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才能讓消費者淨心

環境汙染 種植業 三農 農民 農民日報 2017-04-17

張振中朱孝榮

西瓜有毒、橘子有蟲、櫻桃帶病……這些散播的言論時常衝擊著我們的耳膜,雖然這些言論有誇大甚至有造謠之處,但客觀地說,一些地方產出的一些農產品確實還在讓消費者“鬧心”。如今,生活在“舌尖上的中國”的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追求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淨心。但要想讓消費者告別“鬧心”,做到“淨心”,要先推行“淨土”工程。

萬物土中生,農產品都來自土地的饋贈。但作為農民的“命根子”,如今土地這個“命根子”卻因為汙染的日積月累而中毒生病,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汙染侵襲中,超過負載容量的土地不能承受之重。

有汙必治!但治理土壤汙染是一個系統工程,誰都不能獨善其身。要系統治理必須從兩個方面體現系統性:一是治理的主體要系統,農民、政府部門、相關企業都應該發揮作用、聯動治理;二是治理的方式要系統,要採用預防、治理、獎懲等綜合治理方式,對“天上、地中、水下”一個循環系統的各種汙染都要循環治理,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作為生態旅遊城市,為了讓本地消費者和外地遊客吃得“淨心”,嚐到了汙染之苦的資興開展“淨土行動”,進行系統治理。如大力發展旅遊觀光、休閒農業等“綠色產業”,從源頭上控制了工業“三廢”的排放;加大投入,在環東江湖沿線實行網箱退水上岸與生豬退養,強力推進東江湖保護“一號工程”;實施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以及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對受到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與治理……

的確,只有土壤乾淨了,農民才能更安心產出更加安全的農產品,消費者才會更放心、淨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