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臺方案構建長效機制 讓耕地溼地河湖休養生息

記者今天從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獲悉,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省國土資源廳等8部門日前聯合出臺《海南省耕地溼地河湖休養生息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海南省將控制耕地、溼地、河湖開發規模,降低利用強度並恢復其生態功能,構建耕地、溼地、河湖休養生息的長效機制,轉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式,有序修復生態。

《方案》提出兩個階段的治理目標:到2020年,確保耕地數量,有效恢復河湖生態空間,穩定溼地面積,穩步提高耕地質量,耕地、溼地、河湖生態功能初步改善;到2030年,耕地、溼地、河湖資源利用與養護全面步入良性循環,生態系統健康穩定。

根據《方案》,2030年海南省將建立完善的資源休養生息制度體系,具體要求包括: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比例保持在81%以上,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全省溼地面積不低於480萬畝,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等。

為實現上述目標,耕地休養生息將針對土壤酸化、鹽漬化、養分失衡、耕層變淺、重金屬汙染、殘膜汙染等突出問題,開展耕地修復、養護和質量建設,通過沃土工程、增施有機肥工程、酸化改良工程等有效方式,對耕地進行全面養護。同時,針對農業面源汙染開展汙染綜合治理,還將在耕地汙染嚴重地區開展化肥減量控汙。

溼地生態保護與恢復方面,海南省將推動全省360萬畝自然溼地資源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對三亞珊瑚礁保護區、東寨港保護區、白蝶貝保護區等,重點整治過度捕撈、採集及汙染;在海口、三亞、儋州、陵水開展溼地生態修復工程試點,至2020年,修復受損溼地1萬畝;建立重要溼地生態修復治理區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穩步推進退耕還溼試點。

針對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海南省將推進重點河湖治理與修復,對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幹流,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大隆水庫等重要湖庫,按照“一河(湖)一策”原則,強化節水治汙系統治理;結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對水源涵養區、防洪調蓄區、濱河濱湖帶等水生態空間的保護,合理退還河湖生態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