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初秋時節,天高氣爽,輕風拂面。

長春南部新城附近的蘭橈湖公園內,幾位市民站在蜿蜒曲折的木棧橋上觀賞蘆葦荷花,遠處,時令花卉做成的花溪令人心曠神怡。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卻美得像畫一樣。”長春市民張鳳閣住在八一水韻城,提起長春的生態建設,他感慨地說,“現在的綠化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就我家來說,步行半小時左右的距離,就有蘭橈湖、百花園、百木園、梨花園等好幾個公園,還各有特色。”

逐綠髮展,打造綠色宜居新型城市,長春一直在路上。讓天更藍、讓水更清、讓地更綠,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長春”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

在城市建設改造中,長春市始終將綠色發展理念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在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打造綠色宜居森林城。

去年,長春市共新植街路20條,新建大塊綠地15宗,新建綠地面積46公頃,高標準完成106個森林城近期建設項目,結合舊城改造提升、伊通河綜合治理等重大承載能力提升工程,城市綠化美化水平實現了新的躍升。截至今年年初,長春市具備對外開放功能的公園,由2012年的38個增加到目前的117個,基本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滿足了廣大市民不斷增長的對休閒遊憩空間的需求。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春季鮮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落英繽紛,冬季青松傲雪,這幅美不勝收的現代都市畫卷就是北國春城長春的真實寫照。而這份美也成了長春人朋友圈裡忍不住拿出來晒一晒的新時尚。

“小區外就有綠化帶,走幾步就是公園。這下有福了!”幾幅圖,幾句話,長春人的幸福溢於言表。

“有一種藍叫長春藍,不服來晒!”前不久,一幅幅“長春藍”的照片刷屏長春人的朋友圈。

毋庸置疑,“長春藍”得益於長春市不斷狠抓的大氣汙染防治。僅去年一年,長春市就關停搬遷重汙染企業12戶,淘汰4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輛、1255臺燃煤小鍋爐,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提升城市保潔標準,地面清洗範圍擴大到26個廣場、596條道路,16條街路實施深度保潔。

長春市環境保護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長春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1天,其中優55天,良236天;優良天數比2015年的237天增加54天,重度及重度以上汙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2天。

今年,長春市政府又印發了《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13項重點工作任務,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方案》要求,2017年,長春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67天以上,重汙染天數控制在20天以內。“長春藍”將成為一種常態。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長春,一座綠色宜居的新型城市在崛起!

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脈,有了水,便有了靈氣。

伊通河畔,亞洲最大的調蓄池——長春市福山路調蓄池工程建設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今年7月份,福山路調蓄池順利封頂,標誌著伊通河改造中段所有調蓄池主體施工完成。

“調蓄池建成投入使用後,將把此處回填,上面建成溼地,裡面栽種大量的蘆葦等水生植物,後期還會向百姓開放,將會給附近的居民帶來更潔淨舒適的休閒空間。” 伊通河中段設計部經理劉阿峰說。

目前,伊通河百里生態長廊建設紮實推進,城區段主河道完成截汙,南溪溼地、沿河旅遊設施、防洪生態綠道、調蓄池、汙水處理廠建設順利推進,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啟動。明年,福山路調蓄池將和伊通河畔其他調蓄池一起,收集、中轉城市的汙水、雨水,為伊通河進行生態補水,讓母親河重現碧波美景。

金秋十月,豐收的季節,黨的十九大將隆重召開。長春將以建設“生態一流”的宜居新型城市為目標,不斷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全民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基本形成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綠色經濟模式,讓天藍、地綠、水淨、城美、空氣清新成為常態。

作者:記者 李娜 文/圖

編輯:馬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