在20-25釐米之間,這是因為若種植大蒜的土壤經過晒田後仍然攜帶病原菌,這些病原菌主要分佈在土壤中5-12釐米處,深翻可將病原菌翻入土壤下層,避免入冬前大蒜髮生白腐病。另外地勢不平易積水澇的地塊可起壟種植,避免雨季或是灌溉後局部水澇,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和傳播。
  • 化學藥劑滅殺土壤中有害菌:對於上茬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較重的田塊最好還要使用化學藥劑處理土壤,滅殺白腐病病原菌。土壤處理藥劑每畝可選用200克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是200克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拌細沙土30斤左右,在第二次翻耕前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後翻耕,若土壤中害蟲基數較大比如定植後就可能發生的蒜蛆,還需向土壤中施入1-3斤左右的辛硫磷拌細沙土施入,預防蟲害及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輪作換茬:對於病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田塊,最好進行輪作換茬種植,輪作換茬時應避免與蒜、洋蔥、韭菜等病原寄主作物輪作,可與小麥、玉米,有田間的可以採取水旱輪作,可近快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基數。病原菌存活時間較長,因此對於發病嚴重的田塊,輪作時間應該在3年以上。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精細田間管理

  • 合理施肥:當大蒜植株健壯時,對白腐病的抗性較強,因此要通過合理的施肥培育健壯植株。大蒜生長週期內基肥的佔比較大,功效較強,因此一定要施好,首先要重施發酵腐熟好滅菌、滅蟲源的有機肥,畝用量要在3000斤-6000斤左右,並施入15-15-15的複合肥料,畝用80-100斤左右,此外還應施入過磷酸鈣50-60斤,最好每畝輔施裡3-5斤的硫酸鎂和少量鋅肥提高大蒜的抗逆性。施肥應在土壤翻耕前均勻撒施於土壤表面,並通過翻耕充分混於耕層。苗期要嚴控氮肥的用量,避免植株徒長弱勢,開春平均溫度上升至10℃後,要適當追施氮肥底肥充足的情況下畝用10-20斤,促進大蒜生長,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適度灌溉:大蒜是喜溼怕澇作物,因此在灌溉時最好要避免大水漫灌,澆灌定植萌芽水時要在覆蓋地膜前進行。春季3-5月白腐病高發期,若遇雨季田間積水,一定要及時排澇,排澇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肥料促進大蒜植株快速恢復生長勢頭。病害發生後,尤其病田出現多塊集中病株時,切記不要灌溉澆水。
  • 及時清園:在大蒜生長週期內,一定要將田間萌生的雜草、大蒜的病葉、病殘體及時清除,在大蒜收穫要進行徹底的清園,清除田間病株、病殘體以及殘餘地膜,儘可能的降低病源隱患,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四、藥劑防治

  • 預防用藥:預防用藥有三個關鍵期,其一是播種出苗後環境溫度仍處在10℃-20℃之間時;其二是開春後溫度上升較快時;其三是4-5月降雨頻繁時(雨後用藥);這三個時間段都有病害爆發的可能,尤其是上茬大蒜髮生過白腐病的地塊。預防藥劑可選8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50%的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化學藥劑全田噴施,對於上茬發生白腐病的田塊可間隔7天連續用藥2-3次。此外還可使用木黴菌、枯草芽孢桿菌灌根或噴施,注意不可與殺菌劑同時使用,這樣可較大程度的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治療用藥:治療用藥一定要在大蒜植株現病初期用藥,不然等到白腐病傳播蔓延後,化學藥劑能起到的治療作用就不大了。這就要求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要及時觀察田間情況以便第一時間發現病株、病症。依農建議在發現少量病株後,用藥前首先要拔除患病植株,並在病穴內埋入生石灰抑菌,然後進行全園用藥。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懸浮劑或1500-2000倍5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15%的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均勻噴施全園,病原菌難根除,因此要間隔5-7天連續用藥3-4次,用藥時注意復配用藥和交叉用藥。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病徵表現

幼苗期病徵:播種後到幼苗萌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若發生大蒜白腐病,則可見田間出現缺苗狀況,挖開缺苗處蒜種多發生腐爛,少數存在腐爛初存在白色菌絲。已經出苗的病株多植株瘦小黃化,溼度較大時幼苗腐爛死亡。

成株期病徵:成株期發病時,大蒜植株的葉首先現病,出現病時外部葉片上由葉尖開始出現黃褐色條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延長擴大顏色加深,最後葉片枯死黃化。一般在葉片現病後大蒜植株假莖基部開始現病,初現病時假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後病處逐漸軟化,溼度較大時可見白色菌絲層及密集的黑色小菌核,發病較重的挖開病株後可見蒜頭、根系發生黑色腐爛,發病較輕的挖開病株可見,大蒜個頭較小,根系少。

田間病徵: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後,可發現短時內病株周圍植株也開始染病,在田間形成片狀枯死,不及時防治可能蔓延增個田塊。

四、易病規律

1、蒜種、土壤攜帶病原菌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2、土質條件惡化,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3、低溫高溼環境下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從時間上看冬前溫度較高時易發病,春季3-5月份易發病。

4、土壤不平整低窪處積水易形成中心病株發生大蒜白腐病。

5、田間管理不當、施肥不合理、植株生長弱勢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6、秋播大蒜覆蓋地膜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該易病規律多不做為防治前提)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防治思路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後,從其病原特性來看大蒜白腐病的病原基數越大,田間病害發生的情況就會越嚴重,而初病原多來自病土和攜病蒜種以及未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因此想要控制病原基數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從該病的侵染特性和病徵表現來看,田間發病時該病的傳播再侵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對於經年發生大蒜白腐病的田塊要在病害高發期提前入手用藥預防,當田間零星出現病株時及時用藥防治病害蔓延。從該病的易病規律我們可以看出,該病的發生情況與我們的田間管理措施有較大的關係,因此防治該病也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但是對於覆蓋地膜易病這一條,依農之所以所不將其作為防治前提,是因為大蒜白腐病非嚴重發病狀況下,不覆蓋地膜的減產量大於病發的減產量,因此冬季寒冷地區不能本末倒置以不覆蓋地膜防治該病害,要對覆蓋地膜的田塊更加精細管理,改善其它條件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優先良種

  • 蒜種選取:品種上選取抗病性強、生長健壯、產量高適合當地環境氣候種植的優質品種。自留種時應避免在白腐病病株、病田中留種,避免在重茬3年以上的地塊留種。在品種選定後,還要對蒜頭、蒜種進行篩選,剔除個頭較小、黴變、缺刻的蒜頭,留取飽滿、蒜米勻稱、無病蟲害侵染的種蒜,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播種前預處理:為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在種植前應對蒜種進行預處理。首先進行物理處理,在播種前要進行兩次晒蒜,第一次晒蒜頭1-2天,滅殺表層可能攜帶的病原菌;第二次晒分掰好的蒜瓣,分掰蒜瓣時要注意消毒,同時還要避免損傷種衣或是產生機械傷痕,同樣晒1-2天。在播種前還可用50℃的溫水浸種20分鐘左右,滅殺蒜種可能攜帶的白腐病病原菌。然後進行化學藥劑處理,預防蒜種攜帶病原菌的浸種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浸種12小時候陰乾蒜種進行播種。這樣可大大降低蒜種攜帶病原菌的可能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二、土壤處理

  • 物理翻耕改良:種植大蒜前要對土壤進行物理翻耕,最好進行兩次,第一次翻耕後晒田10-15天,滅殺土壤中可能攜帶白腐病病原菌,翻耕深度在20-30釐米。第二次翻耕要精細,讓土壤疏鬆,提高土壤間隙以便增強透氣透水性,翻耕深度在20-25釐米之間,這是因為若種植大蒜的土壤經過晒田後仍然攜帶病原菌,這些病原菌主要分佈在土壤中5-12釐米處,深翻可將病原菌翻入土壤下層,避免入冬前大蒜髮生白腐病。另外地勢不平易積水澇的地塊可起壟種植,避免雨季或是灌溉後局部水澇,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和傳播。
  • 化學藥劑滅殺土壤中有害菌:對於上茬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較重的田塊最好還要使用化學藥劑處理土壤,滅殺白腐病病原菌。土壤處理藥劑每畝可選用200克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是200克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拌細沙土30斤左右,在第二次翻耕前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後翻耕,若土壤中害蟲基數較大比如定植後就可能發生的蒜蛆,還需向土壤中施入1-3斤左右的辛硫磷拌細沙土施入,預防蟲害及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輪作換茬:對於病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田塊,最好進行輪作換茬種植,輪作換茬時應避免與蒜、洋蔥、韭菜等病原寄主作物輪作,可與小麥、玉米,有田間的可以採取水旱輪作,可近快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基數。病原菌存活時間較長,因此對於發病嚴重的田塊,輪作時間應該在3年以上。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精細田間管理

  • 合理施肥:當大蒜植株健壯時,對白腐病的抗性較強,因此要通過合理的施肥培育健壯植株。大蒜生長週期內基肥的佔比較大,功效較強,因此一定要施好,首先要重施發酵腐熟好滅菌、滅蟲源的有機肥,畝用量要在3000斤-6000斤左右,並施入15-15-15的複合肥料,畝用80-100斤左右,此外還應施入過磷酸鈣50-60斤,最好每畝輔施裡3-5斤的硫酸鎂和少量鋅肥提高大蒜的抗逆性。施肥應在土壤翻耕前均勻撒施於土壤表面,並通過翻耕充分混於耕層。苗期要嚴控氮肥的用量,避免植株徒長弱勢,開春平均溫度上升至10℃後,要適當追施氮肥底肥充足的情況下畝用10-20斤,促進大蒜生長,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適度灌溉:大蒜是喜溼怕澇作物,因此在灌溉時最好要避免大水漫灌,澆灌定植萌芽水時要在覆蓋地膜前進行。春季3-5月白腐病高發期,若遇雨季田間積水,一定要及時排澇,排澇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肥料促進大蒜植株快速恢復生長勢頭。病害發生後,尤其病田出現多塊集中病株時,切記不要灌溉澆水。
  • 及時清園:在大蒜生長週期內,一定要將田間萌生的雜草、大蒜的病葉、病殘體及時清除,在大蒜收穫要進行徹底的清園,清除田間病株、病殘體以及殘餘地膜,儘可能的降低病源隱患,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四、藥劑防治

  • 預防用藥:預防用藥有三個關鍵期,其一是播種出苗後環境溫度仍處在10℃-20℃之間時;其二是開春後溫度上升較快時;其三是4-5月降雨頻繁時(雨後用藥);這三個時間段都有病害爆發的可能,尤其是上茬大蒜髮生過白腐病的地塊。預防藥劑可選8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50%的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化學藥劑全田噴施,對於上茬發生白腐病的田塊可間隔7天連續用藥2-3次。此外還可使用木黴菌、枯草芽孢桿菌灌根或噴施,注意不可與殺菌劑同時使用,這樣可較大程度的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治療用藥:治療用藥一定要在大蒜植株現病初期用藥,不然等到白腐病傳播蔓延後,化學藥劑能起到的治療作用就不大了。這就要求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要及時觀察田間情況以便第一時間發現病株、病症。依農建議在發現少量病株後,用藥前首先要拔除患病植株,並在病穴內埋入生石灰抑菌,然後進行全園用藥。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懸浮劑或1500-2000倍5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15%的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均勻噴施全園,病原菌難根除,因此要間隔5-7天連續用藥3-4次,用藥時注意復配用藥和交叉用藥。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以上就是依農總結的大蒜白腐病的病原特性、病症表現、易病規律、防治思路以及具體的綜合防治措施,希望對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們有所幫助。對於大蒜白腐病這類對大蒜產量品質影響較大的病害,蒜農朋友們一定要提前入手綜合防治,切實產出優質高品的大蒜。雖然近年大蒜行情價格波動較大,但不論價格行情如何,在同一年份週期內,一定是畝單產高、大蒜品質優的最先賣完,價格也會相對較高。最後依農希望,蒜農朋友們科學種植,妥善管理,積極防治病蟲害,提高自己的收益。

"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又名胡蒜、蒜頭、白蒜、獨蒜等,百合科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和亞洲中西部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已被原產地先民栽培種植並加以利用。大蒜傳入我國的時間也較早,多處古籍文獻可靠證,大蒜是有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這也是其得名胡蒜的原因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因大蒜適應性較強,在古代就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因大蒜具有食藥兼備的特性,古人對其相當重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其功效有“大蒜其氣薰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痛腫,化症積肉食此其功也”的記載,當然還有“久食傷肝損眼”的警告,可見那些對大蒜的和利用就已相當透徹。大蒜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我國的種植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尤其是伴隨著近現代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大蒜的種植面積更是飛速發展。目前我國每年大蒜的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年總產量也在1000萬噸以上,均居世界首位,並且我國還是世界上出口大蒜最多的國家。

大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大蒜素、蒜胺、鈣、磷、鐵、硒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殺菌排毒、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功效,蒜味雖辛辣,生食後有特殊氣味殘留,但仍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農業加工產業的發展,以及適應國外需求,我國大蒜不僅僅只作為蔬菜(原諒一個北方人把它定性為蔬菜)和香辛料存在,還被廣泛運用於藥用物質提取、農產品粗加工比如黑蒜、蒜片、蒜汁等。大蒜的價格也在2010年時達到了高峰,雖後幾年價格行情波動較大,但仍未打擊到農民朋友種植大蒜的積極性。積極性是有,但是我由於連年的重茬、迎茬種植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蒜的田間病蟲害越來越嚴重,極大影響了大蒜產量和品質,降低農民朋友的收入。

目前大蒜種植生產過程中所遇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大部分病害一旦蔓延發生,那對於大蒜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今天依農要給大家講的大蒜白腐病(大蒜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大蒜白腐病在各產區均有發生,且發病範圍逐年擴大、病害情況日趨嚴重。該病發生時可導致大蒜減產10%-20%之間,病情較重的減產量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產。大蒜白腐病在整個生長週期內都都可對植株造成危害,大蒜爛種、死苗、蒜頭腐爛等多與其有較大的關係。且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該病發生後,很難用藥劑進行防控。依農認為想要高效的防治大蒜白腐病必須對該病有一個深入的瞭解,防治時要提前入手多角度進行防控。今天依農就帶大家深入的瞭解一下大蒜白腐病,並總結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

一、病原簡介

大蒜白腐病的病原菌為白腐小菌核,真菌性病原。除去可侵染大蒜外,還可以侵染大蔥、洋蔥以及韭菜等作物。

  • 該病原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當外界環境溫度在6℃-30℃時致病菌絲可以生長病原菌具有致病性和侵染性,40℃的高溫下菌核仍可以萌發;當外界環境溫度在10℃-21℃且環境溼度較大時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性以及傳播性較強,該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以上的時間。
  • 該病原菌的酸鹼度適應性較廣、適宜大蒜生長的酸鹼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光照不敏感,但持續強光照的環境下可殺滅部分病原菌。
  • 該病原菌具有廣泛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種子、土壤、病殘體、攜病有機肥、灌溉、降水等多種途徑傳播。
  • 該病原菌在土壤多分佈在5-12釐米的耕層處。
  • 該病原菌在50℃的溫度條件下,持續20分鐘可滅殺95%以上。

二、侵染規律

  • 初侵染:初侵染病原菌多來自土壤、蒜種,當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菌菌核萌發形出菌絲,菌絲可直接侵入大蒜植株,有機械傷痕時侵染速度更快,侵入後病原菌在植株細胞內生長繁殖,使植株致病,並破壞植株細胞結構,形成新的菌核。
  • 再侵染:初染病株形成新的小菌核後,可通過灌溉、雨水等方式傳播對健康植株形成再侵染,侵染植株形成再侵染源時,再侵染植株發病情況與初染病株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再侵染的速度越快病情越嚴重。
  • 循環侵染:攜病蒜種可使無病土壤攜帶病原菌,同樣的病土可使健康蒜種發病,加之發病後的病殘體殘餘,病原菌逐年積累,病害發生情況日趨嚴重。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病徵表現

幼苗期病徵:播種後到幼苗萌發出的這一段時間若發生大蒜白腐病,則可見田間出現缺苗狀況,挖開缺苗處蒜種多發生腐爛,少數存在腐爛初存在白色菌絲。已經出苗的病株多植株瘦小黃化,溼度較大時幼苗腐爛死亡。

成株期病徵:成株期發病時,大蒜植株的葉首先現病,出現病時外部葉片上由葉尖開始出現黃褐色條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延長擴大顏色加深,最後葉片枯死黃化。一般在葉片現病後大蒜植株假莖基部開始現病,初現病時假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隨後病處逐漸軟化,溼度較大時可見白色菌絲層及密集的黑色小菌核,發病較重的挖開病株後可見蒜頭、根系發生黑色腐爛,發病較輕的挖開病株可見,大蒜個頭較小,根系少。

田間病徵: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後,可發現短時內病株周圍植株也開始染病,在田間形成片狀枯死,不及時防治可能蔓延增個田塊。

四、易病規律

1、蒜種、土壤攜帶病原菌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2、土質條件惡化,土壤黏重、透水透氣性差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3、低溫高溼環境下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從時間上看冬前溫度較高時易發病,春季3-5月份易發病。

4、土壤不平整低窪處積水易形成中心病株發生大蒜白腐病。

5、田間管理不當、施肥不合理、植株生長弱勢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

6、秋播大蒜覆蓋地膜時易發生大蒜白腐病。(該易病規律多不做為防治前提)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防治思路

深入瞭解大蒜白腐病後,從其病原特性來看大蒜白腐病的病原基數越大,田間病害發生的情況就會越嚴重,而初病原多來自病土和攜病蒜種以及未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因此想要控制病原基數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從該病的侵染特性和病徵表現來看,田間發病時該病的傳播再侵染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對於經年發生大蒜白腐病的田塊要在病害高發期提前入手用藥預防,當田間零星出現病株時及時用藥防治病害蔓延。從該病的易病規律我們可以看出,該病的發生情況與我們的田間管理措施有較大的關係,因此防治該病也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但是對於覆蓋地膜易病這一條,依農之所以所不將其作為防治前提,是因為大蒜白腐病非嚴重發病狀況下,不覆蓋地膜的減產量大於病發的減產量,因此冬季寒冷地區不能本末倒置以不覆蓋地膜防治該病害,要對覆蓋地膜的田塊更加精細管理,改善其它條件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接下來依農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大蒜白腐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一、優先良種

  • 蒜種選取:品種上選取抗病性強、生長健壯、產量高適合當地環境氣候種植的優質品種。自留種時應避免在白腐病病株、病田中留種,避免在重茬3年以上的地塊留種。在品種選定後,還要對蒜頭、蒜種進行篩選,剔除個頭較小、黴變、缺刻的蒜頭,留取飽滿、蒜米勻稱、無病蟲害侵染的種蒜,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播種前預處理:為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在種植前應對蒜種進行預處理。首先進行物理處理,在播種前要進行兩次晒蒜,第一次晒蒜頭1-2天,滅殺表層可能攜帶的病原菌;第二次晒分掰好的蒜瓣,分掰蒜瓣時要注意消毒,同時還要避免損傷種衣或是產生機械傷痕,同樣晒1-2天。在播種前還可用50℃的溫水浸種20分鐘左右,滅殺蒜種可能攜帶的白腐病病原菌。然後進行化學藥劑處理,預防蒜種攜帶病原菌的浸種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浸種12小時候陰乾蒜種進行播種。這樣可大大降低蒜種攜帶病原菌的可能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二、土壤處理

  • 物理翻耕改良:種植大蒜前要對土壤進行物理翻耕,最好進行兩次,第一次翻耕後晒田10-15天,滅殺土壤中可能攜帶白腐病病原菌,翻耕深度在20-30釐米。第二次翻耕要精細,讓土壤疏鬆,提高土壤間隙以便增強透氣透水性,翻耕深度在20-25釐米之間,這是因為若種植大蒜的土壤經過晒田後仍然攜帶病原菌,這些病原菌主要分佈在土壤中5-12釐米處,深翻可將病原菌翻入土壤下層,避免入冬前大蒜髮生白腐病。另外地勢不平易積水澇的地塊可起壟種植,避免雨季或是灌溉後局部水澇,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和傳播。
  • 化學藥劑滅殺土壤中有害菌:對於上茬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較重的田塊最好還要使用化學藥劑處理土壤,滅殺白腐病病原菌。土壤處理藥劑每畝可選用200克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是200克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常用殺菌劑拌細沙土30斤左右,在第二次翻耕前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後翻耕,若土壤中害蟲基數較大比如定植後就可能發生的蒜蛆,還需向土壤中施入1-3斤左右的辛硫磷拌細沙土施入,預防蟲害及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輪作換茬:對於病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田塊,最好進行輪作換茬種植,輪作換茬時應避免與蒜、洋蔥、韭菜等病原寄主作物輪作,可與小麥、玉米,有田間的可以採取水旱輪作,可近快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基數。病原菌存活時間較長,因此對於發病嚴重的田塊,輪作時間應該在3年以上。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三、精細田間管理

  • 合理施肥:當大蒜植株健壯時,對白腐病的抗性較強,因此要通過合理的施肥培育健壯植株。大蒜生長週期內基肥的佔比較大,功效較強,因此一定要施好,首先要重施發酵腐熟好滅菌、滅蟲源的有機肥,畝用量要在3000斤-6000斤左右,並施入15-15-15的複合肥料,畝用80-100斤左右,此外還應施入過磷酸鈣50-60斤,最好每畝輔施裡3-5斤的硫酸鎂和少量鋅肥提高大蒜的抗逆性。施肥應在土壤翻耕前均勻撒施於土壤表面,並通過翻耕充分混於耕層。苗期要嚴控氮肥的用量,避免植株徒長弱勢,開春平均溫度上升至10℃後,要適當追施氮肥底肥充足的情況下畝用10-20斤,促進大蒜生長,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適度灌溉:大蒜是喜溼怕澇作物,因此在灌溉時最好要避免大水漫灌,澆灌定植萌芽水時要在覆蓋地膜前進行。春季3-5月白腐病高發期,若遇雨季田間積水,一定要及時排澇,排澇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肥料促進大蒜植株快速恢復生長勢頭。病害發生後,尤其病田出現多塊集中病株時,切記不要灌溉澆水。
  • 及時清園:在大蒜生長週期內,一定要將田間萌生的雜草、大蒜的病葉、病殘體及時清除,在大蒜收穫要進行徹底的清園,清除田間病株、病殘體以及殘餘地膜,儘可能的降低病源隱患,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四、藥劑防治

  • 預防用藥:預防用藥有三個關鍵期,其一是播種出苗後環境溫度仍處在10℃-20℃之間時;其二是開春後溫度上升較快時;其三是4-5月降雨頻繁時(雨後用藥);這三個時間段都有病害爆發的可能,尤其是上茬大蒜髮生過白腐病的地塊。預防藥劑可選800倍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50%的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等化學藥劑全田噴施,對於上茬發生白腐病的田塊可間隔7天連續用藥2-3次。此外還可使用木黴菌、枯草芽孢桿菌灌根或噴施,注意不可與殺菌劑同時使用,這樣可較大程度的預防大蒜白腐病的發生。
  • 治療用藥:治療用藥一定要在大蒜植株現病初期用藥,不然等到白腐病傳播蔓延後,化學藥劑能起到的治療作用就不大了。這就要求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要及時觀察田間情況以便第一時間發現病株、病症。依農建議在發現少量病株後,用藥前首先要拔除患病植株,並在病穴內埋入生石灰抑菌,然後進行全園用藥。藥劑可選1000倍50%的撲海因懸浮劑或1500-2000倍5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15%的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均勻噴施全園,病原菌難根除,因此要間隔5-7天連續用藥3-4次,用藥時注意復配用藥和交叉用藥。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以上就是依農總結的大蒜白腐病的病原特性、病症表現、易病規律、防治思路以及具體的綜合防治措施,希望對從事大蒜種植的農民朋友們有所幫助。對於大蒜白腐病這類對大蒜產量品質影響較大的病害,蒜農朋友們一定要提前入手綜合防治,切實產出優質高品的大蒜。雖然近年大蒜行情價格波動較大,但不論價格行情如何,在同一年份週期內,一定是畝單產高、大蒜品質優的最先賣完,價格也會相對較高。最後依農希望,蒜農朋友們科學種植,妥善管理,積極防治病蟲害,提高自己的收益。

大蒜白腐病發生情況日趨嚴重,藥劑很難防控,需提前入手綜合防治

#谷豐計劃#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