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以“河長制”為抓手 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三農 水汙染 人民網 2017-06-14
紹興:以“河長制”為抓手 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

紹興市越城區一景

六月仲夏,古城紹興綠樹成蔭,水韻悠悠。擁有2500年曆史的紹興,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長治河,作為浙江省最早探索“河長制”管理的城市之一,紹興市推行河長制已近5年。

近年來,紹興市堅持以河長製為抓手,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強勢推進。在此期間,不僅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還為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積累了寶貴經驗。

因河制宜 綠色發展

越城區環山河是紹興主城區一條南北向河道,也是紹興市首批實行河長制管理的河道。2013年開始,按照“管、治、保”要求,環山河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按照河長制工作要求,對周邊17片區雨汙分流進行徹底改造,對存在雨汙混流、汙水直排的排汙(水)口進行整治,並對111個排水口進行統一標識。同時開展“六小行業”專項整治,關停91家,整改94家,清除河底淤泥5729方。此外,還實施引水活水工程,24小時不間斷從環城河引水。通過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及水生態修復等綜合治理舉措,環山河水質常年在Ⅳ類水以上。

紹興:以“河長制”為抓手 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

越城區環山河一位正在清理河道的工人

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西部的楊汛橋鎮,在實行河長制之前,河道周邊的化纖廠、印染廠排汙對環境影響較大。近年來該鎮以治水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為抓手,關停或搬遷全鎮11家印染企業,關停浙江玻璃、南方水泥、浙江水泥等3家高能耗高汙染企業。同時引進浙江樹人大學、世紀聯華物流配送中心等無汙染、低能耗項目。通過治水護水,途經樹人大學的西小江河段已達到Ⅲ類水標準。

紹興:以“河長制”為抓手 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

途經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的西小江河

共建共享 全民參與

記者瞭解到,除了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各司其職外,紹興市各地還湧現出一批“民間河長”。柯橋區經過積極探索,相繼產生了1000多名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編外民間河長”。其中有由民主黨派志願者組成的“民主河長”、由有素養、有擔當、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主擔任的“企業河長”、由區管領導幹部組成的“鄉賢河長”、由區級河道聯繫部門組織的“日巡河長”、由熱心公益事業的村民黨員、村民代表、普通村民組成的“鄉村河長”。他們活躍在各自的行業和領域,為全市“五水共治”工作貢獻自己的熱情和力量。

據悉,“企業河長”已為全市治水累計捐款超過3.4億元。新昌縣小將鎮商會34家企業共捐贈護河資金77.5萬元,認養河道80多公里。目前這種“企業認養河道”的創新舉措已在全市得到推廣。

除了“民間河長”,廣大的社會志願者也積極參與到河長制建設中。浙江省團委在全省58個縣控以上劣V類斷面組建“河小二”共建聯盟,這批隊伍主要由青年團員構成,目前已招募23萬餘名“河小二”,組建了11969支“河小二”突擊隊。紹興市團委也積極組建“河小二”隊伍,並通過開展“河小二”跟著河長去巡河、集中護水日活動等,形成了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據紹興市河長辦專職副主任楊驊介紹,今後紹興市將實行“鎮級河長 河小二”管理模式,為每位鎮級河長配備一名“河小二”助手,充分發揮“河小二”的監督管理作用。

紹興:以“河長制”為抓手 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

越城區環山河正在巡河的“河小二”

信息化管理 監督更有力

從2016年8月1日起,紹興市著力打造河長信息管理平臺,開發覆蓋全市範圍的“紹興河長通”、“河長APP系統”等手機PC終端。目前全市已實現7382名河長電子化巡河,巡河記錄通過APP系統實時回傳到市、縣、鎮三級治水辦。

以柯橋區為例,目前已全面落實區級“河長”半月一巡查,鎮級“河長”一週一巡查,村級“河長”一週兩巡查機制。通過巡河APP,每週督查河長巡河軌跡和巡河次數,對多次提醒仍未完成巡河任務的河長定期開展通報,並根據要求移送區紀委效能辦。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印象柯水”,建立52個“河長”微信工作群,積極發動群眾開展微信“隨手拍”,督促有關鎮(街道、開發區)及時落實問題整改。今年以來幹部群眾通過微信工作群反應問題374處,所有問題實現“三分鐘認領,半小時反饋”,良好的作風和實際的行動獲得群眾的普遍認可。

紹興因水而美、因水而興,治水工作成效顯著。繼2015年度獲得全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後,今年3月紹興市再獲2016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市稱號,“大禹鼎”再次花落越水。

紹興:以“河長制”為抓手 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

浙江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

“中央印發的《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為我們在新時期更好地推進治水工作指明瞭方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翻篇歸零、勇爭第一的精神狀態,努力開創河湖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紹興市市級河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徐明光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